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頂上的輕騎兵:這個世界很無情,謝謝你,在霍亂時期給過我愛情

2021-01-09 東歌觀娛

戰爭、死亡及愛情永遠是電影劇情裡不變的主題,多少愛情正是經過死亡和戰爭的重重考驗讓我們刻骨銘心。如果要說起這些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中國很多的影視劇中自然也是比比皆是。不過今天小編想談論的愛情故事來自《屋頂上的輕騎兵》,該片把愛情放在戰亂夾雜著瘟疫橫行的背景中,放在慘烈死亡面前,展現出一種華美的史詩色彩,堪稱典範。

影片由法國著名導演讓-保爾·拉佩諾根據法國作家吉歐諾的同名小說改編片,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年代義大利革命青年安傑羅和寶琳娜在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一段傳奇般的經歷。

19世紀中葉的歐洲大陸,義大利愛國志士、騎兵上校安傑羅因為密謀暴動被朋友告密,遭到奧地利秘密警察的追捕。為躲避追殺堅持繼續革命,他隱姓埋名逃往法國,途經的城市正在遭受霍亂的肆虐。

霍亂時期,人們陷入瘋狂的掙扎狀態,人人變得面目猙獰,到處瀰漫著死亡的氣息。在極度混亂中,作為陌生人的出現的安傑羅被已經喪失理智的群眾當成是帶來災難的投毒者,瞬間成為人們追捕和絞殺的對象。

為此,安傑羅被迫躲到高高的屋頂上棲身。在屋頂上,他俯瞰著腳下一幅幅恐怖的畫面,這裡的人們已經瘋了,自相殘殺時時刻刻在上演,整個地區已經屍橫遍野、烏鴉拍打著翅膀貪婪地啄食那些屍體。

就在安傑羅下樓找尋食物時,他遇到了隻身一人滯留瘟疫區的少婦寶琳娜。氣定神閒一手託著燭臺的寶琳娜身穿典雅華貴的白衣裙,燭光映襯著她那張美麗的臉龐,如夢如幻,令安傑羅黯然心動。估計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對這場景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也許是瘟疫的極度恐怖以及初遇時各自都對彼此心存好感,安傑羅毅然放棄了獨自逃生的機會,答應帶著寶琳娜越過關卡回到北方找尋她的丈夫。就這樣,他帶著一種熱烈、堅定而又克制的情感,一路護送著她。

在顛沛流離途中,兩人棲身在一個空無一人的莊園中,為了取暖,他們點上爐火,穿著古典長裙的寶琳娜舉杯向護送自己的英雄敬上烈酒。也許她喝多了,不經意間告訴安傑羅關於她和比自己大四十歲的丈夫的故事。

安傑羅聽完她的故事,也許心生醋意,只回了一句:你已經安全了,我該回義大利去了……安傑羅的態度深深刺痛她的心,她忍不住大聲哭了起來,內心對安傑羅「不愛自己」的表現感到痛苦萬分。

傷心失望的她慢慢走到樓下,而後,她倒下了,她嘔吐抽搐,竟是染上了霍亂。安傑羅拼了命地撕扯去她的衣服,為她用燒酒揉搓身體。疲憊不堪的安傑羅睡醒後發現,寶琳娜虛弱的看著他,為他蓋上毛毯。她死裡逃生了。

穿越層層密林,駛過開闊的平原,天空漸漸明媚燦爛,古堡就在眼前,安傑羅把寶琳娜安然無恙地送到她的丈夫身邊。患難而生的愛情,纏綿悱惻,卻從此只能天各一方,只能靜默,堅守在心裡。或許,世間就有這樣如歌似泣及隱忍的愛情故事,滿是遺憾中夾雜著未來某天會重逢的喜悅。

是的,所以故事並戛然而止。影片結尾用一種寫意似的手法一掠而過, 在安傑羅和他的駿馬離開以後,寶琳娜遠望遙望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脈的身影之外,畫外音響起,寶琳娜的丈夫說:他比寶琳娜更早知道她無法忘記安傑羅,卻是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的,哪怕她要離去他沒有辦法留下他。

這個美麗女人是幸福的,她贏得了兩個男人的深愛。後來呢?影片給了留白。無論英雄和美人是否能再重逢,類似愛情的東西已經深深埋進他們彼此的心中。

戰爭和死亡檢驗了人性,也催生了愛情。普羅旺斯美麗如畫的風景為這段亂世情緣打上了浪漫的基調,也完美地使原著的詩意影像化。霍亂時期的愛情,就像人生的一次脫胎換骨的重生,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

相關焦點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這個時代,得不到的永遠躁動
    但,越是讓所謂"愛情"鋪滿填充這個故事,卻越發感到空虛,甚至越發感到有一種接近死亡的陰霾,最終那種似身處鬧市突然停下的極致孤獨開始襲擊每一根放鬆欣賞故事的心。是的,我總認為一個作家的作品,總是和他的人生背景與創作時期,及身處之地的大環境與時代是密不可分的.
  • 《霍亂時期的愛情》:這個世界有真正的愛情嗎?
    今晚9點任爸微博直播關於22考研專業院校選擇(不同於騰訊課堂)《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長篇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失戀後的弗洛倫蒂諾無心工作,頹廢消沉,並驕傲自豪地對抗屢次勸解自己的叔叔:在這個世界上我唯一感興趣的只有愛。但是年輕的弗洛倫蒂諾並不知道,沒有付出,沒有努力,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只有滿腦子的愛情幻想和浮於表面的詩情畫意,愛就不能夠稱之為愛。簡言之,他狂熱的愛非但沒能給費爾米娜帶來幸福和快樂,反而讓費爾米娜的人生因此墜入谷底。
  • 《霍亂時期的愛情》——閱讀加西亞·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思。遲些遇到了這部經典。「愛的本質就是一場不可治癒的霍亂」。霍亂時期苦杏仁味的愛情。「『費爾米娜』,他對她說,『這個機會我已經等了半個多世紀,就是為了能再次向您重申我對您永恆的忠誠和不渝的愛情。』」……一生一世,何其動人。在自己反覆地回味這些文字的時候,為弗洛倫蒂諾那穿越了半個多世紀的,那帶有浪漫、幻想的柏拉圖式的愛情而著迷,一如他戀上費爾米娜之時,一如他跨越半個世紀的不舍。
  • 霍亂般的愛 ——《霍亂時期的愛情》
    《霍亂時期的愛情》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作家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的首篇作品,其內容毫不遜色於《百年孤獨》。小說娓娓道來一份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愛情,讀罷整本書,也好似度過了男主人公 <弗洛倫蒂諾·阿里薩> 的一生。霍亂貫穿著整個時代,愛也貫穿著整個時代。
  • 霍亂時期的愛情
    水面上閃著銀光,到處都漂浮著橫陳的死魚,全是被偷偷捕魚的漁民用炸藥炸死的。陸地和水上的鳥兒在它們的上空盤旋,發出金屬般刺耳的叫聲。加勒比的海風伴隨著鳥兒的喧鬧從窗戶飄了進來。費爾明娜·達薩感到自己血液中的自由意志一陣沸騰。右邊,馬格達萊納大河潮淹區的河水,渾濁而緩慢地向世界的另一邊延伸。
  • 《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話,說出愛情核心:你可以愛一個人多久?
    說起《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相信大家大部分人都應該讀過,它的作者是偉大作者馬爾克斯,他寫的《百年孤獨》,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又創作出《霍亂時期的愛情》,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
  • 《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個人能為愛情等多久
    ——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的小說,首次出版於1985年。「講述了一段跨越半個多世紀的愛情史詩,窮盡了所有愛情的可能性:忠貞的、隱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圖式的、放蕩的、轉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現了時光的無情流逝,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
  • 霍亂時期的愛情:只有上帝知道我有多愛你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加西亞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完成的第一部小說。1985年出版《霍亂時期的愛情》。如果在閱讀中掩去作者的姓名背景,我也將毫不懷疑地斷定,這本充滿遲暮感傷的書,出自一位老者。不過在此之前,我已獲得了關於此書的初步印象:它完成於1985年,當時57歲的加西亞馬爾克斯,於四年前得到諾貝爾獎,正享有著與日俱增的世界性榮耀。
  • 《霍亂時期的愛情》:活著不放棄,就永遠有指望
    《霍亂時期的愛情》很寫實。《一樁事先張揚的兇殺案》很沉靜。實際上,他也不算孤獨。他其實是個挺熱鬧的人。他是小說家裡罕見的,願意談自己故事的人。跟他一比,博爾赫斯那才是真孤獨。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期間阿里薩會有許多亂七八糟的感情故事,其中一個故事,就是馬爾克斯自己的經歷:他跟一個年長的情人睡過之後,留下了痕跡;情人的丈夫看到了,不動聲色地一槍把自己老婆打死了。所以,說《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的家族與自己的愛情史,大概是沒錯的。馬爾克斯出這本書時57歲,得諾獎之後兩年,正是巔峰時期,也是很通透的時候了。
  • 【二次元揭秘】人渣與霍亂:剖讀《人渣的本願》與《霍亂時期的愛情》
    直到我看完了《人渣的本願》和《霍亂時期的愛情》,我才明白我不過是個被理想主義寵壞了的孩子。人渣意為道德敗壞、品行低劣的、自身行為與社會相悖或違反人倫缺乏操守準則的人。還記得在《人渣的本願》動畫出之前我就在安利朋友看漫畫,我曾過譽此作為《霍亂時期的愛情》的精神續作。現在想起來不禁讓我羞愧難當。
  •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重啟了我對愛情的幻想
    因為久仰馬爾克斯《百年孤獨》的大名,看完了《百年孤獨》後,又對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好奇 就看了這部同名電影。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在女主亡夫一年多後,他們在一起了,為了躲避世俗的眼光,他們登上了插上了黃旗代表霍亂的一艘船。咋一看,特別美好,特別是男女主在一起時,八十多歲的男主對女主說我一直為你保持童貞。可是男主在漫長的50多年的歲月裡,一邊思念著女主,一邊也沒有耽誤自己。跟不同的女人交往有記載的就達622人,還有很多一夜情豔遇未載入其中。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少數人的霍亂,多數人的理想
    《霍亂時期的愛情》以微小的細節,微小的人物,細膩的心思,各異的行為,窮盡各式各樣的愛情。與此同時,作者更是傳達給世人一種觀念,愛情原本沒有對錯,在愛情裡吃的苦,受的累,最終,都會一種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百倍回饋。也只有傾情地投入了愛情,來這人間,才是值得。
  • 《霍亂時期的愛情》| 「要在河上漂流多久?」 「一生一世!」
    「我愛你」,賦予了5月20日,這個本來普普通通的日子新的活力。
  • 霍亂時期的愛情:穿越時光的等待,我愛你,至死不渝!
    愛情,有時就像身染霍亂一樣,致命又瘋狂。只要愛了,就沒有退路。每當現實世界中有危機降臨,才會讓我們更加深刻地去思考我們的精神世界,去思考愛情的意義是什麼。你曾經是否憧憬過:有那麼一個人,窮盡一生只為和你在一起。不論你貧窮還是富貴、疾病還是健康、愛或者不愛,他就靜靜地在那裡,等候著你,等候著你的接受、你的坦誠、你的擁抱、你的熾熱。
  • 馬爾克斯《霍亂時期的愛情》:原來這並不是愛情
    李健曾說《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本書裡可以看到愛情的所有模樣,於是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看這本書之前請大家思考這樣這樣一些問題:如果一個的男生說他十分愛你,但是卻和不同的女人有床第之歡,請問你還相信他愛你嗎?
  • 《霍亂時期的愛情》:我一生的宿命就在於:愛你
    電影《霍亂時期的愛情》裡面的男主阿里薩愛上女主費爾明娜,從年輕到遲暮,等了她53年7個月零11天,兩人終在一起。男主說:我的心靈終於找到了歸宿。在此之前,他像幽靈一樣,裹著一副軀殼,靠著一個信念,行走於人世間大半生。
  • 百無一用是深情:《霍亂時期的愛情》10句經典愛情語錄,珍藏一生
    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如同他的《百年孤獨》一樣,被譽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是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巨著之一。而這本書最讓我喜歡的點就在於,比《百年孤獨》好懂多了!這時的愛,是過盡千帆後的,非你不可,無法取代。以上,便是愛情的三種形態。但是,我始終認為,費爾明娜最愛的,只是自己。所以,她的愛情,不是發生在婚前,就是發生在婚外。
  • 《霍亂時期的愛情》人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愛情小說
    《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發自內心的創作。它堪稱是一部充滿啼哭、嘆息、渴望、挫折、不幸、歡樂和極度興奮的愛情大全。——哥倫比亞文學評論家安東尼奧·卡瓦耶羅很多人可能對《霍亂時期的愛情》並不熟悉,甚至是沒有聽說過,那麼或許你聽說過另一部作品——《百年孤獨》。因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1967年出版)太過出名,以至於讓我們忘了1985年出版的這部描寫著半個世紀的愛情著作。
  • 《霍亂時期的愛情》:愛情是一種孤獨,一種有關執念和等待的孤獨
    馬爾克斯似乎一直在書寫最極致的一切,《百年孤獨》是極致的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是極致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讓我們相信在看過世態炎涼,經歷過人生滄桑之後,我仍愛你,至死不渝,始終如一。"我兒子唯一得過的病就是霍亂"在記憶混亂之前,一位白髮老人特蘭西多·阿里薩的嘴裡始終念叨著這句話:"我兒子唯一得過的病就是霍亂。"這位老人是男主人公阿里薩的母親,在目睹了兒子一生愛而不得的痛苦之後,這位老人已經將相思病和霍亂混為一談了。
  • 在病毒籠罩的陰影下,仍有愛情在燃燒
    阿里薩的母親說:「我兒子唯一得過的就是霍亂。」但是,不經過這樣的生死考驗,誰也無法得到真正的愛情。」  「我對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沒能為愛而死」,這句出現在《霍亂時期的愛情》中的高光名句,是這個以魔幻出名的作家的現實分水嶺。《霍亂時期的愛情》是馬爾克斯獲諾貝爾文學獎(1982年)之後創作的作品,其原著的首印量是馬爾克斯另一部經典代表作《百年孤獨》的150倍,光是中文版的銷量就輕鬆突破百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