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秋雨水平到底如何?易中天、金庸分別這樣評價

2020-12-26 歷史文談

餘秋雨,浙江餘姚人,從小喜愛文學並對文字很敏銳,於1963年進入上海戲劇學院學習,然後留在母校任教。餘秋雨有一顆不隨波逐流的心,他向來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在大家忙著走向農村、社會的時候餘秋雨選擇走向圖書館,拿出和錢鍾書先生那十年默默專研的精神來撰寫戲劇學、戲劇史等。

後來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等權威性著作,致使他成為上戲最年輕的教授,全國高校中最年輕的校長。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際,餘秋雨辭去了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職務,帶著戀人資助的經費,踏上遊歷山川之路,邊走邊創作,於1992年出版了《文化苦旅》一書。《文化苦旅》一時間風靡全國,一年內連出5版都賣到斷版,接著餘秋雨又寫了《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歷史文化大散文」,讓他更加聲名遠播,並在國內掀起了文化大散文的熱潮。尤其是《文化苦旅》一書的閱讀量一直居高不下,出版了1000萬冊以上。

餘秋雨可謂是開了歷史文化大散文這一文體的先河,他在事業蒸蒸日上之際竟然選擇辭職,並在大家都竭力模仿西方現代派作品之時,餘秋雨選擇對中華文明進行深刻思考,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道路,這依賴於他擁有卓越的才華和常人沒有的勇氣,單憑勇氣這點就足以讓他脫穎而出。那對於他,別人是怎麼評價的呢?

因在百家講壇講「品三國」而為人熟知的易中天先生對餘秋雨是有些瞧不起的,經常逮著機會會奚落一頓,並且還稱讚別人說他寫的歷史大散文從氣度到見識都比餘秋雨好,不過這也從旁佐證了餘秋雨先生在散文領域的獨特地位了。易中天先生還曾在另一個場合評價餘秋雨是天下第一傻,也是真夠犀利了。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評價別人這點,總是帶著自己的立場和主觀意識的,特別是文學作品,很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有的人認為寫得非常好,有的人卻認為寫得很爛。

還有一位文學大拿對餘秋雨先生也作出了評價,金庸素來很少評價別人的作品及某個人物,但他卻對餘秋雨作出了評價。一次在北京出席文化活動時,有人對金庸先生說浙江人不會寫文章,金庸先生打趣道:我不會,但身為浙江人的魯迅和餘秋雨會。從這裡可以看到金庸對於餘秋雨的評價是很高的,將他和魯迅先生等量齊觀。

再說為什麼餘秋雨的《文化苦旅》或者說「歷史文化大散文」系列散文會如此受歡迎?首先因為餘秋雨開了「歷史文化大散文」的先河,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再者,餘秋雨先生用優美的語言講述著重大的歷史事件,這些文字不止優美還富有智慧和哲理,給人以啟迪,並且還增加了民族自信心,這種給人以美好感受的書籍怎能不受到歡迎呢?如今這本《文化之旅》依然還在我的書桌之上,閒來之時讀一讀,又是一場春風滿面。

相關焦點

  • 餘秋雨水平究竟如何?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的風趣幽默
    那麼,作為一個在文壇掀起過閱讀熱潮的作家,散文家,餘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人們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會如此針鋒相對而又各執一詞呢? 一個人要成才,成為在某一領域拔尖水平的槃槃大才,付出艱辛的努力不過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在無人問津處開拓,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風格,這樣,才可能一鳴驚人,且長久不衰。
  • 餘秋雨水平究竟如何?陳丹青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風趣幽默
    易中天,一直不太能瞧得上這個成名比他早的餘秋雨,在文章中曾經這樣談到:「我認為,夏(堅勇)先生的歷史大散文,無論氣度還是識見,都在某先生的文化大散文之上。」這個某先生,說的就是餘秋雨。易中天甚至還說餘秋雨是「天下第一傻」,這樣的點評真的是一針見血!
  • 簡評易中天節目上怒懟餘秋雨
    好一個坦率秉直的易中天!好一個學識淵博的易中天!看你百家講壇上還有謙遜風度,對歷史侃侃而談不傷大雅,這會子耍起大腕作風,讓兩個主持人畏懼給你提問,讓兩個主持人進退維谷,是你作為長者的風範嗎?不為他人考慮難處,你既然不願回答這算不上刁鑽的問題索性不來做客倒也罷了!請你是看起你是名人,至少該稍微尊重點,體諒他人的難處吧!
  • 可惡的易中天,居然這樣評價乾隆?談一談乾隆的歷史功績
    然後就迅速引爆了全場,大家就這個話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不過討論的最激烈的還是愛新覺羅-壽赤,他把易中天「神論」告上了法庭,內容是這樣的:我們首先不評價這位褚英,他的祖宗跟乾隆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是同一個爸爸,我們先來說一下易中天這個人,題目當中為什麼說他是個混蛋(河蟹為「可惡」)呢?因為他有以下「神論」,估計也是「名垂千古」級別的:
  • 餘秋雨自己也不想總結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一切交由時間
    餘秋雨身邊有個司機跟了他好多年。後來,司機因為要照顧年邁的母親,經濟捉襟見肘。餘秋雨得知後,給了兩個方案:一.餘秋雨給找全上海最好的醫院;二.司機母親晚年的所有錢餘秋雨來出。事情的最後是,餘秋雨不僅幫司機找到了養老院,他還承擔了全部費用。餘秋雨的朋友評價他,說他身上有江湖氣,他其實很願意幫人忙的。
  • 俗語說文人相輕,成名的文人更彼此相輕,讀餘秋雨就理解了這句話
    王朔:餘秋雨是誰啊?江南才子輪到你當?易中天:勸大家守住做人的底線,不要做他這種下流事;陳丹青:餘秋雨的遊記我沒看過。我失去了對他的最後一絲尊敬。王朔、易中天、陳丹青等文化圈成名成家的人物,都曾把「大炮」對準過餘秋雨。王朔曾說,(餘秋雨)是誰啊,我不認識你是誰,我認識馬蘭都不認識你。你年齡比我大,但成名比我晚,算我晚輩,說你兩句你有什麼不樂意?我是衝著馬蘭才對餘秋雨客氣的。江南才子輪到你當?我是南京出生的,金陵才子我也能當,你算什麼啊?
  • 乾隆被易中天罵的背後:該如何評價古代帝王?
    幾個月前,易中天在一次演講中,講到明清因閉關鎖國而落後於世界,說乾隆「在位60多年,沒幹什麼好事,他就是一個王八蛋!」易中天的這句話引起了愛新覺羅後裔的反感,把易教授投訴了。但很多漢人覺得易中天說的有道理。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問題:如何評價古代皇帝?
  • 如何評價金庸和李敖的學術對罵?
    李敖確實幾番批判過金庸。論言辭之激烈,說是「大罵」也並不為過。所以本題不是無事生非,更不是造謠傳謠。李敖罵金庸,途徑有二,一是隨筆文章,二是電視節目。文章的部分,集中於他寫的《「金庸式偽善」與「三毛式偽善」》一文;而電視節目,則主要散見在他當年給香港鳳凰衛視做的節目「李敖有話說」之中。【一】李敖苛責金庸,在我看去,內容基本都是大同小異。
  •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易中天品三國」這6個字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對於歷史的愛好者而言,尤其是三國熱衷者來說,易中天確實捧的有點高,但也毋庸置疑,易中天的對於三國裡面刻畫的人物確實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捧他的原因,當然有捧的,也有拉黑的,尤其是一些歷史學家,對於易中天獨特的見解表示有些不妥,畢竟歷史是講究客觀事實,而易中天對於歷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無意間引領了以大眾人朝著他的觀點看齊
  • 王朔有沒有資格懟餘秋雨?讀一讀他這首妙詩,王朔其實是有水平的
    很多人都說王朔沒有資格懟餘秋雨,畢竟論在文壇的名氣,王朔確實是不如老餘的。但把兩人經典作品的評分一比,會發現其實王朔的讀者緣並不差。餘秋雨最經典的作品是《文化苦旅》,該書2001年版在豆瓣上的評分是7.7;而王朔的經典作品《過把癮就死》,2002版的豆瓣評分是8.2。當然,或許有人會覺得,這也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畢竟一部作品的受歡迎程度,並不完全能贊同於它的水平。
  • 《文化苦旅》:書火了,餘秋雨的麻煩來了,到底動了誰的奶酪
    這之後餘秋雨孤身一人,從西北高原開端,調查中國文化的全部重要遺址。當時定下的調查主題是「穿越百年血淚,尋覓千年輝煌」。當時餘秋雨的同窗李小林,也就是巴金先生的女兒是餘秋雨的同窗,餘秋雨弄了那麼大的動靜去調查,李小林約請餘秋雨寫些調查的領會,見聞之類的東西,還在《收穫》給餘秋雨特地留了一個專欄。
  • 餘秋雨把「樂」讀成「lè」,上萬人打電話批評:這字讀「yào」
    就算我不會,但浙江人裡還有魯迅和餘秋雨。--金庸從這一句話中我們能看出金庸對餘秋雨的評價非常高,直接與魯迅並列,而且謙虛的金庸還把自己排在餘秋雨之後。不可否認,餘秋雨的散文集非常優秀,先後得到白先勇、賈平凹、余光中等文學大佬的高度評價。但是他也並不是完美無瑕,有一次他把仁者樂山中的樂讀成「lè「,好傢夥,批評的電話如同雪片般飛來,餘秋雨迅速被批評聲淹沒。
  • 喜馬拉雅發起古籍喚醒計劃 聽餘秋雨、蒙曼、易中天、傅佩榮講經典
    近年來,喜馬拉雅先後推出《餘秋雨:中國文化必修課》《易中天說禪》《蒙曼品最美唐詩》《傅佩榮講<道德經>》《錢文忠講佛教十三經》《張其成講<易經>》《復旦陳正宏<史記>精講》《馬瑞芳品讀<紅樓夢>》《復旦名師傅傑的<論語>課》等一大批弘揚傳統文化的精品內容,深受用戶的喜愛。
  • 12年前易中天因《品三國》錯處多,遭讀者索賠2050元,結果如何?
    14年前(2006年),易中天因為在百家講壇欄目開講《易中天品三國》而成名。隨後,他又與上海文藝出版社籤訂合同,出版了一套《品三國》實體書。2008年,重慶市有一名姓況的市民購買了這套書,翻閱之後,認為當中錯漏百出,於是他以易中天侵害消費者權益為由,向重慶渝中區法院提交了訴狀。並且分兩次向法院提供證據,表示書中的錯誤率超出了國家相關規定的比率。
  • 餘秋雨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陳丹青的看法,不及老梁一針見血
    因為一些敢於說真話的評論家對餘秋雨的看法就值得我們借鑑。那麼餘秋雨的真面目究竟是什麼?在筆者看來,陳丹青的評價不及老梁的一針見血。陳丹青也是出了名的「嘴炮」,眼裡揉不得沙子。對於一些不好的現象,他會毫不客氣的批評。陳丹青對於餘秋雨的評價倒是令人回味。陳丹青還是比較看重餘秋雨的,覺得他的散文寫的好。
  • 王朔點評餘秋雨:是我的晚輩,寫的根本「不入流」,不配稱作家
    在自己所在的作家圈,編劇圈裡,王朔懟過的人,真的太多了,而餘秋雨也是其中之一。王朔直言:不配稱作家,根本「不入流」王朔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在一次訪談中,王朔先生談到了餘秋雨,他說,餘秋雨的東西說穿了,就是傳統文化的瓊瑤,他是用瓊瑤的方式解釋傳統文化。在王朔的眼裡餘秋雨頂多算是一個遊記作者,還不能稱為是作家。
  • 易中天是如何評論乾隆的,為何被乾隆的後人給告了?
    易中天對乾隆皇帝的評價就是這個皇帝很差勁,在位60年基本上沒有幹過什麼好事!不僅僅如此,他還養了一個巨貪,也就是和珅。易中天破口大罵說乾隆是「王八蛋」!就是易中天的這句話,被乾隆的後人起訴了他。易中天很顯然是對乾隆不滿的,甚至是看不起乾隆的。當然了這些對於乾隆的評價,易中天僅僅是代表他個人的意見。若是熟悉易中天的人,都知道易中天在解讀歷史的時候,也是帶有個人的喜好的,他的個人喜歡也是很濃重的。
  • 鼠目寸光、殘暴不仁,最終導致失敗:易中天這樣評價項羽
    易中天:項羽鼠目寸光、殘暴不仁,最終導致失敗 易中天老師是我國著名的歷史學教授,經過他開設的百家講壇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而他對於項羽和劉邦,這兩個秦末最大的起義軍首領有著很深刻的分析和精彩的講解。
  • 易中天稱乾隆是「王八蛋」,在位60年沒幹好事,遭乾隆子孫舉報
    這件事情其實不算什麼,批判隨處可見,但因為易中天和乾隆以及乾隆後人燾赤這三個不同時期、不同身份的人,因為一句粗鄙之言和一張起訴單聯繫到一塊,事情反倒是變得有意思了起來。那麼問題來了,易中天究竟是為何如此評價乾隆?
  • 演員馬蘭邂逅文藝界文豪餘秋雨,短短時間就決定嫁給他
    餘秋雨另娶小其16歲的美女演員馬蘭,便是這樣一樁曾讓人唾沫飛濺的話題。可以說,餘秋雨自成名起,就一直被「話題」圍繞,一度遭受槍林彈雨般的指責,特別是這樁離舊娶新的家庭變故,被罵為「負心漢」「陳世美」甚至「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