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紀霖 | 一代大家胡適之

2021-02-07 友朋說


編者:昨天是胡適先生誕辰129周年,我們轉載許紀霖老師的《一代大家胡適之》以表緬懷之意。



大家,在我們這個技術至上的專業化時代,是越來越稀罕了,隨著二十世紀的落幕,大家也將消失在地平線的蒼茫之中。


—— 許紀霖

在我的書房中,關於胡適的書籍與魯迅的一樣,都佔著書架滿滿的兩大排。然而,當北大的胡適研究專家歐陽哲生告訴我,他編輯的《胡適文集》已經面世時,依然令我貪心頓起。我從小就有個壞毛病,對好書貪得無厭,尤其是自己喜歡的,不搞到手的話簡直寢食不安。最後,那十二大卷的《胡適文集》運進我的書房,在書架上獨霸一格、傲視群雄時,我也終於如願以償地舒了一口氣。

 

在《胡適全集》未出版之前,這恐怕是海內外收集最齊全的胡適作品集了。其實,這套文集已經收入了大量的未刊稿,再加上歐陽君編的《胡適通信集》,也與全集相去不遠。不說一般讀者,即便是專業工作者,有了這樣的惶惶巨著,也可以足不出戶,研究胡適了。



在中國,凡說到一個文化大師,往往喜歡用「著作等身」來形容。自然,大師之大,不一定以量取勝,倘若為陳寅恪先生編全集,要其「等身」就比較難,好在梁任公早就發過話:我梁某人著作等身,也及不上陳寅恪的一篇論文!(大意)不過,用「著作等身」來形容梁啓超、胡適這樣的「開一代風氣」的大師,就毫不為過了。


海外著名的中國思想史研究學者張灝先生把1895年-1925年那段時間稱為中國歷史上的「轉型時代」。梁啓超和胡適正是這轉型時代學術和思想的領軍人物。

 

當我一本本瀏覽著《胡適文集》的時候,我發現用現在的標準,似乎很難為胡適的專業準確定位。

 

哲學家?當然。一冊薄薄的《中國哲學史大綱》(還只有上冊,一生都沒有終卷)竟然打開了通向現代哲學研究的大門,令一向桀傲不馴的傅斯年、顧頡剛等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史學家?亦無愧也。畢其一生的《水經注》考證無論見仁見智,總顯示了其非凡的功力,何況「拿證據來」的激烈主張又掀起了一代「疑古」框潮;文學家?也說得過去。沒有胡適的導航,也就沒有俞平伯的紅樓夢研究。


詩人、散文家?也是。他的白話散文、白話新詩,至今還作為暢銷書一版再版。時評家?更毋庸置疑。從《新青年》到《努力周報》、《新月》、《獨立評論》、《自由中國》,無論風雲如何變幻,總是能聽見自由主義者胡適的聲音。

 


其實,用我們現在的「什麼家」、「什麼家」來評定胡適那代轉型人物,都不免將他們說小了。如果一定要稱「什麼家」的話,我看只有一個稱呼才適合,那就是:大家。大家不是經常出現的,只有在大時代,才有大家。何謂大時代?按照魯迅的說法:不是生,就是死,那才是大時代。在中國二千多年的歷史中,這樣的大時代並不多見。依我之見,大約只有四個:一是先秦,二是魏晉,三是明末清初,四是胡適所在的那個「轉型時代」。

 

在這樣「不是生,就是死」的大時代裡,舊的一切價值、規範和秩序都「禮崩樂壞」了,而新的希望尚在依稀之間。這就需要一批先知先覺的大家開一代之風氣,指引新的文化路向。這方向不是具體的、技術性的,而是根本的、全方位的。用當代科學哲學家庫恩的專業術語,叫做範式的轉移。

 

範式的變化是一種類似心理學中的「哥式塔」轉換,等於變化了整個視覺,變化了整個觀察世界和理解世界的方式。文化上的範式轉移,因而也會帶來學術和專業的巨大的革命,人文、科學和宗教等等都會因此而地覆天翻。這樣的大變革是很具風險的,所以魯迅說不是生、就是死。它不僅需要知性的智慧,而且需要道德上的擔當勇氣。在近代中國的「轉型時代」,陳獨秀、魯迅、胡適等大家以啟蒙者的理性姿態,將文化轉型這一大任擔當起來,從而引發了哲學、文學、史學和社會科學的一系列學科的革命。


 大家有大家的風採,也有起其不足,正因為太注重宏觀、注重大局的輪廓,所以在學科的細部不免多有病垢。要是論學科的單項成就,胡適是不及他的學生輩的,談哲學史,比不上馮友蘭;談考證紅樓夢,不及俞平伯,論史學功底,也不如顧頡剛、傅斯年,但學生們對老師依然佩服有加,範式畢竟是老師開創的,新路畢竟是老師指引的。學生輩也可以編一個十二卷本的文集之類,也許在專業上更精湛,但要論大局、論氣勢,誰都無法望老師的項背。

 

大家,在我們這個技術至上的專業化時代,是越來越稀罕了,隨著二十世紀的落幕,大家也將消失在地平線的蒼茫之中。世間已無胡適之,因而更顯得其遺作的珍貴。這,畢竟是絕代大家的文集。

 




—— 版權聲明 ——

文章轉載自公號:許紀霖之窗

插圖源自網絡

在此鳴謝


—— 友朋會在線課堂 ——



—— 推薦閱讀 ——


許紀霖丨一個知識分子的反思:紀念王元化先生百年誕辰

許紀霖 | 近代中國權力聚散的歷史循環

許紀霖 | 川普:民族至上的民粹保守主義

許紀霖 | 你真的了解臺灣嗎?

許紀霖 劉擎 白彤東:何謂現代,誰之中國

許紀霖:讀懂基辛格,就讀懂了世界

許紀霖、劉擎、白彤東、吳冠軍|誰無法呼吸?

許紀霖丨從反種族主義運動看美國的政治正確和身份政治

許紀霖 | 你懂什麼是革命?!


相關焦點

  • 被白宮高官吹捧的胡適之,到底是個什麼人?
    話說上回我扒皮胡適之的小節時,就有人給我提了個意見,說是要好好扒扒他的「大義「。說實話,之所以只扒胡適之的小節,不是說他的「大義」我沒找到相關資料,主要原因還是「做人留一線」,倘若真把果粉的臉打得高高腫起,也太不給人家面子了。
  • 胡適之:中國歌舞電影時代必將到來
    胡適之說。  「評價歌舞片的標準不只是票房,還要贏得藝術成就,影響大眾的生活乃至社會的發展,體現出歌舞片應有的社會價值」,對此,胡適之感觸頗深。  他認為,創作者的主觀意識形態的高度,直接決定了一部電影的社會價值大小。精彩的故事、動聽的歌曲、優美的舞蹈,生動形象的歌舞片對繁榮電影市場化運作具有積極意義。
  • 胡適之:美麗中國的微電影表達視角入微張力愈強
    對此,央視微電影頻道副總編輯、央視微電影美麗中國頻道總監胡適之表示,「紀錄片通過震撼人心的視角與色彩鮮明的影像,使中國的自然風物得以全景呈現,而高藝術水準下弘揚時代主旋律的微電影,精緻入微,也在為世界提供一個看到美麗中國的絕妙視角。視角入微,或許張力愈強。」
  • 季羨林和胡適之的日記有意思
    二、新文化運動領袖之一的胡適之。胡適之先生也是一位近代非常著名的學者,由於學問很大,所以大家似乎覺得胡適之從小就應該是個認真學習的大學霸。是學霸估計沒錯,但是認真學習,那就扯不上邊了。胡適之的日子曝光以後,那在文化界,也是一股重磅炸彈。由此可見,學習好,天賦很重要。
  • 唐德剛:憑良心,胡適之該算是個真正當之無愧的「君子」了
    胡適之在紐約做寓公期間,好多人都笑他是紐約的中國「地保」。紐約又是世界旅遊必經之地。途過紐約的中國名流、學者、官僚、政客、立、監、國大代……一定要到胡家登門拜訪。過紐約未看到胡適,那就等於遊西湖未看到「三潭印月」、「雷峰夕照」一樣,西湖算是白遊了。胡適之也就是紐約市的「三潭印月」、「雷峰夕照」……是紐約的八景之一。
  • 許紀霖:在這個陌生的時代裡,何以安身立命?
    但儒家的活法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打破沙鍋問到底,把宇宙、人生、人性當中最深層的東西發掘出來,而且還要知其不可而為之,與黑暗搏鬥,所以知識分子的命運通常與痛苦相伴,這是他的宿命,是生命中無法承受之重。再痛苦,也要往前走,像魯迅筆下的「過客」那樣。往前走,首先要的是再回首,從已經逝去的歷史中吸取知性的智慧與精神的支撐。
  • 我的朋友胡適之,當代學人眼中的民國最強朋友圈
    魯迅在1933年寫的《文攤秘訣十條》中說:「須多談胡適之之流,但上面應加我的朋友四字。」這段頗具黑色幽默的「秘訣」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胡適在民國朋友圈的「江湖地位」。無論政治立場還是學術派別有著怎樣的差異,至少他們都曾有一個「我的朋友胡適之」。
  • 重慶籍詞作家胡適之 戰「疫」歌曲《我們春天回家》暖心首發
    近日,因時刻關注全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並感動於全國各地逆風而行抗擊疫情的英雄事跡,民盟中央宣傳委副主任、重慶籍著名詞作家胡適之攜手著名音樂人溫喆、著名歌手石頭用文藝作品音樂抗疫,助力全國人民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許紀霖:斯文掃地在於讀書人自己看不起自己
    文 | 許紀霖來源 | 《讀書人站起來》在世俗社會的今天,中國知識分子似乎愈來愈平庸化了,大學變成了一個俗人呆的地方。雖然讀書人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慾,要面對很多世俗的問題,要解決蝸居的問題,也想生活得好一點,但是讀書人又不是一般的人。錢是有價值的,當然重要,如果誰說錢不重要,不是虛偽,就是實在太有錢了。
  • 「妄人」曹聚仁與「朋友」胡適之
    「我的朋友胡適之」批判       進入20世紀30年代以後,曹聚仁不再向胡適寫信求學問道,而是轉為批判胡適。這大概是因為,在當時進步青年的眼中,胡適已經大大落伍於時代潮流了。       曹聚仁於1931年8月在上海創辦《濤聲》雜誌。
  • 胡適之:對女人也可以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嗎
    [一個人的影展編前語]    昨晚發胡適之這一篇,發出才知別字甚多,故改後重發。
  • 許紀霖:如何上場,如何下場: 一個帝國的興衰史
    在戰爭的後期,幾百萬蘇聯紅軍跨過東歐,打到德國和奧地利,他們是徵服者,但精神上卻為被徵服者所徵服。從國外歸來的軍官們私下說:「我們到過國外的幾百萬士兵,都看到那裡的人們是怎樣生活的;大家都這樣說,哪裡也沒有比我們國家生活更糟的地方了」。著名的戰地作家西蒙諾夫在劇本《在布拉格的慄樹下》描寫了一個捷克女郎與蘇軍上校的對話,女郎不無鄙視地說:「您想必不喜歡歐洲。
  • 徐復觀:一個偉大書生的悲劇——哀悼胡適之先生
    剛才從廣播中,知道胡適之先生,已於今日在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的酒會後,突然逝世,數月來與他在文化上的爭論,立刻轉變為無限哀悼之情。臺北《文星》雜誌三月號,將有我和胡秋原先生,答覆二月份向我們攻擊的文章,裡面自然會牽涉到適之先生。我除了急電《文星》的編者,請其將此類文字,一律停刊,以志共同的哀悼外,更禁不住拿起筆來,寫出于于這一個偉大書生悲劇的感觸,稍抒我此時的悲慟。
  • 與許紀霖、劉擎等商榷:「(反)政治正確」框架的思維陷阱
    此次對談中,許紀霖老師作為主持人,同樣選擇從「政治正確」這一角度切入議題、設定了隨後討論的框架(framing)。作為回應,其它三位與談者並沒有去挑戰這一框架本身,而是不約而同地採取了讓步式的論述,來委婉地為被反對者指為「政治正確擴大化」的反種族主義運動辯解。
  • 大家轎 新體驗 試駕全新一代名圖
    這一價格更讓我確信,在新造型、舒適性、高級感、智能化四方面,都有著鮮明亮點的全新一代名圖,就是北京現代為中國車市帶來的全新選項:大家轎。 氣度不凡,大有可觀 全新一代名圖之所以能夠被稱之為「大家轎」,首先就是因為它真的很大,其長寬高分別為4780*1815*1460mm,軸距為2770mm,與上一代車型相比,車長增加了70mm,並且車高降低了10mm,因此,全新一代名圖看上去也更大氣,更沉穩、幹練。
  • 白話文一代宗師胡適,這十句智慧名言,發人深省,建議收藏
    胡適還支助過林語堂在國外讀書,幫助梁實秋翻譯莎士比亞全集,幫助陳之藩赴美留學,還接濟過李敖,所以當年很流行一句話:我的朋友胡適之。 他還是白話創作的一代宗師,發表過現代詩壇的第一部白話詩集,一定程度上刺激著人們的審美取向。為此,在我國文壇史上,胡適的地位舉足輕重,他的學術思想影響著廣大後輩文學家以及讀者。 今天是胡適誕辰129周年,讓我們用他的十句名言,還紀念這位永不停止的真理追求者。
  • 許紀霖:做文人,還是做文妓
    一個活在喊痛的自由亦不得時代的文人文/許紀霖一年前,當楊絳過世之後,圍繞著錢鍾書夫婦生前評價,知識界曾經有一場大爭論。雖然早已偃旗息鼓,但問題依然沉甸甸地潛伏在心底。版權聲明:圖文源自網絡,轉載僅供思考與交流,為大家看待事件多些視角、選擇和參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深表敬意 。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王家衛談3D《一代宗師》:想分享大家沒看過的片段
    王家衛談3D《一代宗師》:想分享大家沒看過的片段 2014-12-31 14:48:06來源:信息時報作者:責任編輯:鮑文玉   《一代宗師》當年上映時,曾有評論稱其為王家衛最容易看懂的電影,但對一些觀眾而來,這種以感情來驅動故事的功夫片與普通的功夫片還是很不一樣,所以仍然有些看不懂的意見。
  • 許紀霖等 | 文明與帝國:西方的兩張面孔
    許紀霖、劉擎、崇明和王利四位學者,就西方的兩張面孔,通過email在巴黎、上海和北京作了一場相當生動、豐富又有深度的討論。這組學術通信刊登在《知識分子論叢》第9輯。來巴黎十天了,都是每天上午工作,午後出去行走,深深迷戀19世紀的巴黎。上次來巴黎,沒有時間去榮軍院。今天去了,在榮軍院大教堂拿破崙墓面前,感到極大的震撼。
  • 許紀霖等 | 文明與帝國:西方的兩張面孔(上)
    許紀霖、劉擎、崇明和王利四位學者,就西方的兩張面孔,通過email在巴黎、上海和北京作了一場相當生動、豐富又有深度的討論。這組學術通信刊登在《知識分子論叢》第9輯。原文較長,分上、下兩次刊出。來巴黎十天了,都是每天上午工作,午後出去行走,深深迷戀19世紀的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