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咖門」(ID:KamenClub),作者 國君,36氪經授權發布。
1萬家店的「小目標」剛實現,蜜雪冰城又在發力新的事業線——
專做咖啡的幸運咖品牌,調整後繼續出發,這回總經理親自掛帥,目前在大眾點評上,已經有超過50家店。
最近,幸運咖的全新形象門店問世,我專程去看了看。
咖啡這個市場,能被蜜雪冰城殺出一條路嗎?
3月23日晚,蜜雪冰城總經理張紅甫發了一條朋友圈,「官宣」自己加入幸運咖咖啡團隊,開啟一段新的創業旅程。(傳送門:蜜雪冰城總經理「轉行」做咖啡,咖啡大眾時代來了)
4個月來,常常能在朋友圈看到張紅甫風風火火做咖啡的動態,幸運咖的門店也走出大本營、在更多區域一家家開了起來。
美式5元,拿鐵6元,果咖5~7元,幸運咖的價格,不需要決策,無法拒絕。從大眾點評信息檢索來預估,現在幸運咖的門店已經超過了50家。
幸運咖的門店,大眾點評收錄已超過50家
均價6元的咖啡,到底怎麼樣?用的什麼模式?能盈利嗎?能做大嗎?……
聽說幸運咖新開了一家旗艦店,我帶著心中的「十萬個為什麼」前去探店。為了能更客觀地看待這種模式,還邀了一位星巴克的前咖啡師同行。
在探店的過程中,我發現了蜜雪冰城做咖啡的6個「反常規」操作。
這家店位於鄭州主流商圈正弘城和建業凱旋中間,還在十字路口,佔據整條街的絕對C位。
與咖啡館常見的冷淡風不同,幸運咖的門頭,延續了華與華的經典理論,超大門頭吸引注意,超級符號建立記憶,品牌+品類傳達有效信息。
佔據整條街的絕對C位
門口左側玻璃櫥窗上大幅的海報式菜單,配上右側滿24減12元的優惠,讓人忍不住進店去「佔個便宜」。
門店裡的布置,延續了蜜雪冰城一貫的「售賣氛圍」,通過海報+立牌+POP+標語+弔旗,成功營造出一種「生意很好」、「總有一款適合你」的消費體驗。
門店營造熱賣氛圍
整個門店分為2層,一樓是吧檯、零售區,二樓是座位區,100多平的面積利用充分。
不過大多數幸運咖可能面積沒有這麼大。在幸運咖公眾號看到,加盟幸運咖,只需要20平以上的店鋪就可以,或許打算走低成本模式,消費者接受門檻也能壓低。
和精品咖啡的精緻講究相反,幸運咖的產品可以說是「貼近地面」。
沒有黃金萃取沒有杯測,沒有「辣媽」、「黑鷹」的身影,也沒有營造人設的咖啡師。
5大品類27款產品,其中有14個都不含咖啡因。小朋友可以喝草莓牛乳、吃冰淇淋,女孩子選阿芙佳朵,咖啡續命黨有美式和意式一口香。
幸運咖的價格讓人無法拒絕
都不喜歡的顧客,還可以嘗試不含咖啡因的草原鮮牛乳或路易波士茶,沒有時間等的,可以來個2元的雪球冰淇淋,邊走邊吃。
暫時什麼都不想喝的,2.9元/包的掛耳,49元/500g的咖啡豆,也會讓人忍不住帶2包回去嘗嘗。
咖啡豆、馬克杯,價格都很親民
吧檯是由2臺磨豆機和1臺咖啡機組成,咖啡機來自瑞士,磨豆機其中一個是國產品牌,咖啡豆是來自「巴西、瓜地馬拉、衣索比亞、哥倫比亞」的四國拼配,都是阿拉比卡。
豐富的產品線,讓所有進門來的消費者,不論是不是咖啡愛好者,都有購買的理由。
在外賣平臺上點單,美式和拿鐵這種通常默認不加糖的產品,在幸運咖統統默認加糖,不加糖或少加糖才是需要額外點選的。
我相信很多咖啡師會非常反感這個操作。不過,如果看看市場上有多少消費者是被第一口「苦咖啡」勸退的,就知道默認加糖,也許是個明智的選項。
幸運咖門店入口處,一張海報很醒目:明明白白喝咖啡。圖文並茂地科普了咖啡的組成和口感介紹。
明明白白喝咖啡
我點了個「同行套餐」,美式+拿鐵+創意咖啡+牛乳茶,4杯滿減後花了16元,小哥哥還贈了一把1元代金券,價格的誠意令人感動。
4杯滿減後花了16元,平均每杯僅4元
因為售價不高,我沒抱太高期望值,但第一口拿鐵,竟覺得有點好喝。和我同行的星巴克咖啡師,對5塊的美式也給予了不錯的評價。創意咖啡裡,咖啡存在感極弱,水果香氣明顯,這應該是小白最好入門的方式。
從門店布置到產品呈現,再到門店服務,幸運咖處處表現出一種「小白友好」的姿態:讓不懂咖啡的人不感到羞恥,不用搜攻略,努力去裝出一種很熟練的樣子,而超低的價格又讓嘗試沒有門檻。
幸運咖的點單小哥哥,毫無距離感,我看到他熱情地詢問顧客,喜歡奶味多一點還是酸味多一點?然後根據顧客的喜好,推薦拿鐵還是果咖。
點單小哥哥會根據顧客喜好推薦
而果咖果味濃鬱、拿鐵奶味為主、美式默認加糖,某種意義上說,都是在「順應」市場,做接受度更廣的咖啡。
一直以來,做中國咖啡市場教育,是不少從業者「自我感動」的理由。
但開店的邏輯,是尊重市場、尊重消費者,而不是擺出「你覺得不好喝就是你不懂」的姿態,去教育人家。
消費者不是小學生,花錢買教育,誰受得了。
「咖啡平權」是瑞幸的口號,目標是要讓「每位消費者都能買得到、喝得起好咖啡」。
這是一條大眾化、市場化的路。
現在看來,幸運咖也在做類似的事。
接下來,幸運咖這個模式能不能成功,第一步就要看多快能實現單店盈利。
幸運咖用符合中國人的口感+不需要決策的低價,以及包容度極高的菜單組,如果能夠通過低價+大量+穩定復購的模式,打磨好門店的盈利模型,「咖啡平權」才有可能。
大眾都能喝得起、喝得到、喝得慣
打磨好單店模型後,幸運咖的第二個挑戰,是能不能快速在全國規模化。
聽店員介紹,這家店剛剛營業不到2周,吧檯裡有8個人在做產品,一半以上都是加盟商在培訓。
打磨好單店模型的下一步是迅速複製
開過實體店的都知道,門店隔著馬路或者多幾級臺階,都有可能讓顧客流失。
一個品牌,單店模型再好,不能讓顧客隨時隨地在街角邂逅一杯好咖啡,就無法穩定復購;如果不能迅速複製,在一個區域內達到信息密度的閾值,就不能形成品牌效應,引發流行。
《精益創業》用三個詞來概括精益創業:大膽思考、小處著手、快速擴大。具體到品牌就是,在模式上要大膽創新, 門店體驗要注重細節,當模式和門店打磨好了,就要快速地擴大。
完成單店盈利模型、擁有快速複製的能力,才能去談「咖啡平權」能不能實現。關於這一點,幸運咖需要用後期實力答題。
茶飲向上,咖啡向下,這句話咖門提出3年了。3年來,行業裡對咖啡向下的嘗試也非常多:
每一種模式都有自身的瓶頸,至今未誕生全國性的連鎖品牌。誰能成為中國版「星巴克」,還有巨大的機會,值得一搏。
看完幸運咖的模式,我發現,咖啡向下的姿勢、眼光還可以更徹底:當我們提起咖啡的時候,別動不動把目標消費者放在一二線城市、年輕白領;別總是沉浸在咖啡的邏輯裡,不能自拔。
咖啡向下的姿勢、眼光可以更徹底
在一二線之外、換種思路和模式,或許能打造更廣闊的市場,做出更符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產品,發掘出更具中國特色的機會。
中國不只是摩登大樓,更是鄉村的、小鎮青年的、重性價比的。
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一二線城市加在一起有40多個,卻有285個地級市、 2856個縣級市、41658個鄉鎮、662238個村。
在數以萬計的下沉市場,咖啡幾乎是空白市場。如果能用低消費門檻、高性價比、親民銷售策略,來抓住普羅大眾、小鎮青年等等更多的咖啡需求,挖掘增量價值,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