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與那些傳統手工木工工具

2021-03-05 木工刀具論壇

魯班(約前510—前440年前後),姓公輸,名般。又稱公輸子、公輸盤、班輸、魯般,古代小邾國(今滕州市)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生活在春秋未期到戰國初期,是我國古代一位出色的發明家。兩千多年以來,他的名字和有關他的故事,直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流傳。我國的土木工匠們都尊稱他為祖師。古代聖賢讚譽他為「機械之聖」,近現代史學家稱讚他為「古代偉大的發明家」。

曾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中國墨子學會名譽會長的任繼愈教授經過多年考證,得出結論:「魯班故裡就在古代小邾國、今之滕州市。」

任先生說:「滕州市古為三國五邑之地,春秋戰國之際曾為魯國附庸,除了史書記載墨子與公輸般的一些交往之外,從魯班的身世、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地理環境,滕州的古地名史志資料和考古文物,魯班的發明創造與滕州古代的科技成果,滕州的民間傳說,當地保留的一些遺蹟,墨子與魯班的關係等等多方面綜合分析,可以論證滕州為魯班故裡。」史學大師季羨林為滕州題詞為「墨子魯班、善國雙聖」

各式各樣魯班鎖

魯班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春秋和戰國之交,社會變動使工匠獲得某些自由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魯班受自然現象的啟發,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很多發明創造,散見於戰國以後的書籍中,主要有:

(1)機封。《禮記·檀弓》記他設計出「機封」,用機械的方法下葬季康子之母,其技巧令人信服。但當時盛行厚葬,這種方法未被採納。

礱穀碓米

(2)農業機具。先進農機具的發明和採用是中國古代農業發達的重要條件之一。《世本》說魯班製造了磑,《物原器原》又說他製造了礱、磨、碾子,這些糧食加工機械在當時是很先進的。另外,《古史考》記載魯班製作了鏟。

各種木工工具

(3)木工工具。古代的許多器具是木製的,因此,精巧的工具對木匠來說十分重要。《物原器原》說魯班製作了鑽。《魯班經》還把木工所用的曲尺稱為「魯班尺」,說明古代工匠認為曲尺是魯班發明的,但這只是傳說,曲尺在魯班之前已是常用木工工具。

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鑿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等,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的。傳說有一次魯班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

魚型鎖鑰

(4)鎖鑰。在周穆王時已有簡單的鎖鑰,形狀如魚。魯班改進的鎖鑰,形如蠡狀,內設機關,憑鑰匙才能打開,能代替人的看守。

(5)兵器。鉤和梯是春秋未期常用的兵器。《墨子·魯問》記載魯班將鉤改制成舟戰用的「鉤強」,楚國軍隊用此器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越船後退就鉤住它,越船進攻就推拒它。《墨子·公輸》則記他將梯改制成可凌空而立的雲梯,用以攻城。

(6)仿生機械。《墨子·魯問》又記魯班削木竹製成鵲,可以飛三天。另據《鴻書》記載,他還曾制木鳶以窺宋城。《論衡自紀儒增》記述了一種傳言,說他製作出備有機關的木車馬和木人御者,可載其母。

(7)雕刻。《述異記》記魯班曾在石頭上刻制出「九州圖」,這大概是最早的石刻地圖。此外,古時還傳說魯班刻制過精巧絕倫的石頭鳳凰。

鋪首銜環 | 古代民居身份等級的象徵

(8)土木建築。《事物紀原》和《物原室原》都說魯班創製鋪首,即安裝門環的底座。古時民間還傳說他主持造橋,他的妻子云氏為了使工匠不受日曬雨淋而發明了傘,還能建造「宮室臺榭」等等。

魯班還發明了許多軍事武器、器械。南方大國楚惠王專門把他從魯國請去,幫助楚國製造軍事裝備,以加強與諸侯爭霸的實力。魯班在楚國硏制了很多軍事裝備,其中鉤強(即鑲)和雲梯在當時影響大。

鉤強

鉤強見於《墨子·魯問》:「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楚人順流而進,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退難。越人迎流而進,順流而退,見利而進,見不利則其速退,越人因此若勢,亟敗楚人。公輸子自魯南遊楚,焉始為舟戰之器,作為鉤強之備,退者鉤之,進者強之,量其鉤強之長,而制為之兵,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越人。」鉤強這種能鉤能拒、能攻能守的舟戰新式武器,在楚、越長江水戰中大顯威風,使楚國轉敗為勝。

雲梯是攻城的器械,《瞾子·公輸》記載:「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將以攻宋。」春秋戰國時期,各國都城牆髙池深,易守難攻,原有的攻城器械如臨衝、樓車等已顯得落後,魯班借鑑原有攻城器械的長處,發明創造了攻城的雲梯。魯班造的雲梯既能暸望城內的情況,又能乘梯登上城牆,這在當時是很先進的攻城器械。

中國古代的建築技術,正史很少記載,多是歷代匠師以口授和抄本形式薪火相傳,由匠師自己編著的專書甚少。宋初木工喻皓曾作《木經》,但早已失傳,只有少量片斷保存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唯獨明代的《魯班經》是流傳至今的一部民間木工行業的專用書,現有幾種版本,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這部書的前身,是寧波天一閣所藏的明中葉(約明成化、弘治年間)的《魯班營造法式》,現已殘缺不全。它的特點是在內容上只限於建築,如一般房舍、樓閣、鐘樓、寶塔、畜廄等,不包括家具、農具等。

卯榫結構

編排順序比較合乎邏輯,先論述定水平垂直的工具,一般房舍的地盤樣及剖面梁架,然後是特種類型建築和建築細部,如駝峰、垂魚等。另外,插圖較多,與文字部分互為補充,且保存了許多宋元時期手法。

天一閣本之後一百多年的萬曆本,更名《魯班經匠家鏡》,內容和編排有較大的改動,但缺前面二十一頁篇幅。稍晚,根據萬曆本翻刻的明末(崇禎)本,首尾完整,可以看到本書全貌。之後的翻刻本,都是從萬曆本或崇禎本衍出。《魯班經》的主要流布範圍,大致在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廣東一帶。現存的《魯班營造正式》和各種《魯班經》的版本,多為這一地區刊印。

這一地區的明清民間木構建築以及木裝修、家具,保存了許多與《魯班經》的記載吻合或相近的實物,證明它流傳範圍之廣,以及在工程實踐中的規範作用。

魯班的傳說在我國流傳時間之長久、地域之遼闊、內容之豐富、影響之廣大,在我國民間文學史上都是罕見的。在許多傳說裡,把魯班當作神來描繪,但魯班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而是具有豐富的勞動者思想感情智慧超群的人。魯班傳說彌補了文獻史料嚴重不足的缺陷,塑造了魯班偉大的形象。

用於木材的橫向切斷及縱向分解。鋸的歷史可推溯到商周,《墨子》中已有「門者皆無得挾斧斤鑿鋸推」的記述。

大鋸:俗稱「二人抬」常用於解鋸板材,鋸齒由中間向兩端傾斜,使用時兩人各拉一端

二鋸:常用於將板材鋸成毛坯和開榫之用,因用途不同分銼鋸和截鋸。

鋼絲鋸:又名「鎪弓子」,竹板製成,鋸條用細鋼絲剁出齒刺故稱鋼絲鋸,因為鋸條很細,可以輕鬆走曲線,是雕刻工常用工具。

小刀鋸:細長條形,又稱「抽條鋸」,常用於組裝時候剎肩用,用於普通鋸伸不進去的地方,可用於鋸寬板。

主要用於砍削木材。斧子有單(面)刃斧和雙(面)刃斧。單刃斧的刀刃居一側,適合做細加工,雙刃斧的刀刃居於中,適合做粗加工。

單(面)刃斧

是傳統木工工藝中木結構結合的主要工具,用於鑿眼、挖空、剔槽、鏟削的製作方面。一般與錘子配合使用。

是常用的傳統工具之一,主要用於鏟削局部平面。形狀較鑿子細薄,刃口角度較鏟子小,手柄長、上端一般不帶箍,操作者用手或肩部頂手柄作業,也可用手錘輕敲作業。根據用途的不同,鏟分為平口鏟(扁鏟)、圓口鏟、斜刃鏟等。

由刨刃和刨床兩部分構成。刨刃是金屬鍛制而成的,刨床是木製的,即將一段鋼質刀刃斜向插入一隻帶方形孔的臺座之中,上用壓鐵壓緊,臺座長條形,左右有手柄,便於手持。

長刨:用於拼縫,刨身長過半米,也有的將刨楔裝到刨刃底下,以提高刨刃角度對付較硬易戧茬的木料。

線刨:種類極多,根據線形需要形狀各異,為處理木材戧順茬也有成對的線刨。

耪刨:用於工件表面刮光,排齒刃部用鎮刀鎮出飛刃,適用於較硬,易出戧茬的木料表面刮光。

靠牽拉作用轉動,俗稱「三簧鑽」,「牽鑽」,是鑽孔工具,根據需要換粗細鑽頭。

所有東亞木匠部普遍使用的工具、從儲有墨汁的鬥中拉出一條細繩,緊繃在木材表面,在墨汁滴落前輕輕一弾,就能兩齣一條直線,木匠根據這條線來切割木材。

方角尺:俗稱「割角尺」,用於畫「90°」是畫線重要工具。

三角尺:用於畫「90°」和「45°」的線,是畫線的重要工具。

這是一種好用的畫線工具,用木料做成一圓弧狀器形,上面沿弧形輪廓鑽若干眼,每個孔內插入長鐵釘。

使用時,先用尺子在木料上定好尺寸,畫上標點,根據尺寸調整鐵釘的長度,鐵釘和標點對齊,右手握緊木勒子,左手按住木料,使勁一拖,便可在木料上劃出刀痕,省力方便。



相關焦點

  • 【木工之美】墨斗,魯班的化身
    而木要就直,成棟梁之材,繩之以墨的墨斗,,傳說是魯班or魯班他娘發明的,主要用途是確定兩點間的直線,曾是傳統木工和建築行業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我們常說的準繩,本意是測定物體平直的器具。準,是測平面的水準器;而繩,就是量直度的墨線。
  • 傳統木工工具墨斗造型及結構
    墨斗,又稱線墨,班母(因為有傳說它是魯班的母親發明的),日本稱它墨壷、墨坪,英語有時候叫它ink pot,Chalk Line(粉筆線
  • 魯班,不僅僅是木工祖師爺
    但在以前科技還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時候,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也就是「木工、泥工」等等幾個行業而已。我國古代有「三百六十行,無祖不立」的說法。開創、發展本行業在中國形成了行業祖師崇拜的民間文化,視祖師們為本行業的保護神。而魯班便是人們公認的木工祖師爺。
  • 研習 NO.205 【木工輔助部件】手工工具牆
    時長:00:07:13格式:wmv  • 1080P原始大小:255 MB•••~ 細木君說 ~晚安,感恩節,感謝有你們...星期四總是急切的(室友們都懂的),如果你有一些手工工具,但又不知道怎麼放置,那今晚的木作研習還是能少許幫幫忙的--手工工具牆,掛出來,看著就舒服( ⊙ o ⊙ )啊!...
  • 傳統文化||魯班師傅誕,你知道嗎?
    香港·魯班先師廟每年農曆六月十三是「魯班師傅誕」,木匠、瓦匠、石匠、漆工,甚至房地產商、家具商等都會慶祝這個節日,來紀念這位祖師爺。每年祝賀師傅誕,有一項很特別的傳統活動,就是派「師傅飯」。魯班的很多發明事跡都是傳說,並無正式的史書記載。經他發明的種類繁多,軍事上有雲梯、鉤強、木鵲;木工用具包括鋸子、曲尺、墨斗;還有鎖鑰、石磨、機封等等,甚至連傘都是魯班的妻子云氏貢獻的發明。
  • 魯班鎖--創新創意作品
    在此情況下,魯班在機械、土木、手工工藝等方面有所發明。今天,木工師傅們用的手工工具,如鋸、鑽、刨子、鏟子、曲尺,劃線用的墨斗,據傳說,都是魯班發明。而每一件工具的發明,都是魯班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啟發,經過反覆研究、試驗出來的。
  • 木工必備工具電腦雕刻機多少錢一臺?
    作為現代木工的標配設備,電腦數控木工雕刻機是必不可少的木工工具之一。傳統木工工具隨著國家工業化的發展,傳統的木工也從純手工依靠簡單的斧鑿鋸刨演變成現在依靠數控電動工具,機械化不僅大大提高了木工從業者的生產加工效率,更是提高了產品質量,也更滿足了終端客戶的質量要求。
  • 魯班節及中西方木工區別,有些你不知道!!
    魯班一生發明創造了很多工具,包括木工工具、古代兵器、農業機具、仿生機械,著名的鋸子、墨斗、刨子等均是魯班發明的,在《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許多古籍中都有詳細記載。魯班被視為技藝高超的工匠的化身,被土木工匠尊為祖師。
  • 三張圖教你學會如何正確使用木工手持鋸,木工新手必收藏
    幹木工的都知道傳統木工四大必備工具:斧、鋸、刨、錛。今天給大家講講木工手持鋸,大家都知道鋸是魯班發明的,但是現在大家用的手持鋸大部分都是歐美或者日本在我們傳統鋸基礎上改進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日本的幾種常用鋸。另外順便講一下如何正確的使用手工鋸!
  • 杭州舉辦「926工匠日杯」 暨「杭州建工杯」手工木工職業技能競賽
    從先秦時期的木工職業,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魯班發明,延續至今天的職業技能競賽,手工木工業歷經千年仍經久不衰。為著力培育和傳承工匠精神,推動我市建設行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10月29日-30日,2020年杭州市「926工匠日杯」暨「杭州建工杯」手工木工職業技能競賽在杭州建工集團皋亭山液化氣儲配站項目部舉辦。來自全市的8支代表隊共23名選手參加競賽。
  • 木工新手如何選擇工具
    新手要買什麼工具?這個問題幾乎每個新人都很疑惑.很不好回答,我先拋磚引玉.我認為,這個問題要看網友想成為哪樣的木友.是暫時需要,還是興趣愛好.是對榫卯結構感興趣,或是製作精良的工具.還是古老手動工具.是喜歡五屬八類的硬木,還是散發木香味的集成材或者是原木,也許你喜歡大芯板.
  • 木工祖師魯班,相傳由他創作的《缺一門》,入門真堪比葵花寶典?
    在國民級手遊《王者榮耀》中,有一個遊戲角色叫做魯班七號,遊戲背景介紹中,它是另一個角色魯班大師的機關造物。雖然魯班七號只是遊戲中虛構的角色,但「魯班」卻真的確有其人,他是我國古代工匠業的鼻祖。在民間傳說中,如鑽、刨子、鏟子、曲尺、墨斗這些工具,都是他發明的。據說,他還曾經將自己多年的經驗總結成一本叫做《魯班書》的奇書。
  • 魯班仙師 — 立規矩而成方圓
    因魯定公封他為太師,賜以國名故稱魯班。又因其神工鬼斧、獨具匠心的木工才能,土木行業奉為祖師,道教尊為巧聖仙師。       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記載,木工工具如刨子、鑽子、鋸子、鏟子、鑿頭、斧刀、規角尺、墨斗、魯班尺等都是魯班仙師發明;石、礱、磨、碾、鏟、畚箕等農家常用器也都是魯班仙師發明。另外,傳說船家的櫓槳、攻城的雲梯、木鳶、木人車、雨傘等都是出自魯班仙師。
  • 上饒「魯班爺爺」引來江西日報為他點讚!
    廣西梧州63歲大爺王德文製作「魯班凳」的視頻近期在網上火了,他也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魯班爺爺」。在江西省上饒市鉛山縣葛仙山鎮,也有個「魯班爺爺」。這位地地道道的73歲農民羅賢旺,從沒學過木匠,卻一直愛動腦筋、愛做手工,花了一年多時間,獨立製作完成了5套農具模型。
  • 張家兄弟: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
    而張家兄弟手工複製的雲錦織機則更是一絕,今天就讓我們來走近這兩位傳統木工手藝的堅守者。【記者出像:我現在所在的就是宋埠村張家兄弟的作坊了,在我身後呢擺滿了手工復原出來的雲錦織機,像我身邊的這一臺做工精巧、結構流暢,讓人不得不感嘆咱們中國古代傳統手工藝的偉大。】
  • 你想學木工活兒嗎
    而在交談中,王師傅滔滔不絕地講傳統木工手藝的事兒,木頭的事兒,一點沒耽誤他利落地幹手中的活兒,在黑胡桃木上熟練地用傳統框鋸開出精確的燕尾榫,嚴絲合縫。 在榫卯預告片中演示了一個裹腿棖榫卯結構的製作過程,這則是「木納」的一位老師傅馮國利幫我們實現的。認識「木納」的創始人張俊濤,也是機緣巧合。
  • 63歲中國爺爺做木工爆紅海外,粉絲超百萬!被譽「當代魯班」:一門功夫練一輩子,自然練成能工巧匠
    阿木爺爺心懷純粹的匠心,追求至精至善,將工藝品細節儘可能做到極致,正是匠人精神的生動展現。對於央視和網友對他的盛讚,老爺爺卻是很謙虛,爺爺表示:「自己只是做了一點小小的貢獻,就是單純地想讓網友去看,去了解中國文化。自己比起那些老師傅還相差很遠,只不過他們沒展現出來而已。」當大家好奇,為什麼阿木爺爺能把木工做得如此出神入化,莫非「魯班轉世」?
  • 解密之魯班全書!
    風水玄學轉運2016.05.22  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你我同行
  • 中國人的魔方魯班鎖,圖解魯班鎖拼法
    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土木建築固定結合器,民間還有「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叫法。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摺一下就能夠立得起來,展現了一種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不平凡的智慧。相傳中國古代蓋皇宮、廟宇不可用鐵釘,會破壞風水,而必需用接榫互鎖的方式進行。
  • 王松浦:小木匠把魯班鎖做成產業
    方正縣要發展「特色文化和旅遊產業」,實施縣域「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工程」,以王松浦魯班鎖為代表的傳統木藝,將與方正剪紙、方正糧食畫一道列為縣域重點發展推廣的文旅項目。從小工作室到大車間在方正縣經濟開發區王松浦的魯班鎖工作室,擺著上百個不同的魯班鎖,這裡如同博物館。王松浦拿起一隻「啄木鳥」,往衣架杆上一掛,啄木鳥就開始「啄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