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性真的以肥為美嗎?讓我們從詩詞、藝術作品中深入探究

2020-12-19 歷史小酒吧

古代詩詞中對於美女的描述

不妨先看看唐代之前的古籍中對於美女的描述:

西漢時期司馬遷在《史記》中形容美女為 「前有樓闕軒轅,後有長嬌美人」,這也是成語「長嬌美人」的由來。漢朝時期採女入宮的標準是「漢法八月選女,必身長合度,長白即美德」三國時期,曹植在《洛神賦》中形容女主的美貌是「穠纖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即除了胖瘦、長短適度外,還要削肩、細腰,即不重「長」而更重纖細。這種說法也極具代表性,屬於古代對於女性形體的主流審美觀。那麼為什麼有唐朝時期「以胖為美」的說法?

不妨再看看唐代時期對於美女的描述:

元稹《鶯鶯傳》詩中稱鶯鶯「膚潤玉肌豐」蔣防《霍小玉傳》形容說小玉「姿質穠豔」《本事詩·事感第二》有「楊柳小蠻腰」和「櫻桃樊素口」劉希夷《搗衣篇》有「西北風來吹細腰」皇甫枚《三水小牘》中有「容止纖麗,若不勝綺羅」所以在唐朝詩人筆下,吟詠女性肥美的並不是很常見,不過倒是有關於楊貴妃體貌的描述。

宋人《楊太真外傳》則明確說貴妃三姐妹「豐碩修整」。杜甫《麗人行》描寫楊貴妃姐妹也說「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所以對於楊貴妃的描述實際上是說肥瘦適度,而並不是「肥胖」。

一些詩歌中的描述大體如此,但如果從留存至今的唐代尤其是後期的繪畫、壁畫、陶俑等藝術品看,又不得不承認,其中的貴婦仕女形象的確多穠麗豐肥者,多面似銀盆、身形豐碩。這是為何?

一方面,仕女畫及陶俑等藝術品有一定的寫實性,其所塑造的多是關中地區的宮廷、貴族婦女及侍女,雖然其形象不能代表關中的廣大婦女,但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社會的長期安定、物質生活的富足以及關中女性的體形特點,在富貴人群中確實造就了一批肥美人。

另一方面也說明,唐人的審美觀對於女子體態豐腴有所偏好,至少並不視之為醜,故而以色事人的女子們也就不會為「楚王好細腰」而餓飯,藝術家的寫實作品中自然多見肥美人了。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審美觀?

其一,是佛教的影響。眾所周知,佛教所塑造的賜福於人、代表福分的諸佛像、菩薩像等,無不圓潤豐滿。而唐代是佛教極盛時代,崇信者眾多,社會的審美取向必定會受到影響。

其二,可能還與唐人對於女性美的欣賞有關。唐詩多見讚美女子「粉胸」半露的詩句,如 「粉著蘭胸雪壓梅」、「胸前如雪臉如蓮」等等;顯而易見,瘦骨嶙峋的女子是不大適合這種審美情趣。

其三,豐滿而非瘦瘠的女性更適合生育。

正確的審美觀是什麼?

白居易《秦中吟·議婚》說「人間無正色,悅目即為姝」,總之好看就是美了,不用管胖瘦嘍!

相關焦點

  • 「唐代女性以胖為美」是一個天大的誤解
    問:請編輯考證一下唐代以胖為美這件事。 先說結論:所謂「唐代女性以胖為美」這種說法,雖然已是一個流傳極廣的「文化常識」,但它並不正確。
  • 大唐女性真是「以胖為美」嗎?看看楊玉環真實體重,這才是美女
    大唐女性真是「以胖為美」嗎?看看楊玉環真實體重,這才是美女這些年,幾乎是網紅臉的時代,大家推崇喜歡的模樣,無一不是瓜子臉雙眼皮、高鼻梁櫻桃嘴,千篇一律,不知是時代的變化,還是人們的審美觀已經到了疲勞期。
  • 唐朝人眼中美麗的女性是什麼樣?唐代女性的妝飾與審美
    長—身材修長,白―皮膚白皙,美―容貌姣好。中國古代的美人標準主要是這麼幾條,唐朝人並不例外。其它如「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一類唐人在詩詞、著述中反覆歌詠的小口、細腰、素手、纖足等等秀麗、纖巧的美女形象,也大體與各代類似。但是,唐朝的女性美又有它的特色。
  • 唐代女性內衣——訶子是什麼?還有一個名字是「合歡襴裙」
    清朝蔡東藩《唐史演義》中也有:「……遂作出一個訶子來,籠罩胸前。宮中未悉深情,反以為未肯露乳,多半效仿。」的描述,《隋唐遺史》《資治通鑑》也有相關記載。都印證了訶子的產生與普及。訶子興起與唐代的社會背景以及當時女性對內衣的需求密切相關。 先,在「以豐腴為美」的唐代審美文化背景影響之下,女性體型日益豐滿,女裝向著肥大款式逐漸過渡。
  • 大唐真是「以肥為美」?了解楊貴妃身高體重後,才發現我們誤解了
    不過火的同時也讓大家心裡產生了一個疑問:唐朝真的喜歡這樣胖的女子嗎?  實際上還有一個堪比四大美女的女子,那就是漢朝的一個皇妃,叫做趙飛燕,她也非常美,但是品德不好,皇帝最終累死在她身上,所以沒能入選四大美女之列。趙飛燕和楊玉環合起來稱作「環肥燕瘦」,這裡面的楊玉環還是以「肥」著稱。  我們看唐朝的各種藝術作品,比如莫高窟的「飛天」,她也是身體比較豐滿的,而不是現在的那種「瘦弱」女子的形象但是這種「豐滿」是不是達到了「肥」的狀態呢?
  • 揚州講壇預告|蒙曼:《唐詩中的唐代女性》(8/19)
    中國古代以陰陽平衡論為基礎、以家庭為本位的男尊女卑社會性別制度確立於夏商周時期。經歷長期演變,隨著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發展而構成漢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代是封建社會的盛世,以強盛國力和美麗詩篇著稱於世。唐的華彩樂章,不僅有男性篇章,還有女性篇章。且因緣際會,在許多方面,使得唐代女性顯得特別的大放異彩。
  • 唐代詩僧寒山子的詩詞為何風靡日本?
    因而,在日本對於一些詰屈聱牙古漢語典籍,只是少部分人去研究,大多數人都喜歡通俗易懂的詩詞典故。這就是為何《論語》在日本非常受歡迎和普及,學校教材中也選取了很多《論語》章節,最大的優點除了文化優異,就是通俗易懂,便於理解。
  • 當下中國女性藝術的形態與女性主義藝術的發展
    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三種形態當前中國當代女性藝術的面貌大致呈現為三種形態:第一種形態是傳統意義上女性化的藝術。大多為表達女性細微的感覺、內心情緒,感性印象大於理性思考的作品。這些作品以愛、仁慈、美、生活之趣以及傳統 民族風的題材居多,以傳統女性藝術的輕靈雋秀、柔和親切為特色。
  • 唐代女子以胖為美?楊貴妃:不是,我沒有,別瞎說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事實真是如此嗎?唐代女子是否一直以胖為美?   唐代女性穿著特點:保守還是開放?   就穿著打扮而言,唐代女子的確別具一格,尤其胡服、胡妝流行的時候,只要願意,可以瞬間變成唐代長安城裡最酷的小妞。
  • 《巧手神探》:裝束復原夢回古代,中國女性真的是美了幾千年
    看完這一期的節目後,我不禁發出感慨:中國女性真的是美了幾千年。2、服飾文化走向國際,展現中國幾千年的「美」在《巧手神探》節目中為我們介紹了胡曉所在的這支團隊的主要事跡。胡曉團隊帶來的這些復原作品相當精細準確,仿佛身穿這些服飾的女子都是從畫中走出來的。
  • 看看唐代女性怎麼穿
    《武媚娘傳奇》劇照那麼片中從宮女到貴妃奢華奔放的「露乳」唐代服飾,這是電視劇導演追求美感博眼球的需要呢,還是唐朝的服飾真的這麼開放?唐代著裝最據突破的是「半臂」裝和「袒胸」裝 而若要直接追溯唐朝女性著裝,我們可以從鄰國日本的服飾得中以佐證。
  •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丨品讀唐代韓愈詩詞:走進長安
    觀光君帶你去旅行丨品讀唐代韓愈詩詞:走進長安 2020-03-10 0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葉嘉瑩丨我的詩詞中之杜甫(三)
    這組詩距離我前引的第一首作品《鷓鴣天》之寫作,已有三十四年之久了。在這一段漫長的時間內,我寫作的詩詞極少,這一則是因為我自1948年結婚赴臺灣後不久就遭遇了意外的憂患,其間不復讀書寫作者蓋有數年之久,此後又忙於教書兼課為養家餬口之計,也不復更有時間與心情為詩詞之創作。不過我雖然不複寫作有關杜甫的詩篇,然而我與杜甫詩卻不僅未曾疏遠,而且反而有了更密切的交往。
  • 九首詩詞,九位美人,帶我們領略什麼是古典美
    中國古代詩詞對女性十分偏愛,從《詩經》開始就描寫了大量的女子形象。這些女子,或美麗,或多情,令人印象深刻。詩詞因為她們的魅力而增色,她們也因詩詞的傳唱而不衰。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詩詞中女子的美。詩中說,她的手像剛發出的嫩芽一般柔滑,皮膚像凝脂一樣潤白,脖頸像蝤蠐般優美頎長,牙齒像瓠犀一樣潔白整齊,額間寬廣,眉兒細長,嘴角巧笑嫣然,美目顧盼生輝。《詩經》中描寫的這位美人是衛莊公的夫人莊姜,這首詩開啟了博喻寫美人的先河。
  • 唐朝的眼光到底是肥?還是美?看看楊貴妃就知道了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愛美女之心,每個男人也皆有之,自古以來,女為悅己者容,在每個時代愛美人士們的目光矚視之下,女人的體形也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著不同的波動變化。時代的目光,瘦美還是胖美當代女性,以瘦為美當今時代,社會審美觀以瘦為美,而苗條身材則是入選美女的基本條件之一,為了追求瘦美,節食、鍛鍊、健身逐漸成為了女性一生的革命事業。
  • 歷史上的楊玉環真的很胖嗎?
    蘇東坡的這首《孫莘求墨妙亭詩》知名度並不高,不過他創造性地將漢代的趙飛燕與唐代的楊玉環比作書法,並由此新生了一則成語「環肥燕瘦」,將兩位史籍裡的美女,貼上了固定的形象標籤。身輕如燕能作掌上舞的趙飛燕,基本符合封建時代以清瘦矍鑠為主流的審美觀。至於楊玉環,雖然沒有明確的體重記載,但僅憑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那句「溫泉水滑洗凝脂」,就能看出,這位獨寵後宮十餘載的美人,至少算不上骨感。
  • 廖昌永院長: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
    這些年來,熱衷於中國藝術歌曲演唱與傳播的他錄製過中國當代藝術歌曲精選專輯《海戀》《教我如何不想他》,也舉辦過《春思曲》《我愛這土地》等中國藝術歌曲獨唱音樂會。在做這一系列音樂會的時候,他越來越感受到中國藝術歌曲在不同歷史時期的風格不盡相同,值得深入探究。
  • 在詩詞中,取如詩美名,不食人間煙火!
    中國經典詩詞,不僅有很深的文化底蘊,而且還有著獨特的藝術魅力,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的無限嚮往,所以,從詩詞中為孩子起名,既寄託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又寫盡了人間最美的故事。因此,接下來起名網就跟大家分享一些出自詩詞中的如詩美名,不知道,你被驚豔到了嗎?
  • 展訊 | 美女即野獸:女性凝視探究
    Joanna Frueh,《美女/野獸:建立愛的身體》(2001) 荔枝一號榮幸帶來策展人Marcelle Joseph籌備的群展《美女即野獸:女性凝視探究》。展覽囊括19位帶有女性或陰性酷兒認同的藝術家之作品、相關周邊材料或文獻照片,以圖繪陰性身體在性別凝視中的狀態。
  • 詩詞大會第五季,龍洋開場白吸引人,點評嘉賓很耀眼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第四場的比賽開始的時候,主持人龍洋閃亮登場,氣場很足,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主持人龍洋很漂亮,聲情並茂地說出了詩句:「一片彩霞迎曙日,萬條紅燭動春天。」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很好奇這句詩的出處,我還真是第一次聽說。經過查證資料,知道了這句詩是唐代詩人楊巨源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