經方治療面部痤瘡

2021-02-22 中華中醫藥雜誌

中華中醫藥雜誌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499-503·

 

經方治療面部痤瘡

馮 世 綸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100029)

摘要:文章簡述了面部痤瘡的病因病機,通過臨證治驗,闡明經方治療痤瘡的特點。文章強調經方治療面部痤瘡,不是專病專方,不是以病因論治,而主要依據症狀反應進行辨證論治,即臨證根據患者的症狀特點,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辨方證時結合病因辨證,治療做到方證對應而治癒痤瘡。文章共例舉了薏苡附子敗醬合赤豆當歸散方證、半夏瀉心湯方證、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甘草瀉心湯方證、大青龍湯方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方證、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桂枝湯證、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9個方證,以饗同道。

關鍵詞:痤瘡;經方;方證;醫案

Classical prescription on treating facial acne

FENG Shi-lun

(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 Beijing 100029, 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facial acne, and illuminates the features of classical prescription treatingfacial acne through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at theclassical prescription treats the acne in the wa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and treatment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reaction rather than the way oftreatment by etiology or specialized disease by specialized formula, that is tosay, when in the clinic, according to the syndrome feature, first todifferentiate the six channels, then the formulas and patterns combined withthe etiology differentiation for curing the acne. Nine formula-patterns areillustrated for share, including Yiyi Fuzi Baijiang and Chidou Danggui PowderFormula-Pattern, Banxia Xiexin Decoction Formula-Pattern, Chaihu GuizhiGanjiang Decoction and Danggui Shaoyao Powder Formula-Pattern, Gancao XiexinDecoction Formula-Pattern, Daqinglong Decoction Formula-Pattern, Chaihu andLonggu Muli Decoction Formula-Pattern, Xiaochaihu and Jiegeng ShigaoFormula-Pattern, Sini Powder and Danggui Shaoyao Powder and Guizhi DecoctionFormula- Pattern, and Ganjiang Huanglian Huangqin Renshen DecoctionFormula-Pattern.

    Key words: Acne; Classical prescription; Formula-pattern; Provedcases

 

痤瘡是毛囊皮脂腺單位的一種慢性炎性皮膚病,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痤瘡的發生主要與皮脂分泌過多、毛囊皮脂腺導管堵塞、細菌感染和炎性反應等因素密切相關。根據青少年易發病、皮損分布於顏面和胸背部,以白頭、黑頭粉刺、炎性丘疹、膿皰等多形性皮損為主要表現等特點,臨床易於診斷,通常無需做其他檢查。有時需要與酒渣鼻、顏面播散性粟粒性狼瘡、皮脂腺瘤等鑑別。

兩大理論體系對痤瘡的認識

中醫自古存在兩大醫藥學理論體系,發展至現代分為時方和經方兩大理論體系。

時方,是由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醫經發展而來的。時方認識痤瘡是以病因辨證為主,認為其基本病機是:素體陽熱偏盛,加上青春期生理機能旺盛,營血日漸偏熱,血熱外壅,氣血瘀滯,蘊阻肌膚。分為肺經風熱證、脾胃溼熱證、肝氣鬱結證、肝腎陰虛證。

而經方是以《傷寒論》為代表的理論體系,是以八綱、六經治病的醫藥學理論體系[1-3]。經方認識痤瘡是以症狀反應來辨證論治的。即,經方治療痤瘡不是注重病因,而是注重於症狀反應。認為面部的痤瘡病灶在面部、在皮膚,但其病情有表裡、寒熱、虛實、陰陽的不同,是八綱、六經症狀概念的不同。所以治療用六經來分證論治,就是根據伴隨的全身症狀,先辨六經,繼辨方證,辨方證時結合病因辨證,這樣做到方證對應而治癒痤瘡。

常見方證舉案

1. 薏苡附子敗醬合赤豆當歸散方證  患者某,女,28歲,2013年11月28日初診,自訴面部痤瘡2個月,以前額及口周為著,伴見脫髮,尿頻,口乾多飲,月經量少,多血塊,苔白,脈細。曾經治療不效。此病證辨六經為陽明太陰合病,辨方證為薏苡敗醬加赤豆當歸湯證,處方:生薏苡仁30g,敗醬草30g,赤小豆15g,當歸10g,桔梗10g,甘草6g,蒼朮10g,生地炭15g。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12月5日二診:面部痤瘡稍減,他症如前,仍口乾能飲,白天尿頻,無夜尿,大便可,下肢無力,苔白,脈沉細弦。上方加茜草10g,繼服7劑。

12月12日三診:面部痤瘡顯減,以頦下明顯,口乾好轉,大便溏,日3行,苔白,脈沉細。上方減敗醬草15g。

2014年1月9日四診:痤瘡基本消失,脫髮減少。患者感嘆:「前醫開方藥味多量大,味苦難於下咽,服後不但無效,而且胃不適,引起食慾下降,這次服藥少,服後胃口好,療效亦明顯」。

按:由本案可知,經方治療面部痤瘡的特點是藥少而效彰。以經方的理論分析,本案面部痤瘡,病灶在皮膚,而病位在裡,治用薏苡附子敗醬合赤豆當歸散。薏苡附子敗醬散是治療皮膚病、瘡瘍常用之劑,記載於《金匱要略·瘡癰腸癰浸淫病》第3條:「腸癰之為病,其身甲錯,腹皮急,按之濡如腫狀,腹無積聚,身無熱,脈數,此為腸內有癰膿,薏苡附子敗醬散主之」。方中主以薏苡仁、敗醬草清熱、排膿、消腫,治屬陽明,稍加附子以振鬱滯之氣,而利癰膿之排出,因治瘀血癰膿之變。這裡去附子,加當歸、赤小豆溫中養血利溼排膿,有與附子強壯人體功能類似作用,且更利於痤瘡的好轉。

2. 半夏瀉心湯方證  患者某,女,27歲,2013年11月4日初診:面部痤瘡2個月,左面頰明顯,納食不規律,大便溏,日1-2行,口乾苦,手心熱,足涼,既往有月經量少,或前或後,乳腺增生,苔白,脈細。根據症狀反應,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半夏瀉心加赤豆當歸湯證,處方:炙甘草6g,黃芩10g,黃連5g,黨參10g,乾薑10g,清半夏15g,赤小豆15g,當歸10g,大棗4枚。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11月14日二診:面部痤瘡減輕,手心熱好轉,大便溏已,日1-2行,晨起口苦,食後胃脘痛,噯氣不多,眠差,夜間多醒,苔白,脈細。上方減黃連3g,加茯苓15g。

11月25日三診:胃脘痛不明顯,大便日1行,痤瘡有新起。苔白,脈細。上方加生薏苡仁18g。

12月9日四診:近3d腰痛甚,無汗出,胃脘痛未作,手心熱減,面部有新起痤瘡,口乾不苦,大便日1-2行,眠多夢,思睡。苔白,脈細。處以初診方加桂枝10g,生薏苡仁18g,敗醬草15g。

12月23日五診:面部痤瘡減輕,但腰痛不減,大便日2行,口乾,苔白膩,脈細。辨六經為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桂枝加荊防薏苡仁敗醬草合赤豆當歸湯證: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蒼朮15g,茯苓15g,生薏苡仁18g,荊芥10g,防風10g,敗醬草15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薑15g,大棗4枚。7劑,水煎服,日1劑,分2次服。

12月30日六診:腰痛已,面部痤瘡明顯減輕,大便日2行,口乾,心慌,乳脹微痛,苔白膩,脈細。上方去蒼朮,加生山藥10g。

2014年1月20日七診:腰痛未作,月經量增,乳房脹已,痤瘡消,但飲酒後反覆。囑其鞏固治療,注意飲食規律。

按:此女性患者,根據症狀反應,辨六經為厥陰,後辨方證是半夏瀉心合赤豆當歸湯證。二診時,根據症狀反應變化不大,六經證減輕,但是六經證還是屬於厥陰證,辨方證還是屬於半夏瀉心合赤豆當歸湯方證。根據她具體的病情,把黃連減為3g,因睡眠不好加茯苓15g。三診時病情有些變化,以溼熱明顯,因而加生薏苡仁18g。四診時因近日出現腰痛,即出現表證,故加桂枝10g,生薏苡仁還是用18g,又加敗醬草15g。五診時根據臨床表現,重新仔細地辨證。上診腰痛不見減輕,認為這個辨證不太確切,沒有突出解表。表證明顯了,重新辨證是太陽太陰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桂枝加荊防薏苡仁敗醬草合赤豆當歸湯方證。六診時因注重解表,治療方證對應,不但腰痛好了,而且面部的痤瘡也減輕。六經證未變,只是具體的病情有點變化,故去蒼朮,大便不見好轉,認為是裡虛寒比較明顯,故加山藥10g。

通過這一例,可以認識到痤瘡的病灶在皮膚表面,而症狀反應的病位不是在表,而是在半表半裡。初診的時候,為上熱下寒的陰虛寒證,經方認為上熱下寒的陰虛寒證就是厥陰病,治療用清上熱、溫下寒的方法。因為又見便溏,這樣綜合起來,辨了六經以後,辨方證是半夏瀉心合赤豆當歸湯證,所以這樣來治療,做到方證對應而收效。

半夏瀉心湯是記載在《傷寒論》的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證仍在者,復與柴胡湯,此雖已下之,不為逆,必蒸蒸而振,卻發熱汗出而解;若心下滿而鞕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也記載了半夏瀉心湯的適應證。半夏瀉心湯的適應證是什麼呢?原是小柴胡湯證,因錯誤的治療,用下法治療而出現了心下滿而硬痛,心下這一帶,導致下寒重、寒飲重,寒飲鬱而化熱,遂上泛出現了嘔,熱激動裡飲於腸胃則腸鳴,這樣成為了半夏瀉的實質心湯方證,即上熱下寒的厥陰證。

赤小豆當歸散是記載在《金匱要略·百合狐惑陰陽毒病脈證並治》篇的第13條和《金匱要略·驚悸吐衄下血胸滿瘀血病脈證治》第16條,僅有這兩條記載:治療「目赤如鳩眼」和「下血,先血後便」。此方溫中養血、利溼活血排膿,本例正是上熱下寒溼滯血瘀,恰是半夏瀉心湯合赤豆當歸散的適應證,所以治療有效。

本案在四診、五診症狀反應在表,這裡回顧、檢討一下治療經驗,有些辨證辨的不太準確,在四診、五診時就發現這些問題,對表證沒重視,所以只加了桂枝,療效不明顯。五診時改用桂枝加荊防湯,明顯好轉,說明病在六經,證一變,必須重新辨六經、辨方證,才能做到方證對應,治癒疾病。

痤瘡與內分泌失調、飲食有關,病程長,多數短期不能治癒,且容易復發,因此在以藥物治療的同時,必須要囑咐患者要注意生活規律,多吃水果和含維生素的食物等。

3. 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方證

案1  患者某,女,23歲。2013年11月21日初診:面部痤瘡2年,今年加重,月經前加重。額、面頰、下巴、脖子多發痤瘡,月經周期正常,痛經,量少,納可,睡眠易驚醒,重則伴冷汗,腰酸腹痛,口乾不苦,四逆,大便如常,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姜合當歸芍藥散加赤豆湯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桂枝10g,乾薑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蒼朮10g,澤瀉12g,茯苓12g,炙甘草6g,赤小豆15g。

2014年1月9日二診:初診後因故未及時服藥,近兩周連續服藥,痤瘡明顯減輕,四逆明顯減輕,仍痛經,量少,口乾,苔白,脈細。上方增乾薑15g。

1月23日三診:面痤又減,仍繼續治療。

按:本案與前案都有上熱下寒,但本案合併裡寒又見血虛水盛明顯,六經證為厥陰太陰合病,而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姜合當歸芍藥加赤豆湯證。

案2  患者某,女,28歲,2013年3月15日初診:面部痤瘡1年,伴眠差多夢,常左少腹痛(西醫查為左附件炎),腰酸,月經如常,但白帶多,清稀,每天皆有白帶,早晨時咯血,咽幹苦,食慾差,四逆,大便2-3d一行,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幹姜合當歸芍藥散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花粉12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桂枝10g,乾薑10g,當歸10g,白芍10g,川芎6g,生白朮18g,澤瀉18g,茯苓12g,炙甘草6g。

3月22日二診:早晨咯血已,喉中痰多,少腹痛已,痤瘡未見明顯變化,大便日一行,足汗出多,冷明顯,白帶多,服藥後腹滿,尿頻,苔白,脈細弦。治療:上方去茯苓,加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當歸10g。

3月29日三診:痤瘡如前,早起咯血,鼻塞幹癢,喉中有痰,左少腹痛,白帶不清稀,大便日一行,納差,欲食,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豆當歸薏苡仁敗醬草荊芥炭萆薢湯證,處方: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6g,黨參10g,清半夏15g,乾薑10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薏苡仁18g,敗醬草6g,荊芥炭6g,川萆薢10g,大棗4枚。

6月20日四診:痤瘡時輕時重,月經如常,白帶多清稀,腹痛但無痛經,大便日一行,四逆不明顯,咽乾躁煩。治療仍予初診方。

12月5日五診:痤瘡減,因高燒2d來診,今日不燒,但仍咽幹痛,口苦,噁心,納差,牙痛,全身痛,胸前拘急,發緊,大便可,右肩下麻緊,汗出惡風,足涼。苔白,脈細弦。辨六經為太陽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加桔梗石膏湯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桂枝10g,白芍10g,生石膏45g,桔梗10g,生薑15g,大棗4枚。

2014年3月6日六診:面痤已不明顯,乾咳1周,予半夏厚樸湯治之。

按:本案特點除見口苦、痤瘡、四逆等上熱下寒證外,還見大便2-3日一行,此即《傷寒論》第148條所稱的「陽微結」,故用柴胡桂枝幹薑湯加生白朮18g、澤瀉18g,之所以用的量大,就是針對「陽微結」,經方的方證對應,不只是藥味的對應,還必須做到藥量的對應,這樣臨床才能取得好療效。三診時據「咯血」等症狀反應,辨六經未變,但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小豆當歸薏仁敗醬草荊芥炭萆薢湯證,當咯血等症狀好轉後,又改用初診方。五診時,因病情變化大,辨六經為太陽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柴胡桂枝加桔梗生石膏湯證。六診時,面痤基本治癒。本例治驗,說明經方治面部痤瘡,不是專病專方,一人一方,而是據症狀反應辨證,每個患者在不同的時期出現不同症狀,治療要隨證治之。

以上4例都是女性,都有月經不調,說明面部的痤瘡與內分泌失調密切相關。治療好轉也是隨著內分泌的調整而好轉,因此面部痤瘡與溼疹的症狀表現多很相似,但面痤的治療時間長,因調節內分泌系統需要一定的時間。

4. 甘草瀉心湯方證  患者某,男,51歲。2013年11月30日初診:痤瘡4年,近又見口糜、眼乾,大腳趾、拇指木,大便日二行。苔白,脈細。辨方證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豆當歸湯證,處方: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5g,清半夏15g,乾薑10g,黨參10g,赤小豆15g,當歸10g,大棗4枚。

12月7日二診:口糜已,眼乾、痤瘡減,大腳趾、拇指麻木,大便日二行,苔白,脈細。上方加生薏苡仁18g。

12月21日三診:口糜又作,面都痤瘡多起,咽痛,鼻幹,大便日二行,大腳趾木,目幹,口唇起皮,四逆,舌淡紅有齒痕,苔薄白,脈細弦。上方加桔梗10g,生石膏45g。

2014年1月4日四診:咽痛已,口糜已,痤瘡減但有新起,目幹已,腹不脹,口乾口苦,眼乾輕,大便日二行。繼續治療。

按:痤瘡不但多發於女性,亦多發於男性,臨床症狀亦多遷延難愈,治療病情亦多反覆多發,短期不易治癒,須長期服藥,並據症狀反應調整處方,做到方證對應,才能使內分泌功能得到改善,痤瘡消除。本案初診證屬厥陰太陰合病,由於痤瘡病程長,症狀反應多變,因此所用方劑亦多變,不是一方到底。

5. 大青龍湯方證  患者某,男,28歲。2014年5月12日初診:3月來鼻息熱,鼻準周起痤瘡,微癢,咽痛,鼻塞噴嚏,頸几几,多治不效,口唇乾,頭痛,汗出,便可,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太陽陽明太陰合病,辨方證為大青龍減麻黃加苡仁敗醬蒼朮湯證:麻黃10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6g,桔梗10g,蒼朮15g,生薏苡仁18g,敗醬草15g,生石膏45g,生薑15g,大棗4枚。

5月19日二診:鼻周痤瘡已,頭痛已,鼻息熱已,但夜覺鼻中幹痛,咽痛,時有腰痛。繼用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治之。

按:多數痤瘡病程長且治療時間長,而本案發病時間短,有表證,故以大青龍加減而很快治癒。其愈病機理見《傷寒論》第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如瘧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其人不嘔,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發。脈微緩者,為欲愈也;脈微而惡寒者,此陰陽俱虛,不可更發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癢,宜桂枝麻黃各半湯」。是說癢為溼在表,用小發汗的方法治之,本案表溼裡熱並存,故清裡熱的同時小發汗,表解痤瘡亦愈。

6.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方證  患者某,男,30歲,2013年9月28日初診:頭面起痤瘡,耳鳴,聽力下降2個月,口乾不明顯,大便不成形,腹脹。苔白根膩,脈細。辨六經為厥陰太陰合病,辨方證為甘草瀉心加赤豆當歸湯證,處方:炙甘草12g,黃芩10g,黃連5g,清半夏15g,乾薑10g,黨參10g,赤小豆15g,當歸10g,大棗4枚。

11月1日二診:頭面痤瘡減,其他症狀皆減,聞聲則心中不適,面熱,苔白脈細。上方加桂枝10g,蒼朮10g,茯苓15g。

11月16日三診:症狀如前,面部痤瘡多,大便日二行,腹脹且涼,苔白,脈細滑。一診方加生石膏45g。

11月30日四診:大便好轉,仍日二行,痤瘡減,但頭皮痤瘡仍多,耳鳴,腹脹涼。苔白,脈細。二診方改乾薑5g,炮姜5g。

12月14日五診:頭面痤瘡減,耳鳴無明顯變化,口不幹,腹脹涼減,大便不暢,晨起或利,苔白,脈細弦。上方去生石膏,加生薏苡仁30g。

12月28日六診:頭暈,手涼,腳熱,耳堵,面部痤瘡有新起,腹脹稍減,大便日一行。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太陽少陽陽明太陰合病,辨方證為柴胡龍牡去鉛丹大黃加桔梗石膏赤豆當歸湯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0g,桂枝15g,茯苓15g,生龍骨、生牡蠣各15g,炙甘草6g,桔梗10g,生石膏45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薑15g,大棗4枚。

1月18日七診:頭暈不明顯,仍熱,耳堵減,面部痤瘡減,未已,繼續治療。

按:本案初診時證屬厥陰太陰合病,治療後有一定效果,六診時因頭暈、手涼、腳熱,痤瘡有新起,表和半表半裡證明顯,據《傷寒論》第107條:「傷寒八九日,下之,胸滿、煩驚、小便不利、譫語、一身盡重、不可轉側者,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是說症見胸滿,則知柴胡證還未罷。溼熱上結,故煩驚而小便不利。胃不和,邪熱擾神明故譫語。水氣外溢,故一身盡重而不可轉側,治療應用小柴胡湯和解半表半裡,同時利溼清熱、安神鎮驚,故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主之。本案與之相似為半表半裡證未罷,溼熱上結,故痤瘡新起、頭暈、耳堵。因裡熱較輕,故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去大黃、鉛丹,因溼滯血瘀,故加赤豆當歸生石膏。

7. 小柴胡加桔梗石膏方證  患者某,女,42歲。2014年2月24日初診:面部痤瘡3年,去年經治療明顯減輕,近1月少有新起,有痛感,癢不明顯,咽痛,月經先期5d,量少,大便不暢,苔白潤,脈細。辨六經為少陽陽明合病,辨方證為小柴胡加桔梗石膏赤豆當歸湯證,處方:柴胡12g,黃芩10g,清半夏15g,黨參10g,炙甘草6g,桔梗10g,生石膏45g,赤小豆15g,當歸10g,生薑15g,大棗4枚。

3月22日二診:上藥服2周,咽痛不明顯,咽幹,面部痤瘡減,大便偏幹,苔白,脈細弦。上方加生薏苡仁18g,敗醬草15g。

按:本案實是複診患者,此是截取兩診記錄,說明治療痤瘡依據症狀反應,亦常見少陽陽明合病,治用小柴胡加桔梗石膏,療效顯著,亦說明痤瘡常反覆發作,治療須一定時日。

8. 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桂枝湯證  患者某,女,34歲。2014年3月27日初診:面部痤瘡1年,月經先期2-7d,經期8-10d,口乾輕,納可,易汗出,大便如常,偏溏,耳鳴。舌淡有齒痕,苔白稍膩,脈細弦。辨六經為少陽太陰合病,辨方證為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桂枝湯方證,處方:柴胡12g,枳實10g,白芍10g,炙甘草6g,當歸10g,川芎6g,茯苓12g,蒼朮10g,澤瀉10g,桂枝10g。

4月3日二診:痤瘡減,大便好轉,左耳鳴,大便好轉,順暢,口乾減,手足心熱,汗出身熱,苔白脈細。上方加生薏苡仁30g,敗醬草15g,赤小豆15g。

4月10日三診:身熱,耳鳴減,汗出少,口中和,頦痤瘡有新起。大便偏稀,口乾已,手足熱,腹脹,耳鳴白天已,夜間仍響,舌淡齒痕,苔白脈細。上方去桂枝,加桔梗10g。

4月17日四診:痤瘡減,身熱已,月經帶經時間長,量少,口中和,大便如常,仍耳鳴,手足心熱已,不痛經,舌淡紅,苔白膩,脈細。上方加澤蘭10g。

4月24日五診:痤瘡減,月經至,量少,時期準,口中和,耳鳴未已,苔白脈細。仍予四逆合當歸芍藥散加苡仁敗醬澤蘭治之。

按:本案以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治之有效,雖未觀察到底,但看到了階段性療效。四逆散記載於《傷寒論》第318條:「少陰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洩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是說熱壅氣鬱,血行受阻因致四逆呈少陽證;當歸芍藥散記載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第17條:「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是說婦人、腹中諸疾痛,多屬虛寒痰飲瘀血所致,實際不論婦人男人裡虛寒飲,太陰血虛水盛者皆可用之,此面部痤瘡不但有少陽證,又有太陰證,其適應證為四逆散合當歸芍藥散加桂證,故治之而收效。

9.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證  患者某,女,22歲。2013年11月19日初診:潰瘍性結腸炎一年半。2011年滿臉起痤瘡,多服寒涼藥,於2012年出現便血,鼻衄血,服奧沙拉嗪膠囊鼻血止而便血不止,且出現腹脹,便膿血,在山東治療1年未見效,而來京求治。近症:便膿血,膿多血少,一日2-3次,口乾,不欲飲,口不苦,手腳涼而出汗,脈弦沉滑,舌淡。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減芩加石脂吳萸扁豆湯證,處方:赤石脂10g,炮姜6g,乾薑6g,黃連5g,吳茱萸10g,黨參10g,炒扁豆15g。

12月1日二診:服上方後,大便成形,日2-3次,腹脹減,大便血多膿少,四逆,手足心汗出,面部痤瘡如前,舌淡苔白脈細。辨六經為厥陰病,辨方證為烏梅丸證:烏梅10g,黃連6g,黃芩6g,當歸10g,黨參10g,川椒10g,炮姜10g,桂枝10g,赤小豆15g,馬齒莧15g,炮附子15g。

2014年1月9日三診:上藥服3周,大便幹,日一行,但仍見膿血,血多膿少,繼隨症治之。

2015年1月18日帶來初診至今服藥記錄,面部痤瘡明顯消退,大便日一行,少帶濃凍。

按:《傷寒論》第359條:「傷寒,本自寒下,醫復吐下之,寒格,更逆吐下,若食入口即吐者,乾薑黃芩黃連人參湯主之」。是說因誤治造成上熱下寒重證,形成寒格,因下寒甚胃虛極故飲食入口即吐。本患者不但上熱重,而且下寒重,寒熱錯雜日久傷血故見便膿血。因下寒甚故加吳茱萸;因見便膿血,故加赤石脂。

以上例舉臨床治療面部痤瘡幾個驗案,說明痤瘡治療不是一方專治,一方到底,而是依據症狀反應,辨證論治。痤瘡一病,有其發病特點,從近幾年臨床觀察印象是,其發病以半表半裡證多見,又以厥陰證多見,當然以合病並病多見。這只是筆者近期觀察到的發病規律,對臨床治療僅做參考。正確的治療,要根據症狀反應,先辨六經,繼辨方證,做到方證對應治癒痤瘡。

參 考 文 

[1] 馮世綸.經方探究.中國醫藥學報,2002,17(7):426-428

[2] 馮世綸.兩個六經不能混淆——《傷寒雜病論》的理論來源.中華中醫藥雜誌,2006,21(10):582-585

[3] 馮世綸.何謂經方——略述經方定義己見.中華中醫藥雜誌, 2013,28(11):3156-3158

(收稿日期:2015年10月21日)

通訊作者:馮世綸,北京市朝陽區櫻花園東街中日友好醫院,郵編:100029,電話:010-64073366,E-mail:shilunfeng@sina.com 

版權歸《中華中醫藥雜誌》社所有。轉載須註明出自:中華中醫藥雜誌2016年2月第31卷第2期第499-503頁。

 

相關焦點

  • 重慶治療面部痤瘡疤痕哪家好
    重慶迪邦皮膚病醫院 對各種皮膚病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白癜風、銀屑病(牛皮癬)、紅斑 重慶治療面部痤瘡疤痕哪家好?
  • 重慶面部痤瘡的治療醫院哪個好
    重慶迪邦皮膚病醫院 對各種皮膚病診斷治療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對白癜風、銀屑病(牛皮癬)、紅斑 重慶面部痤瘡的治療醫院哪個好?
  • 重慶華膚皮膚病醫院治療面部痤瘡
    重慶華膚皮膚病醫院治療面部痤瘡 時間:2021-01-07 09:30 重慶華膚醫院 痤瘡是一種相對頑固的疾病.即使在短時間內控制了病情,也很容易反覆復發,這將對病友的皮膚和心理造成損害.因此,如果我們患有痤瘡,我們不僅要做好治療上的準備,我們還必須注意預防疾病的復發,那麼面部痤瘡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 治療面部痤瘡的最有效方法有哪些,你知道嗎?
    在平常,面部長痤瘡是很常見的,但是有的人的痤瘡總是反覆出現。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例如:用了不當的祛痘產品、過度洗臉、內分泌失調、壓力過大、熬夜等都是引起面部痤瘡出現的原因。痤瘡對女性的困擾尤其大,它會降低女性的顏值,會讓人看起來很邋遢,嚴重影響人的外在形象。為了消除這可惡的痤瘡,很多人是用盡了治療痤瘡的偏方,產品等。但治療痤瘡的方法成百上千,因此,選擇適合自己肌膚的方法尤為重要。下面,SOR索爾小編為大家列舉了幾種機構常見的有效方法。
  • 曾憲玉:經方治療痤瘡方證淺析
    當然在痤瘡患者中,我們很難看到經典的大柴胡湯證,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當然如果患者證候沒有這麼典型,可能只是氣鬱熱結一類,沒有陽明熱結成實,我會用四逆散來進行治療,特別是對一些病情不是很重的女性痤瘡或者一些家庭中年女性,平時工作比較緊張,壓力比較大,但又手心汗出、肢涼、經前乳房脹、痛經,脾氣煩躁等等這些表現,而又沒有陽明熱結成實的表現,四逆散在臨床當中也會用到,需要和大柴胡湯鑑別。對於大陷胸湯證,可能痤瘡患者很少見到這樣的臨床表現。
  • 面部痤瘡如何治療?是皮膚感染還是青春期發育?聽醫生分享就懂了
    痤瘡也稱為青春痘,面部痤瘡就是臉上長青春痘,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一般多見於青少年。針對皮脂分泌過多的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應首選抗雄激素治療,以口服避孕藥治療為主。其次,口服異維A酸也可控制。還可外用抗生素治療,如四環素類或大環內酯類藥物,常用外用藥物如水楊酸、過氧化苯甲醯等。同時輔以物理治療,如紅藍光、雷射治療及光動力治療。它的主要症狀是在面部,少數也可以延及軀幹部位,比較典型的臨床症狀是皮疹,有粉刺,紅丘疹,膿皰,囊腫,瘢痕,一般來說沒有自覺症狀,部分也會有疼痛的症狀。
  • 痤瘡的最佳治療方法
    痤瘡是青春發育期男女青年最常見的炎症皮膚病,俗稱粉刺、青春痘。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臨床分析認為其受毛囊皮脂腺導管角質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增多、皮脂分泌增多、雄性激素因素、遺傳因素、個人精神狀態等影響。臉上擠滿了痤瘡怎麼辦?怎麼治療最有效?
  • 面部長痤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核心提示:面部長痤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痤瘡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特別常見的,該病的發生,這是會給患者們造成很大的危害的,此病也被叫做青春痘,是一種在生活中常見的皮膚疾病,它通常發生在臉上,影響人的美觀,所以平時是要做好預防工作的。那麼面部長痤瘡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咱們來看看下文的相關介紹吧。
  • 痤瘡反覆發作怎麼辦?中醫辨證,從根源治療痤瘡!
    除了對顏值和心理產生危害,不謹慎對待痤瘡還有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命代價。在我們的面部有一塊「危險三角區」,通常是指是從鼻根到兩口。在這三角區域內有感染時,病菌極易通過靜脈回流,引發敗血症、毒血症等病情。近年由於擠壓危險三角區痤瘡膿點導致死亡的案例時有發生,所以切記,對面部危險三角區的痤瘡膿點,切勿搔抓擠壓及挑刺。
  • 了解痤瘡,找到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法
    進入青春期,青少年們都逃不過痤瘡的煩惱,為了解決痤瘡想了不少辦法,然而效果卻不怎麼理想,知道嗎?痤瘡是慢性炎症皮膚病,那麼該如何有效治療痤瘡呢?今天有請平安好醫生私家醫生蔡曉偉分享《尋常痤瘡該如何治療?》。
  • 太原治療痤瘡的醫院哪個專業了啊?
    核心提示:太原治療痤瘡的醫院哪個專業了啊?太原九州皮膚病醫院專家介紹:痤瘡患者要多吃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綠葉蔬菜和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適量攝入富含鋅類的食物,如牛奶,瘦肉,蛋類等食物,多吃清涼的清熱解毒的食物,如銀耳、黑木耳、黃瓜、苦瓜等。少吃辛辣、油炸等刺激性食物,多選擇清淡的食物。
  • 【陳建芳經方經驗】孕婦水痘-帶狀皰疹的經方治療
    微信版 第20180116期孕婦水痘-帶狀皰疹的經方治療 作者/陳建芳江蘇省宜興市人民醫院中醫科進入冬季,不僅流感較多,還遇到了多例水痘和帶狀皰疹,且孕婦居多,故就孕婦本病治療作一簡敘。現病史:腹部有較多小泡疹,上顎有一白色小疹,面部散在小疹,痛癢均不明顯,口乾咽幹,唇燥,苔薄白,脈滑。處以小柴胡湯:柴胡18g黃芩10g姜半夏12g黨參10g甘草9g生薑6g大棗20g,7劑免煎顆粒,日服一劑。
  • 痤瘡的中西醫治療方法大全,建議收藏!
    發病率可高達85%, 25-34歲的成年人佔8% 本期文章小E主要整理了: 治療痤瘡的中西醫方法大全! 臨床表現以好發於面部的粉刺、丘疹、膿皰、結節等多形性皮損為特點。 No.2 為什麼會長痤瘡? 痤瘡的發病涉及四個主要致病因素:皮脂分泌過多、毛囊角化過度、毛囊內痤瘡丙酸桿菌感染和炎症因素。
  • 不同類型痤瘡 治療方法不同
    但臉上的情況愈演愈烈,一兩年間面部出現大範圍的囊腫結節,合併嚴重感染,整個面部全是膿血和厚厚的痂皮,非常影響美觀,甚至影響到他的心理。不久前,小傑來到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聚合性痤瘡,非常嚴重。一系列治療後,他的面部炎症基本消退。可惜的是,由於前期的不規範治療,他的臉上遺留了一些凹陷性、增生性疤痕。  專家介紹,青春痘並非年輕人專利,對付不同類型的痤瘡,需要的方法不同。
  • 背部痤瘡毛囊炎 背部痤瘡毛囊炎怎麼治療
    背部痤瘡毛囊炎對於許多人來說,更多的是認為青春痘長在了臉上,其實背部也是青春痘十分容易光顧的部位。而且由於位置比較特殊,平時的清潔和護理多有不便,也給背部青春痘的治療帶來了一定困難。今天要為大家講解的就是背部青春痘的治療方法。
  • 痤瘡的治療方法綜述(史上最全版)
    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或患者不能耐受時要及時停藥,並對症治療。大環內酯類和四環素類藥物均易產生藥物的相互作用,聯合其他系統藥物治療時要注意。【痤瘡的維A酸治療】口服異維A酸是嚴重痤瘡的標準治療方法,也是目前治療痤瘡最有效的方法。異維A酸作用於痤瘡發病的所有病理生理環節,治療效果雖顯著,但考慮到它的副作用,故儘量不作為輕型痤瘡的首選治療。
  • 痤瘡的治療藥物匯總,值得收藏!
    目前,痤瘡的發病機制仍未完全闡明,主要認為與皮脂腺過度分泌脂質、毛囊皮脂腺導管角化異常、痤瘡丙酸桿菌等毛囊微生物增殖、炎症和免疫反應等四個方面相關。6.用藥交待避免接觸眼、唇、口腔、鼻黏膜、內眥和其它黏膜組織避免陽光照曬,這類藥物存在光分解現象,會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敏感程度,應避免陽光照曬或塗上防曬藥品。
  • 太原治療痤瘡見效快的醫院有哪些呢?
    核心提示:膿包型痤瘡會傳染嗎?太原治療痤瘡見效快的醫院有哪些呢?太原九州皮膚病醫院專家介紹:痤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也被人們常常成為是青春痘,它大多發病於青春期的男女中,它的發病原因有很多,也就導致了很多種類出現,膿包性痤瘡就是其中的一種,那麼膿包性痤瘡會傳染嗎?
  • 面部為什麼會長痤瘡,還不知道原因?若出現這情況,恭喜已好轉了
    很多時候在我們的一個青春期青年期還是痤瘡的高發年齡,這時候稍微有些不注意,可能痤瘡又容易反反覆覆的發作,所以要注意一般性治療。甚至嚴重需要藥物治療才能很好的控制,那麼到自愈可能要需要很大的年齡才能夠自愈。
  • 中醫告訴你,為何睡醒後面部容易起痤瘡?
    有些人面部起痤瘡粉刺,往往會發現這一現象:白天活動還好,可是睡了一覺,晨起時突然覺得面部又憑空多了很多小痘痘,有的粉刺更過分,還腫大冒頭了,又癢又痛。這是什麼原因呢?中醫是這樣認識的:白天屬陽,夜間屬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