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的後代是怎樣的

2020-12-21 騰訊網

作霖有6位夫人,這6位夫人為張作霖生下了8個兒子;我們常說「一人得道,九族升天」,張作霖在世時,他們有地位、有尊嚴,是名副其實的「公子哥」;張作霖死後,他們8位兄弟,除了張學良順利接班之外,其餘7位兄弟過得怎麼樣呢?

下面,三悟頻道和大家介紹介紹這8位兄弟。

老大張學良:這位在馬車上出生的孩子,從36歲開始,人生就不屬於自己了

張學良是8位兄弟中的老大,這是毋庸置疑的。

他的生母就是大夫人趙春桂。

1901年6月3日,張學良出生於遼寧省臺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那時,這個不眨眼的小村莊又稱為「桑子林詹家窩鋪」。

關於他的出生,還是比較曲折的。

1900年,在趙佔元的出資幫助下,張作霖在趙家廟成立了一個大團,負責保護附近幾個村莊的安全。由於他的大團遵章守紀,不擾民,不害民,時間久了,張作霖在當地的名聲也就越來越好了。

此時,在趙家廟的西北,也有一個大團,團主叫做金壽山。

金壽山的大團與張作霖的大團不同,金壽山的小弟都是一些流氓惡霸,在附近的村莊內橫行霸道,強搶明奪,害苦了當地的老百姓。

村民們不堪其辱,便去請名聲較好的張作霖去維護治安。

於是,張作霖率領著自己的一幹小嘍囉趕走了金壽山,本以為,金壽山走後,趙家廟一帶就會歸於平靜,誰知,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

1901年臘月二十三日晚上,金壽山率領自己的小弟偷襲了張作霖,將張作霖打得落花流水、屁滾尿流。

迫不得已,張作霖只能攜妻帶女乘坐馬車向八角臺「跑路」。此時,趙春桂已經有了身孕,肚子裡懷得是第二胎。

一路顛簸之後,馬車來到了桑子林詹家窩鋪村,就在馬車還在泥濘的路上「咯吱咯吱」的走時,趙春桂的肚子有了反應,經過一番歇斯底裡後,一名男嬰出生了。

即便是「跑路」,面對長子的出生,張作霖也感到非常高興。他抱著這個胖小子,笑得合不攏嘴,當即給孩子取名叫「雙喜」,意味著雙喜臨門;還取了小名,叫做「小六子」,諧音「小留子」,意味著在當時貧困的年代,能留住這個寶貝兒子。

等「小六子」上學後,張作霖又請當地名流給這個寶貝兒子改了名字,叫做「張學良」,意思就是學習西漢名臣張良;又因為張良是漢朝大臣,臣者,卿也,所以,又取字「漢卿」。

張作霖在世時,張學良還是有一番作為的。

1922年,21歲的張學良參加了第一次直奉大戰。在老師郭松齡的幫助下,張學良的奉軍第三混成旅,成了奉軍中唯一取勝的部隊,讓自以為所以披靡實、則戰鬥力稀鬆平常的奉軍找到了一次尊嚴。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張學良所在的第三軍和姜登選的第二軍又成為了奉軍的主力軍,在張學良部的猛攻猛打下,奉軍犀利地突破了山海關防線,一舉打敗了直系軍閥,並將直系軍閥的核心人物吳佩孚收到囊下。

憑藉在戰場上的出色表現,張學良被提拔為衛戍司令,此時,張學良年僅23歲。

到了1928年6月4日,皇姑屯的一聲「炮響」之後,張作霖命喪黃泉。

在五夫人張壽懿、八叔張作相的幫助下,張學良順利接班,成為「少帥」,開始執掌東北。

剛接班一個星期,張學良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

他宣布「東北易幟」,表示服從南京國民政府,在形式上,促使了國內的統一,而且,讓國內的老百姓免遭生靈塗炭,避免了無謂的戰爭。

兩年後,也就是1930年3月,汪精衛聯合閻錫山、馮玉祥、李宗仁等對蔣先生發起了「中原大戰」。

此時,手握重兵的張學良成為了汪、蔣兩方拉攏的對象,但是,聰明的張學良一方面表示自己中立,一方面又將東北兵工廠生產的武器賣給交戰雙方,讓雙方盡情地去打。

同年7月,蔣先生抓住了閻錫山部配合不好、馮玉祥部給養不足的機會,在隴海線合理部署,一舉翻盤,順利壓制住了閻、馮、李的聯軍。

面對這種情況,張學良秘密聯繫蔣先生,表示自己會出兵華北,助蔣一臂之力,前提是蔣先生從閻、馮、李的聯軍中奪回濟南。

到了9月份,張學良見時機成熟,便實現諾言,他出兵華北,幫助蔣先生奪得了平津地區。

經此一戰,張學良成為了人生贏家,而且,憑藉這一次機會,他的聲望和實力達到了人生的頂點。

那麼,在這場「中原大戰」中,他撈了哪些「好處」呢?

1.經濟上,他發了財。

一方面,他賣給汪、蔣雙方武器,大發武器財;另一方面,汪、蔣雙方為了拉攏他,給他送禮、送錢,讓他狠賺了便一把,比如,張學良派兵入關,蔣先生就撥付給他500萬元開拔費。

2.地盤上,他的管轄範圍更大了。

幫助蔣先生佔領平津地區後,他獲得了晉、冀、察、綏四省和平、津、青島三市的地盤,這比張作霖當年的東北地域要大得多。

3.政治上,他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中原大戰後,蔣先生提拔張學良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一時間,他成為了僅次於蔣先生的顯赫人物。

這一年,張學良也就29歲,能取得如此驚人的成就,不得不令人佩服。

可是,人生信條之中,有一條規律叫「盛極而衰,盈滿則虧」,這句話,用在張學良身上再合適不過。

1936年12月4日,蔣先生到西安督戰;8天後,36歲的張學良和楊虎城以身試險,兩人聯手發動了「西安事變」,把蔣先生給軟禁了起來。

後來,張楊兩人又放虎歸山,把蔣先生給釋放了。

之後,蔣先生以「以彼之身還彼之道」,把張、楊二人給囚禁起來。

1946年10月,張學良被送到寶島軟禁;1964年,蔣先生命張學良和髮妻于鳳至離婚,同時,與趙四小姐結婚;在軟禁的這段日子裡,其實,張學良的生活也不錯,除了自己心愛的女人趙一荻一直陪伴在身邊照顧自己之外,還有專職的廚師、警衛可以照顧自己,可以說,在這段日子裡,生活無憂無慮。

到了1988年,蔣經國去世,張學良才算恢復了自由,之後就去了美國探訪。

2001年10月14日,張學良在美國夏威夷州去世,享年101歲。

縱觀張學良的一生,在他被軟禁之前,還是做過不少輝煌的事情的,當然,也做過一些糊塗的事情。

回顧他的一生,張學良曾說:「我的人生就到36歲。」

老二張學銘:「大哥,我們只有打才有出路,不打是沒有前途的」

張學銘,字西卿,他比張學良小7歲,生母是大夫人趙春桂,所以,張學銘和張學良是一奶同胞。

前面介紹過,張學良在21歲的時候,就參加了第一次直奉大戰,並且取得了赫赫戰功;同樣,這個比張學良小7歲的二弟,也是個熱血青年、有為青年。

1930年3月,22歲的張學銘跟隨大哥張學良入關參加了中原大戰,並且,在戰後,他當上了天津市公安局局長,第二年,又升為天津市市長。

剛做上市長沒多久,他就遇上了日本人給他下的「釘子」,好在,被他輕鬆化解了。

1931年9月,日本人土肥原賢二指使漢奸張壁招募了一些地痞流氓,組成了具有1000多人的「便衣隊」,意在給中國的企業、工廠、政府、醫院等機構製造混亂。

日本人本以為做的天衣無縫,沒想到,年輕的張學銘早已對這些蠢蠢欲動有了察覺。

後來,他來到北平向大哥張學良匯報此事時,說道:「大哥,我們只有打,才會有出路;不打,就沒有前途。」

張學良聽後,完全同意二弟的這番話,於是,張學良要求二弟提前做好防備工作。

就這樣,張學銘回到天津後,立即按照張學良的指示,會同東北軍第二軍軍長兼河北省主席做好了防禦工作。

同年11月8日晚上,日本人的便衣隊開始了第一次明目張胆的進攻,好在張學銘早有準備,提前做好了布防工作,加上他手下的「四大金剛」孫銘九、賈濤、解方、黃冠男與天津市保安隊隊長王一民的有力配合,當晚就斃傷50多人,俘虜100多人,有效阻止了便衣隊的擾亂。

對於這種局面,日本人豈能善罷甘休?

接著,11月26日,日本人專門派出400多名士兵協助「便衣隊」再次發動第二次暴亂,這一次,張學銘同樣採取了有效的應對方式,他將能上戰場的警察全部派上用場,一舉打散了兇狠的便衣隊。

這次勝利,本可以讓張學銘得到南京政府的榮譽表彰,但是,在日本人的幹預下,南京政府選擇了妥協,無奈之下,張學銘只得辭職出國。

1943年,他被迫接受了汪偽政權的提拔和任用,好在,抗戰勝利後,他沒有受到追究,相反,還得到了國民政府的重用,讓他擔任國民政府東北長官司令部參議室參議。

1949年,他拒絕跟隨蔣先生前往寶島,一心等待著解放戰爭的勝利。

建國後,他擔任天津市人民公園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長等職務。

1983年4月,在北京病逝,享年75歲。

老三張學曾:與張作霖一同坐上了「死亡列車」,好在大難不死

張學曾,字遠卿,比張學良小了足足10歲,他的生母是三夫人許澍陽。

1928年6月3日晚上,他和父親張作霖一同坐上了從北平返回奉天的列車,殊不知,這是一趟死亡列車,就在6月4日凌晨5點,「轟」得一聲,皇姑屯發生爆炸,這趟列車被炸翻在地,尤其是第9、10、11節車廂尤為嚴重,現場是一片狼藉。

張作霖的結義兄弟吳俊升當場死亡,張作霖雖被運到家中,但是,已無回天之術,當天死亡;而張學曾雖然在車上,但是,在爆炸前,他去了別的車廂玩耍,所以,在這次爆炸中,他逃過一劫。

後來,前往英國和日本留學,二戰後,在美國定居,並在聯合國秘書處任職。

但是,他懷才不遇,一身才華,沒有得到重用,終生在海外飄零,既不願意回大陸,也不願意去寶島。

最後在美國去世。

老四張學思:他是海軍少將,和兄弟姐妹們走得不是同一條路

張學思比張學良小了15歲,生母是許澍陽,與三哥張學曾是同胞兄弟。

1928年,張作霖去世時,張學思還是一個12歲的孩子。

1938年10月,他來到延安,在這裡,他開始了學習和工作。

抗戰勝利後,他任遼寧省政府主席、遼寧軍區司令員等職,並且還擔任過東北大學的校長,東北大學也就是後來的東北師範大學。

由於他精通海軍專業,新中國成立後,他受命創建海軍院校,擔任安東海軍學校副校長。

說起他在東北任職,還有一則感人的故事。

抗戰勝利後,張學思按照上級命令,秘密前往東北。剛到瀋陽,東北局的首長彭真和林楓就宣布由他擔任遼寧省主席和保安司令。

工作交代完以後,林楓對張學思說道:「你離開大帥府十幾年了,吃完飯,你回家看看吧。」

「不,我不打算回家」,張學思說道。

「為啥?以前大帥府被日本人當做司令部,現在,你回來了,大帥府也就該物歸原主了」,林楓說道。

「我不會去是有原因的」,張學思說道,說完,他頓了頓,接著說道::「一來,在14年前,我發過誓,要離開那個封建的大帥府;二來,上級讓我來瀋陽,是讓我來工作的,我回家看見那些老屋舊物,會增加我的懷舊情感;三來,家人都不在了,我回去也沒有了實際意義;而且,東北是在人民手中光復的,大帥府的所有權應該屬於人民,我沒有資格再做它的主人。」

就這樣,自從張學思在孩提時代離開大帥府後,再也沒有回去過。

後來,在特殊的「十年」裡,張學思也受到了迫害,1970年5月29日病逝,年僅54歲。

老五張學森:八兄弟中唯一的一名空軍飛行員,曾幫助張學良拿到美國「綠卡」

張學森比張學良小了19歲,相當於差了一代人,他的母親就是五夫人張壽懿。

這哥倆的關係非常好,張學良去美國後,張學森是張學良接觸最多的一位親屬。

1943年,經過張學良專機駕駛員白爾的介紹,張學森前往美國空軍學校留學,兩年後,畢業回國。

1948年,他和母親張壽懿夫人前往寶島居住。

其實,他們來寶島是有一層用意的,那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在這裡與張學良見面。

為此,張學森動用了一切可以動用的關係,去尋找張學良的下落,甚至,自己親自開車轉遍了臺北的各個角落,可惜,始終沒有找到張學良的蹤跡。

1962年夏天,張學良的舊部何世禮給張學森帶來了一個好消息,說是軍統當局同意張學森和壽夫人與張學良見面,這是他們闊別三十年來,第一次見面。

1966年,張學森的母親壽夫人在寶島去世,此後,張學森就去了美國,並在美國定居。

27年後,也就是1993年,獲得自由的張學良帶著趙四小姐前往美國探親,住在了張學森家裡。

為了讓大哥安度晚年,張學森幫助張學良和大嫂辦理了美國「綠卡」,此後,張學良在夏威夷買下了一座房子,就這樣,這兄弟倆成為了接觸時間最多的人。

在夏威夷,張學森經常與張學良一起聽戲、話家常,興致來了,張學森和大哥還能互相唱上幾段折子戲。

1995年8月,遠在美國夏威夷的張學森接到了一封邀請函,原來是國內正在舉辦「海內外抗日將領、愛國人士及親屬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座談會」,誠意邀請他回國參加。

接到邀請後,張學森非常激動,他與大哥辭行時,大哥握著他的雙手流下了眼淚,就是這一次,成為了這對兄弟倆的永別。

座談會結束後,主辦單位又為這些愛國人士的親屬舉辦了慶祝酒會,會上,張學森難掩喜悅之情,即興演唱了一曲《空城計》,不得不說,他唱得就是不錯,臺下的朋友們不時地給他鼓起熱烈的掌聲。

也許,這一晚,他太過激動;也許,這一晚,他觸景生情,心情太過興奮;當晚10點左右,因突發冠心病去世,享年76歲。

老六張學浚:做過翻譯,當過老師,一生無欲無求

張學浚比張學良足足小了21歲,生母是五夫人張壽懿。其實,年輕時,張學浚也是一名有才之人,抗戰時期,他曾擔任過翻譯,負責與美軍協調聯繫。

1964年夏天,張學浚來到臺北,給自己的母親壽夫人慶生。在生日宴會上,他見到了闊別28年的大哥張學良,當他看到大哥從以前玉樹臨風的少帥變成了白髮蒼蒼的老人時,竟然情不自禁地哭了起來。

這次見面,張學良勸六弟張學浚要早日脫離苦海,可以像自己一樣,加入基督教。

張學浚聽後,感覺大哥說得非常有道理,於是,過了沒多久,就選擇從軍統退役,改行做了中文老師,期間,還做過籃球教練,後來,他也與大哥一樣,加入了基督教,過著無欲無求、與世無爭的生活。

1967年,舉家遷往寶島,7年後,在寶島病逝,享年62歲。

老七張學英:一生坎坷,是兄弟姐妹中,命運最苦的人

關於張學英的記錄,並不多,即便是在張家人的著作中也沒有提及他,所以,對他的出生死亡年份並沒有準確的記載;他的生母是五夫人張壽懿。

他曾為蔣先生效力,主要負責在港澳地區搜集情報,後來,跟隨蔣先生退往寶島。

或許是思鄉心切,在50年代,他曾經偷偷回過家,不巧,被人發現,從此,被限制出境,晚年的時候,疾病纏身。

老八張學銓:平平淡淡才是真

張學銓比張學良小24歲,生母同樣是五夫人張壽懿。

在他的一生之中,沒有什麼波瀾壯闊,也沒有什麼大起大落。

在張學銓剛出生的時候,恰巧張作霖聽到郭松齡被處決的消息,所以,這可以說是「雙喜臨門」。

張作霖認為是這個老么給自己帶來了好運氣,所以,他給老八起了小名,叫做「太平郎」。

解放戰爭勝利後,張學銓並沒有去寶島,他選擇留在了大陸,定居在天津,後來,政府將他安排在天津市第55中學工作。

1996年,在天津去世,享年71歲。

總結:

張作霖的8個兒子,雖然同父異母,但是,他們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雖然他們性格迥異,長相不同,但是,他們的結局還算不錯。

相關焦點

  • 張作霖:兩句「不讓後代罵我是賣國賊」,讓日本人起了殺心?
    兩句「不讓後代罵我是賣國賊」,讓日本人起了殺心郭松齡倒戈,張作霖措手不及,親日的總參謀長楊宇霆出面求助於日本關東軍,並答應剿滅郭松齡後在經濟政治上給予日方以利益——「滿蒙權益」。我張作霖說什麼也不能做賣國求榮的敗類!你們就是逼死我,我也不敢答應你們的要求!我怕死後讓後代罵我張雨亭是賣國賊!」張作霖字雨亭。北伐軍步步逼近,加之得到了蔣介石的默許,且見奉軍勢頭正由優轉劣,芳澤公使又去中南海找張作霖「索益」,企圖趁危逼其就範。不曾想,還是談崩了,張作霖拍案摔杯而起:「我張雨亭寧可從此不做這個倒黴官,也決不讓子孫後代罵我是賣國賊!」
  • 張作霖死後,他那7個「拜把兄弟」結局怎樣了?
    眾所周知,張作霖是一名著名的東北王,他手裡可是握著在當時年代中國最大的兵工廠,並且也是在軍閥之中最為有錢的一名軍閥。說起張作霖的家庭,其實他也是一名窮苦孩子,因為自己的努力最後得來了成功,並且不只是娶了六名姨太,同時還結拜了七名生死之交的兄弟,不過張作霖卻死在了日本鬼子的陰謀之中,他被小鬼子炸死在了皇姑屯,那麼問題來了,在他死後,他的七個拜把兄弟都怎樣了呢
  • 張作霖的五虎將最終結果怎樣?
    張作霖從綠林響馬到執掌東北自成一系,再到入主北京成為北洋政府最後一位實際掌權者(自封陸海空軍大元帥,棄用總統頭銜),與他有一雙識人的慧眼有分不開的關係。以張作霖手下的猛將為例,他與同時期的老蔣一樣,手底下有五大猛將,人送外號「五虎將」。張作霖的「五虎將」分別為:姜登選、郭松齡、李景林、張宗昌、韓麟春。
  • 張作霖之死,「內鬼」是誰?
    而在日俄戰爭期間,一個草莽出身的闖關東的山東人的後代,漸漸崛起,這個人南人北相,也是民國初期的一代梟雄張作霖。張作霖先後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牙什、白音大賚等,成為東北巡閱使。清朝覆滅後,張作霖利用日本的勢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為奉系軍閥首領。從而以一種靠「江湖關係」的方式維繫著東三省成為一個整體。
  • 張作霖時期的東北為什麼全國最富?因為他有個「諸葛亮」
    張作霖劇照其實確切的說,東北是在王永江做財政廳長的時候才富的流油。王永江是山東人闖關東的後代,祖籍山東蓬萊。後來在袁金凱的推薦下做了遼陽警務所長後來張作霖做了遼寧省省長,袁金凱成為張作霖的重要謀士。而此時的遼寧百業蕭條,稅收極少。更是土匪強盜滿地,可以說是民不聊生。張作霖土匪出身,勉強能夠認字寫字,卻對怎樣治理一竅不通。袁金凱不失時機的推薦了王永江。張作霖早聽說王永江的大名,第一次見面交談就一整天時間。
  • 刺殺張作霖未遂,奪走養女川島芳子清白的川島浪速,結局怎樣?
    他與貴志彌治郎、松井清助等人策動北大營的部分東北軍首先起事,想著有人帶頭,趙爾巽、張作霖就會響應東北獨立。在他們看來,張作霖等軍閥有這個野心,但他低估了張作霖在民族大義上的看法,不但沒有宣布獨立。然而這一行動隨著袁世凱的猝死中止,川島好不容易說服大本營繼續給予巴布扎布軍物資起事,巴布扎布軍又被張作霖打死了。到這裡川島便開始意識到,張作霖是他策劃獨立運動的最大障礙,同時下定決心暗殺他。1916年5月,川島指使一個叫土井的人,成立了以刺殺張作霖為目標的滿蒙決死團。1916年5月27日,趁著張作霖要去車站迎接日皇之弟閒院宮載仁親王,發動了刺殺行動。
  • 郭松齡不願為虎作倀,率軍圍攻張作霖,卻成了張學良一生的遺憾
    郭松齡出生於1883年,是遼寧瀋陽市人,據說是唐朝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他出生時剛好是中國受列強凌辱的時代,當時的東北地區首當其衝,日俄兩國多次將戰火引申到此,明目張胆地瓜分中國的領土。1911年時,28歲的郭松齡加入了同盟會。開始了暗地裡計劃反清活動,然而事情遭到敗露,幸得妻子搭救,才免於一死。
  • 閒談張作霖
    張作霖(1875年3月19日-1928年6月4日),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北小窪村(今遼寧省盤錦市駕掌寺鄉馬家房村西小窪屯)人。北洋軍奉系首領,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元首。1928年(民國17年)6月4日,張作霖所乘列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毀,張作霖被炸成重傷,送回瀋陽官邸後不久即逝世,享年53歲。
  • 張作霖的乾爹們
    今天奉上第一篇文章「張作霖的乾爹們」,歡迎大家垂閱。中國有一句諺語「自古英雄出少年」,但這句話對於東北王張作霖似乎並不適用。20歲以前的張作霖不僅不英雄,而且不堪。張作霖的父親張有財是個好吃懶惰、遊手好閒、不務正業之徒,整日嗜賭如命,在張作霖十四歲的時候因在賭場結仇,被同村無賴王二打死街頭。少年喪父,家貧如洗,張作霖的青少年是非常悲慘不幸的。
  • 張作霖的逆襲之路
    此時,張作霖已經升任巡防營右路統領,轄五營人馬;1908年5月,張作霖又改任奉天前路巡防營統領,所轄隊伍由原來的5個營擴大到了9個營。 在常年與各路匪患的交戰中,張作霖的指揮能力得到極大增強,他的部隊也經受了戰爭的考驗,戰鬥力今非昔比。
  • 張作霖秘密槍殺楊卓將軍歷史謎案
    曾一度深受張作霖信賴並委以重任的楊卓將軍有著怎樣的身世和人生經歷,為何突遭如此慘烈的殺身之禍,本文略作評析,力圖解謎一、二,試還歷史真相。一、少孤,輾轉在俄羅斯成長據1991年出版的《東北人物大詞典》載:「楊卓(1887—1927)字樹棠,吉林人。」
  • 馮德麟本是張作霖的大哥,張作霖是如何趕走馮德麟獨霸東北的
    而且,馮德麟的實力還在張作霖之上。可是為何,最終卻是張作霖統攬東北軍政大權,成為東北土皇帝了呢?(張作霖舊照)一、張、馮二人相識於大車店。張作霖早年曾隨父學習獸醫,特別擅長醫治馬病。後來迫於生計,在一個大車店當雜役,一來二去,認識了當時被遼西老百姓稱為「團總」的綠林頭子馮德麟。
  • 他是張學良的恩師,孫中山曾多次稱讚他,卻為何被張作霖殺害?
    十二月二十五日,張作霖在日本關東軍幫助下逮捕了郭松齡與其夫人。為防夜長夢多,張作霖命令高金山就地槍決二人並曝屍三日,在這期間不許任何人為兩人收屍。對於郭松齡此人,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忘恩負義、犯上作亂的小人,也有人說他是民族大義,怎奈識人不清,落了個夫妻二人雙雙槍決的下場。然而事實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 張作霖與馮德麟的恩怨
    張作霖最初與馮麟閣交往時,就對他充滿了崇敬之情。而且當時兩個人的身份相差懸殊,一個是遼西著名的綠林豪傑,另一個則只是圖河堡鎮大車店的小雜役。比張作霖大9歲的馮麟閣經常到張作霖所在的大車店入住,他見張作霖為人機靈、討人喜歡,曾給他講過不少綠林好漢的故事,甚至還對他吹噓,若是當了土匪,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 張作霖和馮德麟在東北爭霸,為何最終馮德麟失敗,張作霖勝出
    而那時的張作霖,還只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馮德麟經常去張作霖所在的大車店居住,兩人開始漸漸熟識。馮德麟見張作霖機靈聰慧,便時常給他講一些綠林英雄的故事。這也讓張作霖對綠林好漢充滿崇敬之情。甲午戰爭後,張作霖找到了老大哥馮德麟,表示想投奔於他。馮德麟沒有拒絕,他介紹張作霖去董大虎的手下,從基層老老實實做起。
  • 東北王張作霖他的部隊又是如何一步步擴大的呢?
    因為自小家境貧寒的張作霖,在很小的時候就沒有去學校讀書,此後,張作霖就給別人賣過貨,也當過獸醫,但一心要做官的張作霖最終還是選擇了做強盜,當然,張作霖選擇做強盜還有更深的考慮:對於他個人來說,要想在亂世中站穩腳跟就只能做強盜。當了強盜後的張作霖,早已有了自己的行事準則,他所選擇的搶劫對象,都是家境很好的富家子弟,他是這樣,他的部下也更是這樣。
  • 張作霖的把兄弟張景惠,為何會背叛張作霖,最終還成為大漢奸?
    如果將尚未崛起的張作霖視為潛力股的話,那麼,張景惠顯然是最早投資張作霖的「天使投資人」。張景惠1902年,在中安堡鎮舒服過日子的張作霖受到了金壽山匪幫的襲擊,張作霖不敵,被迫率領殘兵出逃。沒有了老巢張作霖獨木難支,隨時可能被其他土匪幫派吞併。
  • 張作霖的七個結義兄弟之馮德麟
    經過多年的闖蕩,公正俠勇的名氣早就散播開來,遼西遼南各地的百姓都稱其為「團總」,所以在老帥的結拜兄弟中,馮德麟雖然不是年齡最大的那個,但卻是起勢最早的那個人,在張作霖當年還在大車店為生計發愁的時候,馮德麟就早已經是名聲在外了。那個時候馮德麟經常到張作霖所在的大車店入住,他見到張作霖為人機靈、也討人喜歡,就給他講過不少綠林好漢的故事。
  • 張作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軍隊,那他六個女兒都嫁給何人?結果怎樣
    當初張作霖只是一介獸醫之時,趙春桂便不嫌棄的下嫁給了他;他也是依靠趙春桂的父親,當地首富趙佔元的資助,方才成立的民團,為日後稱霸提供了條件。 不過男人有了錢就會變壞,張作霖也不例外。自從張作霖手握一定勢力後,夫人便接二連三的往家裡抬;趙春桂受不了這個委屈,便直接帶著兩兒一女住到了新民府。
  • 張作霖的結義大哥,過年給張學良壓歲錢,被張作霖訓斥嚇得跪倒就拜
    並總結出一句話,他對自己的父親張作霖也說過,「爸爸你的部下我統治不了」。 這件事的由來是這樣的:有一年過春節,黑龍江省督軍吳俊升來到瀋陽的大帥府拜年。 這個吳俊升不是外人,他是張作霖的結義大哥,排行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