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跟公司轉移到外地,公司「勸退」如何能拿到經濟補償?

2021-01-08 安安用工風險管控

用人單位因內部調整將業務轉移到外地,員工不願去外地,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應該支付多少經濟補償?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工作崗位等是勞動合同中必須明確約定的,用人點位調整員工的工作崗位和工作地點需要與員工協商一致,變更勞動合同。

部門合併、業務轉移、整體搬遷很多用人單位都會遇到,必然會產生勞動合同變更的情形,當雙方就勞動合同變更未達成一致,解除勞動關係通常會有五種情形:

1、員工自願離職,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2、單位與員工協商解除合同,協商補償數額,或依照法定標準補償;

3、單位不提供勞動條件,也不協商解除合同,員工「被迫離職」,可要求單位支付經濟補償;

4、員工不接受合理的崗位調整安排,也不接受單位協商,用人單位依照制度單方解除,無需支付經濟補償;

5、用人單位單方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員工可要求二倍的經濟補償作為違法解除賠償。

從沒有補償到二倍補償,差距還是很大的,實踐中怎麼判定單位是不是違法解除呢?

變更工作地點未達成一致,哪些情形屬違法解除?

薛某2008年1月入職A公司上海分公司工作,2016年1月,公司因收購合併,薛某的勞動關係轉移到B公司,訂立無固定期限合同,主要工作是運營部助教及招生工作。

2018年2月,公司通知薛某,因公司組織機構調整,薛某所在部門將轉移到北京或杭州,員工可以隨業務轉移崗位不變,或者與公司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

薛某未同意公司的解決方案,提出協商解除方案後,也未獲得公司的同意。

3月21日,公司通知工會後,以客觀情形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為由,向薛某發送了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並支付代通金、經濟補償金等合計104,944.55元。

薛某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公司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184,317.10元。

勞動仲裁審理後未支持薛某的仲裁請求,薛某向法院提起上訴。

薛某認為:勞動合同約定並未發生重大變化,僅為公司內部的機構調整,這只是多位員工不接受工作地點變更,公司在濫用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的法律條文進行變相和歧視性裁員。

公司協商變更勞動合同,未提供變更方案,未提供不同城市上班的工作條件及薪酬標準,也未提供其他同等調整工作機會,不應視為進行了充分協商。

公司所謂的協商,惡意過於明顯,以至於包括薛某在內的此次受影響的員工均被解除勞動合同,無一人協商成功。

公司在離職審批電子流中將薛某離職類型定為「勸退」、原因為「不符合要求」,與公司書面的解除理由自相矛盾,故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違法。

法院審理判決結果:

法院認為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客觀情況是指發生不可抗力或者出現使勞動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條款無法履行的其他情況,如企業遷移、被兼併、企業資產轉移等。

客觀情況發生變化需要根據個案的具體情況作出更為客觀準確的解釋,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變化。

從證據及當事人的陳述分析可以得知,由於市場的原因,公司需要整合全國業務資源,因此,決定進行相應的業務資源調整,將薛某所在部門的業務集中至杭州及北京地區。

公司關於組織架構調整的主張,提供了組織架構調整的決定、會議紀要、組織架構圖、培訓計劃等證據,並對組織架構調整背後的原因進行了說明,法院認定構成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

公司稱離職審批電子流中離職類型「勸退」是系統設置的選項過少所致,解除理由以書面通知為準,法院採納解除通知所載的解除理由。

關於雙方是否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進行協商,從公司發送的電子郵件內容來看,其中2018年3月13日的電子郵件顯示,公司提出了變更勞動合同工作地點、內部轉崗等提議,並請薛某就上述提議回復或者提出其他要求。

公司亦通過多種方式發布內部推薦職位信息、公司職位招聘信息及公司在上海地區職位招聘信息,但是薛某未對內部轉崗提議進行回復或者提出要求。

從上述證據分析得知,雙方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進行了協商,但是並未達成一致。

最終法院判決駁回薛某的訴訟請求。

很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認為,單位只要依法給與經濟補償,解除勞動合同就不違法,實際上並非如此。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合同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需要與勞動者進行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才能解除勞動合同。

所以,即使單位願意支付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未發生重大變化、未與勞動者協商或是解除理由不是依據此情形,也屬於違法解除。

相關焦點

  • 公司搬遷,員工不願去,又想要拿到經濟補償,怎麼辦?
    2018年底,因當地政府的拆遷政策,公司決定將廠房搬遷至重慶市江津區某工業園區,對願意前往新廠工作的員工和不願前去的員工均作了安排,其中對不願前去的員工的安排是「2018年12月10日至13日到二樓辦公室辦理離廠手續」,並未言及解除勞動合同並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問題。《公告》最後一條系針對前去江津新廠工作員工需乘坐班車的發車時間(早7:20、晚5點)。
  • 勞動法規定:這6種情況下被辭退,公司需支付經濟補償!
    這個冬天比以往的冬天都要更冷一些,由於疫情的爆發,很多公司停止了復工、有的公司選擇裁員,而與復工同步的也是各種勞動糾紛!對於公司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如何減少自身支出,而對於員工們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自己是否能夠拿到補償!我們先來看看裁員法定條件、法律規定分別有哪些?
  • 公司總是拖欠工資,怎麼能要到經濟補償?聰明的員工這樣做
    離職原因寫「掙不到錢」你如何理解?用人單位肯定會理解為,員工個人覺得工資太低,屬個人原因離職。而離職員工則可以解釋為,公司不支付加班工資、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等原因導致掙不到錢,因而提出離職,屬於「被迫離職」。何為「被迫離職」?
  • 公司搬遷,員工不去,能否被迫解除要經濟補償?
    勞動者現委託本律師於2018年4月28日向貴司提出因貴司不能提供勞動條件,要求解除勞動關係,最後工作至4月30日,並希望貴司妥善處理勞動者的經濟補償及其他勞動者權益。」 劉和珍於2018年5月3日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77,599.98元、代通金5,006.45元。仲裁委不支持。劉和珍不服,起訴到法院。
  • 公司搬遷員工不去,給經濟補償嗎?
    【網友提問】公司突然搬遷,離我比較遠,我能不去嗎?如果不去的話公司會不會給我經濟補償?【律師解答】經常會收到類似的諮詢,遇到這種情況時,通常會分為兩種情況:第一:如果公司拆遷系本市同一行政區域內搬遷,本市內跨行政區域搬遷且未造成嚴重影響的,本市內跨行政區域的搬遷但是造成一定影響,公司採取彌補措施消除或者降低影響的,跨行政區域的搬遷但是不屬於工作地點的變更,屬於勞動合同履行的範疇
  • 員工 以個人原因,自願主動辭職的,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
    法律知識要點:主動辭職的用人單位要支付經濟補償嗎?這是廣大勞動者經常提出的問題,今天小編就根據勞動法的相關規定來說說這個問題。勞動者主動辭職,用人單位要不要支付經濟補償,這要區別對待,主要看勞動者辭職的原因是什麼,原因分為兩類:一、勞動者主動辭職,完全是個人原因。
  • 今天講講,公司倒閉了,我是怎樣維護自己的利益的
    而我想講的是公司如何用噁心的手段「勸退」員工以不賠償的。眾所周知,勸退是各公司為不支付賠償金而採取的慣用伎倆,包括提出員工業務能力不符合要求、受到客戶投訴等等……但這些操作起碼擺得上檯面。我這裡,因為被勸退的員工並不知道公司已經申請了破產,所以部分人接受了公司的「特殊照顧」——給你時間找工作,找到工作再離職——還覺得公司十分人性化;而部分「懂行」的員工則以公司提出結束合同為理由要到了經濟賠償(勞動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公司拖欠工資怎麼辦,員工能要求補償嗎?
    現如今,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都很大,一些小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資金鍊緊張,難以按時支付員工工資,常常一拖就是好幾個月才發工資,而一些公司破產、負責人跑路的更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追回被拖欠的工資。那麼,公司拖欠工資怎麼辦,員工能要求補償嗎?
  • 員工不能勝任工作被公司辭退,主動申請仲裁,獲得二倍補償
    我們平時工作過程中,員工被公司勸退的一個常見的說法是,你無法完成公司交給你的任務,你自己離職吧,然後公司發滿你當月的工資。很多員工遇到此類情況後,開始尋找新的工作。殊不知,單位這樣的操作是很值得商榷的。如何界定員工不勝任工作?員工不勝任工作後是不是可以勸退員工?勸退員工是不是要對員工進行補償?
  • 勞動合同到期沒續籤,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法院這麼判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孫江華 記者 嚴君臣)勞動合同到期後,用人單位沒有和勞動者續籤,勞動者有權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濟補償金嗎?7月28日,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日,隨著南通市中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的送達,一起勞動爭議案件落下帷幕。
  • 公司辭退員工需要支付多少補償?附不同情形下的詳細補償標準
    企業業績不好,除了縮減不必要的支出,首先想到的就是裁員,並且要求HR儘量減少裁員成本,也就是能不少給員工補償就少給,能不給就更好。所以,今年被朋友和網友諮詢最多的法律問題就是公司辭退員工要支付多少補償。這個問題還真不是一句話就能回答好的,因為不同情形下,公司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補償標準是不同的,存在較大差別。
  • 如果員工已經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卻被辭退了,能要求經濟補償嗎?
    導語:如果員工已經超過法定退休年齡,卻被辭退了,能要求經濟補償嗎?如果說員工在已經超過了法定的退休年齡之後被辭退的話,他們是可以要求經濟補償的嗎?其實不管是在什麼時候被辭退,我們都是希望自己可以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畢竟對於公司單方面進行解除合同的情況,在勞動合同法當中是不符合規定的,公司單方面去解除勞動合同也就相當於員工被辭退了,在這一點上是可以根據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去享受到一定的經濟補償的,那麼對於這個經濟補償待遇的原則是根據在企業單位工作的期限進行決定的,對於每工作一年基本上是可以享受到一個月的全額工資,以此類推。
  • 公司裁員不給補償金,勞動者要怎麼維權?
    比如無緣無故被公司辭退了,沒有給任何補償,有些員工因為缺乏法律意識就到此結束了,其實這是不對的,勞動者應當積極地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權利。那麼,公司裁員不給補償金,勞動者要怎麼維權?法妞網友諮詢:2020年由於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公司經濟效益大幅度縮減,公司決定裁員。3月份我接到人事部的通知,我被辭退了,但是沒有任何補償。至今聯繫也沒有協商好。
  • 員工不同意變更工作地點被迫離職,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
    在職期間,你單位未及時書面通知我與我籤訂書面無固定期限勞合同,並且強行給我調崗降職,單方無故停止我的工作,嚴重侵害了我的合法正當權益,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被迫與你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並要求經濟補償,相關問題,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望你單位收到此告知函三日內書面通知我辦理工作交接手續,逾期造成不利後果由貴單位自行承擔,與本人無關,特此函告。
  • 公司裁員,被裁了,該如何要求賠償?
    受疫情影響,各單位紛紛裁員,很多勞動者就這樣被列入到了裁員名單。面對突如其來的裁員通知,大部分勞動者都是手足無措的,既不知道單位裁員合不合法,更不知道該如何保護自己的權利,以及不知道如何賠償。首先,對於裁員,這要看公司是合法裁員和非法裁員,賠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一、合法性裁員公司合法裁員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主要包括過失性辭退、無過失性辭退和經濟性裁員三種情形。
  • 「棉花價格+期貨」發揮經濟補償作用
    「棉花價格+期貨」發揮經濟補償作用中華財險的「棉花價格+期貨」保險應運而生。棉花價格保險的原理是,棉農將棉花市場價格波動風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通過購買期權又將這一風險轉移給期貨公司,期貨公司利用衍生品的特性、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通過專業化的手段對衝市場風險,確保棉農利益不受損失。
  • 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那麼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網友諮詢: 公司裁員補償金怎樣計算,如何計算公司裁員補償金? 北京國鑌律師事務所孫豔峰律師解答: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裁員補償金計算方式如下:
  • 工廠搬遷 員工嫌遠要求經濟補償
    > 【摘要】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
  • 公司突然裁員按什麼方式補償,關鍵還是要看是否屬於合法裁員
    你說的是公司突然裁員,對於突然裁員的,肯定是要按照2n方式進行賠償。,我們這裡所說的n其實就是工作年限的意思,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在公司工作一年補償一個月本人的標準工資,n就是代表在公司工作的年限,比如在公司工作五年,那麼就是要支付五個月的經濟補償金。
  • 員工不同意調崗被迫離職,公司要給經濟補償嗎?(高院再審)
    在職期間,你單位未及時書面通知我與我籤訂書面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並且強行給我調崗降職,單方無故停止我的工作,嚴重侵害了我的合法正當權益,現依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之規定,被迫與你單位解除勞動關係,並要求經濟補償,相關問題,將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望你單位收到此告知函三日內書面通知我辦理工作交接手續,逾期造成不利後果由貴單位自行承擔,與本人無關,特此函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