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紅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現象的今天,走紅早已越來越脫離於偶然,而都有著可複製的成功模式。看似差異化,卻集中在某些可預知的領域,比如短視頻,無論紅與否,它們的背後,往往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正如洋蔥視頻打造的現象級IP—辦公室小野。
作為背後的男人,洋蔥視頻、辦公室小野聯合創始人聶陽德毫不諱言,他們就是奔著走紅而去的,雖然辦公室小野的躥紅速度,超於他的預期,但他仍覺得是意料之中,因為紅是一個不可期的結果,但思路和準備卻是實打實的。
為什麼小野能成功,他們有自己的理解:小野是通過精神,而不是美食抓住了網友,它本質上解決了「想做不能做的事情」,比如全世界的人都不想上班,辦公室是束縛的,同時全世界的人都喜歡吃,那在有束縛的地方做喜歡的事,網友們代入自己,一種安全的代人,就像精神安慰一樣,望梅止渴,多開心。
他們還總結了一句話,放在每期裡的視頻裡,「辦公室不止有KPI,還有詩和遠方」,用來解釋他們宣揚的理念。
(洋蔥視頻旗下辦公室小野在辦公室用機箱攤煎餅)
不止如此,辦公室小野的盤子,也在不斷擴大。他們對外宣稱的口號是:請叫我國際野。
相比其他段視頻博主僅僅在國內走紅的模式,辦公室小野把觸角延伸到了國外,Facebook、twitter等國外平臺,她都擁有了數百萬粉絲,聶陽德他們認為,除了腦洞吸引人外,類似默片,也是一大功臣:
相比特別會講段子的,小野幾乎是不說話的,這種安靜,讓注意力聚焦到做菜本身,同時,它也打破了語言門檻,外國網友不需要理解就能看懂視頻,這在某種程度上,讓它能走出去。
在他們看來,國內短視頻變現,是通過廣告等養活自己,但國外則可以靠流量,比如Facebook和YouTube,他們會把廣告和流量的40%-60%分給視頻工作者,優秀的視頻靠流量就能過的滋潤。
「我們會探索更好的變現方式,當然,前提是把這個IP養的更肥。」
生於1994年的辦公室小野,大學學的是編導專業,剛出校門不久,就來到了洋蔥視頻,在和另外一個小分隊PK的最初,她們小分隊只有兩個人,完全處於放養的狀態。小野表示,老闆很隨意,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吧,網友們有時候看到視頻裡辦公室大家的狀態,說個個都是戲精,是不是在演,其實都是真的,我們本來就不正常(大笑)。
(洋蔥視頻旗下辦公室小野和她的同事們)
「都說人設,人設很重要,小野人設是真實的,她不是網紅臉,沒有距離感,但也有自己的調調,她之前擔心自己面癱,說自己面部表情不豐富,我們就說不用裝,面癱就面癱,這很真實,很多90後、95後,也不喜歡跟人打交道,他們看到小野,在心理距離上是貼近的。」 聶陽德對於小野人設的成功是這樣理解的。
正如他們的註解,辦公室小野和其他平民網紅一樣,通過網民的自我投射,共同創造了一場素人的勝利,它意味著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你我,也一樣可以當網紅,為普通人造了另外一個夢。
如今的辦公室小野,大部分時間,仍然花在視頻製作上,其他閒暇不斷給自己充電:
現在國外訪問增多,包括BBC、紐約時報等等,我得把英文水平在提高,美食視頻是沒有界限的,我也希望我們的能走出國,還蠻自豪的。
(洋蔥視頻旗下辦公室小野接受China day、BBC、紐約時報等海外媒體的採訪報導)
小野說,她是一個抓得住機會的人,但也有平常心。正如走紅一樣,紅了她能承擔,不紅了,她也可以接受:
每一個網紅、明星,或者說任何事情,都有潮起潮落的時候,假如有一天我不紅了,那也是自然現象,我現在能做的,就是持續產出優質內容,並且努力提升自己。
「任何一個IP,都不可能火一輩子。」老闆聶陽德,則有更深層的考量。
如何才能讓辦公室小野這個IP的生命周期有持續性?他的想法,是讓辦公室小野家族化,這在其他IP裡也有同樣的嘗試,用一個網紅帶出另一個網紅。
「不只是小野,辦公室還有其他人,小野的同事,老闆的秘書,小野家族有很多人,他們每個人,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貌不驚人,語不驚人,但都有不尋常的另一面,我們希望以後大家一想到辦公室,就能想到辦公室小野,想到小野家族的每一個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