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2021-01-13 史說的一話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易中天品三國」這6個字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對於歷史的愛好者而言,尤其是三國熱衷者來說,易中天確實捧的有點高,但也毋庸置疑,易中天的對於三國裡面刻畫的人物確實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捧他的原因,當然有捧的,也有拉黑的,尤其是一些歷史學家,對於易中天獨特的見解表示有些不妥,畢竟歷史是講究客觀事實,而易中天對於歷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無意間引領了以大眾人朝著他的觀點看齊,結果就是,歷史的客觀事實性質就變味了。

只不過一個教授,半路出家,說了一段書,成為了老百姓的說書先生,結果火了,有些人就看不慣了。

易中天品三國這一段,已成為了眾矢之的,謾罵之聲已經是滿天下了,但不得不說易中天研究人類文化起源以及文心雕龍方面的論述,卻沒有什麼人去罵,還有百家講壇《先秦諸子》這一段,也是少有人多口舌,對於《先秦諸子》的論述,易中天確實剖析極深,見解犀利,但也有些曲高和寡,畢竟文壇之上也還是有許多故作玄虛解道家,也還有傳統文化恨儒家的人,可惜的就是這些人都杳無音信了,沒有出來群而攻之。

至於為什麼有些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很差,人家只是一個說書的教授,業餘愛好而已,並非像歷史學家那麼專業,對某個角度以及時間進行深度的剖析和研究,把最真實的歷史展現出來,易中天只是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對於自己的理解做了一番論述,以說書的形式表達出來而已,所以兩個層次都不在一個調上面,評價又能好到哪去?

不過從學術上面來看,易中天搞的學術非常的中國化,駁不倒辨不明,但他的學術勇氣不大,提出立論比較謹慎,用的都是幾個別人的觀點來證明自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有些人找到了突破口,以此抨擊,繼而蹭熱度。

對於筆者而言,曾經那個還有火起來的易中天,在學術圈文化圈裡面小有名氣,偶爾以一篇文章論述一下,博得幾個好友的歡笑,這時候的易中天侃侃而談,他講方言、講文化差異,講古典文學,講美學,講文心雕龍,風趣幽默,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頗有風範,但火了之後,一切都被有心人攪黃了,一切也都變味了,似乎都看不得別人好一樣。

相關焦點

  • 易中天突圍
    雖然只是個講師,但拿的是副教授工資。因為他政治比較進步,屬於黨組織信任的人。在人人都受衝擊的『文革』中,由於職稱是講師,目標不大,所以他也沒有受到大的衝擊。」在易中天眼裡,父親是一個純粹的學術中人,對政治沒有興趣,而且為人隨和。「隨和到誰都可以欺負的程度。我記得比較清楚的是工會經常組織看電影,發給我們家的電影票從來都是最差的,因為他好欺負,他好說話,他說你在哪看不都是看嘛。」
  • 為何說於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
    即便如此,他們卻一直伴隨著社會上的諸多爭議,言語於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這是為何呢? 中國著名媒體評論人梁宏達曾評價於丹:「這是一位被市場利益耽誤了的文化人。好好的就變成了一個社會上二三流的學者。」
  • 可惡的易中天,居然這樣評價乾隆?談一談乾隆的歷史功績
    近日,一責關於易中天的新聞刷爆了全場,據說,在評價乾隆的歷史責任的時候易中天說了一句:「乾隆皇帝是王八蛋,六十年沒幹一件好事,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要歌頌他
  • 《易中天品三國》易中天品三國01-04
    特別節目1.易中天對話王立群將相帝王史,充滿了權術、血腥、勾心鬥角的宮闈之爭,似乎覺得我們的祖宗、歷史就是這麼灰色的、不光彩的,正視這段歷史,是需要勇氣的,你必須承認、面對它。正視事實、評價歷史、講述歷史都需要勇氣。勇氣來自於:道義、群眾的支持、學術的良心與良知、責任感。
  • 《客從何處來》易中天尋根 揭家族秘史
    歷史學家易中天熟讀中國數千年歷史,卻不了解易氏家族七十多年前的悲劇——1939年9月23日,易家數百人一天內死於非命,年齡最大的七十一歲
  • 「老照片」為什麼易中天被稱為「永遠的副教授」
    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肯定對易中天教授教授很熟悉。今天分享的老照片就和易中天教授有關,是他1978年在武漢大學讀研時拍攝的照片。
  • 乾隆被易中天罵的背後:該如何評價古代帝王?
    幾個月前,易中天在一次演講中,講到明清因閉關鎖國而落後於世界,說乾隆「在位60多年,沒幹什麼好事,他就是一個王八蛋!」易中天的這句話引起了愛新覺羅後裔的反感,把易教授投訴了。但很多漢人覺得易中天說的有道理。這裡就牽涉到一個問題:如何評價古代皇帝?
  • 易中天稱乾隆是「王八蛋」,在位60年沒幹好事,遭乾隆子孫舉報
    易中天,文學與歷史類資深學家,曾為央視節目《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而近日,受邀參加經濟學家年會活動的易中天,卻語出驚人道:乾隆在位60年,我個人認為沒幹什麼好事,他是一個王八蛋,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歌頌他。易中天的這番言論瞬間引起爆炸性熱議,各有爭論,褒貶不一。
  • 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的風趣幽默
    那麼,作為一個在文壇掀起過閱讀熱潮的作家,散文家,餘秋雨的水平到底如何呢?人們對他的評價為什麼會如此針鋒相對而又各執一詞呢? 一個人要成才,成為在某一領域拔尖水平的槃槃大才,付出艱辛的努力不過是最基本的,更重要的是,他必須在無人問津處開拓,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路來,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風格,這樣,才可能一鳴驚人,且長久不衰。
  • 易中天品三國:史識謬誤誤導大眾,業餘玩票的人外行評價內行
    易中天在國內歷史學術界風評不太好很正常。大概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易中天上百家講壇時是廈大中文系教授。雖然中文系和歷史系在廣義上都屬於文科,在廈大的教學編制中都屬於人文學院,但是歷史和中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研究領域,兩者之間的差別不可以道裡計。
  • 《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爭出一個未來
    那實在是一個太過輝煌的時代。那麼多璀璨耀眼的明星、那麼多特立獨行的思想、那麼多精彩絕倫的言行,隨便拎出其中一個都可以編織無數皇皇巨著來。但按著易中天前面幾本書所形成的慣例,如何用六章200頁左右的篇幅來寫清楚?要寫清楚都已經太難,又如何推陳出新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來?打開書,居然還是六章,撇開注釋不算,198頁。
  • 易中天是如何評論乾隆的,為何被乾隆的後人給告了?
    易中天對乾隆皇帝的評價就是這個皇帝很差勁,在位60年基本上沒有幹過什麼好事!不僅僅如此,他還養了一個巨貪,也就是和珅。易中天破口大罵說乾隆是「王八蛋」!就是易中天的這句話,被乾隆的後人起訴了他。易中天很顯然是對乾隆不滿的,甚至是看不起乾隆的。當然了這些對於乾隆的評價,易中天僅僅是代表他個人的意見。若是熟悉易中天的人,都知道易中天在解讀歷史的時候,也是帶有個人的喜好的,他的個人喜歡也是很濃重的。
  •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前兩年出了部以司馬懿為主熱播劇《軍師聯盟》,如今這部劇播放量早已破百億。大家對這部劇中的演員也是讚不絕口。那麼以在《百家講壇》以品三國,而聞名全國的易中天是怎麼評價這部劇的呢?
  •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
    易中天評價于和偉版曹操,一臉的喜愛:他比以往的曹操都演得好!前兩年出了部以司馬懿為主熱播劇《軍師聯盟》,如今這部劇播放量早已破百億。大家對這部劇中的演員也是讚不絕口。那麼以在《百家講壇》以品三國,而聞名全國的易中天是怎麼評價這部劇的呢?
  • 深度長文:當年易中天為什麼毅然決然離開任教15年的武漢大學?
    他把高校制度的弊端及知識分子在一個變革時代的失態,寫成了一個中篇小說《文火慢熬》,甫一發表,就被《中篇小說選刊》拔為頭條。我是深為先生的才氣折服的,那種老到的文筆,犀利的解剖,冷冷的幽默,說實話,遠遠勝過許多專業作家。我們今天的教授,多不如民國時代那些學者,能把創作和治學都弄得非常像樣。而先生,正是具備了如此的大器。但辭章小道,於他看來,雕蟲而已,偶爾玩玩,只是聊遣雅興。
  • 【好書推薦】易中天
    易中天 湖南長沙人,中國知名作家、學者、教育家。 先後任武漢大學、廈門大學教授。"開壇論道"的學者,2006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漢代風雲人物》、《易中天品三國
  • 乾隆後裔跑去投訴易中天侮辱乾隆?我們應該怎麼去評價乾隆
    在今年的6月30日,有一名自稱是乾隆的後人投訴了一個公眾人物易中天。易中天是一個歷史學家,是電視節目百家講臺的主講人,著有《易中天中華史》。這個所謂的乾隆後人,叫做愛新覺羅·燾赤,之所以投訴易中天,是因為易中天曾在節目中說,乾隆是一個昏君,在統治期間一家好事也沒有幹過。認為易中天這是在破壞民族團結,因此要求易中天給全中國的滿族人道歉。
  • 淺談《易中天品三國》
    曹操的一生亦是沿著這條人生道路一路前行,從聯合十八路義軍攻打董卓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到未統天下而辭別人世,其一生無疑都在堅守這一人生信條。不問天下之人的閒言碎語,英雄之志一生未曾泯滅,固然極為奸詐,但是在三國那個亂世的的確確是一個英雄。縱然時隔千古,曹操也無愧於英雄這一稱號。
  • 《易中天中華史》值得讀嗎?
    其二,對易中天先生最出名的《易中天講三國》實在是有些不太感冒,或許那時的易先生尚未出名,,還不具備作為當前「直言君子」的實力,所以講述中難免帶有媚俗與媚雅的傾向,當然作為在電視這種媒體上呈現的大眾文化節目,若做不到這一點收視率就不用提了。
  • 易中天、金庸分別這樣評價
    《文化苦旅》一時間風靡全國,一年內連出5版都賣到斷版,接著餘秋雨又寫了《千年一嘆》、《行者無疆》等「歷史文化大散文」,讓他更加聲名遠播,並在國內掀起了文化大散文的熱潮。尤其是《文化苦旅》一書的閱讀量一直居高不下,出版了1000萬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