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第15卷 漢紀七
漢景帝前二年(丙戌,公元前155年)
【原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六月,丞相申屠嘉薨。時內史晁錯數請間言事,輒聽,寵幸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丞相嘉自絀所言不用,疾錯。錯為內史,東出不便,更穿一門南出。南出者,太上皇廟垣也。嘉聞錯穿宗廟垣,為奏,請誅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上。至朝,嘉請誅內史錯。上曰:「錯所穿非真廟垣,乃外垣,故冗官居其中;且又我使為之,錯無罪。」丞相嘉謝。罷朝,嘉謂長史曰:「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為錯所賣。」至舍,因歐血而薨。錯以此愈貴。
【譯文】(可跳過直接看解析)
六月,丞相申屠嘉去世。當時,內史晁錯多次請求單獨與景帝談論國政,景帝每每採納他的意見,受寵幸超過了九卿,經晁錯的建議修改了許多法令。丞相申屠嘉因景帝不採用他的意見而自行黜退,很恨晁錯。晁錯作為內史,內史府的門東出不便,就另開了一個門南出。這個南門,開鑿在太上皇廟外空地的圍牆上。申屠嘉聽說晁錯打通了宗廟的牆,就上奏景帝,請誅殺晁錯。有人把此事告知晁錯,晁錯很害怕,夜裡入宮求見景帝,向景帝自首,尋求保護。到天亮上朝時,申屠嘉奏請誅殺內史晁錯。景帝說:「晁錯所打通的牆,並不是真正的廟牆,而是宗廟外邊的圍牆,原來的一些散官住在那裡;而且又是我讓晁錯這樣做的,晁錯沒有罪。」丞相申屠嘉只好表示謝罪。散朝之後,申屠嘉對長史說:「我後悔沒有先把晁錯斬首再去奏請皇上認可,現在卻被晁錯所欺。」回到府中,申屠嘉吐血而死。晁錯因此越發尊貴。
【解析】
這段材料在《史記》中也有記載,差別不是太大。
漢景帝繼位之後丞相申屠嘉和內史晁錯爆發的矛盾。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申屠嘉和還不是三公九卿的晁錯為什麼有矛盾,這個不是今天的重點。
重點是申屠嘉搞到了晁錯的把柄,要對付他,最後不但晁錯沒搞倒,反而把申屠嘉自己給折了進去。
申屠嘉輸在什麼地方?晁錯又勝在什麼地方?
1.信息差
根據上面材料。
申屠嘉和晁錯這次爭鬥的切入點是晁錯鑿牆。
「嘉聞錯穿宗廟垣」,申屠嘉知道了這事,說明申屠嘉有信息來源,讓他抓了晁錯的把柄。
晁錯也不是善類。
「客有語錯」,同樣,晁錯也有信息來源,知道申屠嘉要用這個事情來對付他。
你做的事,我知道,同樣我也知道,你已經知道我做的事。
知道對方想幹什麼、想如何做、有什麼資源,那麼對方行動就被我們吃的死死的,提前把對方困死扼殺在搖籃中完全不成問題。
在信息獲取上,申屠嘉和晁錯打了個平手。
不過,信息差不僅僅是信息的獲取,還有信息質量上的差別。
申屠嘉知道了晁錯打穿了廟牆,但是他卻不知道晁錯深夜入宮提前在漢景帝面前解釋。
在信息獲取上,申屠嘉欠缺了持續跟進。
晁錯不但知道申屠嘉知道自己打穿了廟牆,而且還知道第二天申屠嘉要用這個理由來搞自己。
這就是在信息質量上的優勢。
信息獲取不光是有信息,還應當是獲取有用的信息,同時更有對原有信息的更新。
任何謀略能夠實施並且起作用,有用、最新的信息是關鍵。
信息越充分、越新,制定出的謀略就越有效、越接近事實。
2.反應差
最後為什麼丞相之尊的申屠嘉幹不過只是內史的晁錯。
信息當然是一方面,卻不是最重要的。
獲得信息之後做了什麼才最重要,即反應。
嘉聞錯穿宗廟垣,為奏,請誅錯。客有語錯,錯恐,夜入宮上謁,自歸上。至朝,嘉請誅內史錯。
申屠嘉獲得信息之後,次日上朝(甚至是幾天之後上朝)才發動對晁錯的攻擊。
而晁錯呢?聽聞申屠嘉得知消息後,當天晚上就去找漢景帝。
至於說什麼,自然是匯報工作,捎帶手說一下鑿牆的事,當然不會說申屠嘉要以此事來搞晁錯。
人有個思維習慣,對於陌生事物的最初判斷,更多來源於第一次接觸到的信息,而之後再想要改變最初判斷,難度極大!
顯然,晁錯連夜匯報工作,漢景帝對鑿牆這事的看法,必然傾向晁錯說的。
等申屠嘉再來說這個事情,難度就不是一星半點了。
之前提到要最新的消息,因為任何信息都有時效性。
如果制定好了策略,卻拖著,時間一過,信息失去作用,自然策略也難以奏效。
在鬥爭的時候,先發動攻擊雖然未必勝。
但是有先手優勢在,對手除非是段位極高,基本上都能牽著對手走,讓你控制節奏。
如果在對手不知道,有信息差的情況下,你反應更快,往往能打對手一個措手不及。
3.關係差
但是,招數打出去就有用了嗎?
有句話你也聽過,是這樣說:
「說你行,你就行,不信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結合在上面這段材料,我把這話改一改。
「說你沒錯,你就沒錯,錯也沒錯;說你有錯,你就有錯,沒錯也有錯。」
這兩句話中,這「說」的人就是關鍵。
因為他掌握了最終裁決權,放在上面這段材料就是漢景帝。
丞相申屠嘉不必多說,他是漢文帝時期的丞相,屬於先帝老臣。
而這個內史晁錯,在漢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身份是太子家令。
這個官職,相當於太子手下第一人,是太子絕對的心腹。
而晁錯當時的職位,內史(不是九卿之一分管經濟的治粟內史)相當於京城地區一把手。
此外,晁錯能晚上入宮,且材料中用了「寵幸傾九卿」這五個字,足見他和漢景帝關係不一般。
簡單的來說就是漢景帝和晁錯的關係,遠遠超過漢景帝和申屠嘉的關係。
而這個關系所帶來的的附加影響,比如取信度、依賴度等,必然會讓漢景帝傾向晁錯。
因此,當晁錯鑿牆這件事發生後。
晁錯不但獲取了申屠嘉後續動作,還提前對漢景帝展開遊說。
再加上漢景帝和晁錯的關係,等申屠嘉真正發動的時候。
晁錯鑿牆,在漢景帝看來並不是罪行,完全站在晁錯這邊。
這在百官看來,你堂堂丞相屈尊對付比你自己更小的官,本就失體統,關鍵你羅列的罪名還是假的,這多尷尬?多丟臉面?申屠嘉,如此這般你好意思嗎?
好,再換個角度來看這事。
申屠嘉最後說了一句話: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為錯所賣。
關鍵是,最後四個字「為錯所賣」。
不是晁錯出賣申屠嘉,有沒有可能是晁錯挖了個坑讓申屠嘉跳。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同樣上面三點,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一,信息上。申屠嘉獲得關於鑿牆的信息,但是到底是真是假,具體情況如何,有沒有核實?還是單方面晁錯故意放出的虛假消息,讓申屠嘉咬鉤發動?而當申屠嘉揣著個假信息當寶貝時,晁錯知道後,就開始下一步計劃。
其二,反應上。申屠嘉準備第二天動手,晁錯比申屠嘉更快,當天晚上就動手,給漢文帝打預防針,告知事情原委真相,這樣申屠嘉手裡面的罪證把柄立馬就廢了。而申屠嘉卻依然揣著去給漢景帝匯報,這不相當於抱著個假炸彈去炸坦克?
其三,關係上。這個自不必多說。
【啟發】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古代朝堂是鬥爭最烈的地方。
別看著好像離咱們很遙遠,放在現在其實就是辦公室政治。
如果說咱們沒遇到,那最好。
如果遇到了,並把你給卷進去,且你還脫離不了這環境,不得不鬥來鬥去,咱們也別慫。
不管是攻擊對方,還是做到自保,這三點都很關鍵。
其一,信息上。信息你獲得越充分,做決策越全面,自己犯錯也少。同時別人想要對付你,你能夠有個提前預警。
其二,反應上。反應快,你有錯立馬改了,別人以此來攻擊你,錯誤把柄就失效了。反顯得對方不是個東西。
其三,關係上。說白了就是和領導關係。你和領導站一起,就是和權力站一起,只要你不亂來,對領導有利用價值,別人就算弄你,領導也不過是高高舉起低低落下。
以上從自保角度思考,如果是為了對付人,自己感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