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和《小偷家族》《寄生蟲》,呈現中日韓三國銀幕的「可憐之人」

2021-01-07 北京日報客戶端

韓國奉俊昊的電影《寄生蟲》(2019年)和日本是枝裕和的電影《小偷家族》(2018年)分別獲得第72屆和71屆坎城金棕櫚獎(前者近日還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6項提名、第26屆美國演員協會最高獎項「演技團體獎」),兩部影片皆將鏡頭對準了亞洲底層的「可憐之人」。有評論說此種現象符合了西方對東方資本主義不同視角表達的認同,前者是蹭網、騙吃騙喝的「寄生蟲」,後者是靠偷超市東西、騙領養老金等的「小偷」們;而2019年底中國導演刁亦男的《南方車站的聚會》,也將一位摩託車盜賊的形象帶入到觀眾視野中。這三部亞洲影片從不同角度與深度對來自社會底層的、可憐的、有瑕疵汙點的「非英雄」或「反英雄」們進行了亞洲區域的現代性呈現。

是枝裕和在《小偷家族》中從兒童遭遇家庭暴力及老齡化等現代性社會問題的角度,講述了六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老、中、青、幼者組建了一個和睦溫暖之「家」的故事,但這個臨時組建的「家」最終被「世俗世界」以「法」的名義解構。是枝裕和針對日本後現代社會所出現的「無緣社會」人、「向下流動」一族,對日本現代血緣及家庭關係進行了思考與重新認知。其實早在1953年小津安二郎於《東京物語》裡,就已經將日本社會的現代性問題之端倪寓言式地呈現了出來——周吉老夫婦與兒子、兒媳婦及孫子的關係已經在逐漸脫離農業社會的血緣與「家」之紐帶聯結,猶如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所認為的:日本在實現現代性的過程中,「其主要途徑是採用大部分已在歐洲奏效的處方。」這種有效的處方為「家庭的力量必須被削弱,基於血統的嚴格的社會分層必須被消除。」《小偷家族》中幾代人臨時組建的底層家族其樂融融,為維持這種溫暖的家庭氛圍,為了養活老人與孩子,大人一邊工作拿著微薄的薪水,一邊和孩子、老人從現代社會的大小市場裡偷取生活必需品,但遭遇「法律」之後,因其「非法性」關係,小偷家族被迫解體,成員失去「溫暖之家」,回歸冰冷的現代社會之家。是枝裕和從普遍性的層次對現代性下的人之存在進行了深入剖析。

《寄生蟲》與英國電影《唐頓莊園》恰成對照。後者樓上空間是貴族社會,樓下則是勞動者社會,樓上與樓下皆各在其位,各司其職,樓下的底層勞動階層暫時沒有僭越之心;而《寄生蟲》的導演奉俊昊說,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不同階級之間的難以平等共存,導致下位者不得不寄生於上位者之中」。他一方面將精英階層的努力、付出呈現在銀幕上,另一方面也將底層貧困民眾不思進取的自我放逐之實際情況以紀錄的方式呈現,如實將「可憐之人」與「可恨之處」並列放置到銀幕上,並將電影賦名為「寄生蟲」,引起一些追求中產階級價值觀的觀眾的不適感,難以產生「憐憫」之情與「惻隱之心」。舒適的中產階級生活價值觀成為韓國社會的普遍意識形態,「寄生蟲」這一階層雖因尊嚴問題,殺掉一兩個主宰著這個世界的精英階層成員,但忽略了意識形態及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全面操控與統治。奉俊昊的這部電影讓我想起了謝晉的《芙蓉鎮》。芙蓉鎮上的無賴懶漢王秋赦也算得上是一個寄生蟲,他受政治幹部李國香的煽動,追隨政治運動,革了小資產者芙蓉姐們的命,幾經沉浮最終瘋了。這部電影最終的結局也許可以與《寄生蟲》互為參照。

《南方車站的聚會》(以下簡稱《南方》)2019年入圍第72屆坎城電影節,但與大獎無緣。這部影片畫面唯美,敘事節奏優雅,是導演刁亦男一次中國式黑色電影的嘗試,他也試圖建構中國當代的「反英雄」形象,但筆者認為因其人物缺乏可取之處而落敗。導演刁亦男在接受採訪時說他電影觀的形成是基於現代派戲劇,它們雖然離經叛道,但卻充滿對世界的洞察、對權力的反諷以及對人的荒誕性的詰問。《南方》既然是想做成黑色電影,我們就按黑色電影的邏輯來論述。影片中有大量的黑夜、大光比的表現主義攝影風格,也有非良家女性陪泳女的出現,《南方》可以說具備了黑色電影的基本外在形式,但因缺少對普遍意義的追索或思考,而喪失了作為黑色電影本質的內容。胡歌的角色作為底層的盜車賊因緊張而誤殺警察,在遭到通緝的過程中,千方百計想利用自己的贖金給妻兒未來以保障,充滿了個人功利主義色彩。按照導演的闡釋與黑色電影中的反英雄人設,「反英雄」是「看透世事,想改變卻無力改變,但仍有心性良知」,最後關鍵時刻呈現的是升華模式。影片中胡歌的角色在與偷盜團夥競賽偷車時誤殺警察,他沒有對被射殺之人的沉重內疚,也沒有對此次事件進行深入的存在性思考,而是一味地想著如何利用自己的通緝贖金解決自己的家用,此情節設置令影片的格調與立意整體降低,無法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與人的思考。《南方》電影中,人物盜竊行為雖然離經叛道,但卻缺乏對世界的洞察,也沒有對權力的反諷,更無對人的荒誕性的認知與詰問,這可能也是電影無法入駐大獎的原因。對人物的把握不深,對當下人的存在普遍性思考不夠,與《山河故人》對時間的思考、對社會變遷的思考不同。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張衝

流程編輯:吳越

相關焦點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樹木希林在是枝裕和電影裡多次出演&34;類角色,《小偷家族》是她生前最後一部作品。等到奉俊昊騰挪出時間觀看《小偷家族》時,樹木希林已經離開人間。恍若隔世之感,對於電影導演來說則更有感觸。樹木希林與是枝裕和合作多部電影。
  • 是枝裕和《小偷家族》、奉俊昊《寄生蟲》:美美與共,和而不同
    2018年5月8日,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兩周後,韓國導演奉俊昊的《寄生蟲》開拍。2019年5月14日,《寄生蟲》摘得金棕櫚,為奉俊昊頒獎的恰為是枝裕和新作《真相》的女主角凱薩琳·德納芙。連續兩年,金棕櫚獎均被東亞電影摘得。
  • 同樣聚焦社會底層的艱辛:《小偷家族》與《寄生蟲》有什麼區別?
    四口之家和那對夫婦,都屬於底層,生活缺乏豐厚保障,只是四口之家對生活物質層面的要求更高,否則也不會千方百計和富人同處一室,他們的生活環境顯然超越了基本的溫飽需要。四口之家和地下室夫婦之間的衝突根源於對資源的爭奪,他們爭奪的竟然只是一個空間中的寄居身份,要麼是寄生的僱工,要麼是寄生的地下室住客,諷刺效果強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為什麼《寄生蟲》魔幻,而《小偷家族》卻那麼溫情?
    看過剛剛拿下奧斯卡的韓國電影《寄生蟲》,很多人都會很自然地想到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兩部電影都是神作,都關注底層人的生活。而《寄生蟲》顯得極為冷酷的魔幻,《小偷家庭》卻有另一種溫情。其實答案很簡單。《寄生蟲》把窮人和富人放在一起,極端對立起來講故事,矛盾就會更大,衝突就會更明顯。而《小偷家族》卻更著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與外部的衝突表現要小得多。當然,兩部電影在豆瓣都是8.7分,實在沒有高下之分。先來劇透一下《寄生蟲》。這樣一家人,男人基澤和老婆忠淑,有一個兒子基宇和女兒基婷。
  • 《小偷家族》是演小偷嗎?不,它的內核是家暴
    果然,是枝裕和的每一部作品都不會讓人失望。他2018年推出的作品《小偷家族》,是第71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得主。從上映到現在,不算提名,《小偷家族》數得上名頭的各類獎項拿了29個,名副其實拿獎拿到手抽筋。
  • 電影《小偷家族》:「小偷」敘事與家族神話的「褶皺」
    褶皺」王  飛電影《小偷家族》預告片      在日本電影導演序列中,是枝裕和(以下簡稱「是枝」)恐怕是現今最具國際影響力的電影導演之一。在是枝的整個電影中,2018年上映的《小偷家族》無疑成為了他電影序列中的「集大成之作」。其原因不僅僅是擊敗了與它同期競爭的「世界電影」而榮獲第71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金棕櫚獎,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幾乎涵蓋了所有是枝此前電影中「家族」情感敘述的表達,但又進一步反思這樣的表達,使其影片在互文意義上的解讀變得極其複雜。
  • 《小偷家族》小偷家族——唱給邊緣人的哀歌
    相信喜歡電影的朋友都有聽說過是枝裕和在18年推出的電影《小偷家族》,影片成功在坎城電影節斬獲金棕櫚獎,還在日本票房突破60億日元,引進中國後,在豆瓣評分高達8.7,作為一部文藝片,難得的在商業與口碑上雙豐收。
  • 中日韓三國電影大PK
    大家好這裡是電影塔可夫最近的韓國電影《寄生蟲》成為大爆款這是韓國電影第一次拿到金棕櫚大獎這部電影也引發了全網大討論有人說它是年度神作也有人說它只是電影技術一流的類型電影僅此而已不管外界評論如何但這部電影確實在國際影壇上大放異彩坎城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的評委無一例外地將最佳電影的殊榮投給了《寄生蟲》與韓國隔海相望的中國 日本也曾經在國際影壇上技驚四座藉由這個機會(
  • 終於看了《小偷家族》,沒讓人失望!
    ——是枝裕和導演的新片《小偷家族》。劇透預警、劇透預警、劇透預警《小偷家族》是怎麼直擊人心的?表面看,它講的是是枝裕和最擅長的家庭故事。和《步履不停》開場時一樣的做法、吃飯,跟《海街日記》裡的四姐妹一樣,大家一起吃玉米、看煙花、踏浪嬉鬧,祥太和由裡像《無人知曉》裡的孩子們似的,在日光之下漫無目的地遊蕩,還有《如父如子》裡父子之間的羈絆……可以說,無論從主題還是拍攝手法上,《小偷家族》都像是是枝裕和近十年作品的整合與升級。
  • 撿來的家人和偷來的錯位時光 | 小白菜的觀影推薦《小偷家族》
    《小偷家族》.大概這才是真正的「現實人「,它相比以往單面的角色形象,多了很多的血肉。因此,你很難去譴責其中的任何一個角色,因為他們各自的結果都有著必然的成因。它不同於畫本裡的故事,它更加的現實,更加的令人唏噓。有些情感註定會被掩埋,錯位的時光也終會走上正軌。
  • 《小偷家族》:它令人笑著心碎
    ▲在《小偷家族》中,一個意外的事件使原本融洽的家庭走向四分五裂。
  • 《小偷家族》比不上比海更深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的電影明顯是高於同類一個層次的存在,看似只是漫無目的的生活表達,其實比海更深。現代電影的審美走向是無限貼近現實主義,然後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進行形式主義。配上有奇妙感的配樂。奇妙的家庭關係,跟寄生蟲很像。正當觀眾昏昏欲睡時給了一劑粉紅色的猛藥,真有你的。好電影會在一個主題上越走越深,由表面的誘拐引向觀眾更意想不到的歷史的誘拐。
  • 《寄生蟲》: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
    ,當然我看到的更多是可憐之人的可恨之處。整個影片中,最好的人應該就是前保姆了,工作能力強,又重情重義,兩次和丈夫在一起的鏡頭,都是在給躺著的老公做按摩。可憐之人必有其可恨之處,富人也不例外。雨夜沙發那一段,既可以理解為夫妻和睦,或許又可以理解為,光鮮外表下的醜惡隱秘。別墅女主人知道兒子因為在房子遇鬼,丈夫卻說,房子鬧鬼才會生意興隆。為了生意興隆而忽略孩子的感受。
  • 《小偷家族》,盛世下的殘酷偷生
    但第二個月,原來的是枝裕和就回來了。5月19日晚,在法國海濱小城,他的新片《小偷家族》獲得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枝裕和也登上人生巔峰。衡量一部電影的優劣,可以看它有沒有光。不是銀幕上的光線,而是人物眼中的光。看是枝裕和的電影,一定要注意人臉上的表情,比如柴田治的猥瑣式搞怪、祥太的俊秀帥氣、樹裡的懵懂可憐……他們表情各異,有時還有無盡的沉默,但這是一張張有生命力的臉,就因為他們的眼中有光。
  • 小偷家族豆瓣評分8.7 是一部關於被遺棄之人的電影
    ­  《小偷家族》最近在國內上映,雖然排片率不算太高,但是收穫的好評卻不少,豆瓣評分由原來的8.5上升到8.7,日式溫情似乎讓這部影片備受歡迎。­  《小偷家族》在今年的第71屆坎城電影節上斬獲金棕櫚大獎,日本票房不俗,成為年度本土真人電影票房紀錄打破者。
  • 奉俊昊新作,是又一部《小偷家族》?
    在這些我看過的電影裡,沒有哪一部比《寄生蟲》更有資格獲得金棕櫚了。《寄生蟲》是奉俊昊最新的充滿魅力的類型片,他之前曾執導過《雪國列車》和《漢江怪物》。看到《寄生蟲》這一片名,可能會有人以為奉俊昊又拍了一部科幻片。但是這裡所說的寄生關係是存在於兩個家庭之間的——一個富裕闊綽,另一個顯然入不敷出。
  • 《小偷家族》:是枝裕和導演鏡頭下的家庭烏託邦
    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大多來源於生活,《小偷家族》就是取材於老人養老金被盜,小偷家族被曝光的新聞。話題熱議度高,但是導演卻沒有放大衝突和矛盾,而是採用了紀錄片式的拍攝手法理智、克制的敘述整個故事。影片反映人性,也描繪了底層群體的生存現狀,通過生活化的情節把關於家庭、親情的主題呈現到觀眾眼前。故事中的一家六口毫無血緣關係,而且每個人的身份都很特殊。
  • 《寄生蟲》和《天氣之子》已出動,徵戰本屆奧斯卡的國產片又將花落誰家?
    目前,韓國選送由奉俊昊執導獲得金棕櫚大獎的《寄生蟲》,日本則選定壁紙狂魔新海誠執導的最新動畫電影《天氣之子》。一時之間,內地將選送哪部影片備受關注。四個月前,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對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評獎規則作出調整,最佳外語片類別名稱改為最佳國際影片。
  • 《小偷家族》和「溫情」無關
    我在百麗宮的LUXE廳觀看了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也許是大屏的浸入感更強,讓我對於《小偷家族》的觀感產生了一定的變異…某種意義上,從我個人來說,是一種撥亂反正。首先,我要澄清一點,這部電影我也非常喜愛。可以說是即《步履不停》後,我最喜愛的是枝裕和電影。但是,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溫情」與「柔軟」。
  • 是枝裕和的新片《真相》,究竟有沒有超越《小偷家族》?
    連續兩年,坎城的金棕櫚獎皆獎落亞洲,去年的《寄生蟲》和前年的《小偷家族》似乎給人一種印象:坎城評審似乎偏愛在亞洲電影看到平靜中的野性。或者,戴上「假面」的野性。這從再早一點得獎作品如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和楊德昌的《一一》,當然他倆都得到最佳導演,也有類似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