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又搞大新聞了?霧霾差點要了臺灣跑友的命……

2021-03-05 這裡是咕咚

【小編說】 PM2.5,這個詞語似乎消沉了挺長一段時間。最近它又出來搞大新聞了。只不過,它選擇肆虐的地方不是北京,不是河北,也不是內地的任何一座城市。而是海峽彼岸的寶島——臺灣。


事情是這樣的,2月21日早上6點,2016高雄國際馬拉松在正式開跑。但是天公不作美,據當地環保署公布的數據來看,當時的空氣氣懸浮微粒(PM2.5)已經達到了「紫爆」階段,並不適合戶外運動。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人們就頂著蒙濛霧霾開跑了。但好景不長,很快比賽就傳來了一名53歲的郭姓男子休克昏倒的消息。所幸送醫急救過程中,透過電擊方式讓郭男恢復心跳意識,但他目前仍在加護病房觀察。

對此事件,當地的醫生表示,環保署公布高雄市當時的空氣氣懸浮微粒(PM2.5),已達紫爆階段,PM2.5的粒子極為細小,若是大口呼吸會吸進肺泡,透過血液循環到全身,若是到腦部會增加腦中風、若是在心血管則會增加心肌梗塞的機率,長久下來就會累積性傷害,但「這就像慢性自殺!」

然而……綜合當地消息來看,當天高雄的PM2.5指數也就在71上下,想想當年在PM2.5爆表的北馬徵戰的各位壯士,臺灣同胞的抵抗力顯然有些弱爆了……


不過最後小編還是要提醒大家:雖然這次馬拉松跑友休克事件,並不一定和PM2.5有直接的關係,但還是給我們再次拉響了警報——不要因為過了幾天空氣清新的日子,就忘記了霧霾的痛苦。呼吸是命門,關鍵時刻能救人啊!!

活人小編說:

我是一隻喜歡跟大家嘮嗑的活人小編(づ ̄3 ̄)づ╭❤~新聞來源於網易。空氣品質這麼重要的東西,大家要時時留意啊~

相關焦點

  • 2:00PM中的PM是哪兩個單詞的縮寫?PM2.5呢?
    ——PM語錄最近聽說公司的PM一不小心,得罪了程式設計師,被幾個格子衫小哥哥一起拉出去祭天了,設計獅和文案狗在一旁拍手稱快,喜大普奔。,比如8:00am、14:00pm,分別表示上午和下午。這種情況下,pm和am又是哪兩個單詞的縮寫嗎?am:ante meridiempm:post meridiem其實am和pm對應的是拉丁文詞彙, meridiem是「正午」的意思。而在書寫的時候,可以寫成「AM」或者「a.m.」,這幾種寫法都是正確的。
  • 霧霾就不呼吸了?PM2.5口罩選擇攻略
    最近霧霾天接連不斷!今天又開始了!大北京5環出門得打開手電筒。拍個鬼片,都不用特效,強烈要求,下回再拍個寂靜嶺啥的來我大北京冬天選景。對防護力並無關係,一次性口罩防護力反而要比厚厚的棉紗好很多。711便利店 綠盾PM2.5口罩 32元/1隻裝,附濾芯。▼
  • 開加溼器=吸霧霾? 水霧顆粒物非PM2.5
    不過,近來網上出現了一個說法:在加溼器裡添加自來水進行霧化,等同於吸霧霾。事實真是如此嗎?  網上熱傳的帖子稱,在家庭中使用加溼器最好用純淨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隨水霧吹入空氣中造成汙染。如果自來水硬度較高,加溼器噴出的水霧中因含有鈣、鎂離子,會產生白色粉末,汙染室內空氣。吸入這種水霧顆粒的後果,可能比吸霧霾還嚴重。
  • 開加溼器=吸霧霾?水霧顆粒物非PM2.5
    不過,近來網上出現了一個說法:在加溼器裡添加自來水進行霧化,等同於吸霧霾。事實真是如此嗎?   網上熱傳的帖子稱,在家庭中使用加溼器最好用純淨水,因為自來水中的氯原子和微生物有可能隨水霧吹入空氣中造成汙染。如果自來水硬度較高,加溼器噴出的水霧中因含有鈣、鎂離子,會產生白色粉末,汙染室內空氣。吸入這種水霧顆粒的後果,可能比吸霧霾還嚴重。
  • 霧霾生存指南之:能過濾 PM2.5 的口罩怎麼選?
    北京再次成為了世界性話題也再次是因為糟糕的天氣質量,霧霾讓廣場舞變成「寂靜嶺」,行為藝術家拿著工業吸塵器吸了 100 天霧霾可以製成板磚……聽上去很娛樂
  • 科普達人「退散」4大霧霾謠言
    媽媽說霧霾裡面有硫酸銨?好piapia...4000流明微距鏡頭下的北京霧霾,什麼鬼?高空拍攝霧霾,又是什麼鬼?今天的pm2.5濃度3900你造嗎?這個拍到的東西應該不是pm2.5本身,只是該時間下用微距頭+4000流明燈在霧霾中拍攝時能看到的景象,那麼大燈打著,你肉眼也能看到這些顆粒物。如果鏡頭裡出現這個場景,還是請把口罩帶上吧——哪怕不是pm2.5,這種細顆粒對你也沒啥好處。直接上我拍的視頻轉成的gif吧:
  • 臺灣PM2.5隻有71,竟然敢稱」紫爆「?丨晚匯報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昨天台灣遭遇霾害,午後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由北而南逐漸升高,全臺紅色警戒。
  • 對PM2.5,你了解多少? 漲姿勢
    大編按:今日,大編的朋友圈已經被廣州霧霾刷屏了!PM2.5指數已經超過200,達到重度汙染的程度。你真的了解PM2.5嗎?
  • 「看見」PM2.5的眼睛
    該片通過網絡渠道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並引發了新一輪的關於PM2.5的激烈討論。不論是對她強烈支持和讚許,還是對她的數據以及動機有所懷疑,但有一點是我們都不能否認的,那就是「霧霾」已是一個既成事實,PM2.5正在無孔不入地侵入我們的生活,威脅到我們的健康。
  • 霧霾頻繁造訪,導致室內PM2.5嚴重超標,關窗真的還有用嗎?
    但,這兩年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的聲音,很多朋友反映即便是關上窗戶,室內的PM2.5依然嚴重超標,這到底是為什麼?今天柳師傅就給大家分享一個又窗戶引起的室內汙染案例2018年十二月份的時候,收到了一位好的朋友的救助,讓我幫忙解決一個這樣的問題,他說,因為霧霾天氣,家中的PM2.5嚴重超標,家裡人的身體健康都受到了威脅,年邁的父親更是因此得了肺炎住院,這讓他非常慌!
  • 專家:PM2.5口罩噱頭大過實效 過濾效果值得肯定
    「霧霾一般不太容易進入血液,但由於霧霾中有很多汙染物,其中的二氧化硫等小分子可能會通過氣道進入血液。霧霾中的有害分子在身體中沉積下來,容易造成炎症,加重病徵。長期吸入易致咳嗽、鼻炎、支氣管炎等症。」 西京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李志奎說。  11月初,「霧霾影響生殖能力」的報導一度登上了各大網站新聞排行榜榜首,也引發不少老百姓擔憂。
  • 唐孝炎院士:中國PM2.5問題
    霧霾返場,PM2.5再次成為人們冬日裡的關注焦點
  • 我的這五年: PM2.5下降了一半以上,空氣優良天數多了70多天!
    其實,霧霾、PM2.5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時間點是在2015年,當時,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柴靜自費拍攝了一部關於霧霾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一下子讓大家開始關注空氣品質。當時,我們頻道的記者也對嘉興的空氣品質進行了調查,還去了解了市民的看法,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展示的是她一年霧霾調查的過程和結果,點擊量超過了一億,雖然也有些人覺著她在作秀,但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
  • 北京大學陶澍教授:農村燒火取暖做飯釋放PM2.5,引爭議
    最近,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陶澍一篇論文引發網友熱議,該論文說農村地區燒火做飯釋放PM2.5,致數十萬人死亡。據說這是一篇發表在外國刊物上的文章,主要講述了農村燒火做法,產生PM2.5顆粒物,每年致數十萬人死亡。
  • 別把霧霾不當回事,日本防霾神器大推薦!
    這麼大的霧霾,必然要驚動本來就有些神經質的日本媒體啦~話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日本報導中國霧霾事件了。
  • 【德道】PM2.5到底有多危險?
    現如今,本該空氣清新,但事實並非如此,霧霾依然肆掠。因為霧霾嚴重,不僅造成許多交通事故,同時對人們的身體帶來危害。許多人或許還不清楚PM2.5的危害,那麼在這個霧霾繚繞的日子裡,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PM2.5到底是什麼意思?
  • 北京大霧PM2.5濃度超極限值
    CFP供圖南方日報訊 昨日晚,美國駐華使館發布的北京PM2.5監測數據再次爆表,超過了最高汙染指數500,此時的PM2.5濃度522,也因為「超出了該汙染物的值域」,在美國環保局網站上無法轉換為空氣品質指數。2010年11月21日,美駐華使館的PM2.5監測數據曾爆表一次,當時使館在推特上描述其為「Crazy bad(糟糕透頂)」。
  • 在PM2.5破表的日子,讓自己人氣爆表吧
    前幾日,小編夜觀星象,觀了半天,啥也看不到,當時嚇得小編冷汗直流,私以為天象大異,有大事要發生!!!趕快收拾細軟,準備跑路!
  • 對比中日兩國的PM2.5濃度實時地圖
    在北京,到了冬天,大家都魔怔了一樣,霾天在朋友圈裡抱怨霧霾,晴天在朋友圈裡曬晴朗的照片,可見空氣品質早已成為了大家廣泛關注的話題。最近幾日我國大範圍、高濃度、高毒性的霧霾來襲,整個朋友圈都在熱議這一話題。今天,小地君也借著這一熱點話題,對比一下我國和我們的鄰國—日本,是如何播報PM2.5的。
  • 霧霾的剋星有多少?空氣負離子是其一
    作 者:高科負離子研究所研究員陳晨關鍵詞:霧霾 空氣負離子 摘 要:霧霾,又成為籠罩北方城市的「惡魔」,空氣負離子可以為人們提供「保護傘」。霧霾,是霧和霾的組合詞。霧霾常見於城市。中國不少地區將霧併入霾一起作為災害性天氣現象進行預警預報,統稱為「霧霾天氣」。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極易出現大範圍的霧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