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文/熊茂伶 檀易曉)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聯合國高級顧問傑弗裡·薩克斯近日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中國消除極端貧困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成就」。
薩克斯是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曾連續三次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的特別顧問。1981年,薩克斯首次到訪中國,還曾見證「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早期實施。他告訴記者,他已密切關注中國近40年,看到了「絕對非凡」的發展成就。
脫貧戰略各層面執行良好
《參考消息》:隨著貴州省最後9個貧困縣脫貧,中國完成了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您對此如何評價?
薩克斯:這是很好的消息。在減少極端貧困方面,中國在短時間內所完成的工作比歷史上任何其他國家都要多。1980年左右,中國約有10億人口,據估計當時極端貧困率超過90%。而現在中國有14億人口,實現了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這是一個巨大的歷史成就,體現了非常強大的減貧事業框架,給世界其他貧窮國家帶來希望。
《參考消息》:回顧過去幾十年中國的減貧歷程,有什麼讓您印象深刻的做法?
薩克斯:中國政府在不同時期採取了不同戰略。上世紀80年代,中國的整體策略是推動廣泛的經濟發展。通過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實現了驚人的9%以上年均增速,這是消除極端貧困的重要基礎。
後來中國面臨沿海地區發展較快、內陸地區發展較慢的形勢,於是政府將更多注意力轉向西部地區,針對性地解決落後地區的發展問題。2005年左右,我曾到訪中國西部地區的貧困縣,地方官員謀求發展的決心讓我覺得非常振奮。正是由於這份決心和明確、合理的計劃,加之國家層面對基礎設施的大力投資,西部地區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來源。
近年來,隨著貧困率降至相當低的水平,政府必須直接關注個體家庭,釐清導致個體家庭陷入貧困的因素,並予以解決。整體而言,中國的脫貧戰略在多個層面得到了良好執行,從而實現了消除極端貧困的目標。我為中國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驕傲和高興。
系統性前景規劃極其重要
《參考消息》:由於國情不同,中國的減貧經驗不一定全部適用於其他國家。您認為有哪些經驗是其他國家可以學習的?
薩克斯:首先,需要設立清晰的目標。中國政府設定的2020年消除絕對貧困的目標非常重要,因為目標能讓我們集中精力、不斷前進。
第二,要制訂良好的計劃。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和整體規劃極其重要,5到10年系統性的前景規劃讓中國脫貧事業有清晰的框架。
第三,讓公共投資和市場機制相結合,促進基礎設施、衛生和教育方面的發展,多主體共同參與脫貧事業,政府與市場力量的結合十分有效。
另外,中國發展的一大標誌是對基礎設施的大膽投資。除了在高速鐵路、國家輸電網絡、信息網絡等領域的投資,中國的政策制定者還著眼於大規模電氣化、光纖、5G等領域,這些都是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同時,對數位化、可再生能源等領域的前瞻性投資也非常重要。
我認為中國過去幾十年減貧事業中有很多關於長期發展的經驗,對東協國家、南亞和非洲等地都非常適用。事實上,中國有廣泛的對外支持項目,但在中國和受援國以外並不廣為人知。我建議中國設立一個像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英國國際開發事務部(DFID)、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JICA)和瑞典國際開發署(SIDA)這樣面向公眾的發展機構,以便讓更多人了解中國作出的努力,並有更多機會與全球學者和發展實踐者交流。
中國應更關注中長期發展
《參考消息》:您認為中國下一步的扶貧工作會面臨怎樣的挑戰,對此有何建議?
薩克斯:儘管中國消除了極端貧困,但城鄉差距仍然很大,很多農村地區生產力水平較低。隨著中國繼續推進城市化進程,大城市將更加發達,而農村地區的人口可能會繼續下降。政府需要做的是提升留在農村的人口的生活水平,同時提升城市生產力、改善人口健康狀況和居住環境。我認為中國正朝著這個方向邁進。
回顧過去幾十年,長遠的眼光讓中國取得了巨大成就,我認為中國應該繼續進行其一直堅持的明智的、精心計劃的廣泛投資,不追求短期消費繁榮或房地產泡沫,而更關注中長期發展。放眼本世紀中葉,中國將有機會進一步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增強社會包容性和環境可持續性。
《參考消息》:隨著中國貧困人口的下降、生活水平提升,這將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
薩克斯:隨著中國減貧事業的發展,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擴大。中國對海外進口的需求推動了全球需求上升,促進了全球貿易;中國提供的大量低成本、高質量的基礎設施對那些希望擴建本國基礎設施的發展中國家至關重要;中國對「一帶一路」等發展項目的融資供給是擴大經濟發展的關鍵;在世界能源體系的脫碳等領域,中國對技術進步的貢獻至關重要……所有這些都為世界經濟帶來重要益處。
《參考消息》:如何看待疫情之下中國在全球經濟復甦中的作用?
薩克斯:在新冠疫情的形勢下,中國迅速控制住了疫情,實現了經濟復甦。中國是5G、交通和電力等基礎設施的重要提供者。這些基礎設施是發展中國家非常需要的,同時也是中國出口增長的引擎之一,這是互利的。
中國應與周邊國家加強合作,促進投資導向的綠色復甦、數位化復甦。我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支持者。RCEP地區是世界上經濟最具活力的區域,也是抗擊新冠疫情最成功、引領世界經濟復甦的地區,籤訂RCEP是向前邁出的一大步。下一步,RCEP成員應深化合作,在區域內結束新冠疫情,同時恢復旅遊、貿易,並投資可再生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杆洞鄉黨鳩村桂黔烏英苗寨,婦女們在展示端午節粽子比賽的作品(6月25日攝)。(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