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年前的往事——回憶1997年香港回歸慶典籌辦工作

2021-02-23 秘書工作
1997年7月1日,歷經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香港的發展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為了迎接她的回歸,許多秘書工作者在臺前幕後付出了大量辛勤努力。今天是香港回歸23周年紀念日,我們重溫一篇曾經參與籌備回歸慶典系列活動的工作人員撰寫的回憶文章。讓我們銘記這一歷史重要時刻,並向廣大秘書工作者和新時代致敬!作為國務院港澳辦的工作人員,我們曾分別參加了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聯絡組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別行政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籌備委員會名單組的工作。當年籌辦慶典活動的一些往事仍然歷歷在目。香港回歸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國人民的一件大事和喜事,為把回歸慶典活動辦得讓香港同胞滿意,讓全國人民滿意,我們在籌備慶典活動的許多細節問題上,既發揮內地舉辦會議、活動的優勢,又充分考慮香港的實際情況,尊重香港同胞的習慣。比如,香港回歸慶典系列活動中的特區政府成立大會原來擬定的名稱是內地常用的「××××成立大會」,但這並不符合港人習慣,我們了解到這一情況後,將原定的名稱改為特區政府建議的、也容易為港人所接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香港回歸慶典活動中有一個重要議程,就是董建華先生代表特區政府講話。董建華先生上報了他們起草的講話稿,請中央審示。香港的文稿寫作風格和內地有很大不同,但中央領導同志完全尊重董建華先生所要表達的意思,對文稿沒有作任何改動,原原本本地保持了原稿風格、特點。在安排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時,原先計劃用普通話宣誓。後來我們考慮到部分特區政府官員,尤其是許多法官不會講普通話,而英文和中文都是基本法規定的特區官方語言。為了避免出現部分官員無法用普通話宣誓的情況,中央政府果斷決定,在宣誓時可以任意選擇這兩種語言中的一種。由於我們在活動安排上處處尊重香港同胞的習俗,香港回歸慶典活動不僅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肯定,還得到了香港同胞的廣泛讚賞。細節決定成敗。在香港回歸慶典系列活動籌備過程中,工作人員精心研究、周密計劃,制定了十分詳細的活動方案,並且責任到人,使各場活動井然有序。香港回歸是國際社會矚目的大事,希望親臨現場參加慶典的人很多,而舉辦慶典和儀式的香港會展中心大會堂最多只能容納3000人。按照統籌兼顧、體現廣泛代表性的原則,中央研究決定出席活動的嘉賓主要由四方面人員組成,即中央代表團與內地觀禮團成員、英方代表、香港各界代表、中央駐港機構代表和中資企業代表,並經過反覆研究確定了各個方面人員所佔的比例。在具體落實嘉賓名單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到各種因素和變化,如最初表示能來參加活動的嘉賓,最終可能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而不能出席。如果不深入了解嘉賓情況,我們就無法掌握最終出席活動的人數。而對於如此重要的場合,我們也不可能在最後時刻再臨時邀請別人,這就可能使十分寶貴的席位被浪費。為此,我們採取了三輪徵詢邀請的方式來確定最終的嘉賓名單。首先由有關部門按既定的比例提出3000人的名單,我們向這些人發送邀請函,請他們在兩周內給予答覆。在收到答覆後,我們將當天無法出席的嘉賓人數加以統計,計算出空缺的席次,然後將這些席次按比例交予有關部門,請他們提出後備名單,我們再向這些人士發出邀請。如是又反覆一次,總共發了三批邀請函,根據答覆情況確定了最終的嘉賓名單,正式發送請柬。這就保證了最終獲得請柬的嘉賓都是肯定能出席活動的人士。儀式當天,整個會場內座無虛席,氣氛隆重熱烈。落實名單之後,就該安排嘉賓座次了。我們是怎樣設計座次的呢?主要採取「對號入座」「重點防範」的辦法,將嘉賓就座區分為前後兩部分共五大區域,宣誓就職的官員安排在前部分的中間位置,中央代表團與內地觀禮團的成員安排在宣誓就職的官員左側區,英方代表和有關國際人士安排在宣誓就職的官員右側區,香港各界代表、中央駐港機構代表與中資企業代表安排在會場後部的兩個區就座。之後,我們從既方便來賓相互交談,又確保活動安全角度進行考慮,逐一分析每位嘉賓的具體情況,為3000位嘉賓一一編定了座位號。各方面的嘉賓都對座次的安排表示滿意。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緊隨政權交接儀式後舉行,參加這場活動的不少嘉賓剛剛參加完政權交接儀式,他們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轉到新的活動場地並立即就座。為了方便每位嘉賓迅速準確地找到座位,我們除了在給嘉賓的請柬中附上座位標籤外,還專門設計了一套將每一位嘉賓與其座位號一一對應的電腦查詢軟體。儀式舉辦當天,我們安排專人在會場設立了查詢臺,通過示意圖和電腦查詢軟體為嘉賓服務,並安排專人引領,確保3000多位嘉賓在短時間內有序就座。香港回歸慶典活動籌備和實施工作涉及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文化,是一項系統工程,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應對,但由於有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香港各界的大力支持,這場國家的重大慶典活動最終順利舉行。在慶典活動籌備和實施過程中,中央領導同志高度重視每一項活動和每一個細節,及時作出重要指示。例如,為了選擇最佳、最安全的場所來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我們查閱了過去20年的氣象資料,縝密分析和研究,推測出香港政權交接儀式舉行當天下雨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一情況報告上去後,中央領導同志迅速批示,指示我們說服英方改變了原先準備在露天舉行儀式的主張,避免了大雨對儀式順利舉行的影響。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改為室內舉行之後,最初定在紅磡體育館舉行,但我們在進行前期勘察時發現,紅磡體育館在安全方面存在較大隱患。籌委會經過多方研究、論證,建議將活動場所轉移到當時尚在建設之中的香港會展中心。事實證明,這樣的調整和改變是正確的。在安排宣誓就職儀式時,我們發現,由於官員是分批從各自的座位走到前臺宣誓,且人數較多,這使得中間的走臺時間過長,勢必影響現場氣氛。了解到這一情況後,我們連夜開會討論,決定在走臺過程中安排軍樂隊奏樂,這樣既避免了現場氣氛陷入沉悶,又可在出現突發事件時分散大家的注意力。香港商界得知政權交接儀式改在香港會展中心舉行之後,也給予了大力支持。香港會展中心承建商重新配置資源,加快工作進度,僅用一年多的時間就高質量地完成了會展中心的建設,確保了交接儀式如期舉行。

專訪中央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首任主任姜恩柱

來源:《秘書工作》雜誌

責任編輯:吳昊

設計製作:胡小慧

投稿信箱:wx@mishugongzuo.net

相關焦點

  • 1997年香港回歸的秘密:他僅用2秒鐘就力挽狂瀾!
    1997年7月1日迎接香港回歸,是全球矚目的中國頭等大事,他再一次被委以重任,擔任中英交接儀式籌備組組長。而這次的籌備工作異常艱巨,它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它是一次洗刷中華民族恥辱,涉及主權回歸,所有中華兒女都期盼了150年的盛事,必須辦到天衣無縫!
  • 1997年香港回歸的秘密:這個神秘人物僅用2秒鐘就力挽狂瀾!
    1997年7月1日迎接香港回歸,是全球矚目的中國頭等大事,他再一次被委以重任,擔任中英交接儀式籌備組組長。而這次的籌備工作異常艱巨,它不同於一般的工作,它是一次洗刷中華民族恥辱,涉及主權回歸,所有中華兒女都期盼了150年的盛事,
  • 香港回歸老照片,1997年
    本篇照片近六十張,從年初到7月1日,大幅度報導了香港市民在回歸前後的畫面。【本篇為篩選後結果】編輯不易,若君喜歡請打個賞!1997年2月4日留資 劉彥武攝春節前夕,香港市民喜迎新春盼回歸,大家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香港順利回歸的祝願。這是地處九龍北京道的裕華國貨公司在門前搭起的迎回歸牌樓。
  • [牛眼辣評]香港1997年回歸後真實現狀
    摘錄香港某人原話節選稱(刪除部分無關內容句段);香港人在1997回歸(香港人稱之為「97大限」)前,能移民的都移民到國外去了
  • 香港,23年了!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新浪微博@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新華社」(ID:xinhuashefabu1)、
  • 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本次發布的除了「回歸」故事預告和海報,還首度曝光了五位主演杜江、朱一龍、惠英紅、任達華、王洛勇的角色海報。在分離了154年後,為了保證香港分秒不差回歸祖國懷抱,無論軍人、警察,還是普通香港市民,陸港兩地同胞勠力同心。這背後也凝聚了他們共同的心聲——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1997年7月1日0點0分,香港準時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性的瞬間,是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 電影《我和我的祖國》再現1997香港回歸
    》,還原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的盛況。  為2秒談判16輪  揭秘香港回歸談判桌上「沒有硝煙的紛爭」  1997年7月1日0點0分,香港準時回歸祖國懷抱,這一歷史性的瞬間,是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  除了杜江、朱一龍、王洛勇等飾演的大陸工作人員,為了保證香港準時回歸祖國懷抱,香港各界同胞同樣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在片中,惠英紅飾演的香港警察始終站在回歸談判和儀式的第一線,確保萬無一失。
  • 香港回歸時的秘密較量:1997年7月1日,他用2秒鐘力挽狂瀾
    在今年10月1日將上映的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有這樣一段,是香港回歸交接儀式的一段「秘密」講述了香港回歸之前最後2秒鐘的秘密故事:《我和我的祖國》重現1997香港回歸的盛況朱一龍任達華杜江出現這令人難忘的一幕
  • 我的1997,香港回歸二十年,見證一個偉大的歷史時刻!
    日月如梭,時光如箭,香港回歸已經二十年了;但是20年前的一幕幕就像昨天一樣,時時的在我腦海中浮現.。1997年5月份,我和三十五位精兵強將便進入了緊張有序的排練工作。這年北京天氣熱的格外早,4月30日氣溫已達30攝氏度,5月份已經提前進入了夏天。還沒有來的及享受一下和煦春風帶來的溫暖,老天爺便急不可待的變了臉,似乎老天爺也想再考驗一下我們的真誠吧。
  • 見證1997 香港回歸
    2017年7月1日 紹興晚報 A06、A07版     今天就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日子。1997年6月我作為紹興日報社的特派記者赴香港採訪。   1997年10月1日,香港同胞迎來了回歸祖國後的第一個國慶節升國旗儀式
  • 1997~2017,香港回歸20年!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舉國歡慶
  • 香港回歸20年 | 重溫1997
    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了長達100年的屈辱殖民史,東方之珠正式完璧歸趙,成立了香港特別行政區。這一天,註定將是被中華名族記載史冊的日子。20年後,四季更迭,時光荏苒,在你心中,對於香港的記憶是什麼呢?今天,香港回歸20周年,微微就和大家聊聊關於香港的那些事兒。1842年,南京條約籤署,清政府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
  • 「約」你讀書丨央視熱劇《我的1997》,獻禮香港回歸20周年
    「知青」「逃港」「改革開放」「下海經商」「香港回歸」……這是一代人或苦或甜的人生記憶,這是一段歷史或悲或喜的時代頌歌。1976年到1997年,是香港回歸風雨歷程的20年,無論是家國情懷還是歷史變遷,在父輩人們心中,那時候的香港,的的確確是其銘記的一個時間記憶點。而書中的主人公高建國,就是那個時代的踐行者。
  • 海陸巡遊 國歌嘹亮——香港舉辦逾百場活動慶祝回歸祖國23周年
    民眾用喜悅的心情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3周年和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  上午8時左右,在莊嚴的國歌聲中,鮮豔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三架直升機懸掛國旗和區旗飛過維多利亞港上空,滅火輪噴出水柱致敬。莊嚴的升旗儀式結束後,特區政府舉行了慶祝酒會。
  • 香港回憶│請回答1997
    不知不覺間,這是香港回歸祖國的第21個年頭了。今天不妨跟著小派的腳步,回顧一下1997年的香港。那些滿懷回憶感與膠片式的人與事,原來都發生在1997年..1996年年底至1997年,哥哥張國榮回到了闊別六七年的紅磡舞臺舉辦了主題為《跨越97》的演唱會,以此宣布他的正式復出。演唱會上他與梅豔芳的合唱,成為香港樂壇至今無法忘懷的經典。
  • 1997-2017,一組關於香港的珍貴照片,很多你都沒看過!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1997年6月,重慶街頭處處可見慶祝直轄市建立、迎接香港回歸的標語。中新社發 李懷德 攝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慶典。中新社發 楊佐桓 攝1997年7月1日0時,香港回歸後,天安門廣場彩花齊放。
  • 1997年的香港娛樂圈是什麼樣子的
    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20年如白駒過隙,仿佛就在昨天的事,眨眼間已走過人生的四分之一。
  • 香港回歸20年了,1997年的電影票房前十你看過幾部?
    本文首發於香港電影公號今天是香港回歸20周年的日子回到20年前的今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旗幟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冉冉升起1997.7.1~2017.7.1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把眼光帶回20年前看看1997年香港票房最賣座的十部電影《 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
  • 香港娛樂圈的1997
    1997年,香港明星積極地慶祝回歸時刻香港明星在回歸前後紅得發紫。紅到什麼程度呢?上海陝西南路一家服飾店開業,在娛樂雜誌上打通欄廣告,登的是來源不明的香港明星「籤名祝賀」。那個時候沒有香港明星,還怎麼撐得起娛樂的門面?1997年香港回歸。香港娛樂圈的大件事有「周潤發、楊紫瓊」打進好萊塢。其實周潤發到好萊塢已經幾年了,但直到1997年才演了處女作《血仍未冷》(《替身殺手》),演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冷面殺手,片酬三百萬美元。
  • 關於香港電影,從1997到2020
    適逢國慶,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也是香港回歸的第23年。這次就讓我們從香港回歸那一年的港產片聊起——1997到2020,由本土頹靡轉而北上求生,香港電影死沒死不知道,不過這批一早就經歷過困境磨練的香港電影人,確實是打不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