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蛋 ガシャポン
二次元的世界
去年,日本扭蛋的市場規模達到了 365 億日元,其中佔據一半份額的萬代,僅在日本就置放了 36 萬臺扭蛋機,40 多年裡賣掉 36 億個。
而這種盲盒先祖,其實可以追溯到 100 多年前 。
19 世紀末,明信片的投幣式自動販賣機出現在了倫敦。幾年之後,口香糖創始人 Thomas Adams 把這種設備引進了美國,擺在紐約各個地鐵站的電梯旁,賣口香糖。
很快它在美國流行起來,超市、藥店、保齡球館、遊樂場、地鐵站擺了數十萬臺。除了明信片,還有零食、水果、可樂、玩具…售價從 1 美分到 25 美分不等。
但 M & M’s 豆、花生腰果、小熊軟糖和彈力球、夜光貼紙、撲克牌擺在了一起。
直到上世紀 60 年代,一直向美國出口商品的重田龍三接觸到了這個小設備。但他覺得既不衛生,食物和玩具也很容易相互卡住,索性就加了個塑料外殼。
就這樣,他成了「日本扭蛋之父」。
1965 年 2 月 17 日,玩具公司 Penny 在東京淺草的店鋪裡擺放了第一臺扭蛋機器。設備是美國進口的,玩具是香港製造的,10 日元就能抽一個。當時的廣告語是,「用 10 塊錢來收集世界各地的玩具吧!」
就這樣,美國傳到歐洲,再到日本,Bulk Vending 變成了 ガチャガチャ。因為在轉動扭蛋機的時候,旋鈕發出咔嚓咔嚓的聲音。
在那之後的一個月裡,想要代理這個機器的申請沒斷過,從北海道到衝繩。當時還沒有現在的超市、商場,基本只能擺放在小學附近的文具店和點心店。
確實火爆,但硬體並未全面過關,也會經常出現收到假幣、小孩手被夾傷的情況。事後數硬幣也是件困難事,有時一天能賺到 100 萬日元,也就是 10 萬個 10 日元硬幣,基本上要花一天的時間才數得清,而且裡面混雜了火柴、報紙等各種垃圾。
直到 1977 年,玩具巨頭萬代發起了一場扭蛋界的革命,才整體讓它規範化起來。
萬代,是創立於 1950 年的日本大型玩具供應商之一,就是它註冊的 ガシャポン (扭蛋)商標。現在,全日本每個月都會創造 150 個新玩具,而萬代就佔了其中的 40 個,售價從 100 至 500 日元不等。
是的,就是他們把 20 日元的東西給消費升級了。
內容 IP 的衍生商業價值,他們在那個年代就已經知道了。高達、假面騎士、奧特曼,萬代都把它們做成了扭蛋。等到了「筋肉人」出現的時候,扭蛋到達了第一次現象級。
1983 年,連載於「少年 JUMP」的漫畫「筋肉人」,被日本電視臺改編成電視動畫。火到 20 多年後,日本紀念日協會確定每個月的 29 號如果是周五,就是「筋肉人之日」。
當年,萬代抓住了這個商機,「筋肉人橡皮擦」的扭蛋成了最熱門的玩具。正義超人、惡魔超人、完美超人、命運五王子,幾乎小孩兒人手一個。一共有超過 200 種角色,短期之內賣了 1 億 8000 萬個。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萬代將扭蛋做成了系列來售賣。不確定性刺激著衝動消費。
而在三年之後,玩具公司多美(TAKARA TOMY)開始涉足扭蛋圈,現在常見的扭蛋機就是這家公司在 1995 年開發的。
1998 年,扭蛋不再只是局限在動漫圈層裡的周邊產品,多美聯合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推出了「立體扭蛋百科圖鑑」系列,包括人體解剖、海洋生物等。價格也直接上漲到 200-400 日元。
這對剛經歷泡沫經濟重創的日本而言,沒什麼。大家要的就是及時行樂。
如果說在這之前,扭蛋還只是日本國內消費現象的話。2012 年的「緣子小姐」就絕對是世界級的扭蛋大使。
「杯子上的緣子小姐(コップのフチ子)」是由奇譚俱樂部(Kitan)和漫畫家田中克己共同創作的漫畫形象。說名字可能不熟,但看圖肯定都見過。就是一個非常魔性的 OL,可以沿著杯子、叉子、泡麵碗的各種邊沿擺 pose。
樸實無華,只有 5 釐米高,但能很快把注意力奪走。
那時的社交網絡有新生的猛勁,大家都樂於線上分享私生活。在那些大 logo 的奢侈品之中,就藏著這個拇指小姐。大家找角度拍圖來曬,以此社交,直接用第三次扭蛋熱咔嚓了全世界。
也就是在緣子小姐之後,極具日式冷笑話色彩的玩具開始大量出現。比如萬代的「智能內褲系列」, 多美的「不思想者系列」、「太過自由的女神系列」,奇譚社出品的「土下座系列」...
如果你去過日本,肯定有三個忘不了的記憶點:很多硬幣、地鐵線路密集、到處都有扭蛋。地鐵站、商場,成人用品店有內褲扭蛋,寺廟裡有抽籤扭蛋,甚至水族館還會推出「海豹毛」的扭蛋。
在必經之路上,總有個扭蛋機薅走你口袋裡的零錢。
稍微狹義來說,扭蛋就是二次元的衍生品,動漫人物被裝進塑料包裝裡,蛋殼裡的原創形象又被豐富成動漫形象。
既然這樣,要找扭蛋店首先肯定會想到御宅族們的秋葉原。
「ガチャポン會館」是有著 10 年以上歷史的扭蛋聖地,店裡有著差不多 500 臺的扭蛋機,每個月都會更新 50 款以上的扭蛋。店裡的過道剛夠兩個人側身而過,但一點都不影響世界各地來此朝聖的人,抖著零錢,在不同類型的扭蛋機旁邊表現得像個小孩。
扭蛋非常像賭博,看似低成本,但想要抽中想要的,或是攢齊全套,絕不是幾百日元就能搞定的。也許剛在一個地方扭到來火了,走幾步看到另一個扭蛋機,又會忍不住。
日本的電器商場友都八喜,號稱全世界最大的綜合電器家電賣場。其中的扭蛋牆,也是打卡點之一。在東京、京都、大阪這些城市裡都可以找到。玩具區一般在高層,沿著牆邊擺放了 2、300 個扭蛋機,基本不重樣。
直到現在,日本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扭蛋供應商。這點,十一區的人們都在車站、機場這些交通樞紐,很張揚地炫耀出來了。
比如東京成田機場的扭蛋專區,還有每天超過 40 萬客流量的東京車站,在 2017 年開幕了扭蛋街。
人們到底為什麼喜歡扭蛋?
它從最開始哄孩子的「shut up toys」,到現在的老少皆上癮。在日本,收藏了 10 萬個扭蛋的,也是大有人在。除了它的低成本、賭博性消費、收藏癖之外,獲取快樂的簡單性才是本質吧。
走哪兒都可以看到,投幾枚硬幣,扭一下就能獲取驚喜。相信未知裡有個可可愛愛的東西,這種小信念,很多人都扭到了吧。
文_德克斯特|圖_網絡
在評論區說說
如果你被裝進扭蛋,要怎麼寫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