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箱演出,紅星社「收徒拜師(謝師)」儀式傳承曲藝文化

2020-12-21 瀟湘晨報

傳承曲藝傳統,弘揚民族文化,1月11日晚,在業內外和相聲觀眾中享有良好聲譽的「紅星曲藝傳承社」在長沙舉行了收徒拜師(謝師)儀式暨己亥年封箱演出,本次「盛典」,將相聲界最為傳統、最為隆重的「拜師儀式」(即「擺知」)與「年度封箱」合為一體,更顯其莊重,現場200多位觀眾朋友見證了這一喜事。

據悉,我省著名相聲、快板表演藝術家蘆克寧先生曾在2013年12月6日首次公開「擺知」,收有19名徒弟。時隔六年,蘆先生再開「山門」,又收下13名弟子;他們有的跟隨蘆克寧先生學藝多年,有的跟隨紅星社長期演出,有的則剛剛「入門」。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紅星社為新弟子們「擺知」,實現了他們的夙願。至此,他們正式步入相聲演員行列,尊本門「尚」字,為中國相聲第九代傳人。

省文旅廳副廳長陳遠平,省文旅廳非遺處處長顏喜,省文旅廳非遺處調研員肖正湖,省文化館館長葉偉平,省文化館工會主席胡敏,省非遺中心辦公室主任陳莎玲,長沙市群藝館副館長馬芳等省市文化部門領導親臨現場;開福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舒全球,開福區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區文聯主席李亞雄,開福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劉桐開等領導也到現場見證這一傳統「儀式」;遠道而來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陳寒柏、劉際、徐永剛,著名理論家、作家孫立生,著名相聲作家原建邦,中國曲協原組聯部主任黃箭,省曲藝家協會秘書長原野、省評論家協會駐會副主席陳善君以及省內非遺保護、語言藝術家鄒建、鄒世毅、孫文輝、許鴻英、馮微、蔣維、高廣安、張一生、邱天、洪建、陳鋼等專家蒞臨觀禮。

「儀式」由湖南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紅星社優秀青年相聲演員郝尚鴻主持儀式,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陳寒柏、劉際、徐永剛分別擔任「引保代」三師。12名弟子首先向「引保代」三師獻花,再向師父蘆克寧先生行禮,師父向每位徒弟贈送了一副「快板」和一副題字:「藝以德為先」。之後,「引保代」三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語詞真情實感,「包袱兒」信手拈來;著名曲藝理論家、作家孫立生先生代表蘆克寧的業界好友講話,高度讚許其將相聲傳承在湖南「開枝散葉」所作出的不懈努力;省文旅廳副廳長、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也作了精彩講話,盛讚相聲界「根脈傳承、薪火相傳」的文化意義和「尊師重道」的傳統美德。儀式最後,各級領導、嘉賓與蘆克寧師徒合影留念。

當晚,紅星社「己亥年封箱盛典」由蘆克寧先生親自擔任節目主持人,並率眾徒弟表演了新創作的群口數來寶《喜逛長沙不夜城》;「引保代」三師陳寒柏、劉際、徐永剛紛紛獻演了各自的拿手節目,紅星社青年演員吳志強、王軒、劉浩、滕飛、劉德駐、李博演出了他們的精彩相聲;尤為一提的是,紅星社第五代傳人——五位小朋友表演了群口快板《夢之路》,預示著著紅星社後繼有人,湖南相聲(曲藝)事業朝氣蓬勃。

瀟湘晨報記者 周詩浩

相關焦點

  •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
    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京舉行2020年10月24日,古琴教育家張子盛先生收徒——徐小穎拜師儀式在北京京瑞大廈舉行。此次收徒儀式上,張子盛先生喜獲愛徒徐小穎,徐小穎自2017年11月跟張子盛老師學琴至今,現為北京音樂家協會會員,北京古琴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琴耕書苑負責人,取得了中央音樂學院遠程教育古琴專業高級師資證書。在古琴普及與推廣上做了許多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成為張子盛老師的入室弟子,一直是徐小穎的心願,經過近兩年的努力,終入師門,願望成真。
  • 骨子腔創始人、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黎佩儀再收新徒
    為弘揚粵劇粵曲藝術,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培養戲曲藝術接班人,9月20日上午,著名曲藝表演藝術家、骨子腔創始人黎佩儀收徒儀式在佛山隆重舉行。來自各地的粵劇粵曲界名人、藝術家及黎佩儀老師的摯友高朋、各界達賢、父老鄉親等共同見證和祝賀這一盛事!
  • 8位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00後接過傳承大旗
    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和評彈名家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6位老師則端坐受禮,正式收徒。拜師儀式上,6位先生和8位學生師徒合影。口傳心授、師徒相傳一直是中國戲曲曲藝的傳承特色。自2015年12月起,上海評彈團啟動「薪火計劃」,5年內3次舉辦大規模的集體拜師儀式,共有29位演員拜師學習,十多部作品得以後繼有人。
  • 實拍:豐縣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收徒儀式
    圖文:程守忠2020年4月10日,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在他的家鄉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舉行了收徒儀式。徒弟劉容婷及她的家人、引進師、主持人、保舉人、見證與賀人等濟濟一堂,見證了舉行儀式的過程豐縣宋樓鎮黃樓村王橋,地處復新河畔,清流波光四時映照,屋宇地田靜謐安詳,是一處美麗而恬靜的聚落。豐縣曲藝家協會會員、著名大鼓藝人黃啟光先生,就生活在此村。他家的院落前,春麥鋪展,綠樹成行。四月的鄉村,如詩如畫!
  • 「拜師」不代表傳承
    師出名門,是一個演員一生值得炫耀的資本,但「拜師」並不一定代表著傳承,沒拜師的亦未必沒有傳授,在浮躁的當下,「拜師」愈發流於形成,充其量算得個傳統禮儀的活化石,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是在1961年,當時中國京劇院的兩大武生李少春先生、張雲溪先生向蓋叫天老先生投貼拜師,在拜師會上,蓋叫天老先生將馬鞭作為禮物贈送給李少春先生和張雲溪先生,意為「各奔東西」,蓋老明白,國家給予的榮譽歸榮譽,「拜師」只是個儀式,各自的藝術見解與風格流派不可強求。
  • 古琴藝術省級非遺傳承人王笑天收徒儀式圓滿舉行
    111年前,古琴名家王心葵在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成立德音琴社,111年後,第六代傳人、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王笑天在古樸典雅的明湖居舉行收徒儀式
  • ◁陸樹銘收徒儀式暨陸家班演唱會
    傳承文化藝德,弘揚忠義之道。4月16日,陸家班成立一周年暨陸樹銘收徒儀式在西安大秦溫泉舉行,陸老師首先登臺行祭祀禮,引師94版張飛扮演者李靖飛,保師原陝西省歌舞劇院導演習剛,代師原西安石京劇院著名演員 任勇見證正師陸樹銘老師收徒,陸樹銘先生收徒儀式圓滿成功。當晚,陸家班師徒演唱會在西安大秦溫泉御膳宮隆重舉行。
  • 相聲名家倪明慶祝小徒弟當爹,追憶當年拜師儀式,姜昆等大咖助陣
    日前,相聲名家倪明發文慶祝小徒弟當爹,而且是雙喜臨門,並且追憶了一下當年,自己收徒的經歷,引發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和熱議。從倪明發文不難看出,對於小徒弟金昱帆可以說是甚至喜愛,這也難怪,當初,小徒弟拜師的時候僅有10歲,如今已經成家立業。
  • 常貴田出書表示:反對拜師儀式的繁瑣,是不是在針對郭德綱呢?
    2018年5月,也就是常貴田去世的前半年時間,出了一本書《五獨俱全》,其中針對相聲的傳統拜師儀式有了新的看法。他認為,很多藝術家把收徒儀式簡化了,並沒有引保代,這是時代的進步,也是相聲的進步。如今,又有人提出來,相聲收徒必須要引保代,就沒必要了。他曾經也幾次當過引師,覺得自己錯了,現代社會禮儀應該從簡,徒弟給師父鞠個躬是可以的,但磕頭就沒必要了。
  • 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
    此次本次參加拜師儀式的共有八位青年演員,包括七位彈詞演員和一位評話演員,年齡最小的黃濟璠、林昱辰、季毅洋均出生於2000年。其中黃濟璠將跟隨毛新琳學習《十美圖》、《顧鼎臣》,林昱辰跟隨黃海華學習《白蛇》,季毅洋則將拜入高博文門下研習《描金鳳》。他們中有的已經具備一定舞臺經驗,有的則經過大半年的跟師學習,剛剛開始了演出生涯。
  • 「95後」拜師學藝!時隔20多年老字號收徒的老禮兒又回來了
    經過敬茶、寄語、傳授食譜等環節,9月24日上午,北京飯店的4名「95後」年輕廚師完成了拜師儀式,正式成為他們各自師父的「關門弟子」。這也是時隔20多年,北京飯店第一次恢復拜師收徒的傳統。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工匠精神,加強老字號傳承人才隊伍建設,北京飯店在建店120周年之際恢復了傳統收徒拜師的禮節。「希望通過師帶徒、結對子的傳統形式,把前輩們的精湛廚藝和匠人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侯四清說。北京飯店高級麵點師劉新自1989年進入北京飯店中餐面點工作,今年已經52歲。
  • 拜師學藝,不可不知道的禮儀流程有哪些
    拜師學藝,不可不知道的禮儀流程有哪些文/@成長新視點拜師學藝,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傳承技藝的一個必要環節。在中國古代民間,對技藝傳承有著嚴格的要求和約束。同一類別的技藝,有不同門派,他們又各有自己的特殊規矩和密不外傳的獨特文化。無論是傳統武術,還是烹飪、中醫,或者木工、鐵匠、泥瓦匠、竹篾匠、金石匠、書畫匠等,他們在技藝傳承上,都必須走拜師學藝的流程。傳統拜師禮儀流程,主要有前期考察、收徒準備和拜師儀式三大階段。一、前期考察。
  • 被神化的「擺知」,相聲界傳統儀式而已,不是拜師的充要條件
    儀式開始後,徒弟向師父交拜師貼,啥都不會的零基礎徒弟交白色的,帶藝投師交紅色的,據說當年大隊長拜黃麻子時就是遞的大紅帖子。現場會邀請同行長輩和師兄弟以及其他曲藝行業的人參加做個見證,引保代三師裡要有變戲法的或者彈單弦的,還有比較有名望或者有勢力的做擔保,同行師叔做代師。
  • 中醫疑難病專家譚文劍在長沙舉辦收徒儀式
    國醫岐黃術,春秋永傳承 中醫疑難病專家譚文劍在長沙舉辦收徒儀式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通訊員   唐玉 「一鞠躬,尊崇師道,立人立德;再鞠躬,傳學授業,教化解惑;三鞠躬,感念恩師,天地可鑑。」 11月22日,湖南疑難病康復研究院院長譚文劍在長沙舉辦中醫收徒儀式。 本次共收徒6人,是譚文劍院長第五次開班收徒,拜入名下的弟子中,既有從醫25年的老中醫,也有醫藥世家子弟,不光有中醫,也有西醫。
  • 41歲李玉剛收徒儀式傳出,網友:這麼特別的收徒方式很少見
    從此星路暢通,之後各種演出邀約不斷。大家都對他那首耳熟能詳的《新貴妃醉酒》記憶猶新,能把楊貴妃經典角色反串的如此活靈活現的男士也就只有他一人了。日前,李玉剛舉辦了一場拜師儀式,破例收下了第二個徒弟反串演員羅永甄。
  • 拜師有道——全球首個職業拜師收徒的平臺
    為什麼選擇拜師有道?1.什麼是拜師有道?師徒關係是人類一種傳承人類文明、知識、經驗、技能和藝術等的最有效的傳遞方式。拜師有道是為大眾提供了一個拜師和收徒,以一對一輔導方式的職業再教育平臺,幫助缺乏專業知識、行業經驗、社會資源和熟練技能的學員與知識淵博、經驗豐富、掌握資源、技術成熟的職場精英或技藝高超的達人建立互利互助的師徒關係,徒弟獲得師父的指點可以輕鬆學習成長,突破專業知識和行業經驗等的限制快速入行。師父收穫徒弟作為得力助手,傳承了知識經驗和技能,並獲得豐厚的回報。
  •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再次收徒
    阜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張家拳」傳人張玉亮開門收徒張玉亮自幼拜張棟才先生為師學練張家拳。現任阜陽民間武術研究會、中華武術傳承發展中心秘書長,中國武術高段七段。師承教育作為中國傳統武術主要流傳模式,在傳承傳統武術學術思想、技藝專長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據介紹,張玉亮所收的韓敏、毛麗影和莊同豔三個徒弟均是跟隨其習武多年的學生。都是經過人品和技藝的考驗才決定納入門下的。收徒儀式按照武林傳統規矩舉行,弟子以三跪叩拜之禮拜師,表示將謹記恩師教誨,努力提高武德修養,認真研習張家武術,努力將其發揚光大。
  • 毓錀堂三僚楊公弟子班拜師儀式12月30日在三僚楊公祠舉行
    前言毓錀堂楊公弟子班(2021年元旦班)12月30日在楊公祠堂正式拜師完成,來自五湖四海的楊公風水愛好者齊聚一堂敬拜在曾文辿第三十九代嫡系傳人,三僚風水明師曾昭輝先生嫡孫曾慶華先生門下。為了能夠學到真正的風水之術,他們不遠千裡,懷揣著對風水文化的無限熱情,來到贛州三僚毓錀堂,正式成為楊公風水的傳人,並開始學習楊公風水漫長路程。遵循傳統,舉行拜師儀式凡是毓錀堂弟子,都需舉行傳統的拜師儀式,這是遵循傳統,是真正意義上的拜師授徒,一日為師,終身為師,師徒間的關係猶如家人,常來常往。
  • 拜師學藝
    拜師學藝 2020-10-30 16: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