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顏燈」下的小鮮肉
日光燈下的同一塊肉
▲「美顏燈」下的滷菜攤
很多滷菜攤用了「美顏燈」
▲網友拍攝的肉攤上的「美顏燈」
【提問】
提起照片美顏、視頻美顏等,大家早已見怪不怪。請問,日常購買的食物也會偷偷美顏嗎?
【案例】
市民:滷肉上桌後就「失色」
前不久,90後妹子周嫣在生活中遇到一個疑問,在攤點上看到的滷肉色澤誘人,為何買回家之後,滷肉就變得「白翻翻」的。
周嫣今年26歲,最近搬進渝北區金島花園小區居住。7日,她邀請了幾名好友來家裡吃飯,為了讓餐桌更豐盛,她特地去小區附近買了滷豬耳朵、滷鴨等滷肉。「我在攤點上看到,這些滷肉真的是色澤誘人呀,我特地讓攤主不打調料,就切了蘸辣椒麵吃原味。」
當晚,周嫣將滷肉裝成拼盤端上了桌,好友小範說:「這些滷肉看起來『白翻翻』的,感覺不好吃。」另外幾名好友也湊過來鑑定,發現無論是外觀還是口味,都很一般,不大入味。
周嫣納悶了,明明自己下午買的時候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怎麼拿回家就變樣了?幾名好奇的年輕人湊在一起研究,尋找答案。最終,小範一名當廚師的叔叔說:「這是打了『美顏燈』的效果。」
周嫣說,答案雖有了,但「滷肉拼盤」遇冷,倒掉了一大半。第二天,她到攤點一看,確實有一盞「美顏燈」。
【走訪】
調查:認為是照亮或是裝飾品
9日下午至傍晚,記者先後前往了渝北區冉家壩附近的幾家超市和菜市場走訪,「美顏燈」幾乎是每個滷肉攤都有,光線一般偏紅色,有的小推車上方掛了三盞「美顏燈」。
其中一家自稱經營了20多年的滷肉攤老闆說,這燈是他4年前「跟風」買的,名叫「生鮮燈」,主要是給食物提亮。「都說色香味的嘛,我們家的味道都弄得好,用燈增色也算是包裝一下。」
記者在一家超市拿起一塊鮮肉,在「美顏燈」下鮮肉色澤偏紅,看起來十分鮮嫩,但對著超市的日光燈看,真實色澤要黯淡許多。
正在逛超市的顧阿姨說,她對這燈早已見慣不怪了。「乍一看以為多新鮮一塊肉樣,但我只要看到打了燈,就一定要好好再看看。」
記者詢問了一些年輕人,幾乎沒人在意過這燈,認為是照亮或者是裝飾品。
商家:這種燈讓食物增光添色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搜索「生鮮燈」,發現該商品銷售火爆,價格從十餘元到上百元不等,有圓形也有長條形,廣告語寫著「美食,好看才好賣」「讓你的食物增光添色」等。
記者與一家月銷量逾3000件的客服交談得知,「生鮮燈」分很多種:紅光配冷白光照豬肉,全暖光照滷菜、油炸食品,黃光照糕點,亮白光照蔬菜……最後,客服還總結稱:「這個燈只是讓我們的食物呈現更好的效果,就像大家拍了照也想要美顏了再發一樣。」
12315:
買到問題食品請投訴舉報
10日,記者撥打消費者投訴舉報專線電話12315諮詢,接線人員表示:商家安「生鮮燈」的行為本身沒有多大問題,但如果商家兜售有問題的食品,市民就可保存好相關證據,第一時間撥打12315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支招:拿到自然光下「還原本色」
記者諮詢了中國烹飪大師、重慶味典餐飲管理公司董事長鄭勇,他表示:「美顏燈」大概是五六年前在市場上出現。最初,「美顏燈」是出現在各大超市賣場中,主要是為了讓食物看起來更好看、顏值更高。後來,在菜市場、小攤上也都流行起來。「對於商家來說,一盞燈價格便宜,卻能讓食品看起來更有賣相。」
如何避免被燈誤導,買到不真實的食物呢?可將食物拿到自然光線或日光燈下對照,立刻就能「還原本色」。對於不允許拿出櫃檯的食物,則可以打開手機燈照射看看。
「選購食物,除了看,還要聞。以滷肉為例,聞聞它本身的香味,好吃的滷肉,是可以聞到天然香料味的。」(重慶晚報-上遊新聞記者 王薇 攝影報導)
來源:人民網本地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