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團媽
央視出品的紀錄片一直保持著較高的製作水準,且富有文化內涵,比如大家都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國》,又比如掀起熱烈討論的《我在故宮修文物》,專業是央視出品的標籤。
今天團媽想要推薦的是一個系列的紀錄片,或許因為名字太正統,這部紀錄片關注度並不高。它涵蓋藝術與文化,專業與日常,觀者不僅僅可以了解大師的作品成就,更能感受故事背後的人文情懷。
它就是——《百年巨匠》系列紀錄片。
它是中央電視臺有史以來第一部大規模、全方位拍攝製作的關於近代藝術大師、畫壇巨匠的大型人物傳記系列紀錄片,也首次用獨特的影視鏡頭語言對20世紀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巨匠進行了影像解讀和人物詮釋。
《百年巨匠》2010年開始籌備,以美術篇作為開端。在美術篇完成後,團隊決定將拍攝計劃拓展至其他藝術領域,書法篇、京劇篇、話劇篇、音樂篇和文學篇陸續籌備並完成。6大系列,共110集,講述了43位大師的藝術人生,是迄今為止中央電視臺最大規模的人物紀錄片。
紀錄片以大師們的生平故事為線索,記錄下他們的成長軌跡、風格形成、生活經歷、歲月曆練等等,可以說《百年巨匠》是一部視覺版的近現代中國文化史。
這樣的紀錄片會不會太枯燥,不適合小孩子看?當然不會,這一系列的紀錄片適合各個年齡層,小朋友可以在家長的陪同解說下一起觀看,青少年有了更廣的歷史文化知識後,看這樣詳細的文化紀錄片更是一種學習的鞏固和文化的豐富。
創作者對大師們大量的原作、原物、原址進行了全方位拍攝,展開了一代大師真實生動鮮活的生活畫卷,更有眾多親友、同事、學生和當事人的敘述,揭開塵封多年、鮮為人知的故事細節。除此之外,紀錄片還邀請到專業人士對作品進行講述,還原了巨匠本色,塑造了更加鮮活的大師形象。
京劇篇中,對京劇「四大名旦」的不同特徵進行了更為深入的探索,梅蘭芳的 「樣」、尚小雲的 「棒」、程硯秋的 「唱」、荀慧生的「浪」,簡短的標籤背後是尚小雲從小的苦練,名利雙收後的不斷提升精進,最後開創尚派藝術,成為一代大師;程硯秋6歲學藝,20歲便有了獨具一格的個人風格,而在時代的背景下,愛國情懷和藝術信念又讓他致力於戲劇教育之中,成為了為藝術發聲的舞臺傳奇。
美術篇的人物最多,不僅能看到齊白石、徐悲鴻這樣耳熟能詳的大畫家真實的生活,更有林風眠、潘天壽這樣的近代大家。
文學篇中會出現學生們相對熟悉的,經常出現在語文課本裡的作家,用文字書寫人生的他們,生活中又是什麼模樣?
《百年巨匠》是一部龐大的作品,43位藝術家,每一位都是20世紀的文化代表, 每一個人,都是一部時代的變遷史。讓孩子看到更多真實的人物故事,不論是藝術文化上的啟發,還是生活步伐上的領悟,都將有所收穫。
這麼多位藝術家,選出你和孩子最感興趣的幾位,這個周末,一起看紀錄片吧~
排版丨Jiay
[END]
-兒童團近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