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消失的20大國產著名手機品牌,曾經的輝煌一去不復返!

2020-12-25 騰訊網

手機、全稱為行動電話或無線電話,通常稱為手機,原本只是一種通訊工具,早期又有大哥大的俗稱 ,是可以在較廣範圍內使用的可攜式電話終端,最早是由美國貝爾實驗室在1940年製造的戰地行動電話機發展而來。1958年,蘇聯工程師列昂尼德.庫普裡揚諾維奇發明了ЛК-1型行動電話,1973年,美國摩託羅拉工程師馬丁·庫帕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業化手機。歷經2G時代、3G時代,迄今為止已發展至4G時代了,而5G時代也緊隨其後,國內已經出現部分地區5G商用。現在的手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已經是我們現代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了。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已經消失的20大國產著名手機品牌,它們曾經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

你們都用過哪些品牌的手機呢?小編本人用過的手機品牌有三星、摩託羅拉、東方通信、諾基亞、多普達、HTC、小米、華為、蘋果。從數字機到中文機、從黑白屏到彩色屏、從2G到5G、從功能機到智能機、也算是見證了這20年以來手機的飛速發展。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不努力就會死在沙灘上,也希望我們國產手機廠商們奮發圖強做大做強。

相關焦點

  • 消失的國產手機品牌
    消失在用戶們的視野中,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記憶。下面我就帶領大家盤點一下,國產手機品牌都有哪些,這些品牌,基本上在功能機的時代輝煌過,可是已經消失在人們眼中很久了,曾經的你是否也十分喜愛呢?
  • 這4個卡車品牌曾經輝煌,如今卻徹底消失!令人心痛
    在國內的重卡發展歷史中,有很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突然就消失在了大眾的視野中,有人惋惜也有人懷念。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消失的國產重卡品牌。玩電器的春蘭汽車 燒錢也沒抗住消失成立於1997年的春蘭汽車,曾經是春蘭集團掌門人陶建幸的夢想和希望。
  • 曾經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
    那既然這些品牌曾經那麼火,為什麼就消失了呢?最終導致柯達品牌消失的原因是找錯了戰略方向,柯達曾經找了無數家廣告公司和諮詢公司來做新的品牌形象。但是當時人們對膠捲這個品類的需求急劇下降,在上面建立起來的品牌也就會隨之消亡。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大家唏噓:「從誕生到巔峰,柯達用了近百年時間,而從巔峰到谷底,它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 那些曾經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
    最終導致柯達品牌消失的原因是找錯了戰略方向,柯達曾經找了無數家廣告公司和諮詢公司來做新的品牌形象。但是當時人們對膠捲這個品類的需求急劇下降,在上面建立起來的品牌也就會隨之消亡。步步高複讀機對於英語複讀機行業來說,步步高進入之前,甚至還不能稱之為一個行業。
  • 那些曾經很火但消失了的品牌
    那既然這些品牌曾經那麼火,為什麼就消失了呢?最終導致柯達品牌消失的原因是找錯了戰略方向,柯達曾經找了無數家廣告公司和諮詢公司來做新的品牌形象。但是當時人們對膠捲這個品類的需求急劇下降,在上面建立起來的品牌也就會隨之消亡。2012年柯達申請破產保護,大家唏噓:「從誕生到巔峰,柯達用了近百年時間,而從巔峰到谷底,它只用了不到10年時間。
  • 這三個英國經典汽車品牌,曾是英國皇室座駕,如今已經消失
    前不久我們為大家盤點了幾個美國已經消失的經典汽車品牌,它們不僅歷史悠久同時也都曾經輝煌過。今天我們又為大家帶來3個英國經典汽車品牌,相比起上次的幾個美國經典品牌,可能這一次它們更被大家熟知,只不過即便曾經多麼強大都難逃破產消失的命運。
  • 細數那些已經消失的網際網路手機品牌之大天語手機和青蔥手機
    各位好,隨著近年來智慧型手機在全球的大力發展,不光各大老牌手機廠商迅速跟進,國內也出現了猶如雨後春筍般的大量手機品牌,而當主打網際網路營銷為主的小米手機迅速崛起以後,又冒出來眾多同樣以網際網路銷售為主的手機廠商,不過隨著競爭的加劇,很多手機品牌由於缺乏技術或者能力,又慢慢消失在市場中。
  • 盤點忽然消失的手機品牌,這些你一定熟悉!
    而安卓旗艦們,似乎又回到了比拼參數的時代,誰的規模大就能在供應商面前有著更大優勢,而手機小廠商們,可以說是舉步維艱。 而曾經和酷派合作推出了酷派cool1智慧型手機的樂視,也在賈躍亭所謂的生態崩塌後,漸漸遠離了我們的視野。想當初樂視手機也有著很高的性價比,產品挺有競爭力,可惜如今也消失了。
  • 答疑支招篇:國產鞋牌雙星和回力為啥越來越少?|安踏|運動品牌|李寧...
    青島雙星是擁有百年歷史的以鞋服、輪胎、機械三大集團的中國民族品牌。雙星從1980年初下海賣鞋開始,到2008年的年銷售收入105億元,是當時紅極一時的國產運動品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雙星的球鞋已經成為了當時市場上一個重要的「風向標」。中國女籃鄭海霞、國家桌球隊蔡振華、國家羽毛球隊李永波等著名運動員都穿過雙星鞋馳騁賽場,並贏得比賽勝利。
  • 浮沉啟示錄|曾經制霸步行街的國產服裝品牌們如今怎樣了?
    但國產品牌的輝煌卻因為國外快時尚品牌的進駐,而迅速黯淡下來,其背後的隱患也隨之爆發。2007 年,H&M 首度進入中國;Zara 在 2006 年於上海開出了國內首家旗艦店;最早進入中國的優衣庫也因為高性價比和實穿性迅速在正處於消費升級的中國市場中佔據一席之地。與這三個代表性的快時尚品牌相比,在國內深耕多年,擁有廣泛消費群體基礎的國產品牌卻幾乎在一夜之內被更年輕的消費群體拋棄了。
  • 曾經的國民品牌,公開抄襲華為頂尖設計,國產要重走「山寨」路?
    回顧2020年的手機市場,國產機群雄爭霸、全球市場你死我活,隨著5G時代的到來,這樣的局勢必然會持續下去,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品牌成為歷史,很多廠商勉強為生,有的曇花一現迅速崛起也迅速倒閉,更多的,是不堪市場重壓選擇離開。
  • 滾爺丨有多少人記得這曾經輝煌的國產汽車牌子?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那個曾經和某著名即時通訊軟體同名的車型「奇瑞QQ」,憑藉著超低的價格和超高性價比
  • 公開抄襲華為頂尖手機設計,曾經的國民品牌為何「淪落至此」?
    當我們閉上眼睛的時候,仿佛過去國產機群雄爭霸、線下手機店打的你死我活的時代仍然還在持續,卻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了歷史,除了第一梯隊的手機廠商之外其他的小廠都是勉強維持,甚至多數已經選擇了離開這個行業。有些手機品牌他們選擇繼續活著,卻沒有想辦法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按照十年前中國手機行業前進的方式在繼續「生存」。
  • 臺灣地區銷量最高的手機品牌出爐,國產品牌佔比不高
    目前,我國大陸地區的手機市場已經被國產手機品牌牢牢握住,但是我國臺灣地區卻依然沒有掌握在國產手機手中。日前,臺灣媒體eprice.com發布了臺灣手機市場12月份的手機佔有率和市場銷售額情況排名,從排行榜中,我們看到手機銷量佔比第一位蘋果的iPhone手機,佔比高達34.7%,手機銷量佔比第二位三星,市場佔比為19.4%,隨後才到國產的OPPO手機,市場佔比為12%,另外國產的還有華碩、紅米、HTC、華為、realme、vivo等,但是這些國產品牌的手機銷量佔比加起來都沒有iPhone手機的市場佔比高
  • 一個國產手機品牌的非典型衰落
    然後金立就與志遠牽手,牽手當天金立還發布了兩款致遠系列手機。 一個是國民商務手機,一個是通信行業的渠道明星,劉立榮很是高興,許下宏願:「借用志遠的力量,金立將躋身國產手機前三名。」而後來的幾年,金立確實擊敗了天語、夏新、波導等國產機品牌和許多山寨產品,連續拿下國內銷量冠軍的桂冠,成為國產手機NO.1。 金立的成功,刺激著何明壽的神經。
  • 盤點全球20世紀一21世紀,那些已經消失和今天依然存在的手機品牌!
    科技氫的數碼頻道:盤點全球20世紀一21世紀,那些已經消失和今天依然存在的手機品牌,2G-3G-4G-5G演變史 vertu W:微軟、萬利達 X:小米、小辣椒、小蜜蜂、夏普、夏新、現代、小宇宙、西門子 Y:一加、亞馬遜、優米、優派、英華達、英華通、影馳、雲狐、Yotaphone Z:中興、中國移動、卓普、ZUK、中恆 3/8:360手機
  • 粵語歌曲,曾經的光輝歲月已經一去不復返
    伴隨著林夕的封殺,曾經香港樂壇的輝煌,或許也要結束了,但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香港樂壇,粵語歌曲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許多想要重新振興粵語歌曲的口號和方法出現,但是總是雷聲大,雨點小。他就是著名的歌手許冠傑,同時期,還出現過羅文、徐小鳳,甄妮等歌手,當時的歌曲不像現在一樣總是說愛情相關時,以前的歌曲比較生活化,容易上口,就像《半斤八兩》,就是訴說打工仔背後的辛酸。
  • 快時尚、數碼、餐飲……那些「消失」的品牌
    01 零售類第一批快時尚品牌走下坡路數碼品牌見證了我們的青春從零售這一商業項目中的中心品類來看,國內快時尚品牌在近年來遭受了重創。曾經一度走在時代前沿的班尼路、美特斯邦威等,如今基本消失在了一二線城市,轉而以低價模式,進入各城市的二級市場。
  • 消失的幾大經典汽車品牌,老司機才懂
    在汽車工業史上,曾經湧現過大量經典品牌。它們有的車型讓我們迷戀不已,有的歷史已經上百年,但最終都沒有擺脫被淘汰的命運。在這新能源品牌層出不窮的當下,已消失的這些經典汽車品牌的傳奇故事,我再不給大家講講,就真的被人徹底遺忘了。Rover羅孚羅孚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非常熟悉,它是現在上汽榮威的前身。羅孚的名字翻譯過來意思為流浪者或領航員。
  • 明年買手機不用糾結配色了,國產新旗艦機全能變色!
    正如小智一直強調的那樣,在蘋果發布了第一代iPhone之後,直板觸摸大屏就成為手機外觀的唯一形態,曾經那些百花齊放各種樣式的手機已經一去不復返。觸摸大屏在使用上的確非常方便快捷,但問題在於再好看的老婆也總有看膩的一天,多年來的一成不變早就讓很多人不會再因為手機外觀而換新機,只會因為手機配置跟不上或者需要更大的電池更好的拍照而換手機。從銷售的角度來說,這對於手機廠商是致命的。所以當務之急就是如何在全觸摸大屏的前提下更好地做出不一樣的外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