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故事陪伴著我們走過了難忘的童年,從中我們可讀到中國古代流傳於民間那些人和事,比如民間傳說中有關鬼,有關風水,有關靈異,有關神話的故事,情節誇張、充滿幻想,大都表現了人們的良好願望。
隨著老一輩的離去,這些口頭相傳的故事逐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特意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整理這些代代相傳的民間故事,讓大家重拾記憶,留住曾經的那份美好。
閬中熱涼麵,又叫牛肉臊子麵,名噪川北。因為是高氏所創,又叫高老媽子面。說起高老媽子面,還有一個傳說。
清初,閬中城有位姓高的回民,在內東街中段開了一家麵館,熱天賣涼麵,冬天賣紅燒牛肉。他娶了一個姓李的村姑,這村姑生得高挑嫵媚,還撩巴(能幹)得很。過門沒幾天就掌握了製作涼麵的技巧,而小店的生意也興旺起來。
人們都說高老闆命帶妻財。後來,高老闆買下緊挨麵館的幾間空房,開設十幾個床位開起了客棧,而把麵館放手交給妻子經營。
這年秋天,客棧裡住進一位山西太原的王姓客商。
王姓客商每天早上起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去麵館吃一碗涼麵,晚上一盤紅燒牛肉和二兩燒酒。時間一晃就是三四個月了。時值隆冬,王姓客商得了一場寒涼病,經醫生診治高燒是退了,卻敗了胃口。幾天不見王姓客商吃麵,高李氏就覺得心中老是欠嘟嘟的。看到自己熬的米粥、燉的仔雞原封不動地端回,高李氏沒好氣地問丈夫吼道:「只曉得端、端、端,就不曉得好好勸一勸!人不吃東西咋行!」
高老闆也火了:「要勸你各人去勸,老子沒那本事!」
高李氏幾步跨進王姓客商屋裡,望著床上骨瘦如柴的病人,淚水抹了一把又一把。好半天才問:「客人,你不勉強吃些東西這是要命的喲,你想吃啥儘管說,只要是能辦到的,一定會給你辦到!」
王姓客商側身,半天才從喉嚨裡擠出兩個字:「涼—面—」
高李氏一聽嚇了一身冷汗,心想這硬是不要命了!
數九寒天,重病在身,咋個能吃涼麵哦!心裡這樣想,但高李氏還是說:「好,好,我就給你做碗涼麵來。」
為了不讓涼麵傷了胃氣,高李氏邊做涼麵邊動起腦筋來。
他用精牛肉切成肉丁,將木耳、白蘿蔔、幹菌子摻合在一起,加油和調料燉熟、燉粑,又用豆粉煮成糊糊,加燉粑了的牛肉做成臊子,再把熱臊子澆在涼麵上面。高李氏把熱騰騰的涼麵端到王姓客商面前:「客商,涼麵來了。」
王姓客商聽見「涼麵」二字,嘴巴大開,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說也奇怪,高李氏的熱臊子涼麵把王姓客商從死神手裡奪了回來。
王姓客商在閬中商界大勢渲染高氏熱涼麵的美味和神奇功效,常邀約客人前來品嘗。於是,高氏熱涼麵就在古城火爆起來。由於熱涼麵為高李氏所研製,人們就叫高老媽子面。
後來,高登發繼承產業,傳給兒孫。
高老媽子面就是牛肉臊子麵,炎夏可以吃,寒冬臘月也可吃。
引錄自《閬中報》2012年6月1日第4版
引錄人:李洪
搜集時間:2013年5月
民間傳說是在百姓中口口相傳的故事或事件,從古至今一直流傳下來的故事傳說,既不是真實人物的傳記,也不是歷史事件的記錄(其中可能包含著真實歷史的某些因素),是勞動人民創作並傳播的、具有虛構內容的散文形式的口頭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考證,無法深究的故事,僅供大家飯後娛樂。
↓↓↓別忘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