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分析過古琴的錯誤,古裝劇,提及到的有《琅琊榜》、《山海關》等影視劇,近幾年還有,一一分析,選取出來,有錯誤的,有正確。正確的,僅有部分。
一、《三生三世枕上書》
該劇是存在錯誤指法的,高偉光所飾演的帝君,一個食指彈一整曲《關雎》。近景,虛化了手指處理。視頻後期處理虛實結合,掩蓋了部分錯誤。剛古琴音開頭,不到一句,配樂馬上切換。鏡頭由近景到中景,也是規避這種專業性的錯誤。但中景還是看到了,一個食指彈來彈去。
二、《天盛長歌》
這裡有一個古琴掄指,這指法,手型優美,動作到位,這是正確的,毋庸置疑。電視這一幕中,各種樂器合奏,古琴的音聲在這裡被蓋過,僅琵琶聲音明顯。各伶官演奏樂器,實際也是擺拍。該劇裡的另一幕,古琴音,但劇臺詞是《琵琶行》裡句,「轉軸撥弦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彈的是古琴,他卻是引用描寫琵琶的句子。也許是對暗號呢?劇中人物臉色表情變換,絕不是對暗號。這是真正的對牛彈琴。
三、《上古密約》
這裡對神秘人物彈琴一幕進行了虛化處理,顯然是掩蓋劇中錯誤的指法。只是虛化了,也是看得出當中的錯誤。彈完一曲,左中指還是在那個位置,只是多了兩個手指按弦。最後的剌指法也不對,劇中人物右指有剌的指法動作,在六七弦,但左指的按音位仍舊在一弦。不可否認,曲子,在音樂藝術上可以這樣處理,但這裡也不是想要表現這種藝術。因此,虛化也虛化不了劇中人物彈奏的錯誤。
四、《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
曹丕不彈琴則已,一彈則彈《流水》。曹丕這遲緩的手速,能彈《流水》?這憂鬱的表情,能彈《流水》?這裡彈琴鏡頭,很多也進行了虛化處理。配樂是《流水》,不僅指法不對,而且琴曲主題也不對,《流水》為知音彈奏。曹丕對琴曲賦了新詞?但詞也不是寫知己知音。該劇還有其他場景使用配樂《流水》,曲水流殤,酒杯流到誰面前,到誰喝酒,場景仿王羲之《蘭亭集序》。配樂同樣是《流水》,放的不對。一群當時的政客,哪裡是什麼知音。
五、《雙世寵妃2》
露天的桌面放著一張琴,很顯然,錯誤的放琴方式,琴軫也直接壓在桌面上。這是整個劇組都沒發現這當中錯誤嗎?在劇中也沒有彈琴一幕,只是純擺設,但擺設其實可以擺好點。
六、《聽雪樓》
琴制錯,面板,壓貼到琴面,來個退復吟猱吧,手褪磨成皮。在魚鱗上,凹凸不平的琴面磨,感覺就像那個推蘿蔔絲的刨刀。這張琴顯然是一張道具琴,在琴面上採用木刻浮雕,魚鱗片一片片,魚栩栩如生。這裡不僅琴錯;彈琴的也錯。看這弦很鬆,像是釣魚用的繩線,隨便綁在了道具琴上。
《聽雪樓》裡袁冰妍彈琴一幕,右手指將琴弦往上拉的。右手指法也沒有這指法,不知何人所授。自創的?這琴也是道具琴,且是錯誤的造型。沒有琴軫,琴底部除尾部雁足部分外,琴底板緊貼桌面。這是與桌面融為一體啊。躺平,放著穩當。琴面則高低起伏,像連綿的遠山,看起來還挺有山水畫藝術感。怎麼彈,左指壓弦壓斷了都壓不到底,或者像上圖一樣弦像繩線松無張力的可以壓到底。
七、《三世三世十裡桃花》
楊冪在桃花樹下彈古琴,手型和指法勉強過關。在三弦處,不用到大指的託。楊冪在此用到了,錯誤的指法。這裡視頻,後期同樣作了虛化處理。楊冪左名指和大指用到按弦了,手型也比很多演員的好,不是一個手指在彈琴。
八、《陳情令》
藍湛(王一博飾演)為魏無羨(肖戰飾演)彈琴音聲療傷一幕。王一博彈琴,兩個手指按弦進,也是錯誤指法。在四弦處按弦,一般用左名指按弦。且他的左大指往外張開,正確的都是大指尖略指向食指方向。
王一博站立起來撫琴,站立撫琴,形象藝術化的表現,劇情需要。用到袞弗指法,雖然不是標準,但這裡是不錯的。
王一博為躺著的肖戰彈琴,琴放錯了,琴軫壓在桌面上。琴穗躺開。看這琴軫,玉軫,很是珍貴。但也不能「土豪任性」,放在琴桌的琴,該有她的模樣。這是展現給觀眾看的,視覺形象一定要正確。王一博用了撮指法,這個右指是正確的。
九、《明月照我心》
琴放置桌面,這個是正確的,琴軫清晰可見在桌側,琴穂自然下垂。指法不對是必須的了。配樂用的是《普庵咒》,該曲確實能令人凝神靜氣。
《明月照我心》,左手三指手指揉幾根弦,這彈琴指法真是別具一格,可惜是錯誤的指法。這感覺是給琴面抹上膏藥後,要塗抹均勻啊,於是乎來回揉按。劇中的前輩,剛開始下指的時候,右手指直接在七徽處開彈,且是從右至左,右手的注指法,也是厲害。這位前輩介紹的比彈的好,畢竟李明月恢復了記憶。
綜上,近期熱播影視劇中所在古琴應用方面,錯誤之處主要集中在琴的放置、琴的形制、指法三個方面。另有琴曲應用錯,與劇情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