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洽川文學】雨蕭 || 餃子的變遷

2021-02-17 洽川文學

媽媽打電話讓我帶著妞妞去吃飯,她說哥哥今天包餃子。掛了電話,妞妞讓我自己去,她和同學約好了要去吃漢堡,並且強調她不喜歡吃肉餃子。看著比我高出一截的妞妞,思緒飛到從前,那時我像她這麼大,比她矮半頭,雖然也是孩子,卻不曾被嬌慣過。 

冬天乾冷乾冷的,巷道裡沒有下水道,各家洗涮排出來的水在土巷道中結了厚厚的冰,在清凌凌的陽光下熠熠發光。我和一群孩子從巷道跑到麥場,冬日的鄉野天寬地闊,風毫無遮掩,在空蕩的曠野裡肆意竄過,孩子們破爛骯髒的棉衣抵禦不了隨風而來的冷,冬天在我們臉上、手上刻上一道道裂痕,風一吹,皴裂的口子有鮮血緩緩滲出。那時我們才不在意,一年中唯有寒假這幾天不必為作業發愁,不必為豬草勞累。 

臘月末的村莊,柴火混雜著油膩的甜香,空氣中流淌著唯有年才有的幸福氣息。斜陽慢慢落到山後,西邊的山被塗上一層奇異的黛青,當濃鬱的肉香溫暖香甜了凜冽的空氣時,我們知道已是除夕,明天將是每個孩子夢裡祈盼許久的年,可以放開肚皮吃飽的餃子與零碎的壓歲錢,是孩子們對年的最美期盼,壓歲錢滿足了孩子們對零食鞭炮的夢想,餃子則是孩子們所能想到的人間最美的食物。 

柴火映紅了父親的臉膛,煮肉剁肉的活一般歸他,此時的我們殷勤的從外邊給父親抱柴火,越來越濃鬱的肉香拽住了我們撒野的腿,好不容易肉出鍋了,我們像一群饞饞的小狗圍著肉鍋。父親會找出一兩根肉骨頭給我們,我們很快啃乾淨肉骨頭上的零星肉末,眼睛一眨不眨盯著盤子裡剛上了醬的塊子肉。

這時的母親早已把院子裡裡外外灑掃擦拭了個遍,肉出鍋了她會及時回到廚房,我一直懷疑她是怕父親慣孩子,讓我們把招呼客人的肉吃了。焯蘿蔔、煮粉條、剁蔥和豆腐,炒餃子餡這些活其實奶奶也可以幹啊。熱炕上放著炕桌,奶奶一邊看著電視,一邊揉面,一大堆亂糟糟的散麵團在她手裡很快變成潔白光滑的一整團,奶奶用溼布蓋起來,讓面餳著。母親剁好餃子餡,父親從鍋裡舀一點浮油倒進去,霎時蘿蔔豆腐的顏色油潤起來,母親取出一枚硬幣,用開水燙一下包在餃子裡,這個餃子是福餃,吃到的人這一年會特別順利。

當春節聯歡晚會的拜年鐘聲響起,餃子已經包好了,我們躺在被窩裡等年。 

天尚未亮,鞭炮鋪天蓋地而來,柏樹枝燃燒後的清香連同火藥氣息混合在冬日的空氣中,村子被驚醒。連同村子一起被驚醒的母親早已起床,爺爺的遺照前擺好了水果乾果,地上青煙屢屢,父親燒過的紙灰從瓦盆裡飛起。我們飛快穿上過年的新衣,母親已經煮好餃子。她先從大鍋裡舀兩盤餃子,父親端端正正擺在供桌上,一番祭拜後,再端回來,我們才可以吃。

逢到好的年景,母親會給蘿蔔裡面加些肉。這時拜年的客人看見了會一臉豔羨,說看來今年光景不錯,過年都包肉餃子。

父親就會客氣地讓人家也吃一點。一般人都知道是客套話,擺擺手說吃過了。那年黑娃叔家的孩子卻當了真,他一進門聞著肉香,就站到飯桌前盯著盤子一眨也不眨,父親說讓娃吃一點,他趕緊甩開黑娃叔的手,趴到桌子上也不怕燙,也不等母親端過來蒜汁,直接用手捏著,一個接一個只管往嘴裡塞,全然不顧我們的臉色。眼看盤裡的餃子越來越少,他竟連夾了成十個放到自己碗裡,當他驚呼吃到了有硬幣的福餃時,我再也受不了了,把筷子一摔,「哇」地哭了:「這是我們家的福氣,憑什麼讓外人吃,肉餃子我們一年也不一定能吃一次。」 

黑娃叔的臉上掛不住了,過來拉孩子,孩子根本拉不下來,他一邊吃著餃子,一邊含混不清地說:「肉餃子真好吃,為什麼咱家過年從來不包肉餃子。」黑娃叔連拖帶拉領走了哭哭啼啼的孩子,父親安慰著還在哭的我和同樣生氣的哥哥,「你倆好歹也是一年吃一次肉餃子,那孩子可能幾年都沒吃過一次。」

母親嘆息著,把鍋裡給自己留的半碗餃子端到桌子上,舀了一碗餃子湯,從籠裡拿出一個冷饃泡著吃。奶奶從炕上下來,顫巍巍地把自己的半碗餃子倒進我們的盤子,她和母親一樣,拿了一個饃,舀了一碗湯。父親搶過奶奶的饃說:「媽,你吃餃子去!孩子們吃的時間還在後頭,只要活著,日子總會越來越好,一切都會好的。」 

父親的話我們並不相信,日子就這樣堆疊重複,哪會越來越好!

然而,日子的確在不知不覺中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好! 

我們身上的冬裝從初時顏色單一,剪裁笨拙的肥大棉服變成各色美麗輕薄、禦寒性能良好的羽絨服,孩子們在四季裡快樂成長,他們的手臉再也沒有皴裂,冬天和夏天一樣漂亮。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肉餃子不再是過年才能吃到的稀罕物,尋常的日子它也會頻繁的出現在飯桌上,在妞妞他們這一代的記憶裡,自家的肉餃子不過是尋常飯食,毫無新意。我給她講起從前,她當然無法理解當年五叔家的孩子。

一進門,冬日韭菜特有的鮮香混合著炒雞蛋的清香鑽入鼻孔,哥哥說:「知道你和妞妞不喜歡吃肉,特意做了素餡。」 我笑了,突然想起許久都沒動手包餃子,趕緊洗手擀皮,灶上的水很快燒開了,恍惚間我想起從前的大鍋灶,燒一鍋開水,煙燻火燎半天也不見泛泡。 

哥哥一邊包餃子,一邊說:「媽,和面剁餡包餃子挺麻煩的,今年過年咱去酒店好嗎?」 

媽媽笑著說:「日子越好,人越會偷懶。沒有餃子的年能叫年嗎?再說包個餃子有多累。」 

我說:「酒店裡的年夜飯帶餃子,而且有好些品種,隨意搭配,可以在酒店,也可以帶回來,很省事。」 

媽媽說:「年輕時天天發愁吃什麼,現在也發愁吃什麼,可是這兩者的差距,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明白。妞妞他們這一代真是趕上好時代了,這日子我們從前做夢都不敢想啊。」

雨蕭,原名李高豔,陝西省合陽縣人,合陽縣作協理事,散文小說散見雜誌報刊。

相關焦點

  • 洽川辣子肉
    N多年前大學畢業,回到闊別數載的州府渭南,約了幾個同學,找了一家館子,意氣風發的點了幾個菜,想美美地回味一下故鄉的味道!
  • 2020洽川風景名勝區春節活動方案
    2020年新春,為進一步擴大洽川旅遊的美譽度和影響力,優化提升洽川風景名勝區的綜合形象,宣傳推廣景區,2020年春節期間特舉辦「金鼠迎新春 舞動慶洽川」活動,營造節日喜慶氛圍,展示洽川發展新成就、新面貌,唱響洽川景區省級旅遊度假區品牌。
  • 萊陽年夜飯:黑面、白麵餃子看變遷
    萊陽年夜飯:黑面、白麵餃子看變遷
  • 沿黃自駕第2天|看天下第一倉,吃九品十三花,過洽川溼地,處女泉
    沿黃自駕第2天|走大荔、合陽,看天下第一倉,吃九品十三花,過黃河洽川溼地。處女泉裡泡溫泉!華陰出發,距離豐圖義倉34公裡,自駕40分鐘,景區基本沒有遊客,門票28元,小孩半價,整個景區遊完大概40分鐘。
  • 2015鹿可走天下---端午滑沙、踩泥、摘西瓜,大荔、洽川處女泉2日遊!
    5點到達合陽洽川處女泉隨意找了家農家樂安排住宿農家樂門口「處女泉」又名「東鯉瀵」,也是洽川七眼瀵泉之一,為七眼瀵泉之中的佼佼者。處女泉實際上是由大小泉眼組成的泉群,泉水浮力特別大。長年保持水溫29℃-31℃,含有豐富的鍶、銅、硒,對人體健康非常有利,水清透徹,泉眼遍布泉中,出水量大,可謂入水不沉,泉湧沙動,如綢拂身,被譽為「沙浪浴」,特別是到了冬季,處女泉霧氣浮空,綿延十裡不絕,別有一番情趣。
  • 【金水文學】一碗吃不厭的合陽美食——西紅柿泡饃
    合陽文協會長:成三順「如龍盤聚碗中央,金黃綿軟美味長,吃後不叮腸胃舒,洽川一碗夢也香。」這是9月11日慕名與《洽川周刊》主編趙向群先生數次相約、因忙失約終利用星期天履約,品嘗隔窗吹喇叭---名聲在外的中華烹飪鼻祖合陽伊尹故裡馳名傳統美食一絕----合陽四季青大酒店小吃一條街李家燒烤特色美食西紅柿泡饃的感受,而這只是李家燒烤李振江師傅的西紅柿泡饃系列之一絕也。
  • 皇上家的餃子都是什麼餡兒的?
    餃子是被中國人賦予了太多含義的美食,尤其是北方,凡有喜慶的時候,餃子一定是你第一個能想像到的節令吃食,過年吃餃子、頭伏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結婚吃餃子,就連送客都要吃餃子,餃子對於人們的生活實在是太重要了,齊如山先生曾經總結北方的諺語,
  • 治病的餃子
    其實在我的印象裡,是很少有吃到餃子的。一是南方人的飲食習慣與北方不大一樣,南方人以水稻為主,北方以麵食為主;二是南方近來也越來越少種植麥子了,怎麼做麵食也幾近失傳。可是我有些疑惑,把它說成農曆除夕的食物也好,說是中國的一種傳統麵食也罷,為什麼北方一下子就覆蓋了南方,把餃子變成中國統一的符號?現在為什麼會是南北通吃?
  • 時而重要,時而卑微:「戀愛文學」地位變遷史
    作為一個經典的文學母題,「愛情」自古以來在文學作品中就不斷出現。但若將「愛情」放在東西方文學對比的視域下來看,其所佔比重,以及各自的地位實則有很大差別。在《陰翳禮讚》一書中,谷崎潤一郎分析了「戀愛文學」在不同地域、不同時代的歷史地位變遷。
  • 【金水文學】我的家鄉 ,美麗合陽
    八百裡秦川是《詩經》的發祥地,而我的家鄉合陽洽川是其中最為璀璨的一顆明珠。《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千古絕句就出自於此,她描寫的是周文王和洽川美女太姒的美麗愛情,這一美麗的愛情故事被傳唱了千年之久。太姒天生姝麗,聰明淑賢,分憂國事,嚴教子女,尊上恤下,深得文王厚愛和臣下敬重。
  • 冬至早上為啥吃餃子
    文/二傻傻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今天又到冬至節,前兩天娘就打電話過來一再叮囑,「冬至別忘了吃餃子哦,冬至早上吃餃子,耳朵凍不掉」。我在想為啥吃餃子耳朵就凍不掉呢?餃子和耳朵的形狀差不多,吃啥補啥,是不是吃耳朵形狀的東西就補耳朵,冬天就凍不掉堅強的耳朵了呢?
  • 《姥姥的餃子館》引發三代人回憶 與誰一起吃餃子最幸福?
    弘揚傳統文化 以餃子反映時代變遷該劇的一大亮點是以「餃子」為線索串聯起三代人的故事。關於「餃子」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儒家經典《禮記》中,兩千多年以來它一直是吉祥如意、團圓喜慶的象徵。本劇通過「餃子」這一傳統中國食物,將中國人小餐桌的煙火氣和人情味兒融匯其中,用質樸自然的敘事方式傳遞美食中蘊藏的親情和「家和萬事興」的中國傳統「家」文化。
  • 這家餃子生活館,請全深圳人吃餃子嘍!
    不會還有人不知道凡爾賽文學的梗吧!  最近被超火的「凡學」刷屏了  簡單來說,凡爾賽文學就是  「用最低調的話,炫最高調的耀」  本著「萬物皆可凡爾賽」的原則  吃貨的命題來了:  如何凡爾賽式吃餃子?
  • 香香的餃子 濃濃的情
    我回答餃子。她們又問我:吃了幾個?我回答十個。奶奶和母親沒有記清我究竟吃了幾個,她們也忘記了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把我吃十個餃子作為十個月的我說的第一句完整的話記了下來。在我童年的歲月裡,只有過年才可以吃餃子,於是,想吃餃子的時候,我就開始盼年。那時候,感覺那一年一年的過起來咋那麼長呢?
  • 論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的主體變遷與認同建構
    追溯少數民族文學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分期上會與「主流文學」的分期略有不同,原因在於它的生產、傳播、研究同國家文化政策和文學制度建設、文學組織生產及評獎傳播機制密切相關。這種緊密關係體現於它在「十七年」時期與「主流文學」無論題材還是觀念上都同聲合唱,新時期以來也一度與傷痕文學、反思文學、改革文學、尋根文學等潮流如影隨形。
  • 《文學的故鄉》尋找文學的故源
    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文學的故鄉》,它是以故鄉為源泉,講述了當代知名作家的成長曆程,並重點分析了故鄉這個特殊成長環境,帶給了作家不盡相同的文學啟蒙。紀錄片的節目組執著於刨根問底,他們無比痴迷於作家的成長環境,試圖將這些極具偶然性的成長經歷復盤為一個方法論,以便於儘可能從邏輯上,解釋一代名家寫成傳世經典的原因。
  • 原野|第一次包餃子鬧出的笑話
    文/原野 編輯/淑為 圖片/網絡頭好幾天女兒鬧著冬至吃包的餃子。說實話參與過,沒有親自全做過。這不難為你老爸嗎?萬事開頭難,做一次就好了,自己給自己打氣。我打開手機問度娘,查找水餃的做法。三鮮水餃(三鮮餡餃子)的用料:豬肉 250克,蝦仁 200克,木耳 N朵(多放些),香菇 7朵,雞蛋 4個,韭菜 50克少放,提味用料酒 1勺,生抽 3勺,蠔油 2勺,鹽 4克,蔥末 少許,薑末 少許,芝麻香油 1勺,植物油 30克,麵粉 500克,水 250克。
  • 莫言:寫作最初的目的,就是為了一日三餐都能上吃餃子
    莫言:寫作最初的目地,就是為了一日三餐都能上吃餃子。我國著名作家莫言先生,因為一部長篇小說《蛙》獲得了茅盾文學獎,第二年又獲得了諾貝爾文學大獎,從此他的名字享譽世界文壇,一舉成名之後,自然是萬眾追捧。當媒體詢問他追逐文學夢的動機是什麼?
  • 【洽川文學】一華 || 鋼板刻字的記憶
  • 記憶裡的薺菜餡餃子
    不一會媽媽就會把麵粉和成麵團,和成的麵團需要醒20分鐘,醒面這段時間就開始剁餃子餡兒,那時候家裡也沒有冰箱,也沒錢買新鮮的五花肉,所以從來沒有吃過新鮮五花肉薺菜餡的餃子。都是年前殺年豬還剩幾塊臘肉,媽媽一般都是剁點臘肥肉,再炒點雞蛋花放在一起,然後把洗好的薺菜切成沫製成餃子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