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媒體電視劇的黃金年代,音樂產業也分到一杯羹

2021-01-10 澎湃新聞

音樂本身當然是不死的。但唱片銷量墜崖式下落時,音樂作為產業的部分之每況愈下令從業人員身心皆寒。

但換一個載體,音樂的活力便能重新煥發。根據PRS(Performing Rights Society)的一份音樂類報告顯示:過去的五年間(2014-2018),各大付費影視流媒體平臺上的音樂使用時間翻了三番,從2014年的1450億分鐘,增長至2018年的4900億分鐘。

這意味著,唱片銷量不佳,流媒體點擊量對現金回報率低等令音樂人生存困難的時弊,能在流媒體支持下的電視劇黃金年代獲得部分補償,迎來不同於往日的新機遇。

《無為大師》

1

隨著Netflix、Amazon Prime等業界巨頭的不斷生長,《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絕命毒師》(Breaking Bad)、《透明家庭》(Transparent)等熱播劇的粉絲們湧向音樂平臺,尋找在劇中一聽鍾情的歌。

2012年,《廣告狂人》(Mad Man)的製作人向「披頭四」(The Beatles)支付了25萬美元,購買《Tomorrow Never Knows》的使用權。以「披頭四」的顯赫身份,25萬美元或許不算天價。但對其它位置的音樂人來說,被一部影視劇的音樂總監從茫茫曲庫相中,所獲報酬相對賣唱片所得亦驚人。

以音樂人身份轉為音樂總監的Zach Cowie,在新職業領域的作品包括《無為大師》(Master of None)、《不死法醫》(Forever)等。他告訴《衛報》,從影視劇選擇的層面上劃分,音樂人可分為四個類別:「第一類來自大廠牌,第二類是籤約了主要Indie廠牌的,第三類從屬於小廠牌,第四類是獨立運營的音樂人。購買這四類音樂人的作品價格依次遞減。」

流媒體音樂平臺對音樂人「摳門」的積弊難改,加上唱片銷量不振已久,「小」音樂人們很難靠音樂所得賺錢。Cowie認為,「通過合適的影視劇或其它商業渠道,音樂人可以從中獲利(錢和熱度),並以此為基點,撬動下一個音樂項目。」

他不便透露具體的價碼,但認為影視劇對音樂日益龐大的需求量是音樂人的福音。「我們都會堅持先拿到一筆可觀的預算,再敲開音樂人的大門談合作。」

《大小謊言》

2

除了錢,影視劇還能為音樂人提供可觀的一夜躥紅機會。Indie廠牌Ninja Tune旗下的英國電子樂隊The Cinematic Orchestra,是《好萊塢報導》(The Hollywood Reporter)創辦影視劇歌曲排行榜以來的首批登頂者之一。

這支樂隊的《To Build a Home》是電視劇黃金年代的大贏家。這首情意繾綣的鋼琴/人聲歌曲出現在《犯罪心理》(Criminal Minds)、《實習醫生格蕾》(Grey's Anatomy)、《女子監獄》(Orange is the New Black)、《我們這一天》(This is Us)等多部熱門劇集中,在Spotify上得到2億次點擊量,榮登單曲榜首位。

Ninja Tune因此專門設立影視音樂製作部門,成為眾多積極投身這股熱潮的音樂公司之一。網際網路為影視劇及其它形式的影像輸出提供廣闊天地,音樂的缺口導致更多的音樂/音樂人被發掘;社交媒體作為擴大器推波助瀾,默默無聞的音樂人被推到舞臺中央。最終,他們更多的作品被聽到了。

與一首吃遍天的The Cinematic Orchestra相比,英國唱作人Michael Kiwanuka從影視劇中的獲益更多。隨著《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的熱播,他被選作主題曲的《Gold Little Heart》成為熱門單曲。美國人在完全不了解他的情況下買光了他的巡演門票,Kiwanuka本人也在社交媒體上猶如騎上火箭,一飛沖天。

由此帶來的困擾雖然惱人,比如所有的演出商都要求他唱《Gold Little Heart》,忽視他的其它作品,卻也讓這位在行業邊緣徘徊,幾欲退出的靦腆音樂人堅持了下來,順利發行第三張錄音室專輯《Kiwanuka》。他終於如願以償,讓更多人聽到他完整的音樂作品。

影視劇音樂使用增量的受益者除了被購買作品的音樂人,還促使一批音樂人成為影視劇作曲專業戶。根據PRS的報告,2017-2018年度影視劇作曲者的版稅收入增加了18%,並將迎來未來10年中的持續增長。

《亞特蘭大》

3

產業鏈的完善終於也體現在了各大獎項的設置上。2017年,艾美獎新增「傑出音樂總監」獎項,以嘉獎每部影視劇都不可或缺的「選歌英雄」。去年的格萊美也首次把原聲類獎項授予音樂總監,被業內人士稱為「一次遲來已久的首肯」。

影視劇的「音樂總監」到底是什麼工作的?各人有不同的方法。

前面提到的Zach Cowie路數特別,通常在劇本還在創作階段時便介入。《無為大師》是他為Netflix幹的第一單活。他與製作人Alan Yang和Aziz Ansari一起選歌,然後圍繞選中的歌曲寫劇本。他們常常在劇本成形前就開始剪輯,與常見步驟相悖——音樂總監們通常根據場景來剪輯歌曲。他們花數小時剪輯,並花費更多的時間尋求授權。

但Cowie和別的音樂總監有個共同的噩夢:「找到一首人人喜歡的歌,但無論如何都無法拿到版權。」

選歌是一項吞噬時間的工作。《亞特蘭大》(Atlanta)和《亢奮》(Euphoria)的音樂總監Jen Malone喜歡在Instagram上選歌。「只要我有時間,就會掏出手機瀏覽,聽用戶發布的音樂。如果這首歌適合《亢奮》,我就把它扔進這部劇的文件夾。如果適合我手裡的其它劇,就扔到相應的地方。」

在過去,尋找影視劇中出現的歌曲並不容易,要搶記、猜測、詢問、檢索,富有尋寶和比拼智力的趣味。

但今天,專業app提供一步到位的懶人服務,Shazam、Tunefind等應用儲存了海量的影視劇歌曲,方便用戶快速查找某首一晃而過的歌曲。找到歌曲後,根據app提供的流媒體試聽及購買平臺連結,或試聽或下載,從前的艱難都在技術的魔法中被消解。

本文參考:

《Screen breaks: how TV music supervisors boost new artists》作者:Lanre Bakare

《『Golden age of TV』 gives boost to music industry》 作者:Haroon Siddique

兩篇文章均發表於《衛報》

相關焦點

  • 嘻哈音樂在流媒體時代中的商業模式
    說唱組合Run D.M.C在宣傳阿迪達斯的廣告三.音樂產業的發展    音樂產業共分為四個時代:曲譜時代、唱機時代、唱片時代、流媒體時代。    普遍認為,音樂的產業化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2016年2月開始,美國國唱片工業協會(RIAA)也正式改變了認證唱片為黃金唱片和白金唱片的認證方法,除了實體銷售量以外,把歌曲在流媒體上的播放量也被包括進來了,其標準是藝人的音樂必須在任何一家獲得批准的網站上播放1500次,才能計入專輯銷量(流媒體時代)
  • 傳媒藍皮書|網絡音樂產業日趨成熟 流媒體與廣播媒體呈現差異化競爭
    CCData針對不同的音頻媒體,為您帶來系列解讀。媒體融合時代,中國華語原創音樂產業在資本和平臺的雙重扶持下,迎來新一波用戶流量的爆發式增長。網絡音樂作品質量不斷提升、商業模式日趨完善,成為大眾網絡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 音樂流媒體在日本:先天不足 or 機會未到?
    流媒體在日本發展速度緩慢的一個主要原因其實在於,許多日本公司都相當注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在東京電子音樂論壇上,AWA Music的創始人兼總監Tetsutaro Ono就列舉了一些阻止流媒體平臺與唱片公司之間達成合作的普遍障礙。
  • 三大唱片進軍東南亞,如何在魔幻市場分得一杯羹?
    此前,環球音樂、索尼音樂也先後在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等地成立分公司。某種程度上,三大唱片紛紛布局東南亞也代表了國際音樂資本的一個流動趨勢。那麼,在看似有些魔幻的東南亞市場,外來者如何分得一杯羹?華語樂壇舊事與魔幻東南亞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東南亞與中國的流行音樂處於相互滋養的狀態。上世紀50年代,很多部分歌曲就以翻唱的形式出現在華語音樂中。
  • 華納音樂登陸納斯達克 流媒體恰逢時機
    2011年,全球唱片市場的價值從10年前的239億美元下降到150億美元。流媒體帶來的重生隨後,流媒體播放公司Spotify的出現顛覆了傳統唱片業,同時也拯救了傳統唱片業。由於歌手與唱片公司籤約,發片後光是版權,唱片公司就可以從流媒體播放公司拿得到不少收入。
  • 獨立音樂在流媒體平臺表現優於主流玩家
    在音樂流媒體的長尾內容越來越強勁的背景下,三大唱片公司和Merlin在Spotify的收入份額在去年下降了三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獨立音樂在流媒體平臺增長顯著。以各大唱片公司在Spotify的表現為例,通過MIDiA統計的2019財年唱片市場份額數據,我們可以發現獨立音樂人和獨立唱片公司在2019年的表現優於主流玩家。
  • 95後為核心,音樂流媒體平臺成為日音在華推廣第一選擇
    1調研背景2020年中日建交日漸接近50周年,兩國音樂產業間的合作也已經成為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橋梁之一。如今,在中國音樂產業尤其是音樂流媒體平臺的崛起,成為助推日本音樂產業數位化轉型重要力量,和2015 年以來中日音樂人之間演出交流越來越多的背景下。
  • 不,流媒體並沒有讓音樂變得乏味
    原文標題:Oldies are fine but the new inspires us作者:Dan Hancox翻譯:新音樂產業觀察去年年底,HMV瀕臨破產,讓英國音樂產業感到絕望。儘管隨後的拯救計劃暫時留住了那隻著名的小狗和它的唱機(HMV的LOGO)以及125家門店的員工,但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在上。接著,隔周,英國唱片協會發布了一年一度的行業報告,《關於音樂的一切(All About the Music)》,情況看起來沒那麼絕望。去年是英國音樂產業繼2009年以來最好的翌年。
  • 95後為核心,音樂流媒體平臺成為日音在華推廣第一選擇 | 報告
    2020年中日建交日漸接近50周年,兩國音樂產業間的合作也已經成為文化交流與溝通的橋梁之一。如今,在中國音樂產業尤其是音樂流媒體平臺的崛起,成為助推日本音樂產業數位化轉型重要力量,和2015 年以來中日音樂人之間演出交流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我們有必要對日本音樂產業的整體概況以及在中國的推廣現狀進行研究總結,且希望此報告能夠增進共同促進兩國音樂文化的交流與發展。
  • 光影與音樂如何在索尼精選中完美重疊?這樣的流媒體鮮有的清晰!
    1988年,義大利(Italy)電影《天堂電影院》(Cinema Paradiso)正式上映,在導演朱賽貝託納多雷(Giuseppe Tornatore)的詮釋下,他以一種溫暖的基調又扣人心弦的劇情,描繪出二戰後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澎湃和美好,電影不僅在IMDb上有擁有高達8.5分的好評
  • 【960音樂推薦】劉若英《黃金年代》
    [ 黃金年代 ]演唱:劉若英 René liu詞曲:HUSH製作人:陳建騏 George Chen 我看見你疼痛的身體我感覺你身體在老去而歲月回不來而時間在追趕我們殘喘的那些愛那些愛 以下墜的方式在推移我們背對著未來前進
  • 文化、娛樂、音樂分論壇揭曉 | 中國文娛產業的騰飛
    2019年,中國的文娛產業繼續騰飛,優秀的影視、音樂等形式的作品日新月異,不僅深入大眾生活,更在促進著中國文化形象的發展。同時,中國的文娛產業規模已達萬億,是中國經濟結構中重要的一環,帶動著多個產業的發展。今年的哈佛中國論壇,我們榮幸邀請了文化、娛樂、音樂三界的名人領袖,共論中國文化娛樂產業的前景,同參會者以"文"會友。
  • 專輯不上架流媒體就會「引發行業倒退」?是時候來給今年的流媒體做個復盤了
    流媒體從發展之初就一直被看作是音樂產業在錄製音樂沒落後的救星。 按照Carter的話來說,首先,流媒體保護了曾經被音樂產業不公平地傷害過的樂迷群體們的利益,讓他們不必「只想聽到一兩首曲目就將不得不購買高價唱片」;然後,電臺和收音機等傳統平臺因為各種限制顯得過時,「他們忘記了消費者,只想播放已經播放過的歌曲」,也將更多年輕一代推向了Spotify和YouTube等流媒體平臺。
  • 「老子吃火鍋,你別想碰底料」:2017音樂流媒體年終盤點
    但諷刺的是,這個事件,跟如今的音樂主流服務平臺沒半毛錢關係……我們細數2017年的音樂流媒體圈大事,顯而易見,籌錢、撕逼才是主旋律。而就在昨天,騰訊音樂又雙叒叕被傳2018年要IPO籌錢了,這是它今年第六次被傳上市。順著六次傳言回看2017,竟能把音樂流媒體圈的大事都串起來,只是這劇情……有點狗血,有點殘忍,也有點眼熟,更有點值得思考。
  • 從80年代港樂到00年代偶像劇,音樂平臺颳起「懷舊風」
    最近,各大音樂平臺開始了一波懷舊潮,從港樂到偶像劇,分別推出專題、歌單推薦等,在後疫情時代,對於大眾而言,也不失為一次特別的心靈慰藉。都在懷舊,流媒體平臺各自做了什麼?如果說上世紀末的港片是70後、80後的童年情懷,對於90後、Z世代來說,童年回憶則是風靡整個00年代的臺灣言情偶像劇。粗略來看,臺劇的影響力延續近10年,從2004年至2013年10年間,大陸平均每年引進臺灣電視劇16.3部,佔所有引進劇的19.7%。
  • 滾石唱片牽手網易雲音樂,唱片公司在流媒體時代如何迭代演進?
    作為華語音樂史上最重要的唱片公司之一,滾石唱片在樂迷心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甚至有些神聖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滾石情歌"都不為過。而在流媒體時代的衝擊下,以滾石唱片為代表的唱片公司如何求新求變,以抓住當下年輕群體的需求,探求全新的發展路徑,對於音樂產業來說,無疑具備參考意義。40歲的滾石唱片,依然年輕說起滾石唱片,就不得不提到段氏兄弟。
  • 海外電視業十年十大趨勢:致我們逝去的「電視黃金年代」
    回顧過去這十年的電視產業,你可以稱它為「電視巔峰」、「第二個黃金時代」,又或者是「過剩時代」。但是,電視本身作為一種媒介,在過去十年內式微了。煲劇時代、全球分發、女性之聲……近期最新發布的Disney+,或許預示著下一個十年裡,視頻領域的競爭將從傳統電視全面蔓延至流媒體戰場。
  • 重慶商圈格局「大變局」,如何抓緊機會「分一杯羹」?
    大變局之下,作為普通人如何抓緊機會「分一杯羹」?補齊渝北商業消費空白 ,中央公園千億商圈萬千期待受益於重慶向北,渝北區從曾經的主城邊緣,發展為最重要板塊之一。高端住宅林立,高收入人群北遷,讓它有「富人區」之稱。在城市快速推進,產業不斷優化,區域消費購買力不斷提升的同時,渝北商業版圖也不斷擴張。
  • 宣言丨就是要和好萊塢分一杯羹!
    ——電影是一個充滿機遇的產業,今後就是我們,和好萊塢的後期製作分一杯羹!——讓我們一起完成電影夢想!目前,上海溫哥華電影學院最後一輪招生面試已經結束。有學生提問:「在校期間是否除了學生短片外還能接觸到真正的電影項目?」麥可回答:「在溫哥華電影學院,許多學生作品都能直接被發行商相中進入發行階段,因此,每一次實踐都是真正的電影經驗」。
  • 張帝亮相《黃金年代》回憶鄧麗君淚流滿面
    從兩人合作搭檔演出的生死兄妹情誼,到鄧麗君英年早逝的悲情,無不讓現場觀眾流淚共鳴。3月21日晚上21:10分《黃金年代》,年代歌王張帝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回憶。張帝亮相《黃金年代》網易娛樂3月21日報導 走紅歌壇40多年的「急智歌王」張帝大駕光臨黃金年代,談起與鄧麗君的往事感慨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