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之稱最早始於戰國時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就是秦宣太后。
一:宣太后
宣太后是羋姓, 宣太后,是楚國沒落的皇族成員,本名叫做羋月。
秦惠文王病逝之後秦武王即位,秦武王這個人天生神力平生愛好就是舉重,後來因為和人比試舉鼎脛骨折斷而亡。秦武王死時才二十三歲沒有留下繼承人,於是秦惠文王的其他兒子們就開始互相爭奪王位。
秦武王死的時候,羋八子的兒子公子稷還在燕國作人質,在趙武靈王的幫助之下公子稷從燕國返回到了秦國,在羋八子和其弟魏冉的籌備下公子稷當上了秦王即秦昭襄王。羋八子即為宣太后。
宣太后一己之力威懾朝政,並且成功的擁立自己的兒子為秦王。從她稱太后開始秦國的朝政便長久由他把持,以至於秦昭襄王長大成人之後,秦國出現了國人獨聞宣太后而不知秦王的局面。
宣太后執政期間知人善任卻又用人唯親 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 ,關內兼併了義渠,穩定了後方。關外戰場,他重用白起,南徵北戰,重創韓魏兩國,攻陷楚國首都郢都。
客觀來講宣太后臨朝執政給昭襄王爭取成長和時間。 培養了一代雄主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執政之後通過一系列的戰爭摧殘了六國的軍事實力,為秦國統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華陽太后
華陽太后是羋姓,熊氏,是楚國的貴族。華陽太后擁有傾國傾城的美貌, 年輕時的華陽太后被送於秦國與安國君聯姻,宣太后也為她鋪路,讓她在秦國站穩腳跟。華陽夫人雖為安國君所寵幸,卻沒有兒子,後在呂不韋的推動下,收嬴子楚為嗣子。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後,安國君繼位,史稱「秦孝文王」,封華陽夫人為王后,嬴子楚為太子。秦孝文王在位三天去世,之後嬴子楚繼位,史稱「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之母夏姬被尊為夏太后,華陽夫人被尊為華陽太后。正是因為有華陽夫人的幫助,嬴政的父親才得以繼承王位,而嬴政也才有資格繼位為秦王,進而開創不世偉業。
三:夏太后
夏太后並不是一個引人注目的人物,所有關於她的事跡,僅僅是《史記》中的寥寥數筆。這位夏太后一生中最重要的作為就是生了一個著名的兒子--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
四:趙太后
趙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秦莊襄王的王后,出生趙國。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帝太后」。趙姓,她的真實名字已失載,姬是身份和稱呼。
趙姬是呂不韋姬妾,絕美而善舞,嬴異人在呂不韋家中筵席上見到她便十分喜歡她,便向呂不韋要求將此姬獻予他,呂不韋便將趙姬獻給嬴異人。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趙姬生下一子,取名為政,就是秦始皇嬴政。嬴政繼位後封母親趙姬為王太后,呂不韋為相國,秦王嬴政尚未成年,將朝政於交給大臣。
趙姬成了王太后,新寡的太后宮闈寂寞,趙姬生性浪漫放蕩,她與呂不韋舊情復燃,呂不韋時常出入宮闈,私通太后。為了避禍,呂不韋決定,政治上一如既往地支持王太后趙姬和秦王嬴政,生活上堅決切斷與太后的情人關係。找嫪毐代之,得到太后助力的嫪毐沒多久就形成僅次於丞相呂不韋的政治勢力,並與呂不韋相抗衡。
(公元前238年),四月,嬴政來到雍城舉行冠禮,嫪毐趁著秦王嬴政宿雍城,竊用秦王御璽和太后璽,調縣卒、官衛士卒官騎攻擊蘄年宮。兵敗,車裂,滅其三族。太后和嫪毐的兩個兒子,均被一同囊載撲殺。太后被囚居在雍城。嬴政明示與太后斷絕母子關係,永不再見,並明令朝臣敢有為太后事進諫者,「戮而殺之,蒺藜其背」。結果,有二十七個進諫大臣被殘酷的處死,並把他們的屍首掛在宮牆示眾。及至第二十八位諫臣茅焦,以「秦王要統一天下,需以孝義為先」為由,打動秦王嬴政將母親趙姬接回鹹陽。趙姬最終得以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