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德國:純正血統來自二戰德國U艇

2021-01-10 科羅廖夫

中國潛艇技術的師傅是誰?

蘇聯?不是!

美國?也不是!

是遠隔萬裡的德國!這點恐怕超乎了大家的想像。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的主要作戰任務是配合解放沿海島嶼,抵禦國民黨軍隊對沿海地區的騷擾,捍衛領海主權和保衛海上交通線。當時,同樣年輕的海軍航空兵僅有有限的對海攻擊能力,需和空軍一道同國民黨軍隊爭奪臺灣海峽的制空權,無法對水面艦艇提供全面的空中掩護,因此,對沒有全程空中掩護的海軍來說,潛艇是最好的戰略武器,它可以在水下遠航巡弋,又能隱蔽接敵突然進攻。基於這種認識,1950年10月3日,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準備跨出過境保家衛國之際,中國致史達林電報中,提出的請蘇聯紅海軍為中國海軍培訓潛艇艇員的要求,我人民海軍正式向蘇聯提出了訂購潛艇並培訓學員的要求。

1951年4月,中國人民海軍選調275名官兵,組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潛艇學習大隊,於6月到達當時蘇聯佔領的旅順,在蘇聯紅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分隊學習潛艇技術。傅繼澤任大隊長兼政委。中國學員開始在щ級(梭魚級)潛艇上學習,蘇聯海軍潛艇部隊則派出人員一對一的教授中國官兵學習潛艇技術。1952年5月,我國第一個潛艇基地在青島建成。

三年學習結業後,1954年6月19日,海軍以該大隊為基礎組建了人民海軍第一支潛艇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獨立潛水艇大隊和青島潛水艇基地,開始執行遠航巡邏警戒任務。

1954年6月24日,蘇聯在旅順口向中國海軍交付了首批兩艘C級中型潛艇(蘇聯舷號C-52、C-53),兩艇原隸屬於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駐旅順潛艇支隊,中方將其命名為「新中國11號」和「新中國12號」,舷號401、402。

圖①為中蘇潛艇交接儀式上的升旗儀式,中國和蘇聯兩名水兵前面的鋸齒狀設備,是C級潛艇的防潛網切割鋸。1959年7月,414、425、426號潛艇進行中國海軍潛艇的第一次22天的遠航。

圖②為紀念海軍潛艇學習大隊成立發行的紀念封,頭像為中國海軍潛艇部隊的先驅,原海軍副司令員傅繼澤同志。

五十年代青島五號碼頭旁的兩艘C級艇。

中國海軍C級潛艇與別-6水上飛機合練。

上世紀三十年代,《拉帕洛條約》啟動後,蘇德開始長達十餘年的,以反凡爾賽同盟為基礎的全面合作,極大促成了蘇德軍事合作,雙方軍官頻繁往來中,大搖大擺地打量對方的國防力量。這種狀態一直延續到希特勒上臺,蘇聯史詩電影《解放》裡面希特勒在介紹古德裡安時說:他畢業於俄國的喀山坦克兵學校。當時德語是蘇聯的第一外語,尤其是軍事技術外語。雙方大量軍官在兩國相互受訓,以至於後來大清洗時,很對多被消滅的蘇聯軍官都無需捏造證據,赴德國受訓就是罪證。

蘇聯從納粹德國取得了大量軍事技術,其中就包括C級潛艇。C級潛艇蘇聯在二戰時期的主力潛艇,從1934年至1948年共建27艘,由高爾基市的紅色索爾莫沃船廠和列寧格勒蘇達米赫船廠建造。排水量1100噸,最大航速18.8節,最大自給力30天,水下最大潛航時間72小時。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其中艏部4管,尾部2管,可攜帶12枚魚雷或水雷,一門100毫米甲板炮(B-24II-2C型)和一門45毫米副炮(21-K型)。

中國C級潛艇的大口徑甲板炮

該艇具有德國血統,母型艇是德國I A型潛艇,以德國圖紙為樣本建造,這是一種千噸級中型遠洋潛艇,較之以前數百噸級的近岸潛艇,I A型潛艇排水量更大,耐海性更佳,載燃料也更多,從而可以去得更遠,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遠徵美國領海,印度洋和太平洋。水上排水量 1120 噸,水面最高航速 18 節,水下最高航速 7 節,上航程 13450 海裡/10節航速,水下航程 63 海裡/4節航速 其作戰下潛深度為100米,最大下潛深度為200米,並在吃水線以下安裝有6具魚雷發射管(艇首4具,艇尾2具),共可攜帶魚雷22枚。IA型潛艇以及由發展而來的IX級潛艇總共建造了200多艘,為納粹德國海軍的主力潛艇。其中IXB是二次大戰期間最成功的艇型之一,幾乎每艘艇都有過不少於10萬噸的戰績。

德國的U型潛艇在二戰中逞兇海洋。但到了二戰中後期,隨著盟軍反潛力量的飛速發展,U艇的損失率急劇攀升。德國工程師開始研究更先進的,更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式潛艇。於1943年開發出劃時代的XXI型潛艇,該艇又被稱為21型潛艇。

德國21型潛艇是世界現代潛艇的鼻祖,是德國戰時潛艇黑科技的結晶。它能用比傳統U艇少的多的時間裝填魚雷,更為關鍵的是開始採用流線型的艇體,而之前的潛艇都是船型的。這就讓21型在水下的航速大大提升,超過了水面航速——老式潛艇的水面航速都比水下航速高,只能在到達目標附近時再下潛。21型的水下航行時間也比起老U艇大為提高。各種新式火控設備讓其武器威力也大大提升。鄧尼茨回憶錄裡面說,21型潛艇的艇長可以把潛艇開到驅逐艦眼皮底下,而驅逐艦都發現不了它。可以毫不諱言的說,21型就是U艇中的無畏艦,它的出現開啟了現代潛艇時代。

德國在二戰後期開始大批量生產21型潛艇,可戰爭的結束讓21型基本沒有在戰場上施展拳腳。蘇軍和美軍在佔領的德國造船廠發現了大量正在建造中的21型潛艇和技術資料。蘇聯如獲至寶,直接讓德國人把繳獲的數艘21型潛艇繼續完工,並編入蘇聯海軍繼續使用。有證據表明,蘇聯的613型潛艇(北約代號威士忌),中國的6603型潛艇,英國的海豚型潛艇,美國的刺尾魚型潛艇,都是基於德國21型潛艇的設計。蘇聯以21型潛艇為基礎,設計了611,613,614,633和644工程。這些工程成功後被北約分別代號為祖魯(Z級)、威士忌(W級)以及羅密歐(R級)。

50年代,隨著《海軍技術引進協定》的籤訂,中國也從蘇聯獲得了W級613型和R級633型潛艇的資料。中國將W級潛艇國產化,命名為6603型(後普遍稱為03型),首艇於1955年4月在江南造船廠開工建造,1956年3月下水,1957年10月交付部隊使用,至1962年共建造21艘。

中國海軍6603型首制艇下水

後來中國又根據R級潛艇的資料進行了仿製,生產出了自己的033型潛艇——這標誌著中國也能製造新式潛艇了。1962到1987年間,中國共建造了106艘033型潛艇,其中1973年033型潛艇建造達到年產9艘的生產高峰。連同80年代改進的035型潛艇,成為了中國生產數量最多的潛艇。這些潛艇一直是拱衛我國海疆的主力,直到本世紀初才陸續退役。

目前中國的常規潛艇建造技術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新型常規潛艇技術已經與西方比肩。最新的039B常規潛艇在艇型上採用了類似核潛艇那樣的拉長水滴型,又採用了浮筏減振、彈性基座以及消聲瓦等降噪技術,使水下噪音明顯下降。電力傳動形式的採用,也讓我國常規潛艇傳動方式與世界先進常規潛艇傳動方式接軌,獲得了與西方先進常規潛艇同樣的動力性能與噪聲水平,特別是它的AIP系統,解決了中國海軍常規潛艇的遠洋作戰能力差的缺點。綜合技術性能超過了有海洋黑洞之稱的俄羅斯基洛級,與德國211A型潛艇相當。這意味著中國經過六十多年的努力奮鬥,在常規潛艇領域一舉超過了師傅俄羅斯,可以與師傅的師傅德國並駕齊驅。

相關焦點

  • 二戰德國海軍狡猾的水面狼群,戰果僅次於U艇的S系列魚雷艇
    眾所周知,德國海軍水面艦隻在二戰時期表現不佳,諸如「卑斯麥」號戰列艦等一些大型戰艦,空有強大的威力卻戰果寥寥,反倒是小小的U艇戰果輝煌,給盟軍造成了巨大損失,以至於U艇幾乎成了二戰德國海軍的代名詞。實際上在二戰時期,德國海軍有一類小型水面艦艇表現非常活躍,甚至成為了德國海軍水面攻擊的主力。
  • 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圖1: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海報年度二戰大片《灰獵犬號》,是以一支盟國的護航船隊穿越大西洋深處沒有空中掩護的「黑窟」地帶,與德軍潛艇展開殊死搏殺的經過為背景,在這部影片裡,德國潛艇的那些黑科技都是真的嗎?
  • XXI型潛艇:不僅是最強U艇,也是現代潛艇鼻祖
    早在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人類就已經將初具雛形的潛水艇應用在海戰當中,但是在接下來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為人所熟知也是戰果最大的卻是德國的U系列潛艇。而一眾U艇當中,設計上最成功的當屬XXI型U艇。XXI型潛艇建造於二戰末期,作為當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種潛水艇,XXI型在很多設計方面具有革命性的創新。
  • 鄧尼茨水下宴會:二戰德國潛艇兵的日常飲食
    德國作家洛塔爾·京特·布赫海姆在二戰期間是一名海軍戰地記者。1973年,他根據自己的戰時經歷,寫下的潛艇兵題材小說《從海底出擊》出版。1981年又被拍成了電影,並在近年被翻拍成迷你劇。這些文藝作品都忠實地反映了二戰德國潛艇兵的作戰和日常生活。
  • 鄧尼茨的水下宴會:二戰德國潛艇兵的日常飲食
    德國作家洛塔爾·京特·布赫海姆(Lothar-Günther Buchheim)在二戰期間是一名海軍戰地記者,1973年,他根據自己的戰時經歷,
  • 二戰德國軍事笑話
    1、德海軍某U型潛艇盯上了一艘單獨航行的盟軍軍火運輸船,並用魚雷擊中了它,運輸船發生大爆炸,船上的輕重物資滿天飛。U型潛艇洋洋得意地浮出水面觀看戰果,這時一輛被炸上天的「謝爾曼」坦克從天而降,正好砸在潛艇上,使它成為二戰中唯一一艘被坦克擊沉的潛艇。
  • 《灰獵犬號》背後的德國潛艇「狼群戰術」興衰史
    整部電影時長並不長,刨除前後主題曲實際內容只有80分鐘左右,但整部電影緊張刺激,硬貨滿滿,通過湯姆·漢克斯精湛的演技,展現出一位二戰盟軍大西洋護航艦長的智慧、責任、榮耀和信仰。但同時,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也再次震撼了我,仿佛再次將我帶回年少時觀看《獵殺U-571》的那個暑假。
  • 小人物也要撬動世界,德國潛艇王牌弗裡茨·朱利葉斯·萊姆普
    因此二戰爆發前每一位U艇艇長都接到嚴格命令,要求遵守國際海上公約。禁止攻擊定期客船,攔截商船時必須上浮質詢並登船檢查,如果商船攜帶違禁物品,潛艇方可扣留或擊沉,但必須保證船上人員安全。 然而這些嚴格甚至迂腐的規定居然沒起到絲毫作用,戰爭剛開始U艇就給納粹頭目們帶來了一個大大的驚喜。
  • 盤點世界電影史上那些關於二戰潛艇戰的作品
    二戰期間,德國、美國等一些國家已經製作並上映了一批反映潛艇作戰題材的影片。受電影攝製技術和意識形態的影響和局限,這一時期的潛艇作戰題材影片的主要宗旨,多是作為國家意識形態、戰爭動員、政治宣傳和個人英雄主義的宣傳載體,作為電影作品的藝術性和思想性倒在其次。大戰時期潛艇戰影片的首要代表,當屬納粹德國時期(1941年5月)上映的《潛艇西進!》 (U-Boote westwärts!)。
  • ——二戰風雲人物德國海軍元帥鄧尼茨
    他就是二戰期間德國的著名將領,德國總統、國防軍最高統帥、海軍元帥——卡爾·鄧尼茨,悲哉,壯哉!德國海軍U-47號艇長京特爾•普林二戰開始後,他運用他發明的「狼群戰術」,僅1939年9月—1943年5月,被德軍潛艇擊沉的盟軍艦船就達2491艘,總噸位為12727910噸,可謂戰績輝煌。
  • 第三帝國最成功的袖珍潛艇,德國海軍XXVIIB「海豹」
    二戰中德國海軍曾建造多種袖珍潛艇,如「黑人」、「海狸」等型號,其中最成功的當屬戰爭末期建造的XXVIIB型「海豹」(Seehund)。
  • 勇敢號航母:二戰德國潛艇首個大戰果 極大鼓勵了德國研究潛艇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雖然在航母方面德國一直都是一個大短板,但是在潛艇方面,卻將其作戰功能發揮到出神入化。更是發展出了狼群戰術,在整個二戰期間的大西洋戰場上,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給盟國的艦隻造成了非常大的麻煩。
  • 二戰德國S艇部隊有多牛?一艘魚雷艇,佔領一座城市!
    文/滅霸他爸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中有一支部隊雖然不如U艇部隊那樣威名遠播,但同樣戰功赫赫!他們在戰爭期間,共擊沉同盟國艦船150餘艘,有8人獲得「橡葉鐵十字勳章」、23人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112人獲得「德意志金十字勳章」。
  • 二戰十大差評武器,德國日本最多
    第九名「機槍雙廢」之大正十一機槍 大正十一式機槍是日本二戰時期陸軍裝備的制式機槍,因於1922年(即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定型而得名。因其槍託為便於貼腮瞄準而向右彎曲,故在中國俗稱「歪把子」機槍。 在裝備大正十一式機槍之前日本從未設計過一款機槍,因此在設計自己的第一款機槍時極為慎重。
  • 從電影《灰獵犬號》,看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有多可怕
    影片以真實的歷史事件為背景,講述了二戰初期,由歐內斯特·克勞斯艦長率領的護航艦隊保護盟軍的商船的故事。影片中初次出發的護航艦隊,不但要挑戰環境險惡的北大西洋。更要與海底的德國U型潛艇組成的「狼群」進行殊死搏鬥。影片的最大看點,莫過於美國軍艦和德國潛艇之前的對戰,獵潛與反獵潛。那麼什麼是德國海軍的狼群戰術?在二戰初期德國潛艇的狼群戰術到底有多厲害?
  • 海中狼王,納粹德國王牌潛艇艇長,未戰死沙場,而死在了意外事故
    英國憑藉呈壓倒性優勢的海上力量佔據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更是在一戰中聯合法俄打敗了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德國在一戰時,無論是驅逐艦、護衛艦、戰列艦、巡洋艦都佔不到優勢,因此在海戰中吃了大虧。20世紀30年代,黑暗的納粹政權統治著德國。希特勒歇斯底裡的叫囂要把德國的武力練到最強大,以圖徵服世界。德國的陸軍和空軍果然如希特勒所願,在40年代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
  • 拳打日本腳踢德國,從一戰用到二戰的平甲板驅逐艦
    事實上,在二戰時期,有不少艦齡達到二十多年,橫跨一戰與二戰兩場世界大戰的驅逐艦,默默在太平洋戰爭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就是美國海軍的似煙囪平甲板驅逐艦,考德威爾級、威克斯級以及克萊姆森級驅逐艦。自魚雷發明之後,搭載魚雷的小型艦艇就擁有了與戰列艦一搏的實力,在日俄戰爭中,小小的魚雷艇偷襲讓俄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驅逐艦在早期就是專門為了驅逐敵方魚雷艇而誕生的,早期的驅逐艦擁有較高的航速和速射火炮,其作用較為單一,而隨著海戰戰術的不斷完善,驅逐艦也逐漸趨於大型化,考德威爾級驅逐艦正是這一背景下的產物。
  • 博物館地下20米竟然藏著一艘二戰潛艇,看U-505號的傳奇故事
    而是二戰中德國的一艘U艇,編號U-505 屬於IX-C型(9型C級)關於U艇的主要型號516噸的U艇向88噸的漁船投降,背後原因令人大跌眼界梵君在這篇文章裡做了介紹,感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在整個U艇戰績排行榜中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是圍繞她的故事卻比較傳奇。 首先,這是二戰中唯一的一艘被美軍俘獲的德國U艇,也是僅存於世的唯一 一艘9型C級U艇。
  • 二戰時最大的潛艇,日本海軍當時最好武器之一,伊-400潛艇
    在二戰期間,大洋深處的「狼群戰術」被德國發揮得淋漓盡致,作為軸心國的日本,在潛艇方面也有很強的實力,日本就曾在二戰的時候,造出了當時最大潛艇伊-400潛艇。伊-400有多大呢?在核動力潛艇出來之前,可以說它就是潛艇「扛把子」的。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也讓日本走上「工業時代」,從而進行了對外的侵略和擴張。日本在20年代末期就進行了潛艇的研究,當時泰國和日本的關係走到很近,從日本買走的幾艘潛艇,也讓當時泰國的潛艇部隊成為了「亞洲第二」。這說明當時日本在潛艇製造的水平還是非常先進的。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1927年法國開始建造絮庫夫號潛艇,雖然1930年《倫敦海軍條約》附加限制,要求籤約國大型潛艇標準排水量不超過2800噸,艦炮口徑不超過150毫米,不過法國還是堅持將該艇保留了下來,不過該級艇只建造了這一艘,也就是絮庫夫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