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華人潛水愛好者必看的視頻節目#潛行家#▲
今天的三位主角
是連小編也
時而傻傻分不清的
厲害角色
烏賊,魷魚,章魚,就是今天的主角。他們在海裡一身武藝,擬態、變色、噴射遊走、吐墨等等技能爆表,那各種技藝施展起來變化迅速、遊刃有餘,經常迷惑了潛水員們的鈦合金雙眼。
先來一張圖,大致從外形上分辨一下它們。從上到下分別是烏賊,魷魚和章魚。烏賊(也叫墨魚、花枝)身體扁圓,像一個袋子,身體一周有用來遊泳和保持身體平衡的「裙邊」;魷魚(也叫槍烏賊),身體修長呈管型,體型較小,尾端有一對三角形肉鰭;章魚(也叫八爪魚)身體圓圓的,有八條觸手(腕足)。
烏賊、魷魚、章魚,他們都屬於軟體動物門下的頭足綱,所謂頭足綱,顧名思義,就是腳丫子長在腦袋上的意思唄。它們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5億年,原本有1萬多種生物,現存僅700多種,主要都是各類章魚烏賊類,現在比較少見的鸚鵡螺還是它們的近親哦!
△瀕危的鸚鵡螺
烏賊和魷魚都隸屬於腳丫子長頭上綱下面的鞘亞綱下的十腕總目,它們都有十隻觸手。而章魚就屬於與十腕總目並列的八腕總目,章魚有八隻觸手,也被我們親切的稱為「八爪魚」。(所以... 魷魚和烏賊是不是也能叫成「十爪魚」哇?哈哈哈~ )
下面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烏賊、魷魚、章魚到底有什麼長的不一樣的地方。
它們的身體都由頭部,觸手,和外套膜(胴部)三部分組成。
大家可能都知道,這些充滿智慧的頭足類生物可以根據周圍環境來變換自身顏色,但是它們其實都是色盲,那麼它們是如何精準地感知周圍環境顏色的呢?它們的眼睛和我們哺乳動物的眼睛非常不一樣。光線穿過我們狹小的瞳孔,調節晶狀體以對焦光線在視網膜上,避免色差效應,讓我們看到尖銳的圖像。而頭足生物的眼睛為U型,W型啞鈴型等特殊形狀,好比透鏡原理,讓光線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射入,產生色差,但它們極大程度的利用色差效應,通過調節眼球的位置和深度,改變聚焦點來斷定該物體的顏色。
一張圖看出烏賊、魷魚、章魚眼睛形狀的區別:烏賊的眼睛是W型,魷魚的眼睛是圓形,章魚的眼睛是一條線型。
△從左至右依次為烏賊,魷魚,章魚
△圖片來源於Octopus, Squid & Cuttlefish: The worldwide illustrated guide to cephalopods
By Roger Hanlon, Louise Allcock, Mike Vecchione
△圖片來源於oceanleadership.org
除了前面提到過腕足數量上的區別,三者腕足上的吸盤也是很不一樣的。章魚的八條腕足等長,呈輻射對稱,每條腕足上都有兩排肉質吸盤,沒有齒狀鉤(圖A);烏賊和魷魚都是十腕,其中8條短腕,2條長觸腕。魷魚的短腕有2-4排吸盤,長觸腕末端有4排吸盤,都是鋸齒狀(圖B),烏賊的短腕通常有4排吸盤,長觸腕上的吸盤就比較密密麻麻,吸盤帶柄,部分帶齒環(圖C),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吸盤都由一個獨立的神經節控制,所以它們的腕足才能那麼精準敏感。
△魷魚吸盤上的齒環
△圖片來源於Octopus, Squid & Cuttlefish: The worldwide illustrated guide to cephalopods,By Roger Hanlon, Louise Allcock, Mike Vecchione
胴部,就是外套膜,烏賊、魷魚和章魚的外套膜各有不同。章魚的外套膜是球形的,烏賊(墨魚)的是袋形,而魷魚是錐形。它們胴部上的肉鰭也長的各有特點,章魚的肉鰭退化或具有中型鰭(如深海章魚),烏賊是周型鰭或中型鰭,魷魚是端鰭。
雖然是軟體動物,烏賊和魷魚都有一層內骨骼,也叫做海螵鞘,是由外骨骼(也就是貝殼)演變退化而來。它們在進化的過程中放棄外骨骼,選擇暴露自己柔軟的身體,能在外界環境影響下做出變色、噴墨、迅速移動和攻擊等技能。他們的近親鸚鵡螺則始終保持著外骨骼,現存數量瀕危,相比之下,退化外骨骼顯然是一個成功的選擇!
烏賊的內骨骼最發達,為白色,多空隙,石灰質,比較硬,也叫做烏賊骨。
章魚的內骨骼已經完全退化掉,所以它們可以擁有靈活柔軟的身體,可以縮進非常狹小的空間,堪稱逃脫大師。
當然,也有一些與同類不一樣的特例,比如並非所有的烏賊目都有烏賊骨,也有極少數內骨骼已經退化的例子,耳烏賊就是這樣的個別份子。耳烏賊目(Sepiolida)隸屬於十腕總目之下,與管魷目和烏賊目並列。
烏賊也叫墨魚(英文cuttlefish),俗稱花枝,大多生活在淺海,喜愛光線,利用「裙邊」波浪式擺動,緩慢遊泳,情緒不穩時會不時變換身體的顏色,遇到緊急情況會使出必殺技-噴墨,烏賊的噴墨能力是最強的。
魷魚(英文squid),也叫槍烏賊,同樣喜光,因為有著流線型的身體,他們遊泳的本領也是三者中最強的,利用三角鰭或噴水推進,在所有海域中廣泛分布。魷魚會噴墨也會變色,但這兩樣本領遠遠不如墨魚。活體魷魚的皮膚表層有大量含有色素的小「泡泡」,這些小泡泡會隨著情緒的變化而變化。魷魚的天敵有海豚、抹香鯨等,海豚只吃魷魚的頭部,一隻海豚能吞下成百隻魷魚的頭。
章魚(英文octopus),也叫八爪魚,是底棲生物,喜愛光線昏暗的環境(如洞穴),平時不怎麼愛動,一般用八條觸腕爬行,身體極為靈活。章魚是肉食性動物,食物包括螃蟹、魚類、貝類、海星等,它們的天敵不多,我們經常在海裡看到的海鰻就是章魚為數不多的天敵之一!是不是有點意外?海鰻能將章魚的觸手逐一咬斷,但是!章魚也不弱,它的觸手如果斷了,不久後還可以長回來!啊啊啊!它是海中大壁虎嗎?厲害死它了有木有!
章魚都有變色的能力,這種變色能力來自於它們體內的色素細胞,當遇到危險或靜止時,具有偽裝的作用,以逃避敵人或伺機獵食。章魚具有發達的大腦,特別聰明,如果將食物放在一個有蓋的玻璃瓶內,它會懂得打開瓶蓋進食。章魚還是唯一被認為具有使用工具能力的無脊椎動物。例如椰子章魚,會利用椰子殼當做棲身之所,找不到椰子殼的話,貝殼也能湊合~
介紹了這麼多,大家是否已經會分辨烏賊、魷魚、章魚了呢?下面小編逮來幾個長得比較特殊的傢伙,再加強一下記憶。
藍環章魚
/ blue-ringed octopus /
以超級厲害的擬態能力著稱,可以偽裝成海蛇、比目魚、海葵、水母、獅子魚等生物的樣子,簡直是海底生物界的魔術師~
火焰烏賊
/ flamboyant cuttlefish /
也叫火焰花枝,有毒。(是不是長得好看的都有毒哇!)
在體型上被列為世界第一大軟體動物和無脊椎動物,雌性全長可達約14米,身體長度約4米,觸手長度為10米甚至更長。
船蛸(xiāo)
/ paper nautilus /
雖然長得像鸚鵡螺,但其實它並不是螺哦,它們真正的身份是-章魚!為什麼?且聽潘大妞兒下回詳解。
所以,吃貨們喜愛的鐵板魷魚、墨魚丸和章魚小丸子,這回能分清到底都是什麼做的了吧?
※聲明:文章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
--END--
現在就加入潛行家大家庭一起扯閒篇er,潛行家微信群請添加微信zqn4049200或uupeach_buyi,手動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