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垂簾竇太后

2021-02-13 讀書老班

   竇太后,就是漢景帝的母親,漢文帝時的皇后。前幾年電視劇《美人心計》中的竇漪房,原型就是竇太后。司馬遷筆下的女人很少,對竇太后的記載主要是三件事。

   一、陰差陽錯當皇后

   竇太后小時候被選入宮中陪伴呂太后。年齡稍大一些後,呂太后把幾個宮女賜給各諸侯王,名單之中就有竇美女。

竇美女得知自己要被送出皇宮還是挺開心的,畢竟是要嫁人了。於是竇美女給操辦此事的人打招呼,要求把自己安排到趙國。因為竇美女的家人都在趙國。可是那個辦事的估計沒把這事放在心上,給弄錯了,把竇美女安排到了代國。可憐的竇美女眼淚都哭幹了,但也無濟於事,只能認命。

   沒想到,代王自從有了竇美人,就再也不喜歡別人了。代王王后早逝,也沒有留下兒女。竇美女倒是生了一個女兒兩個兒子。後來代王被擁立為皇帝,竇美女的長子立為太子,竇美女也升級成為大漢皇后。竇美女當年哭哭啼啼不願去代國,可誰又能想到若干年後她成了大漢的皇后?

   竇皇后崇尚黃老學說,與漢初高祖、惠帝無為而治的思想一脈相承。文帝是最聽老婆話的,因此也遵從黃老之術,講究無為而治。竇皇也扶持竇氏子侄勢力,涉足政壇。同時竇皇后囑咐家人行事要低調,不可因皇親身份恃寵而驕。

   二、偏愛梁王

   文帝去世後,太子即位,便是漢景帝。竇皇后升級為竇太后。竇太后還有一個兒子,也就是景帝的親弟弟梁王。有一次梁王來朝見皇帝,一家人團聚非常高興,宴會上景帝當眾宣布將來由梁王繼任皇帝。

   這件事應該不是景帝心血來潮,更像是深思熟慮後做的決定。漢景帝老奸巨猾,不可能不知道宣布這麼重大的決定意味著什麼,尤其是在那個君無戲言的年代。那麼為何景帝要說傳位給梁王,應該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解釋,的確要傳位梁王。梁王是景帝的親弟弟,倆人感情應該是很好的。而且從能力上而言梁王也不差。雖說景帝有很多兒子,但歷來皇帝與皇子們的感情普遍很差,直至今天很多家庭中父子們的感情也依然好不到哪去。如果是從小在皇宮長大,皇帝跟兄弟們的感情也不會好多少,但景帝的情況比較特殊。人與人的深厚感情,主要是在不摻雜利益的青少年時期相處來的。文帝即位前還是代王,景帝和梁王小時候生長在代國,感情應該是很好的。所以景帝覺得弟弟比兒子們親,傳位給梁王也沒什麼不妥。

   第二種解釋就比較陰暗了,傳位梁王完全是竇太后的意思。景帝很孝順,而且竇家與梁王的勢力都很大,景帝在非正式場合宣布梁王為接班人,只是個煙幕彈。即讓太后開心,也乘機穩住梁王。也正因是非正式場合說的話,如果他想食言,仍然可以反悔。畢竟他是當朝皇帝,甚至可以找機會除掉梁王。

   此時竇嬰跳出來很嚴肅的的說:「高祖皇帝有規矩,皇位只能由父傳子,不可以兄終弟及」。竇太后還沒來得及開心幾秒,心情頓時從火爐跌進冰窖,從此恨透了竇嬰。不得不讓人懷疑這是景帝與竇嬰合演的一齣戲。

   三、黃儒之爭

   景帝去世後武帝即位。雄心勃勃的漢武帝一心想著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武帝信奉儒學,所以提拔重用的人才也都是儒學代表。眾所周知,竇太后一向信奉黃老學說。武帝的理念與竇太后完全不同,觸怒了竇太后。

   這邊武帝命儒學代表趙綰、王臧實施大刀闊斧改革。另一邊竇太后暗中派人搜羅王臧、趙綰的黑材料。竇太后以王臧、趙綰的不良記錄向武帝的改革發難。王臧趙綰被迫自殺,改革半途而廢。

   黃老學說,是高祖皇帝,文帝、景帝時期一直奉行的治國理念,講究的是「無為而治」。從秦末動亂走出的漢王朝得到擁戴的事實來看,黃老學說無疑是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

   儒家學說更多的是追求精英治國,突出君主的重要角色。這種理念的變化,意味著根基的變化,是竇太后不能容忍的。所以竇太后果斷出手,阻止了武帝的改革。

   但竇太后最大的對手不僅是儒學,還有歲月。武帝六年,竇太后與世長辭。這位充滿傳奇的女子,雖沒有留下完整的姓名,卻跨越三代帝王,影響了漢朝半個世紀。此後,漢武帝登上歷史舞臺,請繼續關注下集《任性的漢武帝》。

相關焦點

  • 孫儷的太后,林心如的太后,唐嫣的太后,都不如她的太后
    ,本是護親霸道的太后,卻讓她演繹成了一個「白蓮花」太后,也許是劇情需求,但這卻成了一個不像太后的太后。,聰明,堅毅不屈,謹慎細緻,也是最讓人佩服的一位太后。,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且容姿絕美,是位審時奪機的太后,幾年的太后為她以後則天帝創下了很好的條件,是個與眾不同的太后。
  • 從先秦宣太后到清末隆裕太后,盤點影視劇中的太后形象
    諸多古裝劇中的太后,多從後宮爭鬥步步為營而來,有慈眉善目者,有威武霸氣者,有端莊大氣者,有嚴格狠厲者。。。諸多太后,誰更具特色?誰更讓人過目難忘?羋月傳——宣太后(孫儷)宣太后的威武霸氣似乎更多的體現在了表面的用力過度和大濃妝。總感覺演的成分太多,不夠由裡及表,不夠淋漓盡致。
  • 宣太后
    會見外賓撂黃段子不是老貝首創,秦國的宣太后也幹過。宣太后是秦始皇曾祖父的老媽,秦始皇的曾祖父是秦昭王,當時的秦國經商鞅變法已是江湖上響噹噹的老大,而秦昭王上臺後很長時間內國事由母子二人齊抓共管,宣太后治國是把好手,大家評價——威震秦國。可宣太后更為人稱道的不是這事,而是她的私生活。
  • 【文化】薄太后廟 薄太后塔紀事
    薄太后,漢文帝生母,初為西魏王魏豹妃子,後被漢高祖劉邦納入後宮為妃。薄太后生平為人宅心仁厚,德高望重,體恤百姓,為百姓修水利、除蝗災、免徭役、謀福利做了不少好事,得到黎民百姓的崇敬和愛戴,受到歷史好評。薄太后去世後,人們修建了多處廟宇和寺院等來紀念她的恩惠德澤。
  • 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宣太后到底是何許人也?
    誰說女子不如男,雖然在古代歷史大多數是男性掌權執政,歷史上也就出現過一個女皇帝,但是今天小編想為大家介紹的是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太后,竟然以以房事論國事,那麼這位風流秦宣太后又是何許人也,在她身上又有什麼歷史典故呢?
  • 歷史上最風流的太后:北魏馮太后的房事錄
    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講述的主人公,千古第一後馮太后。馮太后執掌北魏二十餘年,期間實行了大量社會改革,使得國力達到鼎盛,可以說,北魏的繁榮是由她一手打造的。 文成帝死後,第一個撲進馮太后懷裡的男人是李弈。這個男人俊秀偉岸,面容姣好,讓馮太后甚是喜愛,他們整日在一起,寸步不離。
  • 北魏馮太后:為男寵殺兒子的傳奇太后
    和平六年,文成帝拓跋浚病逝 ,12歲的太子拓跋弘繼位,是為獻文帝,尊養母馮皇后為太后。皇帝才12歲,暫不能理政,由馮太后臨朝稱制,接管朝中大事。時值宰相乙渾看小皇帝母子二人孤兒寡母,以為軟弱可欺,欲起兵謀反,篡奪天下。
  • 大秦之(太后篇)
    太后之稱最早始於戰國時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太后,就是秦宣太后。一:宣太后宣太后是羋姓, 宣太后,是楚國沒落的皇族成員,本名叫做羋月。羋八子即為宣太后。 宣太后一己之力威懾朝政,並且成功的擁立自己的兒子為秦王。從她稱太后開始秦國的朝政便長久由他把持,以至於秦昭襄王長大成人之後,秦國出現了國人獨聞宣太后而不知秦王的局面。宣太后執政期間知人善任卻又用人唯親 任用弟弟魏冉、羋戎以及兒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貴主政 ,關內兼併了義渠,穩定了後方。
  • 隆裕太后是亡國太后,窩囊了一輩子,為何死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
    隆裕太后,雖然也是一個太后,還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太后,但是她卻是一個非常失敗的太后,不漂亮,不聰明,不受寵,也沒有什麼實權,窩囊地過了一輩子。那麼,隆裕太后到底何德何能,能夠在死後享受這樣的哀榮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一番。姥姥不親,舅舅不愛隆裕太后,名靜芬,小名喜子,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就是因為這層關係,慈禧太后就將其嫁給了光緒皇后,並且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皇后。
  • 【睡前故事】| 秦宣太后,幾千年歷史上的第一太后!
    「羋八子」的原型是古代歷史上第一位太后秦宣太后,出生於楚國。她是戰國時期的傑出女政治家,劇中的她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女兒,但歷史上的她只是一個貴族之女,具體身世不詳。唯一和歷史記載沒有區別的是,秦宣太后真的跟義渠王有過一段錯綜複雜的愛恨糾葛。《史記·匈奴列傳》中:「秦昭王時,義渠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證明兩人卻有私情。
  • 《慶餘年》範閒為何要毒殺太后?因為太后做了這件事情
    ,範閒要殺掉害死他母親葉輕眉的人,然而太后也是其中一個。太后做了什麼事情,能讓範閒親自動手殺這個老太太呢?太后做的這件事情跟白綾事件有關,當年慶帝已有家室,還跟葉輕眉牽扯不清,喜歡上了葉輕眉,天天往葉輕眉那兒跑,因此被太后和皇后知道,對葉輕眉非常不滿,太后深知葉輕眉太強,葉輕眉的所作所為威脅到了皇權,所以就賜了葉輕眉一根白綾,意思是讓她自盡。
  • 觸龍說趙太后
    觸龍說趙太后兩漢:劉向  趙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趙氏求救於齊,齊曰:「必以長安君為質,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強諫。太后明謂左右:「有復言令長安君為質者,老婦必唾其面。」  左師觸龍言願見太后。太后盛氣而揖之。入而徐趨,至而自謝,曰:「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見久矣。
  • 宣太后執政四十一年
    宣太后是非常有判斷力的女子;秦武王在世,宣太后與之關係良好,不見僭越,是自知實力不如,倫理道德不如,天時地利也不如;但秦武王猝死,宣太后認為應噹噹仁不讓。宣太后首先依靠的是秦惠王弟弟、秦武王叔叔樗裡疾。
  • 《大秦賦》同樣是太后,趙姬智商堪憂,反倒是華陽太后令人佩服
    歷史上,秦始皇終生未立皇后,後宮幾乎諸事幾乎忽略不計,唯一給他造成重大影響並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便是他的生母趙姬和嫡祖母華陽太后。甚至有人說,秦始皇之所以終生未立皇后,完全來自於自己的生母趙姬和祖母華陽太后給他造成的心理陰影。歷史上的趙姬以其放蕩之名出名。歌姬出身的她在做了太后後不甘寂寞,招納男寵嫪毐,穢亂後宮,甚至還想讓自己和嫪毐的私生子取代兒子嬴政的王位。
  • 如懿傳:富察氏是太后親選的兒媳,為何太后對她如此不滿?
    在如懿傳當中,富察皇后是太后親自挑選的兒媳婦,皇后又是一宮之主,地位是比較高的,為什麼這兩個人之間會上升到破裂的結局呢?富察皇后一開始確實比較得太后喜歡,但是後來太后卻對她多加刁難。而如懿雖然前期並不得太后寵愛,可是後期憑藉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贏得了太后的歡心,最後的大結局能夠看出來,太后還是比較喜歡如懿的。這兩個人都在討好太后,為何富察皇后還是輸給了如懿呢?首先第1點,如懿就做得比較到位。她更多的是為了皇上和太后,富察皇后一心只記掛自己的母族。
  • 孝莊太后的謀略
    他問計於孝莊太后,孝莊太后平靜回答,先立個太子,暫時死掉別的皇子做太子的心,如果太子不行再換掉。     孝莊太后這話,一方面是平息眼前內鬥,另一方面是在加劇未來內鬥。孝莊太后的目的,無疑是讓最強的皇子做太子。但在看不出誰是最強的皇子的時候,那就隨便立個皇子做太子。正因為如此,康熙朝太子的換手率高得驚人,最後喜佛而表面不爭的胤禛(即雍正)當上皇帝。這個結局出人意料,但又在意料之中。
  • 談蕭太后一角
    陳德霖《探母回令》之蕭太后一角,在舊都幾成為彼一人之專職,凡盛大堂會中,大軸又往往排《探母》一劇,故久寓北京者,無不知德霖蕭太后之獨步歌壇,其道白之佳,固不待言,而其舉止容儀之華貴端肅,尤擅勝場,蓋其供奉內廷,於八旗貴族婦人之度態舉止,揣摩極有心得,故能恰合身分,斯豈等閒所能窺效耶?
  • 唐德宗遙尊生母沈珍珠為太后,漢章帝為何不肯晉封生母為太后?
    皇帝的嫡子登基稱帝,生母本來就是嫡母,成為太后自然是水到渠成。有些皇子是皇帝的庶子,庶子登基稱帝之後,就是先帝的大宗嫡子,他的生母無論生前地位如何低下,都要封為太后。就算是皇帝的生母死了,也要被追封為太后。如果皇帝的生母下落不明,就要被遙尊為太后。舉個例子,大唐高祖神堯皇帝李淵的生母獨孤氏,活著的時候,只是唐國夫人。李淵登基稱帝之後,追封獨孤氏為元貞皇后、元貞皇太后。
  • 嬪妃來給太后請安,太后:你有身孕了,後果生下千古一帝
    嬪妃來給太后請安,太后:你有身孕了,後果生下千古一帝古人是非常迷信的,封建社會帝王們總喜歡把自己的出生描述的非常神奇,用這樣的方式來渲染自己天子身份的尊貴,從而來維繫自己的統治,為了讓大家相信所謂的君權神授,所以在史書中,能看到許許多多精彩的故事,將帝王描繪的十分神奇,比如在《清史稿
  • 延禧攻略大結局:太后不殺袁春望,因為袁春望其實是太后的兒子!
    其實,很多推論說,其實袁春望是太后的兒子!下面來說一下原因吧:1、太后本來說完袁春望不是先帝的兒子之後,皇上說要把袁春望凌遲處死,但是太后的表情和動作出賣了她,讓皇上無論如何都不要啥袁春望。2、太后其實也是一個狠角色,只有對自己的親孩子才會特別的保護,其實從太后為了保護順嬪(當時以為順嬪是自己的女兒)竟然要殺服侍了自己三年之久的魏瓔珞。所以太后並沒有那麼的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