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 沒有色彩的多琦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2021-02-19 18化創的二三事

「並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裡。那時,我們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擁有能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的自我。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

內容簡介

在名古屋上高中時,多崎作有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兩男兩女,他們的姓氏都帶有色彩——「赤」、「青」、「白」、「黑」,唯獨主人公姓名中沒有色彩。後來,多崎作獨自背井離鄉來到東京求學,卻突然被四位朋友告知要絕交,對原因沒有任何說明。他深受打擊,幾至形銷骨立,許久許久才恢復過來。多年來,他們始終沒有見面.如今已經三十六歲的多崎作,在女朋友的勸告下,終於下決心去拜訪拋棄自己的四個朋友,弄清真相。由此開始他的「巡禮之年」。當最後一塊拼圖集齊,謎底揭開,十六年前的秘密、十六年間的變化,以及十六年後的結局,都令人唏噓傷痛。

賞析

推介人:張偉偉

    主人公多崎作讓我感到非常熟悉,讀他的故事感覺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樣,感同身受。他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在一個五人團體裡處於「若有若無」的地位。別人的人生都帶有顏色,赤、青、黑、白,而他的名字只是作,沒有顏色,名字跟人生一樣平淡無奇。

    經歷一場奇異的變故之後,他被他的團體所驅逐,那種感覺,就像「莫名其妙地被突然扔下甲板,在海裡看著船在夜色中漸行漸遠,沒有船員和乘客發現他,他們都睡在溫暖的船艙裡」…那種疏離感、背叛感,讓人有點熟悉。我想他們十六七歲定下的所謂「命運共同體」的承諾,的確顯得有些幼稚可笑,但他們的世界觀正在成型,他們的差異和分歧肯定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大,所以這個五人共同體,是註定要分崩離析的,就像註定要風化的巖石,變成沙塵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說那些定下海誓山盟的人,最後也可能淪為「道不同,不相為盟」的尷尬境地。

    在被拋棄後的半年裡,作一直在思考死亡的問題,期間他終於明白嫉妒為何物。嫉妒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牢籠。這所囚籠,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把你自己關進去的,還親手把鑰匙丟到了門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你被關在這裡,只有你自己折磨你自己。倘若你決心走出去,當然可以,因為這是在你心裡的牢籠。可是你的心不夠堅定。因此自擾的庸人越來越多。嘖嘖,一針見血的見解,多麼精妙。

    我與作的經歷大不相同,卻好像有一點像。我理解作,就像他會理解我一樣。於是我也對人數較多或者人數為奇數的小團體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疏遠感,對別人開始保留一種隱隱約約的距離,就好像刺蝟蜷縮起來,保護自己最柔弱的部分一樣。的確,不要在一個地方呆太久,不然你會以為這是世界的中心。沒有人可以成為世界的中心,所有人褪去華麗的外表,都是一個孤獨的瑟瑟發抖的死小孩。

    或許像作一樣的人生也未嘗不好,平平淡淡,沒有特別的追求,也沒有特別想得到的東西。一個人時,呆呆的坐在新宿站看看綠皮車和人流,聽聽小鳥跟著母親學唱歌。同時領悟到:

    心與心之間不是只能通過和諧結合在一起,通過傷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與疼痛,脆弱與脆弱,讓彼此的心相連。每一份寧靜之中,總隱沒著悲痛的呼號;每一份寬恕背後,總有鮮血灑落大地;每一次接納,也總要經歷沉痛的失去。這才是真正的和諧深處存在的東西。

    也許我心底會問,世界上這麼多人,憑什麼我是多崎作?是的,這是沒有前因後果的,這是命運給予的饋贈。我們只能接受他,因為命運相信我們沉著而冷靜,能夠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好比一個人遊過結冰的河到達對岸。這也許是個卑微的角色,但也確實是最值得尊敬的角色。他也許沒有色彩,但他在更高的波頻上閃閃發光。

相關焦點

  • 讀《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以下內容可能含有劇透)最近讀的最完整、最連貫的書,就是放在圖中最上面的《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給自己放了一天半的假,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把它看完了。很久沒有一口氣看完一整本書,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以表紀念。
  • 你好,自己: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作者: [日]村上春樹
  • 與你共讀《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多崎作打心裡喜歡這個小團體,但有一點讓他感覺自己與團體之間好像有點格格不入。另外4個人的名字都帶有顏色,雖然名字帶不帶顏色和人格沒有關係,但其他4位朋友的稱呼是:「赤、青、白、黑」,而他則被稱位「作」。
  • 周一晨讀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前兩者可能跟堅持長跑有關係,他33歲開始執著於長跑,在他的散文集《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裡面明顯能看出,跑步是支撐他持續寫出優秀作品一個重要原因。    村上春樹擅長寫青春期男女間的心理變化,筆觸絲滑卻不油膩,性感但不露骨。當然青春期男男間的也擅長。都惋惜他長年陪跑諾獎,人家根本不看重,他要在墓志銘上寫:至少是跑到了最後。
  • 劉武力 |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總之歲月漫長,然而值得等待
    多崎作是這本小說主人公的名字,《巡禮之年》呢,既是李斯特的一組鋼琴曲,也是指多崎作在36歲那一年裡,對自己生命過往中一個重大謎團的追尋和對未來人生中一種上下求索的準備。36歲,是本命之年,不同於24歲時的青春熱血和48歲時的鞭長莫及,這個承上啟下的本命之年,也是多崎作認識自己本來面目的重要人生節點。
  • 夢特嬌 | 色彩豐富的的巡禮之年
    千萬別因為怯懦和無聊的自尊失去心愛的人。」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李斯特的鋼琴曲《Le Mal du Pays》(巡禮之年)如河流般貫穿全篇,古典樂元素在情節與情緒的渲染中透著靜謐連綿的力量。「巡禮之年」,不僅是對人生的俯瞰,也暗喻了一種「時間性」。
  •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讀後感
    多崎作為了打開心中的死結,十六年之後重訪四位往日的摯友,卻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悲傷。原以為自己是受害者,事實上每個人都是彼此的行兇者,而這個過程裡,沒有倖存者。   「我以為,被遺棄的只有我而已。」   因為莫名的原因,作離開了五人幫,獨自承受著孤獨和痛苦,生活似乎一下子失去了意義,死亡成了唯一的期盼。
  • 村上春樹與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村上春樹《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色彩を持たない多崎つくると、彼の巡禮の年),是村上春樹於201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故事說的是五個高中時期的死黨,雖然資質個性各不相同,不過卻都有著崇高的理想,建立了像五角形一樣的緊密關係。在大二那年,多崎作在莫名所以的情況下被其他四人斷絕關係,使他痛不欲生的熬過了只想死的半年。
  • 一周「意」選:跟隨村上腳步展開巡禮之年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或許正如書名一樣,裡面講述的是一個稍有曲折費解的故事。新浪年度十佳好書,治癒系,7天突破100萬的銷售量,是這部村上小說的一些標籤。大二假期返鄉之際,多崎作突然被四位朋友告知要絕交,對原因沒有任何說明。他深受打擊,幾至形銷骨立,許久許久才恢復過來。十六年來,他們始終沒有見面.如今已經三十六歲的多崎作,在女朋友的勸告下,終於下決心去拜訪拋棄自己的四個朋友,弄清真相。由此開始他的「巡禮之年」。而此次引導主人公多崎作踏上旅程的旋律則是弗朗茲·李斯特的《巡禮之年》。
  • 好書薦讀 |《沒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禮之年》
    「假期和朋友,是人生中頂好的兩樣東西啊。」千萬別因為懦弱和無聊的自尊失去心愛的人。嫉妒是世上最令人絕望的牢獄。 那是非憑外人暴力推動,由囚徒囚禁自我的牢獄。 從裡面鎖上牢門,親手把鑰匙扔到鐵欄杆外。 沒有人知道有人被幽禁在那裡。 當然,只要他下決心就可以走出去,但他不能, 那牢獄就在他心裡,像石壁一樣堅硬。 這正是嫉妒的本質。
  • 鋼琴之王——李斯特重要作品全集(送《巡禮之年》精美布包)
    這十年也是李斯特自己的創作豐收的年代:作有《浮士德》和《但丁》2首交響曲、12首交響詩和其他許多作品。1860年起住在羅馬艾斯特莊園,1865年接受低品神職而成為李斯特神父,這一時期創作許多宗教音樂,包括《聖伊莉莎白軼事》和《基督》。1869年起,往返於羅馬、魏瑪和布達佩斯三地之間,其風流韻事仍為全歐洲的話柄。
  • 巡禮之年(完)
    轉眼三十歲, 我今天什麼都不想做,去看了看相機鏡頭,依然沒有貨,然後吃了肯德基的冰淇淋,沒有上班,好平常的一天。
  • 「朝聖」的意義是什麼丨布倫德爾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李斯特在他的《巡禮之年》(另譯《旅行歲月》《旅遊歲月》)樂譜前頭,寫下了這樣一段序言,說明這些音樂的主觀創作來由。     「巡禮」(pilgrimage),是一個原本帶有強烈宗教意味的字眼,通常在中文裡翻譯作「朝聖」。
  • 布倫德爾 解說並演奏李斯特《巡禮之年》
    鋼琴大師Alfred Brendel解說並演奏李斯特《旅行歲月·瑞士、義大利》↓↓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出生於1811年10月22日,逝世於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在他的《巡禮之年》(另譯《旅行歲月》、《旅遊歲月》,Années de Pèlerinage)樂譜前頭,寫下了這樣一段序言,說明這些音樂的主觀創作來由:這些年,到過許多不同的國家,經歷了許多歷史與詩的聖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現象及其景致在我靈魂中激起了強烈的情感,不只是簡單的畫面。
  • 鋼琴調色師的「巡禮之年」
    看起來有些瘦弱的小帥哥,怎會擁有如此沉穩的底氣和成熟的控制力,他的琴聲和他的人一樣乾淨,內向,還略帶羞澀,正像蕭邦、拉威爾一樣,有著與生俱來的憂鬱氣質。2016 年,王超終於開啟了在中國大陸的巡演,因為主打曲目是李斯特的《旅行歲月》(我更喜歡「巡禮之年」的譯法)和西班牙作曲家蒙波的三首《風景》。我期待的一天到底盼來了,雖然我以為上海交響音樂廳的氣氛可能會更好,但我最終還是選擇了北京的中山音樂堂,因為這裡是很多鋼琴家的福地,在自己出生的城市舉辦首場音樂會,他是不是更有「吼」住全場的信心?
  • 題材前衛深入人心,7年前的《金枝欲孽貳》巡禮,到底有多精彩?
    無奈,由於部分劇情設定,並非適合面向全年齡段觀眾,再加上劇集的多個方面因素,最終巡禮的內容被「摒棄」。可「金枝」迷們,更想要去了解《金枝貳》的巡禮片,監製戚其義將這個短片拍出來,它的本意到底想要表達什麼?「剖開」《金枝欲孽》的設定,不講宮鬥只講「情」,只聊「貴人」和宮女的《金枝貳》巡禮,可沒那麼簡單。
  • 「聖地巡禮」人氣之謎
    「聖地巡禮」其實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個是宗教意義上的意思,即去拜訪在宗教上有著重要意義的聖地的行為。另一個則是軟軟冰在節目上進行的這種,去探訪在動漫或漫畫等作品中出現的現實地點的行為。將小說或電影的拍攝地稱作聖地,並去那裡探訪的事情其實很早就有了,比如在日本很久以前就流行去和歌中出現的地點旅行。而且,在以前,像動漫這樣沒有實在地點的作品,一般也會有去其製作公司參觀的活動,也被叫做聖地巡禮。
  • TVB經典巡禮劇《玉面玲瓏》,時隔多年仍未播,原來是沒有拍成?
    TVB曾播出許多精彩的巡禮片,如《衝上雲霄2》、《食為奴》這些巡禮,其實都是陣容不錯的劇集,只是惋惜,最終很多正劇拍出來,和巡禮片非常不一樣,甚至有些根本沒有拍成。什麼是巡禮劇?巡禮劇,一般是指巡禮片,它與預告片類似,但又有所不同。
  • 若雨止住,人走何處 |《言葉之庭》聖地巡禮
    》是新海誠於2013年執導的影片。、《秒速五釐米》、《星之聲》等)故事背景發生在現代東京,講述的是在雨天相遇的男高中生與一位神秘女子的戀愛故事。整部影片被雨元素所貫穿,同時又交織著俳句、日本庭院、少年時期的理想和成年後戀愛的無奈。 夏天下起雨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就想起了這部影片,便臨時起意去聖地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