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已經過去,寒冷的十二月也悄然而至,半個多月前和朋友一起看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現在仍記憶猶新。
這部電影改編自本·芳汀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主人公19歲的德州青年士兵比利·林恩(Billy Lynn)在激烈的伊拉克戰場上拯救班長的英勇事跡被意外公開,在與戰友歸國後得到了美國民眾的大力讚賞,被稱為「美國英雄」的比利和戰友開始在各體育賽事的中場活動中進行宣傳。然而,比利在這次橄欖球公開賽的中場休息活動中經歷了自己這輩子內心最掙扎與痛苦的一天。電影中對於敘事採用了多條故事線同時進行:比利與美K的姐弟情、與戰友橄欖球公開賽進行中場宣傳活動及伊拉克戰場上的激戰。前兩條故事線與後者形成鮮明對比,通過伊拉克戰場上與當地反動派進行3分43秒的激戰,來對比戰後比利糾結的內心,這正是導演想要傳達給觀眾的思想。
說到這部電影的導演李安(Ang Lee),不得不大為稱讚。李安作為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華人,他的電影敘事風格與他自身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他早期作品主要是表現家庭問題和人物矛盾性格,平淡的敘事風格背後往往隱藏著對人性和情感的深刻認知。他後期的作品開始涉及動作片、科幻片、喜劇片等題材,對於任何風格都遊刃有餘。李安已經成為國際上電影編劇與導演界獨樹一幟的人物,李安的性格溫文爾雅、低調謙和、追求和諧,反映在他的電影中便是細膩別致、平實圓潤,人物特點往往是在信念與理想、現實與人性的矛盾與衝突中得到放大,他所帶來的精神價值真正融合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現代社會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在《中場戰事》電影中,李安運用了很多閃回的鏡頭,穿插了伊拉克戰場上激烈槍戰的場景,都是為對比士兵比利﹒林恩矛盾與痛苦的內心。這部電影在技術上的突破(3D\4K\120幀)雖沒有讓票房買帳,但依舊能呈獻給觀眾一個真實的電影場景與細膩的故事。而李安真正想要表達的是關注個體意願而不僅僅是反戰,比利﹒林恩之所以能被稱為英雄,是機緣巧合也是政治需要,對於任何一個堅守在陣地上的美國士兵來說,每個人都是英雄,都值得我們尊重與驕傲。經歷過戰爭的士兵們他們的內心創傷與精神打擊更應該值得民眾們關心與思考。生活中處處充滿了許多矛盾與無奈,而李安卻能將這種解讀通過電影敘事完美的表現出來,神作可謂名不虛傳。
最後,一部真正叫好的電影不是票房能夠決定的,能留在觀眾心裡的電影才是好電影。
作者:王啟
附花火徵文要求:
1. 投稿必須原創、首發,嚴禁抄襲。
2. 不限主題,不限字數,可以是科普小品、科技文化、生活趣事、人物專欄、校園事跡、書評影評、時事新解、感悟體驗、攝影寫生、小說連載等。
3. 內容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無違法或推廣內容。
4. 若稿件中包含圖片,則圖片上不可有水印。
5. 稿件開頭請標明作者的真實姓名或筆名,聯繫方式。
將投出的稿件及圖片打包,發送至ustbhuahuo@163.com,郵件標題命名為:稿件標題+作者姓名或筆名+聯繫方式,收到稿件後我們會及時給予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