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萱媽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義大利的一位幼兒教育家,她曾說過:「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確實,一個人不管是哪種性格都深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並且這種影響在長大之後看似可以克服,但是在特定的場景下又會「復發」,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就會給下一代造成同樣的影響,周而復始下,即使你想要逃離這樣的思維和生活方式,但仍然收效甚微,
曾經就有一個實驗,一個外國的母親在實驗開始的時候和孩子一起玩耍,隨後,母親又換了一副面孔,不管孩子做什麼,母親都是面無表情,數據顯示,在母親面無表情的這段時間裡,孩子的心跳加速,體內的壓力激素迅速增加,如果持續這樣下去,孩子大腦中關鍵的腦細胞極有可能死亡,但是,當母親又有了笑臉之後,孩子會克服恐懼立刻朝著母親爬去,想要一個擁抱!
在多次試驗下,幼兒心理專家們都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情:母親情緒的穩定,對孩子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如果媽媽的性格暴躁易怒,會給一個家庭帶來這樣的影響?
1:影響夫妻關係
一個和睦的家庭,夫妻關係多半是互補的關係,如果妻子太過強勢,丈夫就會感覺到壓力,長此以往,夫妻間的感情很快就會消失殆盡,但是還都因為一句「為了孩子」不離婚,長期處在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沒有任何安全感,不敢和父母撒嬌、玩耍、說真心話,小小年紀就要察言觀色,很難和父母有多親密的關係,
2:傳染給女兒
有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那么女兒多半也會一樣暴躁,也許女兒會反抗媽媽的這種行為,甚至是牴觸,但是,同樣會把這種相處方式帶給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因為女兒也會當媽媽,會潛移默化的模仿母親的行為,並且明知道這種情緒不對,不該對孩子這樣,但是,被氣到喪失理智的時候,「我就成為了你!」
3:孩子沒有安全感
暴躁的母親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會對孩子動手,人在憤怒的那一瞬間,智商真的歸零!
有的媽媽會對孩子說「我不要你了!」「你和你爸爸過吧!」這樣的話,而孩子就真的會認為媽媽不要自己了,天天處在這樣的恐懼下,就會極度的缺乏安全感,長大後,會變得愛猜忌,太想了解他人的想法,不相信別人!
在一個家庭中,母親扮演的角色至關重要,一個好媽媽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母愛,還會讓孩子感受到一個家庭溫馨和睦的氣氛,即使再難,也不要對孩子輕易動手或者說出傷人的話,畢竟,傷疤一旦烙上,就很難祛除!
看完這篇文章,大家覺得一個脾氣暴躁的媽媽還會給家庭帶來什麼影響呢?你在生氣時都做過什麼後悔的事呢?歡迎留言討論!
---
我是@小萱媽媽育兒經,在育兒帶娃的過程中,每個寶媽都會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你的難題正是我所存在的意義。因此當遇到無法解決的事情時就可以來諮詢我,希望我們可以在育兒的道路上共同成長,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到您,希望您將本文轉給更多的寶媽,讓育兒不再成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