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輔導107:文明鄉土 美美與共

2020-12-27 老熊的中考高考備考

01原題呈現

作文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文化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學藝術、價值觀念……無不有它的身影。作為時代青年,你一定在關注各種文化現象,並參與到文化傳播與交流中。

學校開展以「我與當代中國文化」為主題的交流活動,你可以介紹、講述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或者剖析、評價身邊出現的文化現象,與其他同學分享。

請從下列主題中任選一個,完成寫作。

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土社會。

②除夕團聚、中秋賞月等傳統節日及習俗。

③各行各業中彰顯的新時代長徵精神。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02命題說明

命題說明:

本題來自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高考模擬試卷2。

命題方向

人文底蘊:人文積澱、審美情趣

科學精神: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究

學會學習:勤於反思

責任擔當:國家認同、國際理解

實踐創新:問題解決

03解題審題

審題

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文章寫作要圍繞「文化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這一具體情境展開,「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傳統習俗、文學藝術、價值觀念……」,這些就是日常生活的具體體現,考生需要在其中找到文化的身影,來「介紹、講述生活中的文化現象,或者剖析、評價身邊出現的文化現象」。此外,作為寫作主體的「我」,在寫作時要體現自身對文化現象的關注,並要突出「參與到文化傳播與交流中」的要求,這也是寫作的情境限制。

2.典型任務的限制。材料已給定主題,考生需要選擇其一完成寫作。三個主題是與上文「風土人情、傳統習俗、價值觀念」相對應的,考生可從這三個角度完成對應主題的寫作。但不管選擇哪一個任務,都應圍繞「我與當代中國文化」這個大主題,或介紹、講述,或剖析、評價身邊的文化現象。考生是要參加學校的「我與當代中國文化」為主題的交流活動,向其他同學介紹、講述或者剖析、評價生活中或身邊出現的文化現象,因此應注意身份意識、對象意識和交流意識,要體現「我」對當代中國文化的思考,體現與其他同學的交流、分享。

3.價值判斷的限制。很顯然,無論選擇哪一主題,都可看出命題者鮮明的情感傾向和價值判斷。命題人既然要求考生「參與到文化傳播與交流中」,很顯然,題目中的文化指的是優秀的傳統文化或時代文化。考生在介紹、講述、剖析、評價具體的文化現象時,應闡述文化對自身的積極影響,或挖掘當代社會中所展現出的優秀文化。

開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三個主題,考生可任選其一,結合材料進行寫作。考生可介紹鄉土社會的衣食住行、風土人情中體現的文化;可講述傳統節日習俗中的文化現象;也可剖析或評價各行各業中彰顯的新時代長徵精神這一價值觀念。選定主題後,考生在具體主題下可以自選角度進行立意。如在完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土社會」這一主題時,可闡釋鄉土社會中所保留的約定俗成的傳統觀念,也可從鄉土社會中人與土地的關係中思考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等等。角度自由,立意多樣。

2.聯想思考開放。命題人要求考生講述的是生活中的或身邊出現的文化現象,這就給寫作帶來了很大的自由性。生活中的文化現象處處可見,只要留心觀察,認真思考,挖掘出其背後的文化內涵,都可作為行文的事實或道理論據。考生在論證時,無論選哪一個具體任務,支撐其論點的論據都是豐富的,考生可根據已有儲備有效調取。當然素材不同,思考點不同,立意的方向也不盡相同。

3.文體開放。考生在介紹、講述身邊的文化現象時可寫成記敘文或散文;而在剖析、評價某一文化現象時則適宜寫成議論文,考生可自由選擇文體。

解題

此題與2019年全國卷Ⅱ作文形式基本相同,是帶有情境性和多個具體任務的材料作文。命題者已在引導考生關注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對身邊的文化現象能有自己的思考、見解。考生在審題立意時一定要注意情境材料(即背景材料)和具體任務之間的關聯,不可拋棄情境而直接完成寫作任務。具體情境是在引導考生作文立意的方向,無論選取哪一任務,情境中都有寫作提示和方向,沿此思路展開論證才不會偏離方向。如任務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鄉土社會,與上文提到的「衣食住行、鄉土人情」相對應,考生需要在鄉土社會中發現文化對自身的影響;而任務②除夕團聚、中秋賞月等傳統節日及習俗,考生可從節日習俗中挖掘其中的文化現象,帶領讀者感受節日習俗中的文化之美;任務③則要求考生對新時代長徵精神這一價值觀念進行剖析、評價。

04參考立意

參考立意

切題立意:

1.文明鄉土 美美與共

2.中秋詠月文化之美

3.長徵精神 亙古彌新

……

偏題立意:

1.保護環境 追求平衡(未體現關鍵詞「文化」)

2.家人團圓 親情相伴(未體現關鍵詞「文化」)

3.文化傳播 義不容辭(未選擇具體主題)

05下水作文

下水文

中秋詠月 文化綿延

黑龍江大慶市第四中學

齊志偉老師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身邊最熟悉的這輪明月,一起探討「明月」背後的文化現象。「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一到中秋總會想起這首詩,想到詩中的那輪明月。千百年來,這輪明月早已浸入國人心中。人們遙望這輪明月,品咂人生,暢敘幽情。中秋習俗因時因地而異,但唯獨賞月這一習俗從未改變。

就說吃月餅吧。中秋之夜,家人往往圍坐一桌,品嘗著各種味道的月餅,抬頭仰望那輪圓月。此時,無論旅居在外,還是作客他鄉,總會在這一刻氤氳出最濃鬱的鄉愁。我們和家人仰望明月,其實是我們對團圓的渴望。奔波在外,為生計忙碌,我們一直奔走在路上,遇到苦與累,也從不與人說。只有到了中秋,望著那輪明月,我們才知道苦了、累了,停歇下來,只有家才是心靈棲息的港灣。我們渴望中秋佳節,不遠萬裡與家人團圓。我想和同學們說,等我們考上大學,奔赴各地,離開家人,我們才會發現自己對中秋這一節日是何等渴望,當然那時我們也可能對「月」文化有更深刻的體會。

「圓月」背後不僅是親人的團聚,更是家國情懷的湧動。這是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月」文化的第二層含義。

月圓家圓國團圓。月亮之上,寄託的不僅是個人思念,闔家團圓的期盼,更是家國情懷的湧動,奮鬥力量的蓄積。「各美其美,美美與共」。中秋圓月更像是一條精神紐帶,將具有共同文化根脈的人們牢牢凝聚在一起。中秋節早已成為傳統文化中對於國家統一、國泰民安等價值表達的重要載體,傳遞出國民對國家的深沉的愛戀。當無數個家庭沐浴月光之下,共賞圓月之時,這團圓的背後總有一群人在默默守護著大多數人的幸福與安定,他們把佳節思親的繾綣心緒升華為愛民為民的初心情懷;他們把對家人團圓的渴望轉變為矢志不渝的奮鬥力量。他們肩負使命,心中有家國,如此家便成了國,國也就是家。雖未至家圓,但保國安康,保國團圓,千千萬萬家才能相聚。

這輪承載個人思念與家國情懷的「圓月」,還給予了世人源源不斷的憧憬和想像,人們望月探索,腳步堅定。當高鐵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千裡江陵一日還」之後,團圓便有了更加穩固的保障;當玉兔號成功著陸月球,我們對於遙遠月宮的遐想從此便成為現實……這一切不都是人類仰望星空,對明月遐想的結果嗎?人們獨愛這圓月,正是源於人們內心對美好事物的追尋。古時,人們對月是一種敬畏之心;今日,人們望月心懷憧憬並為之探索,步履堅定。

同學們,這就是我們熟悉的明月,獨掛天宮,距離遙遠,但又因中秋佳節賞月這一習俗使我們與之靠近,讓我們擁抱明月,憧憬月圓,感受其所散發的文化意蘊。這中秋「月」文化綿延不斷,滲透進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

(來源:新課標大語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20青海高考滿分作文: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青海高考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墨子說:「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英國詩人約翰?多恩說:「沒有人是自成一體、與世隔絕的孤島,每一個人都是廣袤大陸的一部分。」
  • 高考作文輔導187:高考作文高頻主題之「環境保護」
    高考作文高頻主題之「環境保護」1主題闡釋隨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科學論斷漸入人心2高考印象與此相應的是,我們的高考作文命題者亦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自然生態。2015年高考廣東卷作文題便引導考生與自然零距離接觸,在花草木間詩意地棲居,近觀自然,享受自然;2017年高考全國卷Ⅰ則將「空氣汙染」列入了向外國友人介紹「國家形象」的關鍵詞中;2018年高考的北京卷和浙江卷的作文都涉及了自然生態的話題,北京卷作文題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優美的生態環境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期盼」這一觀點,要求考生展開想像,描繪一幅「綠水青山圖」,浙江卷作文題要求考生對
  • 看完這些高考滿分作文,感覺我的語文白學了……
    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大家還有印象嗎? 儘管高考已經過去將近兩個月了,但鵝會長對今年各具特色的作文題目卻記憶猶新。 全國Ⅰ卷齊桓公、管仲、鮑叔的故事你讀懂了嗎?
  • 央視名嘴朱廣權與猿輔導老師共同解讀高考題
    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之下,學校無法如期開課,高考被迫延期,傳統的學習被打破。猿輔導作為K12領域首個獨角獸公司一直在線上陪伴著"最難的"一屆高考生,見證他們的努力和成長。在高考第一天,央視新聞邀請猿輔導在線教育做客央視直播間。猿輔導資深語文老師殷麗娜與央視名嘴朱廣權面向全國直播觀眾,第一時間解讀高考作文題。
  • 2020年全國二卷優秀作文:如此美美與共,方能天下大同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只有互利互惠,才能實現合作共贏,推動整體的發展和進步。  美美與共,成胸懷之美  墨子曾說:「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可見,只有擁有包容的胸懷,才能海納百川,才能成就一番事業。美美與共,君子和而不同。項羽剛愎自用,終自刎於烏江;藺相如寬容待人,終成千古佳話。
  • 高考滿分作文「在樹上」,公共表達需要下樹說話
    按照高考作文的要求、閱卷標準和其他高考作文的橫向比較,大概是可以的。 當然,承認這是一篇現行標準下可以得滿分的作文,並不代表認同這是一篇成熟的好文章,讓準備高考的學生甚至所有人都來學習。
  • 〖高考季〗作文衝刺|學軍名師姚振娟:要「大題小作」
    浙江24小時記者 沈蒙和通訊員 戴欣怡距離今年高考還剩4天,浙江高考生要面對的考試科目也只剩3門了:語文、數學和外語。自從我省實施新高考,就出現了一個新現象:低段位拼選考,高段位拼數學,語文決定巔峰。每年高考的頂尖高手,都是憑藉語文高分突圍而出。換句說,得語文者得天下。
  • 大河網「猜中」高考作文題!專家:「猜中」作文題非巧合 是時代精神...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華峰 王佳 高利國高考第一天,引發社會熱議的依然是高考作文題。6月7日上午,語文科目一結束,各地高考作文題陸續公布。今年河南高考語文作文的立意是「給未來2035年18歲的下一代人寫封信」。令人意外的是,大河網作為河南重點新聞網站,在幾個月前就「策劃」過這個題目。
  • 高考作文輔導112:我和我的祖國(永州市三模作文)
    近幾年高考,立意都來源於材料,任何另起爐照的做法都是錯誤的。2. 注意寫作的「主題」要求。2017年主題是「介紹中國」,2018年寫作主題是「追夢,圓夢」,2019年寫作主題是「勞動」,三模主題是「我和我的祖國」。不難發現,高考寫作主題並不可以迴避熱點,但如何來體現主題,必須依託材料。同時也要注意主題的闡述。
  • 2019高考作文太「想不到」中考作文已經呼之欲出
    回溯歷史,緊跟時事,弘揚正能量,注重青年責任,2019年高考題目一出,大家紛紛感嘆:題目太「正」了。雖然考什麼沒有懸念,但現在的材料及呈現的方式大家都沒有想到,這樣也就做到了新穎。全國3卷的漫畫更是讓很多人驚呼好像在哪兒見過,邊寫邊哭。高考作文就是這樣在預想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體現了命題的藝術和水平。
  • 高考作文輔導215:漫畫作文|言傳身教是最好的教育
    作文題閱讀下面的漫畫,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要求: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命題說明:本題來自成都七中2017級零診模擬作文題。這是一則典型的漫畫作文,考生要抓住漫畫的要素(包括文字、景、物與人),辨明關係,理清角度,聯繫現實,挖掘寓意,評述價值,形成文章。畫面文字的立意提示性很強,「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孩子是媽媽最好的老師」表面上是書的名字,其實是命題人引導考生思考家長和孩子在家庭教育、親子關係中的職責和作用問題的支點。3.價值判斷。
  • 高考作文輔導170:任務驅動型作文寫作「7大技巧」
    尤其是反駁,可以預設反方,然後,進行委婉的勸說,以體現作者思維的周密性,達到任務型作文「文明說理」的要求。(五)聯繫實際,快速收尾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慮其現實意義,如果沒有了現實意義,該文章就遜色許多。因此,學生習作也好,考場作文也好,聯繫實際是必需的。
  • 今年高考作文怎麼寫?
    現代快報訊(記者 舒越 黃豔 實習生 王吉星)高考在即,今年高考作文怎麼寫?一起來看南京市金陵中學特級教師喻旭初的考前指點!高考作文在高考語文卷中比重最大(70分),歷來受到師生與家長的高度重視。
  • 豆神中考獨家|2020北京高考作文解析暨各地高考作文題匯總
    北京高考大作文的轉向,是從2017年開始的。在此之前,北京高考從未緊密地貼合具體的社會現實——當2008年全國高考1卷以「地震救災」命題時,北京高考還在討論抽象的「沙子、石頭和水」。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考生,是完全沒有能力應對2017-2019這三年的北京高考大作文題的。而在2020年,北京高考的命題人,放了考生一馬。
  • 【地評線】高考作文的「變」與「不變」
    付彪  2020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11道,其中5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天津、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各命制1道,北京命制2道。試題以材料作文為主,命題把握時代脈搏,緊貼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應用寫作能力考查,引導當代青年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拓寬國際視野、培養奮鬥精神。
  • 高考作文標題的擬寫技巧,附50+高考作文標題模板
    高考作文近年來常常要求「題目自擬」,更為考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才華、表現靈氣的機會。但是,考場作文的寫作總是在倉促之間,那麼,如何在短時間裡讓考場作文的標題光彩奪目,個性張揚,表現自我,吸引閱卷老師的目光呢?
  • 蘭美美文明畫報今日出街啦!
    今天,蘭州日報 · ZAKER 蘭州蘭美美工作室特別策劃推出的 " 蘭美美文明畫報 " 正式出街啦!一起先來認識一下主人公 " 蘭美美 " 吧!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蘭州姑娘,熱情新潮,有點小可愛,有時又有點小迷糊,但她始終善良,熱愛家鄉蘭州。
  • 梁挺福:2017年高考作文練習(十)——追求有別方顯大格局
    每年的《高考作文大猜想》撰寫肯定是我高考前一道足夠重視的大作業、大任務。從2010年到2017年,一年一度的梁挺福式《高考作文大猜想》已經整整陪伴大家度過8年。一口氣「承包」全國各省份高考作文真題(具體命中的高考作文題見:本書第二篇內容——「這些年,我們一起命中的作文題」)!如此之高的命中率絕非偶然,更非運氣所能解釋。一切來源於老梁的專業、專心和專注,以及365天360度的研究,唯此方歷練出了自己在高考作文研究方面的「獨具慧眼」與「真知灼見」。  回顧2016年高考作文試題一出爐,就引來一片驚呼。
  • 浙江滿分作文閱卷組長被舉報!官方回應:停止其高考評卷工作
    日前,浙江省高考評卷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及專家點評引發網民熱議。今天,浙江省教育考試院回應稱,經調查,今年語文評卷組高考作文的成績評定過程符合評卷工作規範。但作為語文評卷組作文組組長的陳建新老師在評卷結束後未經允許擅自洩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評卷細節,嚴重違反了評卷工作紀律。
  • 賈玉蘭2020高考前提醒高考生:高考英語作文要注意「李華」失蹤
    2020全國卷高考英語作文"李華"多年來首次不出現,讓全國卷高考生始料未及!相信平時校內校外一直進行書信類作文訓練的全國卷高考生,面對高考英語作文 "李華"的突然消失,考場上大腦一片空白的考生一定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