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臺灣年輕藝人黃鴻升(小鬼)猝逝的新聞在各大新聞平臺引起了不少人關注,年輕生命瞬間的離去,讓人唏噓不已。日前,小鬼的經紀人透露了死因為:
主動脈剝離致血管阻塞。
醫師表示,高血壓患者是主動脈剝離最主要危險族群,年輕人則大多是遺傳疾病「
馬凡氏症候群」釀禍,是猝死重要主因。臺大醫院外科部、心臟血管外科主任許榮彬受訪時表示,主動脈剝離主要是高血壓控制不良導致,由於血壓沒好好控制,長期過高就可能把血管壁衝破,導致剝離,血壓愈高、風險愈高,大多發生在50至60歲中高齡族群。
主動脈剝離若發生在年輕族群,則以「馬凡氏症候群」可能性較高,許榮彬說,這是
一種遺傳性疾病,只要父母一方有,孩子就有50%機會罹患此病。
患者最大特徵就是
身材高瘦且手腳特別長,知名人士包括前美國總統林肯、誠品創辦人吳清友等,這類患者受基因影響,
血管壁結構較脆弱,容易破裂。
二、將拇指往內凹並握拳,不可用力擠壓,要在最自然放鬆的狀態下檢測
三、查看拇指是否超出小指,若超過,就需特別注意,最好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查看紅圈處,大拇指是否有超過小指。通常患者平時不會有什麼異常的狀況,但主動脈剝離卻是醫界著名的兇症,發病時可能會感到強烈撕裂性疼痛,致死率可說是相當高。
患者會出現劇烈胸痛,恐喘不過氣、頭暈、麻醉甚至昏迷,主動脈剝離後可能造成心腦血管阻塞,引起腦中風或心肌梗塞;另一種狀況是因血塊壓迫到心臟危及性命。多數患者在發病當下就會猝死,是國內猝死主因,但因經常以腦中風、心肌梗塞等症狀呈現,若沒有解剖,恐怕難以發現主動脈剝離才是背後元兇;不過,若來得及就醫,患者存活率可高達7到8成。想預防主動脈剝離找上身,醫生呼籲,有高血壓問題的民眾務必嚴格控制血壓,馬凡氏症候群方面,若能提早得知有此疾病風險,可吃藥降低血壓,讓血壓低一點、心跳慢一點,降低血管負擔。
本文素材來源於華人生活網,由阿波羅編輯整理髮布,我們僅做分享交流。
海外華人服務第一品牌
17個國家 60多個城市
100萬華人的共同選擇
·移民留學 ·招聘求職
·出租求租 ·商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