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2020-12-24 路之意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的呢?

《唐語林》記載唐玄宗給太子選妃時,曾明確提出要挑選「長潔白」的女子;《本事詩》記載寧王李憲看中鄰居賣餅者之妻,是因為她「纖白明媚」。

這些大概基本上反映了唐朝人的審美觀。它符合中國古代對女性美的一般要求標準,那就是:長、白、美。長—身材修長,白―皮膚白皙,美―容貌姣好。中國古代的美人標準主要是這麼幾條,唐朝人並不例外。其它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一類唐人在詩詞、著述中反覆歌詠的小口、細腰、素手、纖足等等秀麗、纖巧的美女形象,也大體與各代類似。

但是,唐朝的女性美又有它的特色。

唐人欣賞修長、潔白、纖秀,但並不喜歡林黛玉式的病弱,他們又很崇尚女子的健康、英武甚至豐碩美(這只是說一代時尚,並非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如此)。關於這一點,證據很多,已為人所習知。

看一看唐人繪畫、雕塑中的女性形象,她們確實個個都是面如滿月、肌膚豐盈,而那些戎裝騎射女子更別有一番勃勃英姿,很少有瘦弱的形象。這正是唐人審美觀和真實生活的寫照。唐代的第一美人楊玉環也正是以豐腴之美與漢代的瘦美人趙飛燕以「燕瘦環肥」並稱二美的。

這種審美情趣來自社會生活和一代世風:唐代社會物質生活比較富足,所以體態豐腴的女性居多;社會風氣開放而有北朝尚武遺風,女性外出活動較多,並常參加騎射一類活動,因而往往體質健康,身姿英挺。這種現實影響了人們的審美情趣。而審美觀和時尚又反過來使得女性刻意追求這種美,至少不必因為「楚王好細腰」而餓飯,這就更助長了女子健康、英武、豐碩美的傾向。

與審美觀密切相關的服飾與化妝,是女性生活重要的一部分。

有關唐代女性服飾、化妝的論著很多。唐代女裝無論貴賤大體上都是由衫、裙、帔三大件構成。上面衫子下擺系在裙腰中,裙子多半肥大,裙長拖地,常用六幅布帛製成。肩上披帛,稱「帔服」,飄垂在腰間。還常在衫子外加穿「半臂」——即短袖上衣,多半用較好的織物製作,主要用作裝飾。下著線鞋或履,多半是用絲、麻、錦帛、蒲草一類編織而成。

唐代婦女十分重視化妝,除一般在臉、胸、手、唇等部位施粉、胭脂,使皮膚白皙或嬌豔外,還格外重視畫眉。眉毛式樣很多,唐玄宗時曾命畫工作「十眉圖」,有橫雲、斜月等各種美妙名稱,有人認為唐代婦女對眉毛的修飾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此外,還常在額上塗黃粉,稱「額黃」;又時興用金箔、彩紙等剪成花樣,貼在眉心,稱「花鈿」、「花子」;還有的在兩頰點上紅、黃色斑點或月、錢等圖樣,稱為「妝靨」,等等。

髮式更豐富多彩,段成式著有《髻鬟品》,專門列舉了各種髮式名稱,比如半翻善、反綰嚳、樂遊髻、雙環望仙髻、回鶻髻、愁來髻、歸順髻、倭墮髻等。髻上可以插各種珠翠花釵、步搖、梳子等飾物,那就隨貧富貴賤而定了。

衣服裝飾雖是最細微末節的東西,卻像一滴水一樣,往往能反映出一個社會斑爛多彩的風貌。唐代婦女服飾就是這樣,它的一些突出特色,也正是唐代社會風貌的寫照。

一、胡裝

穿胡服、戴胡帽,元稹《新樂府法曲》記載:

「女為胡婦學胡妝」,

這是唐代婦女的一個獨特愛好。唐前期婦女出門騎馬時穿戴的服飾,就是來自「夷」的服裝;她們還喜歡穿瘦袖緊身、翻領左衽的胡服;盛唐時又時興騎馬時帶胡帽。胡服、胡帽的裝束在繪畫、雕塑中隨處可見。

婦女們還學習胡人化妝,白居易《時世妝》:

「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盡似含悲啼,圓鬟無鬢椎髻樣,斜紅不暈赭面妝……元和妝梳君記取,警椎面赭非華風。」

這些胡服、胡妝,多半來自北方和西北的遊牧少數民族。

服飾胡化正是強盛的大帝國勇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最表層體現。唐人沒有宋人那種「遺民淚盡胡塵裡」的亡國之痛,自然也就想不起去害怕和擔心胡服、胡妝會使中原胡化,變成「蠻夷」之邦。只是到唐中期,「胡騎起煙塵」之後,才有人出來哀嘆「女為胡婦學胡妝」是亂國的徵兆。那正是因為國勢衰弱了,統治者的自信心也動播了。魯迅《關於女人》中的話就一針見血:

「只要看有人出來唉聲嘆氣地不滿意女人的妝束,我們就知道當時統洽階級的情形,大概有些不妙了。」

二、戒裝與男裝

唐朝婦女尤其是宮廷婦女常以戎裝、男裝為美。

高宗時,太平公主曾穿武官服裝在宮中表演歌舞;唐武宗王才人與武宗穿同樣的衣服,一起走馬射獵,弄得奏事的人常常認錯,武宗以此為樂。宮女們穿戎服、男裝就更普遍了,李賀《十二月樂辭》記載:

「軍裝官娥掃眉淺」,

《新唐書·車服志》記載:

「有衣男子衣而鞍,如奚、契丹之服。」

這一類記載很多,繪畫、雕塑中更多有戎服、男裝的官女形象。這種風氣傳到民間,妓優們也常常「裝束似男兒」。《大唐新語》記載:

「士流之妻或衣丈夫服,靴衫鞭帽,內外一貫矣」。

男女穿一樣的衣服,內外無別,倒真有點平等味道了。這種風氣自然要歸功於社會的開放與尚武。李華《與外孫崔氏二孩書》記載,當時些守舊人士深為男女服飾無別、弄得陰陽顛倒而搖頭嘆氣:

「婦人為丈夫之象,丈夫為婦人之飾,顛之倒之,莫甚於此。」

這不正說明女子的男裝之風是唐朝審美的直接表現嗎!

三、時世妝

唐代三百年間服裝、妝飾幾經變化,各時期都有各時期的「時世妝」。白居易《時世牧》、《上陽白髮人》均有記載:

「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小頭鞋履窄衣裳…天寶末年時世妝」。

唐代婦女是很講究流行妝的,她們喜歡追求時髦與新異,往往宮中一有什麼新式樣流傳出來,民間就競相仿效,一下子就成了全社會的風氣。《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等著作都列舉了唐代各個時期女子服裝、髮式等等的變化。比如:唐初衫裙窄小,至盛唐變得寬鬆肥大,中唐以後越來越肥寬,竟使得提倡節儉的皇帝不得不出來幹涉。又比如不起眼的眉毛,顏色、式樣一時一變,徐凝《官中曲二首》記載:

「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官爭畫黑煙眉」。

每個新式樣一出來,舊的就被人拋棄,成了過時的,難怪朱慶餘的《近試上張籍水部》寫剛嫁人的新娘要:

「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

服飾變化節奏快,女性喜歡追求新異,注意妝束是否入時,能說明什麼呢?有人會說:無非是那些養尊處優的貴婦們奢侈、無聊生活的表現,是妃嬪、姬妾、娟妓等以色事人者邀寵的手段罷了。這話並不錯,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這難道就不是一個社會充滿新鮮活力的個表現嗎?難道幾十年、幾百年一貫制的服飾不是人類的悲劇,不是一個社會僵化呆板、死氣沉沉的表現嗎?

結束語

唐初女子出門騎馬要穿冪,要將全身罩住;後來,帷帽代替了冪,帷帽的網子只遮到脖頸,不再遮蓋全身;到盛唐開元時,女子出門騎馬就只著胡帽,臉面甚至髮髻都露在外面了。唐代婦女的服裝正是隨著社會風氣的開放而拘束越來越少。至於居家裝束,我們在唐人繪畫中,如著名的永泰公主基壁畫中所見到的唐代女性,大都是衫裙寬鬆富麗,卻袒胸露乳。這種露胸裝常常使得今人驚訝不已,然而又不得不讚嘆它給予人們的美感。人們往往說祖露裝是唐代社會腐朽荒淫生活的表現,是頹俗,其實,這種裝束正是唐代社會風氣開放,婦女所受禮教束縛少的表現,也許還是唐朝人稍稍注意到了人體自然美的思想進化體現呢!

相關焦點

  • 看看唐代女性怎麼穿
    從那些唐代的仕女畫中,大都可以看出唐朝女性日常穿著的坦胸裝都是非常輕盈飄逸的,衣袍寬大輕薄,大大解放了傳統服飾對女性的束縛,使之充滿活力,也非常符合唐代「以肥為美」的審美標準。從整個唐朝女性的著裝來看,基本遵循的潮流是:由遮蔽而趨暴露(樣式),由簡單而趨複雜(花紋、妝飾),由簡樸而趨奢華(服裝風格),由清秀而趨豐腴(身材和體型)。
  • 唐朝女子審美標準:1300年前的濃豔與奢華,鑄就了朝代的鮮明符號
    前言:中國歷史上最昌盛,最旖旎的時代是屬於唐朝的。那時的四方來賀、八方來朝的宏大氣度,綻放出一朵讓後世瞠目結舌的時尚之花。一切審美標準都從京都長安孕育,然後迅速輻射全國,波及海外,引領世界的時尚潮流。在一千多年後,拂去歷史的塵埃,重新品鑑那些出土文物塵封的美麗。
  • 愛美的唐朝女性們把「怪異時尚」玩出了「花兒」
    唐朝女性有多愛美?當普通少女們「為愛痴狂」時,唐朝女性們正在為「美」發愁。《朝野僉載》中記載:「山林奇禽異獸,搜山蕩谷,掃地無遺。」在往後的歲月裡,比起美麗的小裙子,她們還發展出了更多令 人匪夷所思的裝扮, 即使用今天的眼光看來,也無比地超(ɡuǐ)前(yì)。到底是什麼樣的妝束,令唐朝女子不顧文人的微詞、帝王的禁令,始終如一地堅守在追求時尚的第一線? 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唐朝,探索那些 令人上癮的「怪異美學」 吧。
  • 唐代女性美容篇:古時沒有現代科學技術,唐代女性如何修身塑形?
    特別是在男人眼中,女子要有獨特的美,女子要身材輕盈纖瘦,纖纖細腰盈盈一握。這才能夠顯出嬌媚可人的氣質,以及獨具女性魅力的陰柔之美。所以無論在古代和現代,塑形都是不變的話題。一、姿態優美才是真正的美現代人都能夠「自食其力」,女子也能夠撐起半邊天。
  • 唐代女性的時尚標誌:薰香、調香為何能風靡盛唐?有何文化內涵?
    唐朝女性的「調香」行為,不僅是一種追趕時尚的潮流,同時也是一種令人羨慕的藝術行為。2.調香過程,芳香四溢由於當時社會採摘天然香草,或芳香濃鬱的花瓣特別輕鬆。唐代女性在香文化的吸引下,開始用這些天然香料調製薰香。雖然按照現代人的看法,由於花瓣過於單一,所以香氣也會很單調。
  • 常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唐代詩人眼中,揚州是什麼樣的?
    常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在唐代詩人眼中,揚州是什麼樣的?揚州是一座擁有2500多年建城史的歷史名城。它的知名度之所以能夠在,歷史演變以及朝代更迭中長盛不衰。除了與其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息息相關之外,其實還與經濟與文化高度繁榮有緊密聯繫。揚州這座氤氳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古城,自古以來就是古代帝王,與文人墨客的心儀之地。
  • 政治見證、信仰寄託,唐代女性與酒的「那些事」
    但是在這眾多的場景當中,卻少見女性的身影,這或許會引人好奇,難道女性這一群體在古代就沒有和酒有過接觸嗎?特別是在唐朝這樣的盛世,難道也少有女性和酒的故事嗎?實則不然,在唐代社會中,不管是哪一個階層的女性,都不可避免地也會和酒產生聯繫,並且在不同的場合,酒對於女性來說也有著不同的意蘊。
  • 唐朝女兒多奇志,不愛紅裝愛男裝:唐朝女子為何對男裝情有獨鍾?
    這一時期的女性文化、女性服飾、對待女性的態度等都產生了變化。仕女圖開始作為獨立的繪畫門類出現,展現了宮廷女性和貴族女性的特別之處。這些繪畫作品上的女性不僅風姿綽約,神情嫵媚,在男性審美的角度下被展現出來。畫家在這個基礎上描述了女性的生存狀況,審視了女性的內心情感和價值觀。
  • 唐代女性真的以肥為美嗎?讓我們從詩詞、藝術作品中深入探究
    古代詩詞中對於美女的描述不妨先看看唐代之前的古籍中對於美女的描述: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美女為 「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嬌美人」,這也是成語「長嬌美人」的由來。這種說法也極具代表性,屬於古代對於女性形體的主流審美觀。那麼為什麼有唐朝時期「以胖為美」的說法?
  • 花木蘭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唐代仕女圖中的嬌娥
    描繪出了唐朝王權威儀、四方來朝和開放包容的大國繁榮之勢。唐朝經過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文化上更加多元,雄厚的國力也讓唐代人的審美開放而大膽,女子妝容嬌美明媚,服飾新穎華麗。而流傳至今的仕女圖更是直觀地展現了唐代女子的風貌,從中可一窺唐朝的繁華盛況。
  • 「唐代女性以胖為美」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3)唐玄宗喜愛的楊貴妃,就是一個體胖之人。 遺憾的是,這三項所謂的「證據」,全都似是而非,經不起認真推敲。 先說第一項。 唐代墓葬出土的女俑,以及唐墓壁畫裡的女性,確實有許多體態豐滿者。
  • 花木蘭妝容 | 粉心黃蕊花靨,黛眉山兩點-唐代仕女圖中的嬌娥
    描繪出了唐朝王權威儀、四方來朝和開放包容的大國繁榮之勢。唐朝經過南北朝的民族融合,文化上更加多元,雄厚的國力也讓唐代人的審美開放而大膽,女子妝容嬌美明媚,服飾新穎華麗。而流傳至今的仕女圖更是直觀地展現了唐代女子的風貌,從中可一窺唐朝的繁華盛況。
  • 蒙曼評上官婉兒:唐朝宮廷女性 也風流也難當
    雖然墓葬破壞嚴重,出土隨葬品不多,但根據一方墓誌,考古工作者判斷墓的主人當為唐代著名女政治家上官婉兒。騰訊大秦網特邀百家講壇主講人,北京大學博士,現任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蒙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李明,做客《大秦名人堂》欄目暢談上官婉兒那些事,下面羅列訪談實錄了解另一面的上官婉兒。
  • 唐朝文化——千姿百態的唐朝女子髮髻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明王朝之一。從「唐朝婦女髮髻樣式對比圖」中可以看出,唐朝婦女的髮髻花樣翻新、層出不窮,眾多造型美麗的髮髻引來了唐朝及後世文人的由衷讚美。 唐朝婦女髮式有半翻髻、反挽髻、樂遊髻、愁來髻、百合髻、蹄順髻、盤桓髻、變環望仙髻及各種鬟式等。唐朝女俑髮型的時代特徵,鮮明而突出。從出土的紅白陶女俑及三彩女俑的髮型中可以概括為上梳、平梳、下梳三種髮型。
  • 美女與野獸:從《太平廣記》入手來看女性精變文化為何盛行於唐
    導語: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女性往往是神秘的象徵。她們似乎蘊藏著一種特殊的力量,無論是造人的女媧還是會帶來大旱的旱魃都是以女性的形象出現在世人之前。除了女性以外,他們還具有一個共同點:身上帶有動物的特徵,女媧人首蛇身、旱魃化犼都印證了這一點,這說明從遠古時代開始,女性精變就已經成為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美女與野獸」之間的轉化也就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
  • 名畫中的小姐姐告訴你,千年來女性審美如何變遷?
    描繪女性的「美女畫」也是中國傳統人物畫創作中的一個類型——仕女畫。畫家們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來塑造各類女性形象,每個朝代都具備不同的特色以及審美標準:六朝的秀骨清像、面短而豔;隋唐的豐肥腴麗;宋元的端嚴秀麗;明清的弱不禁風、風露清愁。因此,一部仕女畫史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識的流變史。
  • 唐代女性內衣——訶子是什麼?還有一個名字是「合歡襴裙」
    但在相對開放的唐代,人們的審美思想觀念超前,一改前朝的保守,女性著裝風格發生巨大變化,袒領裝盛行。外服領部袒露,頸部及胸前較多肌膚會裸露出來,袒露面積較大的會露出內著的內衣。正源於內衣會外露示人這一原因,受到當時女性重視。唐代時期內衣款式、裝飾、用料以及做工方面都更為講究。內衣地位與前朝相比得到大幅提升,甚至可與外服的地位比肩。
  • 從服飾看唐朝清朝兩代盛世的審美變化及其背景
    再到現如今漢服的盛行,越來越多的人對我國過去的服飾感到好奇和欣賞,對背後的文化也出現了更為普遍的興趣。實際上,服飾可以說是最為直白地反映社會生活現狀的一個事物,所能反映出的不僅是審美喜好的變化,同時也可能蘊含著整個時代大背景的趨勢。比如現如今,我們對各類服飾的接受度和欣賞度不斷地提高,正是因為我們處在開放和包容的社會大環境之中。
  • 為什麼都說唐朝是髒唐?唐朝開放,女性地位極高?
    唐朝,作為中國封建王朝中十分璀璨的一個時段,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發展得非常好。政治上,唐朝開明開放,對外與各國都有貿易經濟往來。其經濟不僅豐盈了國庫而且還對社會的建設有很大的推動。而唐朝最開放的,要數沒有「男權」「女卑」的概念,唐朝性開放,是直接卻又富含藝術的。
  • 真正的唐妝是什麼樣的?快來get唐朝最in妝容
    在唐朝時期,中國經濟社會處於上升階段,經濟繁榮,思想開放,服飾華麗。那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大度而不浮華,雄渾而不雕飾,猶如一個躊躇滿志的少年,昂揚向上,前景是一片光輝燦爛。在唐代,塗脂之風空前盛行。唐代詩人王建的《宮詞》中描寫到:「舞來汗溼羅衣徹,樓上人扶下玉梯,歸到院中重洗面,金盆水裡潑紅泥。」講的便是一位年輕宮女,舞罷歸來,盥洗完畢,洗臉盆中積起了一層紅色的泥漿。詩句中雖不無誇張,但也可以看出唐朝女子對紅妝的狂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