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福利的公眾號
前段時間空氣品質不太好,很多人估計都在家裡翻已經落了灰的空氣淨化器,重新把它開起來。是不是已經有點忘記,上次開空氣淨化器是什麼時候了?其實,霧霾、PM2.5的概念,真正深入人心的時間點是在2015年,當時,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柴靜自費拍攝了一部關於霧霾的深度調查紀錄片《穹頂之下》,一下子讓大家開始關注空氣品質。當時,我們頻道的記者也對嘉興的空氣品質進行了調查,還去了解了市民的看法,我們先來回顧一下。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展示的是她一年霧霾調查的過程和結果,點擊量超過了一億,雖然也有些人覺著她在作秀,但大多數人都是認同的。市民說,比較震撼,因為裡面也採訪到了一些領導,他們自己也認為他們做得不好。嘉興人當年對空氣品質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在某網絡公司提供的2014城市空氣品質年報當中,嘉興全年空氣汙染天數有106天,其中輕度汙染77天,重度汙染有5天,平均10天當中有3天超標,全國城市排名第88名,吸入最多的空氣汙染物是PM2.5。市民:「空氣不太好,每天早上起來霧濛濛的,然後會戴個口罩。」市民:「像我是在三亞讀大學,兩個城市很明顯的反差,回到嘉興我就覺得,空氣真的好糟糕。」現在時間已經過去了5年,現在的嘉興空氣品質怎樣了呢,我們先來看數據。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工作人員陳建挺介紹,從2015年的歷史監測數據來看,當初的PM2.5是53微克每立方,國家二級標準是35微克每立方,當初的是優良天數,只有233還出現了4天的重汙染天氣。經過這幾年,嘉興全市上下的一個治氣的一個工作推進,去年嘉興的PM2.5是首次達到了30微克,邁進了國家二級標準線這個大關。而到了2020年,pm2.5的數據,已經達到了27微克每立方,相比2015年,足足下降了一半以上,數字可以說是非常可觀的。而空氣優良天數,截至到去年12月中旬,就已經達到了307天,相比2015年,多了70多天。對於這樣的成績,作為環保工作人員的陳建挺,個人也有直觀的體會。陳建挺告訴記者,他自己的喉嚨感受還是挺明顯的,他的這個咳嗽在前幾年還是比較厲害的,經過這幾年感受有明顯好轉,咳嗽也很少。說明空氣品質改善幅度還是蠻大,藍天、白雲,空氣新鮮。剛才接受我們採訪的陳建挺,是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大氣處的工作人員,在這個口子上工作已經有10年時間了,可以說,對於這幾年嘉興環境質量的變化,他是很有發言權的。那麼這五年來,他們是怎麼抓嘉興的治氣工作的呢?陳建挺介紹,現在他們像有個職業病一樣,每天會拿出手機,手機上有一個空氣APP,每天會關注空氣品質,昨天空氣怎麼樣,今天空氣目前是怎麼樣一個狀況。看到空氣品質不好,他們肯定會去找原因,去發現是哪裡,空氣可能會是有汙染,回去進一步溯源分析是什麼問題造成的?再督辦下去,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不僅是專職的環保工作者,在現在的嘉興,一旦出現重汙染天氣,多單位、多部門就會迅速行動起來,齊抓共管。陳建挺說,他對前兩天印象最深刻,主要是上周末是全市的一個動員工作,周末因為冷空氣的影響,北方輸入汙染的影響,確實這兩天一度出現重度汙染,他們全市周末加班加點發現這個問題,他們領導都是直接到基層進行指導服務,採取各種措施想盡辦法去排查這個問題。現在的治氣工作,比以前更加精準高效,多種多樣的高科技裝備已經讓環保工作者武裝到了牙齒。陳建挺說,可攜式儀器它是能夠快速靈敏地顯示這個區域的廢氣的超標情況,或者濃度高低的情況 ;遙感抓拍全市已經有二十套,在主要幹道進行安裝,車輛過往以後有冒黑煙,這些車輛能夠及時抓拍;走航車汽車通過一定的區域走行,能夠及時地掃描一些汙染物在哪裡,哪些汙染高都可以即時顯示;還有顆粒物雷達平掃,方圓3公裡或者五公裡範圍,哪一些揚塵的情況都能夠掃描出來。檢查手段進步,懲罰手段也加了碼,現在嘉興全市有很多工程在同時開工,但卻並沒有對空氣品質造成大的影響,原因就在這裡。
陳建挺告訴記者,一旦發現問題,他們會及時地提醒,相當於提醒函。如果這個問題還長期沒整改到位,他們會發交辦單督促整改,還有一個督辦單會對他們及時進行督促。如果真的還沒符合要求,他們會對相關工地實施處罰。目前其實全市已經有有很多企工地被責令停工的,責令整改的也有被處罰的。再下一步不僅要罰,他們還要把這些工地列入到一個信用企業的名單,相當於是一個信用等級的一個積分制的情況。
來源:今朝多看點記者 劉冠麟 徐慶龍
嗨購嘉興,今晚好物特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