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不是愛國主旋律,也不是反戰大批判

2021-02-15 肥嘟嘟看電影

今年的超級碗超級精彩,Lady Gaga的中場秀也挺給力,於是想到了這部以超級碗中場秀為背景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沒看過120幀,所以本文僅討論電影內容。

關於這部電影,一個討論很多的問題:它究竟是讚美愛(美)國精神的,還是反戰的呢?說它反戰吧,這些士兵們可是因為在戰場的英雄事跡,而在全美國最受關注的超級碗中場秀中出場,受到全國人的歡呼,戰友之間的情誼也描繪得非常正面,全無《全金屬外殼》那樣的反戰片中的虐待情節;結局也是,儘管姐姐反對,比利·林恩最後還是決定重返戰場。那說它愛國吧,影片又用了大量筆墨渲染戰友的死亡,帶給比利·林恩的心理創傷,家人對戰爭看法不同引起的衝突,以及在中場秀過程中一些人對他們的不尊重。

那這部電影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呢?對於知名導演的作品,從導演本人出發,往往對理解電影很有幫助。這部電影的導演是李安。李安獨一無二的特色是,既了解西方價值觀和觀眾口味,又具備東方視角和細膩。尤其是這份細膩,是很多中國導演都望塵莫及的。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脫胎於一本接近隨筆的小說,講述的是參加過伊拉克戰爭的士兵比利·林恩,被安排參演超級碗的中場秀,他在這一天的各種瑣碎的觀感。這種「沒什麼劇情」的作品並不容易改編為電影,但卻特別適合細膩的李安。《推手》就是家常矛盾,《喜宴》就是父母來探親,《飲食男女》就是回家團圓飯,《斷背山》就是兩個人放羊,《少年派》就是一個人漂流,他不需要懸疑驚悚之類的噱頭來分散觀眾的注意力,他有自信把細膩的情感纏繞在平淡的情節中,浸入觀眾的感官世界。所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要表達的,既不是愛國,也不是反戰,就是士兵比利·林恩那細膩的主觀感受。

那麼,比利·林恩究竟在想什麼呢?

影片展現最多的,是他的各種「第一次」的震驚體驗。第一次上戰場,第一次開火,第一次殺人,第一次和敵人激烈肉搏,第一次站在華麗的舞臺中央,甚至第一次和漂亮妹子嘿咻…… 為了配合120幀,電影用了大量特寫,鏡頭也更加穩,讓人物臉上的抽搐,眼睛裡的血絲都清晰可辨。可以說,比利·林恩就是在各種震驚與回憶震驚中走完全片的。

在旁人看來,他就一直夢遊狀,中場表演結束了還呆站在舞臺中央,參加記者會也魂不守舍,和家人聚餐也面目呆滯,惟有和那個啦啦隊小妞在一起時,他似乎才回到現實。

這說明了什麼呢?說明了比利·林恩是一個凡人。而其他的所有人都是把他當做英雄來看待的。這大概就是這部電影的主要衝突點了。「當英雄看待」,前呼後擁,人人豎大拇指,有什麼不好呢?英雄的事跡,也是要通過大眾傳媒的包裝,才能為人所知的。這一過程不可避免地對現實產生了扭曲,使得他和他的英雄事跡成為了消費的對象。

看似每個人都對他禮遇有加,然而大老闆只是想打低價發他們的版權來拍電影,毫無尊重;經紀人想用他們賺錢,卻總忘了答應了的止痛藥;中場秀的導演,只關心節目效果;中場秀的演員們,和士兵們雖站在一個舞臺上,卻仿佛處於兩個平行世界中;記者要的是頭條,愛問殺人的體驗之類的獵奇問題;自以為是的石油公司老總,沒完沒了的拔高他們以給自己臉上貼金;橄欖球員則不懷好意,問軍人們有沒攪基;而舞臺的工人更是和他們起了直接的肢體衝突;慕名而來的路人,雖然滿口感激崇拜,但也是把他們當做了符號般的異類,只會讓他們更加疲乏。

你也許會說,這些都是外人,親人和戰友會理解他的。然而,家人因為政見分歧正吵得不可開交;姐姐關心他在戰場所受的心理創傷,卻也未必真理解他想要什麼;而戰友們,似乎的確是最能相互感同身受的一群人了,他們互道「我愛你」,的確發自肺腑,但這是袍澤之誼,不是靈魂的知己;也許,一見鍾情的啦啦隊小妞懂他?比利·林恩情不自禁地想私奔,誰知對方一句「那怎麼行,你是英雄,你應該殺敵報國」,原來她愛上的也是一個英雄的符號,而不是比利這個人。

不得不再贊一下李安的細膩,啦啦隊小妞這條線索,從比利對小妞的窺伺,到兩人的初次對視,偷嘗禁果,再到比利和他人衝突時小妞上場解圍,一些感官的描繪和體驗都是那麼貼切和細膩,令人怦然心動,直到小妞的那句話迎面潑來一盆冷水,戛然而止。

可以說,作為「英雄」,在故土的這一切日常場景,宛如另一個戰場,他人的言論態度,恰似一梭梭子彈飛來,甚至比真實戰場的子彈更令人躲閃不及。李安的細膩,就是讓你思比利所想,感比利所受。光怪陸離的舞臺,與伊拉克的戰場深處互相穿梭,眼前的焰火與喧鬧,與戰場的爆炸與殺戮融為了一體。

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士兵會被舞臺的煙霧給嚇得趴在地上。

他不是英雄,他是凡人;出徵遠方,不是為了奉獻國家,人類正義,而只是一個比較危險的工作,一個帶滿創傷的職業。國家只是把他送去當炮灰,中間拎回來走秀宣傳;人們只是為了私利而四處奔忙,沒有人真正理解他。儘管面對血肉橫飛,儘管直視戰友慘死,儘管PTSD(創傷後遺症)陰魂不散,比利·林恩還是選擇了回到戰場。因為故土家園,平凡的失敗生活之中,同樣是槍林彈雨。

如果你覺得本文不錯,歡迎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微信公眾號:肥嘟嘟看電影(feidudumovie)

相關焦點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影評
    乍一看片名,會以為《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一部戰爭片,看完電影後,又覺得,叫劇情片更好些。戰爭畫面是有的,以回憶方式來呈現,只為讓我們了解情節發展的來龍去脈,影片真正主題,是前線殘酷戰事與後方虛偽人性交織而來的矛盾衝突。
  • 影視分析 | 淺析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敘事策略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故事其實並不複雜, 一段伊拉克戰爭視頻中少年比利·林恩因在危機中救助班長而不經意地成為國家英雄, 繼而短暫回國安葬班長, 探望家人, 並受邀參加NFL中場秀, 進而在回國期間在與家人、戰友以及大量民眾的交談中決定自己是否要返回戰場。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越真實越荒謬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真實表現荒謬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撲街?並沒有
    戰戰兢兢地討論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關於這部電影,肯定已經有了各種正面的、負面的說法,一切眼見為實,相信大家看了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別人無法代替的判斷。 《色,戒》王佳芝然後,這當然是一部反戰電影,然而反戰並不是重點,戰爭的殘忍和無情也不是重點。
  • 隔離系列影評(四)《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然後就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好幾個華人大導演在某一個年齡階段,都會突然改變自己的電影風格。最典型的就是張藝謀導演,《英雄》之前和之後感覺像是兩個不同的人。陳凱歌導演的轉折點當然就是《無極》。姜文只拍過6部電影,前三部和後三部也不是一個調調。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觀感評價
    當傳統銀幕語言呼喚明確的英雄主義、愛國情懷和好戰行動的時候,怎樣去拍一部心理上審問反戰,維護士兵利益的美國電影呢?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2016-11-17 10:17 作者:宋詩婷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6年第47期
  • 人性的割裂殘酷於戰爭的屠戮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不劇透影評
    但是,那就不是李安電影。因為,它就不會如此震撼我們的心靈。李安從來不令我們失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李安電影的敘事中,不同的人可以找到不同視角的平行線,他可以沿著那個視角完成全部的觀影旅程。   因此,《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觀眾在看後所表現出來的感受,就可以天壤地別到讓人覺得不是在說同一部戲。
  • 通過李安解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十一月已經過去,寒冷的十二月也悄然而至,半個多月前和朋友一起看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現在仍記憶猶新。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全城熱議
    導演李安的最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11月11日席捲全國影院,逆天的4K/3D/120幀格式電影終於揭開神秘面紗,引爆全城,上海影城1號廳接連刷新票房紀錄。厲害了word上海影城  作為國內唯一兩家能夠觀看到4K/3D/120幀最高放映格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李安的新片讓上海上影城接連刷新了國內影院單廳票房的各項記錄。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願你回到被愛的每一天
    所有期待《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觀眾,都在這兩天犯了難題,到底先看哪一個版本好(當然前提是「錢不是問題」),先看120幀感受最強烈的刺激,還是先看60幀嘗嘗鮮?前言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誰?《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最初有很多譯名,第一個譯名根據英文原名《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直譯,叫《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行走》,後來電影編輯們怕意義不明確,就改成了《比利·林恩漫長的中場休息》,叫了好一陣子,覺得取標題很難,又有人開始管它叫《半場無戰事》或《中場休息》,最後是這部電影確定引進大陸,李安欽定了現在唯一的中文名。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電影海報這部電影有個拗口的名字——《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看了好多遍我仍然記不住。我在跟同事聊起這部電影的時候:「誒,你知道李安新拍了一個逆天的神作叫做比利什麼來著.」啊,名字不重要。先來聊聊這部電影有多牛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三個數字,3D、4K、120幀/秒的全新技術的規格,刷新電影技術的記錄。3D大家都明白,4K就是解析度。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超越真實的真實!
    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即將要上映他的全新作品《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此次最吸引人注意的特色就是超越現代的攝影
  • 這部分為上半場和下半場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預告時就被外界貼了很多標籤,120頻、李安執導、伊拉克戰爭等圍繞影片一系列的描述讓《比利·林恩》成為了票房爆表的大片
  • 影評#004《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
    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於2016年,該片由李安導演,Jean-Christophe Castelli編劇,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場有戰事
    要知道,讚美李安是一種有品位的政治正確,畢竟那是位歐洲電影節和美國奧斯卡都認可的華人導演;至於這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用看也知道是謳歌人性的滿分電影——李安作品,這就夠了 …… 對嗎?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改編自本方登的同名小說作品。書名在臺灣初譯為「半場無戰事」,概因作者意在借美國大兵、「戰地英雄」的獨特視角,開啟對伊拉克戰爭及彼時美國社會政治的重審與反思,故而譯名套用反戰經典《西線無戰事》:滿滿諷意,溢於字間(事實上,這也正是全書給讀者留下的印象——如果上文的語調聽起來尖酸刻薄又憤世嫉俗,那或許也是拜其所賜)。
  • 【頭條】《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日票房未奪冠
    >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破億 多面細節引N刷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票房破億 多面細節引N刷2016年11月16日 14:47:52來源:新華娛樂    李安新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正在影院熱映中,截止11月16日票房已突破1億元大關。業內人士預測,隨著影片口碑的強勢傳播,市場表現也將長線發力,成為11月檔的後起之秀。
  • 影視評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兩種斷裂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偏偏要劍走偏鋒,繞過戰爭敘事的慣用有效程式,放棄動人的道德力量和明確清晰的價值立場,在蜻蜓點水的戰爭場面之外,經由斷裂的敘事,在景觀與真實的斷裂處,不依不饒地剝去英雄光環和愛國情懷的外衣,暴露出環繞其間的虛偽駁雜之荒誕面目。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令人尊敬的李安導演,這次對你電影的感受是:超一流導演拍攝了一部二流影片!
    有關《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下面的行文,我首先聲明:我看的是60幀,不是120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