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裡。那時,我們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擁有能堅定地相信某種東西的自我。這樣的信念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雲散」
內容簡介
在名古屋上高中時,多崎作有四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兩男兩女,他們的姓氏都帶有色彩——「赤」、「青」、「白」、「黑」,唯獨主人公姓名中沒有色彩。後來,多崎作獨自背井離鄉來到東京求學,卻突然被四位朋友告知要絕交,對原因沒有任何說明。他深受打擊,幾至形銷骨立,許久許久才恢復過來。多年來,他們始終沒有見面.如今已經三十六歲的多崎作,在女朋友的勸告下,終於下決心去拜訪拋棄自己的四個朋友,弄清真相。由此開始他的「巡禮之年」。當最後一塊拼圖集齊,謎底揭開,十六年前的秘密、十六年間的變化,以及十六年後的結局,都令人唏噓傷痛。
賞析
推介人:張偉偉
主人公多崎作讓我感到非常熟悉,讀他的故事感覺就像是在看自己的故事一樣,感同身受。他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在一個五人團體裡處於「若有若無」的地位。別人的人生都帶有顏色,赤、青、黑、白,而他的名字只是作,沒有顏色,名字跟人生一樣平淡無奇。
經歷一場奇異的變故之後,他被他的團體所驅逐,那種感覺,就像「莫名其妙地被突然扔下甲板,在海裡看著船在夜色中漸行漸遠,沒有船員和乘客發現他,他們都睡在溫暖的船艙裡」…那種疏離感、背叛感,讓人有點熟悉。我想他們十六七歲定下的所謂「命運共同體」的承諾,的確顯得有些幼稚可笑,但他們的世界觀正在成型,他們的差異和分歧肯定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大,所以這個五人共同體,是註定要分崩離析的,就像註定要風化的巖石,變成沙塵只是時間問題。所以說那些定下海誓山盟的人,最後也可能淪為「道不同,不相為盟」的尷尬境地。
在被拋棄後的半年裡,作一直在思考死亡的問題,期間他終於明白嫉妒為何物。嫉妒是世界上最堅固的牢籠。這所囚籠,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而是你自己把你自己關進去的,還親手把鑰匙丟到了門外。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你被關在這裡,只有你自己折磨你自己。倘若你決心走出去,當然可以,因為這是在你心裡的牢籠。可是你的心不夠堅定。因此自擾的庸人越來越多。嘖嘖,一針見血的見解,多麼精妙。
我與作的經歷大不相同,卻好像有一點像。我理解作,就像他會理解我一樣。於是我也對人數較多或者人數為奇數的小團體懷有一種莫名其妙的疏遠感,對別人開始保留一種隱隱約約的距離,就好像刺蝟蜷縮起來,保護自己最柔弱的部分一樣。的確,不要在一個地方呆太久,不然你會以為這是世界的中心。沒有人可以成為世界的中心,所有人褪去華麗的外表,都是一個孤獨的瑟瑟發抖的死小孩。
或許像作一樣的人生也未嘗不好,平平淡淡,沒有特別的追求,也沒有特別想得到的東西。一個人時,呆呆的坐在新宿站看看綠皮車和人流,聽聽小鳥跟著母親學唱歌。同時領悟到:
心與心之間不是只能通過和諧結合在一起,通過傷痛反而能更深地交融。疼痛與疼痛,脆弱與脆弱,讓彼此的心相連。每一份寧靜之中,總隱沒著悲痛的呼號;每一份寬恕背後,總有鮮血灑落大地;每一次接納,也總要經歷沉痛的失去。這才是真正的和諧深處存在的東西。
也許我心底會問,世界上這麼多人,憑什麼我是多崎作?是的,這是沒有前因後果的,這是命運給予的饋贈。我們只能接受他,因為命運相信我們沉著而冷靜,能夠度過最艱難的時期,好比一個人遊過結冰的河到達對岸。這也許是個卑微的角色,但也確實是最值得尊敬的角色。他也許沒有色彩,但他在更高的波頻上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