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輛自行車

2020-12-25 齊魯壹點

那是一九七六年,我有幸被公社選拔參加了禹城縣組織的農業學大寨工作隊,成了一名村人都羨慕的工作隊員。我被分派到本縣張莊公社前黃大隊住村。從我家到前黃,30裡地遠,因為沒有自行車,家去家來的,我是唯一來回走著的工作隊員。雖然並不多麼勞累,但我卻感到很無顏面。

為能有一輛自行車,父親說我,你把豬賣了,孬好買輛車子去吧。我借了輛自行車,後面用條筐馱著家裡餵了多半年才70多斤重的豬,一大早趕禹城大集賣。守到快尚午時,終於把豬賣了,賣了不到40元錢。我即刻來到車子市裡,對於閃著亮光和那些半新的能看上眼的自行車,我是不敢光顧的,我是買不起的。我看上了一輛鏽黑的自行車,問多錢啊?賣主說,40。我說,少了行嗎?賣主說,少一分也是你的錢。我的錢不夠,我只好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又在車市裡轉。我又看上了一輛沒前後車泥瓦圈也沒鏈子盒沒前後閘的車。我問,這車多錢?賣主說,25。我的眼前一亮,這車正適合我。這價格我賣豬的錢不但能買了車子,還能省下錢來貼補家用。

我試著騎了騎那車,一蹬車鏈子「咔吧咔吧」直響,但能打轉。我掏錢買了下來,把它摽在借的車的後架旁,騎車回了家。

可回到家再一騎那車,卻怎麼也騎不動了,腳下猛一使勁,車鏈子「啪」斷了。我推著車找到修車的,修車的搭眼前後左右看了看車,說,你買的這車,能騎嗎?我說,怎麼不能騎啊?修車的說,這車,一扣鏈子是用鐵絲接的,他又捏了捏前帶,說,裡帶是用井繩纏的。接著,他指著後帶說,你看外帶磨的都露出內帶來了,這兒起了個雞蛋大的蛤蟆肚。我說,你給修修吧。他說,修得不少花錢。我說,得多錢?他說,得20多塊吧。我說,我沒這麼多錢,少花錢你給修修,能騎就行。修車的尋思了半天,說,那,我給你接接鏈子,把後帶纏纏吧。他先是接了鏈子,又用皮條將後帶起蛤蟆肚的地方緊緊箍起來,讓我騎騎試試。我一騎,行了,比剛才強多了,能騎了。

第二天,我便騎著這車返回了前黃。我好呆有了自行車了。這輛自行車,我騎了一年多。

日月如梭,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我家不但有自行車,還有電動車,電動三輪車,「一汽大眾」牌轎車。我和老伴兒為鍛練身體,一人一輛自行車,一人一輛新自行車。老伴兒原有的一輛自行車還大半新,剛換了鏈子,換了後帶,老伴兒說,這輛車子騎起來不出輕,拔沉。老伴兒一句話,我說,換!接著花錢買了輛新「飛鴿。」我叫來收廢品的處理那輛車,收廢品的說,俺真不願意收自行車,給你多錢呢?我說,隨便你賞,弄出去不在樓上佔地方就行。收廢品的說,給你10塊錢吧。我說,行,弄走。收廢品的給了我10元錢,把車搬起來扔到了廢品車上。就在這一剎那,不知怎的,我的心不由一顫,我一下子想起當年住隊時的那輛車來,被扔到廢品車上的自行車,在我住隊的工作隊員騎的車中,絕對屬於好車,上等車。

壹點號史志花開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想當年,我擁有了第一輛自行車,既有「面子」,又有「裡子」
    那年,我剛參加工作,即將去工作單位報到。父母跟我的兩個哥哥商量了一個晚上,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送給我一輛車,權當祝賀我正式踏上社會。朋友們別誤會,我們家不是「萬元戶」(當年,「萬元戶」是富豪的代名詞),父母和兩個哥哥都是普通工人。
  • 八十年代:我想有輛自行車!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想有輛自行車那是奢望!家裡唯一的自行車歸在保定的父親使用,所以我只能走著——名副其實的「走讀生」!早上七點從家裡出發,八點左右才能到學校;下午放學了,也是走回去,我那時候還沒有發育好,個子很矮,在班裡坐在第一排,可見我的腿也不夠長!跟著在高中復讀的三哥他們那一群健步如飛的小夥子,我只能追著跑……這倒是鍛鍊了我,現在走出去十幾裡地,也不帶發憷的!
  • 溥儀痴迷自行車,有20輛私人收藏,你有見過幾輛?
    實際上,在溥儀眾多的愛好和娛樂中,自行車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為此,溥儀甚至還收藏了20多輛自行車,為什麼溥儀對自行車如此喜愛?退位皇帝、好奇的少年溥儀偏愛自行車當是與清朝彼時的情況有關。以孫中山為代表的政黨於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了中華民國,標誌著清朝的徹底滅亡。
  • 「我結婚的時候只要輛自行車」「阿姨,那您就靠自行車娶兒媳吧」
    「我結婚的時候只要輛自行車」「阿姨,那您就靠自行車娶兒媳吧」導語:現在這個世界早已不是我們父母當年那個世界。現在物價飛漲,什麼東西都要靠金錢去衡量。我總不能和你兒子租房子住吧,而且現在哪個家裡不給自己兒子準備套房子呢,你說是嗎?」這句話引起了牛華的不滿,她說:「我結婚的時候只要輛自行車。」女朋友也有一點不高興了,她對牛華說:「阿姨,那您就靠自行車娶兒媳吧」兩個人最後不歡而散,女朋友再也沒有來找過自己的兒子。牛華感覺自己好像是耽誤了兒子結婚,所以非常內疚,想要把老房子給賣掉,給兒子買一套新房子。
  • 誰偷走了我的自行車?
    當時鎖具已經被撬開,竊賊躍上我的自行車,後面有一位上了年紀頭戴坎戈爾帽的黑人衝他倆大喊。但是這一切太遲了。那輛藍色的諾瓦拉自行車消失在擁擠的人流中。午餐後,我發現自行車被盜,立刻報警。幾分鐘後,兩位來自城市南部的警員抵達。我被偷的諾瓦拉自行車有了一個卷宗號碼:第1026,這也是我被盜的「第一輛自行車」。自那以後,我再也沒見過那輛車。
  • 這輛用機器臂列印的自行車,精緻得不像實力派
    3D列印技術已經相當常見,現在甚至可以用來列印金屬自行車架了!一般而言,金屬3D列印通常採用的是燒結工藝——使用雷射選擇性地融化鋼粉,一層一層連續構建物體。他們還打造世界上第一輛使用這項技術的不鏽鋼自行車。
  • 不要「迷戀我」,我只是輛自行車|扒一扒我的「自行車情書」
    自行車,曾經最為「時髦」的代步工具,正在逐日被「速度快,功能全,樣貌帥」的轎車所替代,但面對貫穿我整個生命的自行車,我依然迷戀。這年頭,明星爆八卦,大亨聊財經,名不經傳的「我」只想扒一扒那些屬於我的「自行車情書」。
  • 「我爸花800給我買了輛自行車!」「你們家真窮!」
    前兩天,剛看完《都挺好》。大家都說當時有多恨蘇大強,結局為蘇大強哭得就有多狠。果不其然,我因為他為明玉買習題冊哭得上氣不接下氣。甭管是不是因為洗白,但是倪大紅老師演出來的真情實感的確是打動人心。有多少人在那短短的4分鐘裡,看到了自己與父母的影子。有多少人的眼淚其實不為蘇大強而掉,是為自己而掉。有多少沉默不言的愛,是我們長大以後才看明白。
  • 鄭州大學清理數千輛自行車 場面壯觀似「鋼鐵墳墓」
    自行車對於大學生們來說,已經是在校生活學習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但每年各個學校內都會出現大批「殭屍車」。在鄭州大學校園內,兩千輛自行車被學校有關部門收集在一起,場面壯觀,有網友戲稱是「鋼鐵墳墓」。
  • 遼寧一男子偷自行車藏家裡,一查竟然有41輛
    一起自行車被盜案件,當民警到犯罪嫌疑人家裡抓捕時,屋裡的一幕讓辦案民警驚呆了:並不寬敞的房間裡堆滿了自行車,全是偷來的,經過清點共計 41 輛。原來,犯罪嫌疑人範某某是一名盜竊自行車的慣犯,已經有兩次因盜竊自行車被公安機關打擊處理的記錄。
  • 鄭大校園現數千輛廢棄自行車 網友戲稱「鋼鐵墳墓」
    「殭屍車」數量龐大,足有兩千餘輛大河網記者從鄭大後勤部了解到,這些「殭屍車」是寒假期間收集起來的,整齊排放在柳園內。據工作人員稱,這些「殭屍車」數量龐大,足有兩千餘輛。這些廢舊自行車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是畢業遺棄,二是故意遺棄。鄭州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高衛星告訴大河網記者,自行車直接作為廢品賣掉太可惜,可倡議學生畢業時捐給學校,學校再對廢棄自行車進行挑選,對於能騎的進行維修後作為公共自行車繼續使用。
  • 公共自行車服務點擴建 今年蕭山還將新增1000輛「親子小紅車」
    日前,從蕭山區交投集團交通建管公司獲悉,為進一步完善城區公共自行車交通體系,滿足更多市民的出行需求,今年蕭山區將新增10個自行車服務點,擴容服務點5個,計劃投放3000輛公共自行車,其中1000輛為親子自行車。
  • 鄭州大學清理數千輛廢舊自行車 場面壯觀似「鋼鐵墳墓」
    2017年2月12日,河南鄭州,鄭州大學從學校的各個角落清理出兩千多輛廢舊自行車,擺放在學校一餐廳前的廣場上,非常壯觀,甚至被網友戲稱為"鋼鐵墳墓"。(左冬辰攝/光明圖片)  據了解,這是鄭州大學在寒假期間開展清理校內廢舊行動中所收集來的,被整齊碼放在學校餐廳旁邊,據記者初步估算,數量至少在2000輛以上。它們大都"灰頭土臉",還不乏有"死飛"等高級自行車。
  • 誰偷了我的自行車
    電影中的一切場景都拍自羅馬街頭,故事也是一個普通的不得了的故事,就是講一個工人丟了自行車,他帶著孩子滿大街找,可沒找著,後來他決定去偷一輛,結果被抓了。     我在看到最後,看著布魯諾拉著爸爸的手向回家的路上走去時,不由得落了淚,坐在旁邊的女兒不看電影,只看我,     問:他們怎麼啦!
  • 中學老師半年的工資,只夠買輛自行車
    作為那個時代的過來人,我對此可是記憶猶新啊!八十年代的時候,咱們國家剛開放,自行車可是個稀缺東西,價值不菲。記得82年還是83年的時候,我叔剛提幹,想著自我獎勵一下,跑去買了一輛的鳳凰牌兒自行車,二八大直槓,花了大概160塊。千萬不要小瞧這160塊,那可是我叔攢了大半年的家底兒。
  • 人生的第一輛電動車,從愛瑪波莉袋鼠車開始!
    在買愛瑪波莉袋鼠車之前,我更多地喜歡通過公共運輸的方式出行,偶爾也騎騎共享單車,如果有時候帶孩子不方便就打個滴滴,但年後的疫情著實讓我對個人獨立出行的空間有了追求,尤其是出於對寶寶健康的考慮,因此也就開始考慮購買電動自行車。
  • 「烏鴉哥」不愛奔馳和寶馬,獨愛一輛自行車,一個輪子能買輛Q7
    在平常沒有事情的時候,張耀揚就會駕駛這輛寶馬7系外出遊玩,最重要的是相對於奔馳這個汽車品牌來說,張耀揚似乎更喜歡寶馬這個汽車品牌,不過現在的張耀揚年紀已經很大了,他的出門代步工具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出門的時候已經不開奔馳或者是寶馬了,而是騎起了自行車,在平常沒有事情的時候他也會和自己的朋友來一場說走就走的自駕遊。
  • 小米70邁,讓年輕人後悔的第一輛電動車?
    號稱「年輕人的第一輛電動車」的70邁智能電動自行車A1 ,來了!
  • 【心史留痕】​自行車往事
    作為嫁妝之一的這輛自行車,輪子很大,座椅特別高,俗稱「28大槓」,是它開啟了我記憶中的生活,承載了姐妹倆的童年。爸爸騎著它,前面坐著姐姐,後面坐著媽媽,媽媽抱著一歲半的我,舉家來到了當時叫沙洋第五農場的劉家巷。爸爸最開始是教書,當時是農場子弟學校,1988年我們首批搬進樓房,三室一廳,還添置了18寸黑白電視機和電風扇,餐桌上有魚有肉,雖不是天天吃,但足以說明家裡的條件還算可以。
  • 三槍牌自行車
    一九五一年,父親參加昆築工商界參觀團到北京東北觀光回來,聽從政府動員,留在省城參與經濟恢復工作,家庭陸續遷到貴陽,自行車在其中,就歸我騎了上學,往返於貴陽花溪之間。我經常與同班好友李必雨同車往返。我們發明了一種接力運輸法。他往前騎到我望得見的地方,把車停路邊,逕自往前走;我走到車旁騎上去,越過他一段路,又把車留下,自己往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