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活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部用高科技展現意識流風格的電影!李安電影的又一次偉大突破!

2021-02-17 濟南百麗宮影城恒隆廣場店


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未上映,就已熱議不斷,這與該片的導演是李安有很大的關係,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影片的3D、4K、120幀全新科技的使用。

       對於這部影片外界給予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技術形式大於內容、不好看、起伏不大……」,「李安又回來了,電影還是一如既往的好看」。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怎樣呢?

      11月11號,在由濟南百麗宮影城、生活日報、博納影業、董小姐電影會客室主辦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品鑑會上,專業人士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對於導演李安大家都已經很熟悉了,從1995年到現在李安拍了13部電影,每一部都堪稱經典,可以說李安現在已是功成名就,可是還是在不斷嘗試新東西,不斷地在自己的電影中尋找新突破。

現場兩位女神老師也發表了自己心目中的李安是什麼樣子的?


從左到右:王玉  王穎  馮小強

青年作家、藝術評論家王玉, 「李安是我特別喜歡的一個導演,喜歡的原因是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做自己,這與他最初的職業是分不開的,最開始他是做演員的,他認為電影什麼東西都可以拿開,但是演員是拿不掉的,拿掉就不是一個片子了,所以他能在每個電影裡把人拎出來,無論是宏大的敘事還是小眾的東西,包括他的《推手》、《喜宴》、《斷背山》等都可以看出來。」

     「再一個李安片子好在,可以把電影中人的各種衝突處理的特別好,像今天的這部片子《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我有時候在想為什麼會這樣,雖然我很不想提他被養的那六年,那是一個糾結的過程,能從這六年中成長出來,他的這種感覺肯定會表現在影片中。像他在參加《喜宴》領獎的時候,穿的是一件很老式的、舊的綠色大衣,別人看到後都在勸他要不要換一件呢子大衣,李安自己也表述過這種現象,他從一件綠色大衣轉到呢子大衣,並不僅僅是一件衣服的變換,其實是兩種心態。」

     王玉繼續表達自己對李安導演的看法說,「我對導演最大的感觸是,如果你從一部電影裡看到一個導演的夢想從開始到成功,再到現在的回歸,你能感受到他的變化,就是很成功了,就像某個作家說的,這就是真正的愛與自由。」

文學博士、電影學碩士生導師王穎,「我特別喜歡李安早期的家庭倫理影片,像《推手》、《喜宴》,李安的電影可以講各種題材的故事,戰爭、奇幻、家庭,大投資、小投資,不管什麼樣的電影,他其實都是在講一個故事,表達一個意思,這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像今天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人所處的那種孤獨、悲哀,說什麼都沒有用的狀態,這在他的其他電影中都是有表現的。」


    「我看到有很多批評這部影片的觀眾,我不知道有什麼好批評的,除了最後蘑菇復活那段,稍微帶有一點好萊塢的那種俗套之外,這部電影是完美的,我是這樣感覺的。」王穎如是說。

       泉城時光影評人馮小強,「我覺得這種負面消息挺好的,這些聲音可以給片子適當的降降溫,來到中國之後,觀眾才有期待值。」

在場嘉賓除了交流了自己對李安導演的認識,就影片本身,幾位專家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電影不講戰爭,談人性

王玉,「我覺得這部影片沒有說反戰,還是在說人性,這部電影我比較喜歡的是死去的那個人,就是班長蘑菇,但是他的戲份並不是很多,這是一個悲哀事件,但影片並沒有去詳細敘述,這是他在之前電影裡所沒有的。」

「命運總會遇到很多阻礙,像愛情有可能會遭遇到親情的阻礙,這在他的片子裡有很多體現,像《喜宴》裡的同性戀,在那種環境下愛情顯得那麼格格不入,那麼當命運遭遇到這種不幸時,應該怎麼辦呢?這就是李安對於電影夢想的堅持。」

李安用高科技來展現意識流風格

     王穎,「我確實沒想到李安會用這樣的技術來表現一部意識流的電影。一般來說人們都是很保守的,如果用很高級的技術就會拍一部很保險的商業電影,我沒預測到的是,會用這麼高級的技術來拍一部不好預測市場的意識流電影,電影中用了很多特寫鏡頭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把這種內心與現實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這使我非常吃驚的地方,現在還沒回過神來。」

      馮小強,「他是想用技術來表現一種真實,但從美國觀眾的表現來看,顯得太真實了,目前來說,李安的這種挑戰還是很大的,我認為李安的這種120幀很有可能創造出一種數字時代的獨特美學。」

        王穎,「像電影剛開始出現色彩的時候,有人說花裡胡哨,包括聲音的出現,很多無聲大師聯名反抗,但是技術還是不斷進步的。我覺得多虧了是李安在做這個技術,因為它是有心的,不會為技術而技術。」

為什麼要用這樣一種技術來拍一部電影?導演李安自己說,「只是我的影片需要這種技術。」所以不管是不是觀看的120幀影片,觀眾都可以放心去觀看了。

       濟南百麗宮影城總經理董文欣,「作為影院經理我比較擔心的一點是,片子一直在宣傳技術,忽略了影片本身的宣傳,很擔心他能不能從內容上來吸引觀眾。李安的所有電影我覺得都是文藝範的,我之前也說過他就像一個孩子,對所有事都很好奇,願意嘗試不同的東西。我覺得這個電影不是講反戰,是講了每一個階層的人,講了他們對於戰爭的看法,你看完這部電影就會知道為什麼美國人會選川普來做總統,因為川普打破了美國長期以來創造的那種價值觀,一種非黑即白的價值觀。在這部電影中也看到了,對於戰爭的看法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有說好的有說不好的。而且李安是個很糾結的導演,從他的電影中也能看出來。」

      「我還是很喜歡這部電影的,我希望90後的人能用一種當下歷史的眼光去感受這部電影,感受李安的魅力。對於技術來說,我覺得李安還是想表現這種去影院觀看電影的這種儀式感。」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 馬兵老師,「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李安這部電影在場面調度上非常難,裡面有很多人,其實這也是它採用新技術的原因,要把每個人清晰地表現出來。我看完這部電影覺得有一種荒蕪感,這部電影在反思一種消費戰爭,包括我們來看這部電影,是不是也是一種共犯?還有裡面那個老闆說,把你們的故事換成一個國家的故事,這涉及到國家記憶強制性去掠奪個人記憶的一個問題,在林恩看來戰爭是一種個人化的記憶,而這種記憶總要被國家以這種榮耀的方式去掠奪,當個人記憶被掠奪後那麼都會變成歷史形態化了的,在這裡面林恩強調的是我的記憶不可掠奪性,所以他對戰爭是非常個人化的理解。戰爭對於每個人來說意味著什麼這是電影想要表達的。」

「這部電影中林恩的成長是一種個人內心的成長,而周圍的人都是他成長的一種阻礙,我覺得這也是電影很獨特的一點。」

山東藝術學院副教授景虹梅老師,「我在想電影在消解什麼東西,除了剛才談的英雄主義,還有就是觸動美國價值觀的愛國主義。再就是人的成長,人要做什麼樣的選擇,像電影中的林恩,兩種現實不斷在頭腦中碰撞,周圍有很多阻礙,包括電影中最愛他的姐姐,一個人是如何成為他自己的,林恩最後的選擇有可能大多數人不會理解,為什麼要重新返回戰場,那是一種面臨危險的選擇,其實我覺得影片中的這種處理很好,恰恰表明了他自由意志的一種選擇。」

對於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技術當然是不能忽視的,但影片除了技術,內容也是值得琢磨的,比如說影片中的人物,每個人物都是複雜的,現實的,不是扁平的,所以即便是普通影廳的放映,這部電影也是值得大家前去觀看的。

長按以下二維碼進行識別即可關注濟南百麗宮影城官方微信

相關焦點

  • 李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臺灣首映,科視 Mirage為你放映未來
    李安最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昨天舉辦臺灣首映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全城熱議
    厲害了word上海影城  作為國內唯一兩家能夠觀看到4K/3D/120幀最高放映格式《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影院,李安的新片讓上海上影城接連刷新了國內影院單廳票房的各項記錄。《比利·林恩》定義3D電影的正確打開方式!  李安的作品素來以紮實的敘事風格與細膩的人物刻畫著稱。這一次,曾拍攝出《少年派》《斷背山》《臥虎藏龍》的大師級導演,因採用了全球最先鋒的電影攝製格式4K/3D/120幀製作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而震驚好萊塢。  那麼,觀看一場4K/3D/120幀版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與看一場普通3D電影有什麼不同呢?
  • 通過李安解讀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十一月已經過去,寒冷的十二月也悄然而至,半個多月前和朋友一起看的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現在仍記憶猶新。
  • 影視評論|《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的兩種斷裂
    這個故事所要重點鋪陳的正是比利·林恩在中場休息這一天的遭遇及其內心的天人交戰。李安反覆強調:「這部小說是非常內在的,都是內部的觀察」,這部電影「不是一個故事性的電影,是一個思緒性的、屬於意識流的電影」。[1]對於《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樣內心化、意識流式的電影來說,人們所熟悉的流暢、連貫的線性敘事已經力有不逮,甚至不再適用了。
  • 影視分析 | 淺析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的敘事策略
    而其實, 「如果不是因為這個技術, 我不會想拍這個小說, 小說本身就以感官為主, 是一個思緒性、意識流的電影, 所以和新媒體必須集合。我不是一個做科技的人, 我只是想用新的眼光來看問題。內容和科技不應該分開, 最終電影還是一場檢驗人性的過程, 內心活動依然是最重要了」。
  • 【雜談】每秒120幀的電影《比利•林恩》是什麼樣的視覺效果?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劇照  (圖片來自網絡)曾經流行著這樣一句話,「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實謊言」。只不過我們看了太多年這樣的電影,早已習以為常了。當然也有影片曾經嘗試突破24幀的限制,讓畫面變的更流暢,最有行動力的是彼得·傑克遜。2012年,他的《霍比特人:意外之旅》真的用了48幀/秒,但由於畫面過於清晰喪失了電影感而引來了一些非議,而且48幀的版本只在全球1000塊銀幕上能看到,中國也沒有放映。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令人尊敬的李安導演,這次對你電影的感受是:超一流導演拍攝了一部二流影片!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片子未到之前,已經風聲滿城!神奇新技術——120幀!國際大導演——李安!各種隆重造勢!《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片子還未上映,單是——李安!單是——120幀!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完全沒有觸動到我的內心的情緒,沒有將我帶入到電影的敘事之中。這部電影完全失了大導演李安曾經對影片喜怒哀樂情緒的超級厲害的把控能力!
  • 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引領未來電影
    李安的每一部電影都會引起「李安熱」,不管是在東方還是西方。與四年前不同的是,今年的11月強片雲集,被稱作「史上最熱11月」,下周我們就可以和李安導演一道,親眼見證這部「未來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技術上的革新使其成為最大的關注點,影片使用了最新拍攝格式,但對於最會講故事、最會拍人心的李安導演來講,內容和觀看方式同樣重要,技術永遠是為劇情服務的手段。
  • 票價300元還一票難求,李安120幀《比利•林恩》視覺效果太魔性|科通社
    11月11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下簡稱《比利•林恩》)全球同步上映,而本片最大的亮點就是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採用3D、4K、尤其是120幀/秒技術格式的電影長片,並且全球僅有5家電影院可以觀看到120幀規格的《比利•林恩》,其中,我國有3家影院能夠播放——博納影院北京朝陽門悠唐店、上海影城1號廳、臺北京站威秀影城。那麼,雲裡霧裡的120幀到底是個啥?
  • 宋家泰:李安的中場戰事
    2016年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過最近上映的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比起改的大相逕庭的《臥虎藏龍》、《色戒》,還相對比較忠於原著,很多情節都保留了。如果說《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挑戰3D,這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就是電影技術的巨大突破,3D、4K、120幀。3D從《阿凡達》以後,大家都很熟了;4K電影就是解析度為3840×2160的電影,市面上已經有不少4K電視在賣,所以也不稀奇。120幀是最大的賣點,以前從來沒有過。
  • 沉寂四年的李安,製作了一部全球首部「發燒「級」的120幀「燒錢電影」
    10月14日,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紐約電影節進行了世界首映。120幀全球只有不超過5家影院可以放映這樣規格的電影。  這部革新電影技術的120幀/4K/3D年度期待之作終於首次來到了觀眾面前。
  • 榜單探討真實和虛幻的關係:李安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原著小說
    李安選擇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片子的緣起,是他讀到了本·方登的同名小說(中譯名《漫長的中場休息》)。李安說,小說還沒有讀完,他就已經決定要把這個故事搬上銀幕。 儘管中譯本出版不久,但《漫長的中場休息》並不是被李安偶然發現的無名之作,它在當年就獲得了美國國家書評人獎年度最佳小說,還入選了BBC評選的「本世紀必讀的12本小說」。
  • 比利·林恩,李安的中場戰事
    1、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映以來引起了很多的爭議,很多人說新技術很牛逼,很多人說情節太無聊差點睡著了,我其實沒有怎麼在乎技術
  • 郭松民觀影筆記之六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美國的傷痕文學
    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根據本·芳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19歲美軍士兵比利2004年從伊拉克戰場回到國內後的所見所感。
  • 轟動娛樂圈|群星閃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上海首映紅毯 年輕演員爭相向李安導演自薦
    李安踏上紅毯  心情大好走上紅毯的各界人士也都對李安導演的新片表示期待。陳建斌表示:「對這部電影太期待了,今天下午還和李安導演做了交流,非常開心。」張智霖袁詠儀這對明星夫婦也為影片送上了祝福:「能一起來看李安導演的新片非常開心,希望新片大賣!」主持人曹可凡說道:「李安導演的電影每一部都好看,我非常期待。」
  • 郭松民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美國的傷痕文學——觀影筆記之六
    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根據本·芳汀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19歲美軍士兵比利2004年從伊拉克戰場回到國內後的所見所感。比利在戰場上冒險救助班長「蘑菇」的行動,被一部戰地記者遺棄的攝影機拍到,使他獲得銀星勳章,成為「」國民英雄「。這次他與自己所屬的B班暫時回到國內,一是護送班長「蘑菇」的遺體回國並參加他的下葬儀式;另外則受一位地產大亨的邀請,在一場橄欖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時,作為美國英雄的代表與娛樂巨星「真命天女」組合一起演出。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李安的變與不變
    李安的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120幀、4K、3D的新技術拍攝,這是一場冒險,他對此解釋說:「我已經看到了更清晰的電影,一旦看到它,就再不能假裝從來沒看到過。」 技術革命在電影正式上映前,《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常被稱作「李安的120幀新電影」。這說法中有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李安,一個是120幀。
  • 「完整電影」的初步呈現——《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安德烈•巴贊在影院緩緩黑暗,正式放映120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前,有一段導演李安本人對觀眾說的話。視頻裡李安和藹並輕描淡寫地說到,這次電影用了新的方式,想拉近距離,讓影像變得親切,希望觀眾會喜歡。看完電影後,我很直接地想到了一個人的名字——安德烈•巴贊,和他在正好70年前提出的「完整電影」的神話。巴贊在他的著作《攝影影像的本體論》詳細闡述過「完整電影」的神話。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首映 李安:我需要感覺活著的意義
    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上映4年後,李安帶著他的新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來到北京。11月6日,該片在北京首映,120幀/4K/3D格式在挑戰了觀眾觀影習慣的同時,也為以敘事見長的李安披上了技術革新的環光。那麼,在李安眼中,120幀究竟意味著什麼?技術與內容究竟怎樣融合?未來電影的發展趨勢究竟如何?
  •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場有戰事
    是的,被鎖住了;鎖住我的是名為「技術」和「李安」的安全帶(正如原著最後的那處描寫),它們使我可以(甚至在觀影之前)堂而皇之地談論這部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的美國電影,卻絲毫不必論及伊拉克戰爭和美國。當讀到原著裡的這句話:「你告訴我,一部關於伊拉克戰爭的電影要怎樣才能不涉及政治?」我猜,這兒剛好有個現成的回應:當個「電影技術論者」或者「電影作者論者」好了。瞧,一夜之間,我們都是了!而且,到處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