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班仙師 — 立規矩而成方圓

2021-03-02 黃老道家

       魯班仙師,姬姓,公輸氏,諱名班。因魯定公封他為太師,賜以國名故稱魯班。又因其神工鬼斧、獨具匠心的木工才能,土木行業奉為祖師,道教尊為巧聖仙師。
       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記載,木工工具如刨子、鑽子、鋸子、鏟子、鑿頭、斧刀、規角尺、墨斗、魯班尺等都是魯班仙師發明;石、礱、磨、碾、鏟、畚箕等農家常用器也都是魯班仙師發明。另外,傳說船家的櫓槳、攻城的雲梯、木鳶、木人車、雨傘等都是出自魯班仙師。 
       民間以及道教宮觀一般以農曆六月十三作為魯班仙師的聖誕,另外也有五月初七和臘月二十的說法。

      

魯班仙師神像

     

       魯班仙師發明的諸多工具中,尤以「魯班尺」為特色。魯班尺以「生、老、病、死、苦」作基數,每個字一寸四分長,為人建築房屋時,以不碰到死、苦為原則,至今仍為很多木工、裝潢人員使用。魯班尺作為木工行業丈量和畫線的工具,不僅是行業內「立規矩」、「校方圓」、「定準繩」、「測直平」的工具,更衍化成人的處世標準和道德準繩。比如「七尺男兒」、「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等都與規矩、方圓有關。

       魯班仙師發明的很多工具都有神異的描述。據《墨子》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仙師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

魯班尺


     《述異記》載,魯班仙師曾造出了木蘭舟、木鶴、九洲圖、大石龜,而且言明這四件寶物分別在七裡洲、北山西峰、洛城石室山和東北巖海畔。此四樣寶物都為榫卯結構。榫卯結構由魯班發明,拼插器具內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結構)嚙合,從外觀看是嚴絲合縫的十字立方體木質構造。

       榫卯結構不僅廣泛用於家具,更在建築行業使用廣泛。其中,楔釘榫、夾頭榫、雲型插肩榫、粽角榫、圓柱丁字結合榫等傳統技藝,不用釘子、膠水,不但可以承受較大的荷載,而且允許產生一定的變形,在地震荷載下通過變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減小結構的地震響應。比如,紫禁城、天壇祈年殿、山西懸空寺等都是典型的榫卯結構。

榫卯結構

       魯班仙師的巧奪天工,造福萬民,使得民間和道教對其的紀念和祭祀有著悠久的歷史。既有盛大的祖廟祭祀,也有木匠家庭祭祀,道教宮觀中也有很多祭祀活動。

       上海浦東龍王廟每年都有魯班廟會。1992年,經原川沙縣人民政府批准,香港魯班殿移厝龍王廟,建立了浦東魯班殿。從1993年起,每年農曆六月十三,香港和上海建築、房地產、家具等同仁在此舉行紀念活動,朝拜魯班先師。2003年經新區民族和宗教辦批准,建立了「浦東龍王廟道觀魯班基金」, 開展了對魯班文化與浦東營造的研究,加強了對外交流活動。

龍王廟魯班廟會

       港臺地區的魯班信仰極為興盛。香港魯班先師廟,被列入香港一級歷史建築,每年都會舉辦魯班節祭祀活動。前面正門上額石刻「魯班先師廟」,左右的石刻對聯為「東魯繩規遠垂萬世,北城俎豆永薦千秋」。此廟是香港三行為紀念祖師之恩德及建樹而興建的。香港泥水、木工、搭棚三行工人把農曆六月十三定為「魯班節」。在臺灣也有巧聖仙師廟。每年魯班誕辰,分布在臺灣臺中、臺南、宜蘭等縣的四十多處魯班仙師廟、祠、殿等都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為魯班仙師上香上供,叩頭祭拜。

香港魯班先師廟

       藝冠華夏,巧奪天工;至智至慧,至巧至靈。魯班文化及信仰作為道教和傳統文化的精髓將一直得到傳承和弘揚。

相關焦點

  • 今日農曆臘月二十,恭賀魯班先師聖誕!
    據《事物紺珠》、《物原》、《古史考》等記載,木工工具如刨子、鑽子、鋸子、鏟子、鑿頭、斧刀、規角尺、墨斗、魯班尺等都是魯班仙師發明。據《世本》、《物原·器原》、《古史考》等記載,石、礱、磨、碾、鏟、畚箕等農家常用器都是魯班仙師發明。另外,據說船家的櫓槳、攻城的雲梯、木鳶、木人車、雨傘等都是出自魯班仙師。
  • 神秘的魯班法術
    就是說天地自然並不需要用到圓規、角尺,自然就能成圓、成方,但是到了世間人的這一層面上之後,就要用圓規才能畫圓、用角尺才能方正。天地萬物的道理其實都已在自然之中了,而自然順乎於道,能自成方圓。但因為人遠離了道,所以才需要依照規矩才能成方圓了。可見魯班傳授人工具時心中也有無奈,因為人遠離了「道」才需要工具,但他傳給人的工具有助於人們規範自己,矯正自己偏離道的地方。
  • 每周一廉|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
    【講話原文】古人說:「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沒有規矩不成其為政黨,更不成其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我認為,我們黨的黨內規矩是黨的各級組織和全體黨員必須遵守的行為規範和規則。——習近平總書記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2015年1月13日)【出處】《呂氏春秋·自知》【原典】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故天子立輔弼,設師保,所以舉過也。夫人固不能自知,人主猶甚。
  • 清民間手抄 上洞魯班秘經 孤本 清晰度欠佳 線裝仿古定製本
    上洞魯班秘經 清晰度欠佳 線裝仿古定製本清民間手抄《上洞魯班仙師秘經》(魯班書)孤本,60面,及其靈驗!
  •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螞蟻被二次約談,網際網路的春天到頭?
    正所謂「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次螞蟻被約談,表示相關國家正在完善相關產業的監管,將合法保護消費者權益,讓現實金融能公平競爭。近年來網際網路經濟發展飛速,嚴重衝擊實體業,也漸漸改變人們消費習慣,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問題,現在螞蟻接連被約談,足以明確國家整治之心。
  • 書法用筆:《蘭亭》用圓《聖教》用方,百代模楷,規矩方圓之至
    文/一者書法因毛筆而生,蔡邕《九勢》,「惟筆軟則奇怪生焉」一支軟毫毛筆便寫出千變萬化的線條,能否寫出高質量的書法線條運筆成了關鍵。妙處在方圓並用,不方不圓,亦方亦圓,或體方而用圓,或用方而體圓,或筆方而章法圓,神而明之,在乎其人矣。」康南海此書論,敘盡方圓之法則,書法用筆不外乎方圓。圓筆者,篆法也,多用提筆裹鋒。方筆者,隸法也,多用頓筆鋪毫。無論是提筆頓筆,都是運筆。至於轉折之法,圓用腕轉,轉時當提,而以頓挫之法暗轉筆心,方用提頓,頓前當翻,使筆鋒由陰面翻到陽面。
  • 做人要懂方圓之道:有圓無方則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深度好文)
    「有圓無方就不立,有方無圓則滯泥」,做人,只有方圓結合才能左右逢源。而處世之道,在語言和行為上不能沒有原則、規矩和底線,但同時,若為人處事只守著一些規矩和原則,不懂得變通與調劑,不懂得根據具體的情況靈活處理事務,則難免會顯得呆滯和拘泥,於人於己都不利。
  • 為什麼學《魯班書》的人無法得以善終?開篇8字,便被列為禁書
    "輪匠執其規矩,以度天下之方圓。"——《墨子·天志上》  《墨子》中記載的這個"規矩",便是現代建築工程中所用的曲尺,發明之初叫做魯班尺,據傳是由魯班發明的。作為中國建築界的祖師爺,除了曲尺之外,魯班還發明了一系列實用工具,將工匠們的勞動效率大大提高,這些事情在《墨子》,《禮記》,《孟子》等先秦典籍中都多有記載。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儘早給孩子立下幾個規矩,受益一生
    公安大學的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研究兒童犯罪問題過程中發現,從小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們養成充分的規矩意識,會讓孩子日後發展得更好。以下三類規矩,家長一定要注意!會對他們的人生有很大裨益:一、原則性規矩原則性規矩不針對特定的情境,但對於所有情況都適用,是孩子最需要明白的規矩。
  • 魯班,不僅僅是木工祖師爺
    魯班,姬姓,公輸氏,名般。魯班到了十五歲時,突然覺悟:要做一番事業,必須有學問。於是拜孔子的學生端木子貢為師,沒想到不學則以,一學就成,幾個月後即能融會貫通。魯班也效仿孔子到各國遊說,希望他們尊重周天子,放棄紛爭,但是王侯們都不肯罷休,於是魯班遠離紛爭的塵世,歸隱到泰山南麓的〔小和山〕隱居十三年,一次偶然出門,正遇到世外高人鮑老。兩人結成了忘年交,促膝長談,鮑老把他的本領毫無保留的傳授給魯班,這正好符合魯班的天性,啟悟了他的天資,自此魯班潛心鑽研木、石、雕刻等藝術,領悟了很多的妙法竅門,進行了許多的創作發明。
  • 成方圓:曾是央視主持,演唱童年一舉成名,如今年過半百依舊優雅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成方圓卻恰恰擅長「打破規矩」:她是國內第一個自彈自唱的歌手,當年她演唱的《童年》、《遊子吟》、《我多想變成一朵白雲》等歌曲曾風靡全國。因為她的成功也帶動了當時的一股吉他熱。記得當年很哥也買過一把吉他,在夕陽西下的時分,彈上一段吉他曲便成了那時候的浪漫。
  • 石獅祥芝:喪事簡辦立規矩 捐資公益成風氣
    現在好了,村裡都會來引導,規矩立在那裡,一碗水端平,大家都不用攀比了。」近日,談起移風易俗,石獅市祥芝鎮祥漁村的村民老蔡說道。這不,村裡剛有村民簡辦喪事,捐資公益25萬元,成為村民間的一件美談。走街串巷勤入戶,移風易俗正當時。
  • 成方圓,那些年
    成方圓的人生是一個文藝女生的樣子。父母都是北影廠工作人員,典型的文藝家庭。她出生在山西太原,小學的時候就讀礦機小學,和閻維文是校友。基本上不管是興趣愛好,還是周邊的環境都是充滿著藝術氛圍,這應該成為了她日後成長方向的最初緣由。1977年,成方圓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二胡專業。我們後來在演出中所見到的成方圓時不時表演一下子二胡,就是這個緣由。
  • 弘揚魯班精神 第四屆魯班科技文化節盛大開幕
    似水流年兩個世紀,百工祖師魯班……」,18日上午,大會在《魯班頌》、《墨子之歌》高亢激昂的歌聲中拉開了大幕。來自中國墨子學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山東大學、山東建築大學等專家、學者、客商嘉賓以及省、棗莊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齊聚一堂,共話魯班,就弘揚魯班工匠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出謀劃策。
  • 現在僅存的江湖門派,入門或收徒的規矩和儀式。你知道多少
    侍奉師父吃喝拉撒,還有很多的江湖門派的規矩也與社會的進步相違背,什麼傳男不傳女,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等等,致使很多民間手藝與絕學失傳或接近失傳。父的口傳心授,不入門牆而不得。又加上社會的進步,工業化的發展,有很多(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絕傳甚至絕跡。像緯編,糖人,拉洋片,等。但是還有很多的得以保存和流傳,比如武術,相聲,摔跤。
  • 中國規矩,就是教養!
    01規矩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兩字,也頗有深意。「規」字 左邊是「夫」,「矩」字左邊是「矢」,「夫」 和「矢」都是象形的「箭」。以「箭」設偏旁,意思很清楚。
  • 魯班法修煉大全
    不過學法最好有師指點,師有陰傳陰教師,陽傳陽教師,這樣少走彎路。       魯班先師源流      師,韓班姓公輸、字依智、魯文、聖賢,魯國瀘州龍興府、龍興縣路來平村人氏也。其父韓賢,母吳氏。師生於魯定公三年,甲戍年五月初七日午時,娶妻雲氏,喜歡與人起造、伐木、在洪州得道書,到家中人興財發,教徒待弟,永傳子孫防身之寶書,書到家中千叫千應萬叫萬靈,四方隨行。
  • 無規矩不成方圓 六個給孩子必須立下的規矩
    無規矩不成方圓,6歲前的小孩子正處於各項意識發展期,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還是壞,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給孩子立下什麼規矩呢?立下規矩之後又應該怎樣對孩子實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