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華史·百家爭鳴》:爭出一個未來

2021-01-09 東籬悅讀

打開這本書之前,已經非常好奇。

那實在是一個太過輝煌的時代。那麼多璀璨耀眼的明星、那麼多特立獨行的思想、那麼多精彩絕倫的言行,隨便拎出其中一個都可以編織無數皇皇巨著來。

但按著易中天前面幾本書所形成的慣例,如何用六章200頁左右的篇幅來寫清楚?要寫清楚都已經太難,又如何推陳出新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來?

打開書,居然還是六章,撇開注釋不算,198頁。

從章節的標題其實已經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的一些思路了:

第一章「這世界有救嗎」,緊緊承接上一本《從春秋到戰國》,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這世界是否還能拯救?作者一定趁此引出各家主張。

第二章「哪個社會好」,應該就是對「百家」觀點的比較與評判。

第三章「君權,民權,人權」,標題已經顯而易見。

第四章「活著為什麼」看起來有點模糊,但從小標題能看出講的是關於「做人」的主張。

第五章「生存之道」和第六章「制度與人性」應該更多是作者對百家觀點比較之後自己的結論吧。

全書讀下來,大致如是。

與以往幾本感覺稍微不同的是,這一本裡,易中天教授更多側重於梳理,梳理出來的結論基本上與其他地方現有的結論差不多,而在前面幾本中非常明顯的「易氏風格」顯得略微暗淡了一些。

但也並非完全沒有。

其一,求同。

記得自己念書時候的歷史課本裡,對「百家爭鳴」的闡述更多著眼於「爭」,重點講諸子百家之間如何不同,甚至如何互相攻擊,讓人深深地感受到其中硝煙瀰漫,但一直弄不明白的是,這些人是吃飽了沒事幹嗎?這樣爭來爭去究竟是為什麼呢?

在這本書中,易中天教授也講他們之間的不同,但在這些「不同」之中,他做出了總結——諸子百家之間,所有困惑與爭論的問題,其實集中起來大致只有兩個:一個是如何治國,一個是如何做人。

這就讓人豁然開朗了:原來,不管如何「爭」,大家的目的其實都是相同的,想要為那個亂鬨鬨的世界提供一道良方。

正如幾位大夫共同面對一個病人,雖然對治病的方法各有各的想法,但大家的目的都是想治好病人。

在這樣的前提下,再去看那些針鋒相對轟轟烈烈的言論,想像著他們面紅耳赤互不相讓的情形,忽然間覺得、如此可愛。

其二,捨棄。

正如一開始所杞人憂天的那樣,這一段時間範圍內,可以秉筆直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無論怎麼寫,總難免「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易中天教授自己也在後記中這樣說:「如果一定要求全責備,那是可以千刀萬剮的。因為先秦諸子是太平洋,本書則還算不上黃浦江」。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作者給自己的這本書留了條退路,但作者也的的確確做了很大的取捨。作為讀者,就當做是坐在飛機上鳥瞰吧,雖然未必能夠細緻入微,但總算可以窺得全貌。

其三,定位。

關於諸子百家,我們看到過太多站在大中華角度的沾沾自喜。

這個時期的的確確是中華民族思想史上的黃金時期不假,但似乎很少有人去指出其中的不足。

易中天教授在這本書的最後,留下了幾句很讓人深思的話:

「其實回顧一下諸子的爭鳴,我們就會發現,所有的質疑和爭辯,都沒有超出世俗生活的範圍,這就跟同為軸心時代的其他民族思想家頗為不同。面對苦難,猶太先知和釋迦牟尼超越了塵世;面對自然,古希臘哲學家走向了思辨。他們都在追問人的終極存在,追問世界的起源和本原。這是先秦諸子不關心的。即便老子的道,也不是古希臘的『物理學之後』,而是中國的『倫理學之後』。

「顯然,我們的文明即便在她思想最活躍的時代,也缺失了宗教和科學這兩個向度。」

是的,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強大,更要看得見、容得下別人的強大,甚至能將其吸納到自己的血液中去。

正如那爭鳴的百家,融會貫通、兼容並包之後,喚出的,是一個空前盛大的秦漢,是一個千年不滅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易中天中華史》值得讀嗎?
    易中天先生出身中文,精研美學,博通歷史,這讓他的這套《易中天中華史》具有了文學的筆法,美學的視角,歷史的邏輯。易中天將歷史不僅當作歷史,而且作為了藝術品來解讀。(中華史何嘗不是中華民族創造的宏偉藝術品。)這其中不僅僅是對歷史的陳述,還有對歷史的詮釋,甚至升華。
  • 【好書推薦】易中天
    2008年主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2013年宣布寫作36卷本《易中天中華史》,至今已出版前21卷,累計銷量超千萬。◆英雄、梟雄、奸雄,性格與命運全解析 ◆興衰成敗,脈絡清楚;點評犀利,借古鑑今 ◆引證淵博、考據嚴苛、語言幽默,態度自成一格 《易中天中華史
  • 易中天被投訴了!清太祖努爾哈赤後裔:公開侮辱乾隆皇帝
    2015年4月,易中天聲明從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退休,很長時間以來,易中天都活躍在各類電視臺講座中,人們對於這個敢說實話、直言不諱又幽默詼諧的老頭充滿了好感,自從2005年央視《百家講壇》火了之後,易中天便以《品三國》、《漢代風雲人物》被人們津津樂道,通俗幽默的語言讓人們對歷史文化耳目一新,2008年他又主講了《先秦諸子百家爭鳴
  • 《中華史:嚴嵩與張居正》上也荒唐,下也荒唐,君聖臣賢夢一場
    易中天教授原是廈門大學的美學教授,但他卻是以講述歷史而聞名:他2005年開始上《百家講壇》,2006年講《漢代風雲人物》、《品三國》、2008年講《先秦諸子百家爭鳴》。隨著節目的播出,「三國」成了全民熱議的話題,易中天這一名字也火熱起來,以至於之後被人稱之為「明星學者」。易老雖不情願,但也擋不住不脛而走的熱度和大眾對他的喜愛。至今在一些綜藝喜劇節目裡,仍有人模仿他的身形腔調——他已然成為一種文化印記,刻在人們的心裡了。不過對於那些「模仿者」,倒是可以負責任地說一句: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
  • 「老照片」為什麼易中天被稱為「永遠的副教授」
    看過《百家講壇》的朋友,肯定對易中天教授教授很熟悉。今天分享的老照片就和易中天教授有關,是他1978年在武漢大學讀研時拍攝的照片。
  • 劉煥讀《易中天中華史》5——嘉靖和萬曆,是不是昏君混蛋?
    一直關注的易中天中華史終於出了新書《嚴嵩與張居正》,如果說之前《朱明王朝》講述的是故事精彩的明朝早期,那麼這本書涉及的就是漫長的明中期,即嘉靖和萬曆皇帝時期,更是一本專門講述文官政治的書。對於這兩個皇帝,很多人經歷了看山是山、不是山、還是山的步驟。
  • 易中天:春秋戰國,就是我們輝煌的時代
    思想領域的空前活躍催生出各種學派,它們猶如一盞盞明燈,指引著中華文明的前行方向。易中天教授所著的《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講述了這一時期輝煌燦爛的歷史。 在他看來,諸子百家思想之間並非沒有任何交集,也不是永遠處於敵對狀態,而是相輔相成和相互包容的,都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體系的一部分,並且影響了當時以及後世千百年的發展,是中國古代最輝煌的時代。
  • 易中天從「文化群寵」,淪為譁眾取寵的二流學者?你看老梁怎麼說
    易中天從「文化群寵」,淪為譁眾取寵的二流學者?你看老梁怎麼說易中天是一個頗具幽默感並且應變能力相當強的專家學者,倘若在生活中未必會出彩,可要是放在舞臺上,效果就是立竿見影了。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上的表現,那是有目共睹的,各種橋段都拿捏得恰到好處。一時間,易中天成了「文化群寵」。
  • 可惡的易中天,居然這樣評價乾隆?談一談乾隆的歷史功績
    要知道我們今天的漢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從姬姓分化出來的,而其它不是姬姓分化出來的族群,也都和姬姓有姻親關係,這就意味著易中天是在罵全體漢人是性奴的後代!(由此可見,易中天絕對不可能是漢族) 3、易中天說什麼基督文明、穆斯林文明都比中國先進,緣由是因為他們有信仰,而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粗俗的沒信仰的民族,所以比不了他們,所以沒他們有未來。
  • 易中天突圍
    13年前筆者採訪他後曾寫過一篇文章,現分享給讀者諸君,或許可以幫助大家了解易中天是怎樣成為一個獨立的知識分子的。「三年自然災害的時候,我們家就靠我父親和我兩個人維持下來。」回首往事,易中天頗多感慨。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易中天僅是一個少年讀書郎,怎麼能夠養家呢?
  • 為何說於丹、易中天等人其實都是些二三流學者?
    百家爭鳴,各領風騷,異彩紛呈。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正可謂如此。中國歷史學、國學與講堂的課程持續火熱,猶如烈日當空般熱浪翻滾,如火如荼。 在如此絡繹不絕的環境中,催生了一系列的名師與大咖,其中以於丹和易中天最為有名。此二人皆是大學教授,才高八鬥,學貫中西,相比他人,他們更富有講課的經驗與磨鍊,經此成就卻也是在人們意料之中。
  •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
    為什麼歷史學家對易中天的評價都那麼差?易中天只是一個說書的「易中天品三國」這6個字成為了一代人揮之不去的童年記憶,對於歷史的愛好者而言,尤其是三國熱衷者來說,易中天確實捧的有點高,但也毋庸置疑,易中天的對於三國裡面刻畫的人物確實有著獨特的見解,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捧他的原因,當然有捧的,也有拉黑的,尤其是一些歷史學家,對於易中天獨特的見解表示有些不妥,畢竟歷史是講究客觀事實,而易中天對於歷史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結果無意間引領了以大眾人朝著他的觀點看齊
  • 易中天挑戰經典詞牌《滿江紅》,開篇別具一格,短短幾句耐人尋味
    但顯然這些「膽小」的文化名人,不包括易中天。易中天是很愛在微博曬自己寫的詩作的,不但曬,他還要解析,告訴網友自己為何要這麼寫。說實話,這些作品的水平不算特別高明,不過倒也頗值得一看,因為寫得挺有自己的風格。本期筆者就和大家分享一首他的《滿江紅》,這篇作品是他在過年時給網友拜年時所寫,全詞開篇就別具一格,短短幾句耐人尋味。
  • 易中天、韓寒持股,三年版稅千萬,果麥文化將出版做成了怎樣的生意?
    7月3日,路金波所創立的果麥文化向深交所遞交了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朝著又一個民營出版上市公司的目標邁進。同時,果麥文化也是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以來第九批獲受理的申報企業。 當初那個靠著韓寒起家的路金波,究竟將圖書做成了怎樣的生意?
  • 乾隆後裔跑去投訴易中天侮辱乾隆?我們應該怎麼去評價乾隆
    在今年的6月30日,有一名自稱是乾隆的後人投訴了一個公眾人物易中天。易中天是一個歷史學家,是電視節目百家講臺的主講人,著有《易中天中華史》。這個所謂的乾隆後人,叫做愛新覺羅·燾赤,之所以投訴易中天,是因為易中天曾在節目中說,乾隆是一個昏君,在統治期間一家好事也沒有幹過。認為易中天這是在破壞民族團結,因此要求易中天給全中國的滿族人道歉。
  • 易中天評價很犀利,不及金庸的風趣幽默
    一個人如果以驕人的成就置身於時代的「鎂光燈」下,風光無限的同時,卻也常常容易被這種熾熱的溫度所灼傷,特別是在一枝獨秀、萬民追捧的時候,那些嫉妒的同行,好發高論的時評家,以及唯恐不亂的好事者,會用萬倍的放大鏡將你打量,抽絲剝繭地細細考察你的一言一行、一字一句,然後披掛上陣,輪番討伐,哪怕是一個細微的瑕疵,也會被放大成廣告牌上的巨幅,然後用文字和唾沫匯集成一股飛洩的洪滔,將你撲倒,將你淹沒,在你螳臂擋車匆忙招架之際
  • 淺談《易中天品三國》
    曹操如此的出身就導致了他未來成長的兩條道路,一條是自暴自棄不思進取的人生道路,第二條則是不畏世人詬病我行我素的人生道路。 現實中的曹操無疑是選擇了第二條人生道路,我自瀟灑一生,世間毀譽與我何幹?曹操的一生亦是沿著這條人生道路一路前行,從聯合十八路義軍攻打董卓到挾天子以令諸侯再到未統天下而辭別人世,其一生無疑都在堅守這一人生信條。
  • 主旋律走進「百家爭鳴」新時代
    10月10日,《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已經超過23億,創造國慶檔歷史最高票房紀錄,進入華語影史票房前十、2019年度票房第四。貓眼專業版顯示,今年國慶檔(10月1日-10月7日)共拿下了43.8億票房,7天就完成了去年10月全月票房,成為史上最強國慶檔。
  • 易中天、金庸分別這樣評價
    後來出版了《世界戲劇學》、《中國戲劇史》等權威性著作,致使他成為上戲最年輕的教授,全國高校中最年輕的校長。就在前途一片光明之際,餘秋雨辭去了在上海戲劇學院的職務,帶著戀人資助的經費,踏上遊歷山川之路,邊走邊創作,於1992年出版了《文化苦旅》一書。
  • 《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原標題:《百家講壇》講史專家孫立群病逝 2月12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官網發表訃告,秦漢史、魏晉南北朝史專家孫立群教授,於2月10日病逝,享年70歲。 孫立群1950年4月15日出生,長期以來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的研究工作,在南開大學歷史學院講授中國古代史30餘年,其主持的「中國古代前期史」課程,曾入選天津市精品課程。 2006年11月,孫立群曾在中央電視臺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上講《呂不韋》,開始為大眾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