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到林老師講作文 今天我要講的內容非常關鍵,家長們同學們要仔細看,認真聽。
就在我寫下這段文字的前半小時,剛剛有一位同學發了一篇作文給我,要求是對某個人表達感謝。小同學的主題是表達對媽媽的感謝。
看完之後,我在心裡默念了兩遍:果不出意料。
第一個不出意料的是,又是寫了媽媽,寫母愛幾乎是作文裡最常見的主題了,更何況要表達感謝。媽媽又成了不二之選。
第二個不出意料的是,又寫了檢查作業和我生病媽媽照顧我的事。幾乎在寫媽媽的作文裡,寫生病媽媽照顧我都變成「規定動作」了,成了必寫內容。結果呢,造成選材陳詞濫調,毫無新意,作文也得不到高分。
首先來說,「母愛」是一個永恆的主題,當然可以寫。
比如我們經常遇到一些作文題目
《有你,真好》,可以寫母愛;
《一件難忘的事》,可以寫母親關心自己的事;
再比如一些半命題作文
《_____,謝謝你》,可以寫《母親,謝謝你》
《我學會了_____》,可以寫在母親的幫助下,我學會了堅強。
可以說,寫母愛是一個「萬能」的主題,如果在考場上遇到類似的要求,我們在立意時,確定母愛這個主題是不會有什麼偏差的。
可是,想寫好這個主題卻並不容易。「母愛」就像一把雙刃劍。寫好了,寫出新意來,就會是高分作文;寫不好,就會非常容易陷入套路作文,內容俗套,選材陳舊。造成失分嚴重。
寫母愛,避免四件事
寫母愛,經過我長時間的觀察與分析,比較與總結。發現在寫母愛時,十個同學會有九個寫以下四件事:
任勞任怨,在家洗衣做飯
下雨天給我送傘被雨淋
晚上不辭辛苦輔導我作業
生病了送我去醫院
讀到這的同學和家長,你們是不是也是對此深以為然,內心感嘆:哎,確實如此!
同學們似乎都被這四件事套住了。
寫作文,寫時候選材比審題更重要,寫什麼比怎麼寫更重要。
如果我們總是在一些陳舊的素材裡繞來繞去,這樣的作文再怎麼寫,也是不吸引人的,無法脫穎而出,奪人眼球的。
今天讀到這篇文章的家長們,希望你們以後在輔導孩子作文時,告訴他們不要再選擇這樣四件事來寫了。
要拋掉「老四樣」,寫出新意來。
老主題,要有新故事
那如何選擇新穎的素材呢?同學們當然還是要從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生活小事出發,從細節入手。比如一位同學同樣是寫母愛。她寫到冬天雪後,和媽媽一起去公園裡賞雪,這時候,她們發現公園裡傲然綻放的梅花,媽媽和孩子都很欣喜,一起欣賞起梅花來,一邊欣賞,媽媽一邊講起了梅花「凌寒獨自開」,傲雪寒梅不懼風雪的品格,還講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件由失敗到成功的經歷,由此鼓勵孩子,在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也要學習梅花的精神。學會頑強不屈。最後,孩子聽完了媽媽的一番話後,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更懂得了媽媽的愛是深遠的,無邊的。
同樣是寫母愛,這樣的故事,這樣的角度,才是足夠新穎,不落俗套。
可是,像上面這樣的故事與主題,對於我們小學生來說,有些可遇而不可求,而且這樣的角度也需要思考的足夠深入才行。
那對於普通水平的同學該如何寫呢?
接下來林老師就教給同學一個「小套路」,讓你輕鬆寫出與眾不同的母愛作文。
當然還是要強調一下,前面提到的四件事,不要寫!
結構上,仍然是三段式,總分總。
開頭:介紹媽媽的性格與特點。
中間:回憶媽媽關心自己的生活細節
要分三個階段來回憶:
第一階段,可以這樣開頭:我聽媽媽講,在我剛上幼兒園的時候……(可以寫幼兒園尿褲子,不吃飯不睡覺,幼兒園的親子活動)
第二階段,可以這樣開頭:當我上了小學以後,媽媽似乎變得更加忙碌了……(可以寫媽媽送我上學路上總會叮囑的話,課間給我送文具或作業,家長會回來媽媽的心情故事)
第三階段,現在,我長大了,可以自己上學,自己回家……(寫對我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能支持我的決定,聽取我的意見,喜歡與我討論)
結尾:抒情與談成長的感受,表達對媽媽的愛與感恩。
按照這樣的結構順序與內容安排來寫,也能擺脫俗套,因為時間軸線長,還會給人一種「有深度」的感覺。總得是對媽媽的感謝之情,是經過了思考與回顧的。
要注意:①選材仍然還是要從生活出發,挖掘新穎的素材,避免千篇一律;②情感真摯自然。
我們來看一篇範文
母愛
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不過的中學教師。個子不高,微胖,還燙著一頭卷卷的短髮。雖然平時少言寡語,但做事雷厲風行,還有著一副天生的大嗓門。在外人看來風風火火的她,其實是一個做事細緻的母親。
小時候,媽媽總是抱著我,無論是去商場,還是去外婆家……我總用肉嘟嘟的小手,摟著媽媽的脖子,倚靠在她的胸口上。聽說,幼年的我愛哭鬧,母親就用手輕輕地拍著我的背,在客廳中來回走來走去……
大些了,我進了小學,母親負責接送。上學時,母親每次都要看著我消失在人群中,才肯離去。放學,走出學校,又能看見母親站在校門口,在人群中急切地張望。
在四年級的某個早晨,我為了早點去學校,匆匆忙忙地過馬路。忽然,一輛摩託車朝我撞來,我一下就被撞倒在地。爸爸趕忙將我送到醫院。媽媽聽到這個消息,拋下手頭的工作,趕緊來到醫院。醫生對我媽說,先休息一兩天,還有最近儘量不要吃飯,可以喝粥。媽媽都一一記下。後來,我聽我媽的一個朋友說,當時,媽媽給她打電話換課,媽媽在電話裡抽泣。我才知道,原來,看似堅強的母親,也有脆弱的時候,而我,就是她的軟肋。
後來,我慢慢讀懂了母愛。母愛是陪伴,是關切,是事無巨細的照顧,是日復一日的守護。因為她,我才可以健康無憂地長大。謝謝您,母親!
點評:這篇作文以成長時間為線索,略寫了小時候的兩件事,詳寫了四年級的一件事,事例典型,飽含深情,卻又不著痕跡。最後一件雖然並沒有過多描述媽媽本人的形象,但事情已然體現了媽媽對我的關心有多深。三件事循序漸進,使最後階段的抒情自然而達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