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衝突——賞析李安的電影風格

2020-11-19 喵小姐吧

看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就會知道李安,他是電影史上第一位在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他的電影總能帶來心靈的震撼和引發人們的思考,下面我們具體來談談他的電影拍攝風格。

題材豐富廣泛,故事深刻尖銳,無論是倫理、武俠、喜劇還是科幻,都傳達出一種人性普世的價值。

比如《斷背山》中描寫了兩個男人之間情愛與性愛的複雜關係,在社會上掀起對同性之愛的大討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兩個不同的故事版本,引發了人們對人性陰暗面的思考;《冰風暴》講的是70年代西方社會在文化觀念、生活觀念、道德觀念,以及政治理念等等經歷劇烈震蕩的時期下,人們有著烏七八糟的私生活和社會關係,直至鄰家小男孩的死亡才讓兩家人覺醒等等。


喜歡探討傳統與現代的倫理矛盾、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衝突,這也許跟他生活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有關。

李安1954年10月23日出生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1978年,在美國留學期間結識了妻子林惠嘉。1983年,二人在美國註冊結婚並一直留在紐約州拉奇蒙特居住。他是東西方文化融合的產物,所以能在東西方文化裡遊刃有餘。1984年起,在家賦閒6年期間,他閱讀、看片、寫劇本和包攬了所有家務,這給了他極大思考的空間,所以他的影片總能站在世界舞臺的高度,哪怕是一部看起來很普通的故事,都能找出影片的價值來。


比如喜劇片《喜宴》披露的就是中國父母傳統的傳宗接代思想和現代子女追求幸福的矛盾,以及裡面涉及的同性戀問題普遍在中國得不到認可的衝突。其中有一個鏡頭讓我感觸挺深的,就是在男主人公和微微假結婚的婚宴上,一對外國人用鄙夷和不屑的口氣談論著這場所謂 「為國家爭光」的婚禮,其實在外國眼中是多麼的荒謬可笑。


總而言之,李安的電影風格側重於對人性的思考以及描寫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與新舊時代的衝突。他的影片總能給人一種感染力和震撼力,拍攝手法質樸自然卻很有深度和力度,富有回味性。

相關焦點

  • 淺談:李安電影藝術風格探析
    藝術性、多樣性和一致性的風格是社會主義的傾向,主張在「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政策的指導下創造行色各異的風格與派別。不同的年代有著不同的風格,而在同一個年代裡的人,其審美觀也就非常接近。二、李安電影的藝術風格李安電影的風格直接,又不缺細心,敘事平易近人,以觀眾的理解程度為主。通過電影《色戒》的改編,就可以看出他平易近人的創作態度。
  • 李安電影的主題選擇與風格形式
    在李安的這三部曲中,我們會儘可能地體會出一種東西方文化間的碰撞和衝突。以現代人的目光看中國傳統文化對當今社會生活的適用性,並以此來挽救現代社會中人們的麻痺和冷漠。李安為他的影片找到了連接點,構成了思想上的脈絡,貫穿於影片始終,從而一氣呵成。《喜宴》奪得柏林金熊獎,得獎的原因可能是在家庭三部曲中,只有這部電影把中西文化的衝突把握的最戲劇化,也最成熟。
  • 《喜宴》是一部很李安的電影
    同事意外獲贈了這本《十年一覺電影夢》,關於李安。頗有興趣,求來一閱。這是另一雙手寫出的李安,和他的電影。《十年一覺電影夢》是2002年的書,有些歲月了。但是看他的故事,和看他的人一樣,總給人一種淡淡的,說不清的憂鬱。他把電影拍出了屬於他的氣質。
  • 通過李安解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說到這部電影的導演李安(Ang Lee),不得不大為稱讚。李安作為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華人,他的電影敘事風格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他早期作品主要是表現家庭問題和人物矛盾性格,平淡的敘事風格背後往往隱藏著對人性和情感的深刻認知。他後期的作品開始涉及動作片、科幻片、喜劇片等題材,對於任何風格都遊刃有餘。
  • 解讀李安電影:為何他能在中西方左右逢源?
    從早期的家庭三部曲起步,李安導演年近不惑,終於在電影藝術中安身立命。如今,他手握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一座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外加兩座威尼斯金獅和兩座柏林金熊。一部部力作,就像一個個臺階,讓他成為當今世界最受矚目的電影導演之一;沉甸甸的獎項,也讓他成為「華人之光」。然而,說起李安的電影,卻很難把它們簡單地歸納為某種影像風格或者某種主義。他的作品題材涉獵廣泛,很少重複。
  • 李安風雨兼程三十年電影路 執導電影回顧
    下面就對李安的主要電影作一次簡單的回顧。      推手(1991)   在拍第一部電影長片之前,李安的生活很艱難。後來他在多方面的幫助下,僅用24天拍完這部處女作。《推手》成為李安導演生涯的第一部長片,此時他已經37歲了。長年的忍耐和中年男人的細心在這部帶著溫情的電影中顯露出李安特有的溫文爾雅的氣質。影片上映後好評如潮。獲得當年臺灣金馬獎最佳導演提名。
  • 李安:電影十解
    今年的10月23日是李安導演的66歲生日。拍電影你要很勇敢的。天分、努力、機運這些都是有的,可是你有沒有勇氣去摸你不敢摸的地方?人性裡面很幽微說不清楚的地帶,其實越讓我害怕的題材,對人性越有挑戰,越有意思。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李安電影敘事手段的突破
    在中國公公與外國媳婦間中西文化的對撞,傳統異性結合與西方同性情感間的衝突,食、色、性所糾結的平凡生活裡的人性,可以看出李安電影中細膩嚴謹的視聽語言之下是溫柔敦厚的敘事表達。隨後的《理智與情感》、《冰風暴》、《臥虎藏龍》等電影大多如此。而這種敘事方法在2012年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被突破。
  • 色戒:李安的電影,張愛玲的小說,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電影《色戒》,展現了導演李安的人生觀。 張愛玲個性叛逆、清醒,對人類的缺陷,有著敏銳的洞察。 李安性情溫和壓抑,不敢面對他人和自己身上的缺陷。李安對自己的電影,褒多貶少,從不承認有失敗作。可人非聖賢,誰人不會失敗?
  • 【麗·活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部用高科技展現意識流風格的電影!李安電影的又一次偉大突破!
    「再一個李安片子好在,可以把電影中人的各種衝突處理的特別好,像今天的這部片子《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麼會這樣,雖然我很不想提他被養的那六年,那是一個糾結的過程 電影不講戰爭,談人性王玉,「我覺得這部影片沒有說反戰,還是在說人性,這部電影我比較喜歡的是死去的那個人,就是班長蘑菇,但是他的戲份並不是很多,這是一個悲哀事件,但影片並沒有去詳細敘述,這是他在之前電影裡所沒有的。」
  • 【重磅】華語電影第一人:李安導演電影大全集!
    把這兩種觀念擺在一起,就造成了一種不可調和的強烈矛盾,但李安卻以喜劇的手法去展現兩者,不僅拋出了身為中國人對傳統理念的探討,也融入了學習西方家庭理念的可能性,達到了新舊觀念在衝突後包容的和天下的效果。李安在中國臺灣長大,成年後才前去西方接受正統的電影教育,兩者結合為這部片子披上了東方的理念與西方電影語法相結合的外衣。憑藉此片,李安成為了好萊塢一線大導的行列,是以「製片人中心制」為原則的美國市場中,為數不多擁有影片最終剪輯權的導演之一。
  • 李安的電影,你最愛哪一部?
    李安的電影,你最愛哪一部?李安是電影史上第一位於奧斯卡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以及金球獎三大世界性電影頒獎禮上奪得最佳導演的華人導演。那麼他導演的電影,你最愛哪一部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電影吧。推手李安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推手》是一部由李安編劇執導的劇情類電影,由郎雄、王萊等主演。該片於1991年12月07日上映。該片講述了朱老退休被接到了美國後,由於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爆發家庭矛盾後,對祖國無限思念之情的故事。
  • 《安娜》VS《色·戒》:呂克·貝松與李安的故事角力
    這在很多國內「諜戰」題材電影中是少見的結局,可以想像得出,當時的觀眾是多麼的震驚。呂克·貝松和李安都是國際知名的大導演,但兩者的風格大不相同。《安娜》與《色·戒》為人們呈現了兩種不同的敘事風格:一個是好萊塢娛樂大片式的明快張揚,一個是文藝電影式的隱晦含蓄。孰好孰壞,不過是見仁見智之事。但有一點非常重要,講故事其實是一個不斷製造衝突、解決衝突的過程。
  • 乾貨 | 李安電影敘事的4個技巧
    他的電影裡容納了各種類型電影的特點:有戲 劇性故事、有多樣的「有意味的形式」、有故事之外的情緒與韻味……一、故事編排:戲劇性的故事本體與結構李安是學戲劇出身的,5年的戲劇經歷對他創作的影響十分明顯,從拍電影起步開初,他就 把戲劇的方法帶入到電影創作中。
  • 李安成了中國電影最大的一碗雞湯,但這不是李安的錯啊!
    首先李安人品好這是有口皆碑,出道幾十年,幾乎沒有什麼負面新聞,就算你不喜歡李安的電影風格,但當這個人坐在你面前溫文爾雅地娓娓道來時,沒有誰會聽不進去。如果換成馮小剛來說李安的臺詞,那就不是雞湯,而是開炮。最後,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李安是華語電影唯一一個,從本土體制中起飛,再殺到好萊塢,取得如此高成就的人。兩座導演奧斯卡獎,美國人都沒幾個做到過。歷史上還有其他一些華人得過奧斯卡,但他們都沒有李安這麼強的外來者身份。
  • 李安電影《飲食男女》的家庭倫理衝突
    近日李安的新電影《雙子殺手》已於10月18日上映,恰巧我翻開了李安之前的作品,今天講的這部電影是《飲食男女》它是李安執導「父親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曾獲得了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提名。李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能處理好影片中中西文化的差異與對立。
  • 除了票房,阿里巴巴和李安並沒看走眼,威爾史密斯新片仍是好電影
    這部阿里影業參與投資的電影,票房並不盡如人意。但是不可否認,李安還是那個有情懷、玩技術的藝術家。豆瓣評分7.1,不高,但也說得過去。觀眾的失望,更多源於對李安的期待。除掉票房、評分這些因素,你有沒有靜下來欣賞這部威皇新片呢。等著吧,若干年之後,這部電影的口碑一定會觸底反彈。
  • 融合中西方文化符號,通過《臥虎藏龍》,看李安對江湖武俠的解讀
    —《世界電影文化》《臥虎藏龍》是李安依照自己對武俠文化的獨特理解而進行的一次創新性改編,在主題表達和場面設置上有著特殊的思考,這是一次對傳統武俠文化的挑戰,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他的影片必定是充滿爭議的。此外,與之前的幾部電影比較,不難推敲出李安電影所特有的風格,即藉助中方與西方人在價值觀、思維和性格等方面的差異表現,以電影藝術化形式去表達出來。
  • 李安:我的安與不安
    1994年,《飲食男女》是李安首次回臺灣拍片,之前學習和運用的美國製片模式和臺灣拍片模式有衝突,所以需要不斷試錯,摸索,融合,因地制宜,拍出想要的電影。《飲食男女》接續《喜宴》在歐美藝術院線有不錯的票房, 但在臺灣卻票房不理想,在金馬獎評選中全軍覆沒,批評聲音出現。
  • 《推手》——李安電影處女作影評
    本片是李安導演的「家庭三部曲」之一,影片既探索了傳統中國文化中的家庭孝道觀念,同時又探討了中西方文化的矛盾與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