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原計劃今天我應該在哥本哈根開完會,準備動身啟程去心心念念的冰島了。但計劃永遠沒有變化快。2020年魔幻地開始,魔幻地進行,直到現在還持續非常魔幻。
所以隨著公司取消了原有的海外會議,我們也一併取消掉原定的冰島及法國行程。決定乖乖老實宅在家,就是對社會最大的負責。
可是宅在家總是有點無聊,大眼瞪小眼的。所以我決定來一場眼睛、嘴巴的旅行。手動做一頓完整的日本料理吧!
碰巧前幾天網購的食物裡面有松葉蟹腳、蒲燒鰻魚和紀州梅酒。那今天的全套日本料理就有一半的外援啦,瞬間覺得輕鬆簡單了好多!
這幾天香港入夏失敗,又回到陰陰冷冷的天氣了,所以想吃些熱騰騰的東西。有什麼比鍋物更好呢?就這麼愉快地決定了,煮個關東煮吧!
我知道很多地方都有現成的關東煮料包可以買,非常方便,下鍋加熱即可。但是似乎在香港,關東煮並不是十分受歡迎,便利店裡的熟食也不見它的蹤影。所以就更別提料包了,我是沒有見到過。看了幾個日本美食博主的YouTube大概了解了一下,關東煮應該要怎麼做。我就開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旅程了。
關東煮的湯底是用柴魚片、昆布和清水,加日本醬油、味醂、鹽、糖熬製而成了。家裡沒有柴魚片,所以只好用普通的清雞湯頂上,其實史雲生是有鮮魚湯的,我猜效果會更好。
我用了一盒1L的清雞湯,加一湯匙日本醬油、一湯匙味醂、一茶匙鹽、一茶匙糖,外加用清水衝洗乾淨的昆布開始熬製湯底。
跟你們隆重介紹一下「味醂」這個調味料,它是日本常用調味料,類似我們的米酒,味道偏甜。在做照燒類的料理時經常用到,煮壽喜鍋也需要它。另外,我在做西芹/西蘭花炒帶子時,也會提前用味醂去醃製帶子,風味更佳哦!
這邊在熬製湯底的同時,那邊就可以開始準備要煮的食材了。關東煮裡面的臺柱蔬菜是白蘿蔔,把白蘿蔔洗淨刨皮之後,平均地切成3-4cm寬的圓柱體,可以在它上面切個十字,讓它更入味。
之前聽說白蘿蔔的頭部比較鮮甜、尾部比較苦味、辛辣一點。我倒從來沒有留意過。這次剛好可以測試一下是不是真的,最後發現果然是如此。
切好白蘿蔔之後就可以把它丟進湯裡煮了,白蘿蔔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煮軟,所以讓它在裡面慢慢滾就好。
別的關東煮的食材就很隨意了,我比較喜歡菌菇類,所以準備了金針菇、鴻禧菇和白雪菇。順便加了極低卡路裡又非常管飽的芋絲(蒟蒻),據說它還有降膽固醇、降血壓、血脂和改善便秘的功能,反正就是多吃也不會有壓力的好東西啦!另外滾兩個水煮蛋,等它熟透後剝殼,把它們一併加入湯底內,煮20分鐘左右。
這時湯底已經煮了半小時了,最後加入易熟的食材——竹輪卷、麻吉燒、蟹柳、魚皮餃、豆腐,再煮10分鐘就完成了。麻吉燒也是我很喜歡的一個食材,魚漿裡面包了Q彈的麻糬,煮熟後還能保持QQ的口感,非常有趣(下圖中黃色長方形那個)。
關東煮煮好之後稍稍保溫,我們就可以開始下一個超級簡單又非常下飯的神仙料理——洋蔥煮牛肉了。學會了這個,就再也不用去吉X家了,完全一模一樣的味道!
先爆炒姜和洋蔥,姜姜姜是精髓。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必須得放姜。洋蔥的部分這次放少了,主要是因為冰箱裡只剩這麼一點了,親們煮的時候洋蔥可以放1/2-3/4的量(圖中只有小半個)。上次煮時,我用的是最常見的黃色皮的洋蔥,這次用的是紫色皮的洋蔥,我個人認為黃皮的味道更好,但是差距不大,大家隨意使用都行。看到洋蔥變軟、變透明之後,就可以下燒汁和水了,燒汁:水的比例是1:3。我下了50ml的燒汁和150ml的清水。這裡剛剛好可以煮一份的肥牛。
小火把醬料煮沸,這時撈出姜,不要了。此時加入肥牛。醬料剛剛好沒過肥牛即可。讓它繼續小火加熱煮熟。
看到所有肥牛都熟了就可以上碟了。超級無敵簡單吧!你們快試試,解鎖了記得告訴我哦!
松葉蟹腳需要提前拿出來解凍,蒲燒鰻魚也是解凍完稍微加熱即可。配上下酒必備小菜——枝豆,拿出3年前我在臺北誠品書店親自燒制的玻璃杯,盛上紀州梅酒。一頓完整的日式料理晚餐就完成啦,堪稱完美!哈哈哈。
雖然因為疫情的關係,全球的節奏和活動都被打亂了,但是還是要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