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青山山更青

2020-12-23 央廣網

在皚皚白雪映襯下,石家村紅彤彤的柿子樹分外亮眼。聶金鋒攝

記者孫德中王小萍趙力文

地處豫西丘陵山區的三門峽,群山聳立,小秦嶺、伏牛山、熊耳山、崤山橫亙連綿。山外青山,處處美景,宛如世外桃源。在疊嶂的山巒中,散落著一個個美麗山村。由於山高溝深、交通不便、產業薄弱,部分「山窩窩」成了「窮窩窩」。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幹部群眾齊努力,衝出大山闖富途,演繹出一個個脫貧致富的動人故事。臨近年終,記者來到三門峽市最後一批脫貧的5個村,傾聽走訪,見證山鄉變化。

打通交通梗阻

石家村、花馬村、白石崖村、南窪村、西山底村,5個村均在盧氏縣、陝州區、澠池縣大山深處。山路迢迢,通往村子的山路,沿著河谷、山脈盤旋往復,使得並不太遙遠的直線距離被不斷延長。望山跑死馬,遠處的山頭看著不遠,要過去卻要大半天。

「過去太苦了,走出大山太難了!」澠池縣南村鄉南窪村66歲的村民張長群感慨地說,那時候跑一趟縣城不太容易,一大早走,快中午了才趕到鄉裡,坐上長途車,到縣裡就快到晚上了,只能住旅店第二天再辦事,回來又得一天。

即使一個村子裡,居民組之間交通也不便利。

「來村這幾年,我是充分體會到了山裡的交通不便、人口分散。」盧氏縣潘河鄉花馬村駐村第一書記員安良說,在村裡道路改善之前,他從村部去最遠的一個居民組,翻過一座山,要走一個半小時。即使開車,也需要繞路,要跑一個半小時。

不光道路,通信、電力等基礎設施不足,嚴重製約著山村發展。「2017年剛來駐村的時候,手機信號都沒有,有100多天打不成手機。」員安良說,村裡開個會只得挨個提前通知。

打通交通梗阻,改善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是這些山村脫貧攻堅要做的頭等大事。以盧氏縣雙龍灣鎮石家村為例,這些年逐一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吃水——原來村民自己就近挖井吃水,現在修建了21個蓄水池,戶戶通上自來水,吃水安全有了保障。

用電——原來雖然通了電,但全村只有1臺變壓器,用電只能照明,不能用大電器,用個水泵都受影響。現在裝上了4臺變壓器,供電能力大大提高,也能用上粉碎機等機械了。

道路——原來只有一條土路,山的另一邊有3個居民組,最遠的村組到村部得十來裡路,想開車走水泥路得繞鎮裡10多公裡。2019年,修通了一條7.7公裡長、4.5米寬的水泥主幹道從村外直達村部,10個居民組之間也鋪上了3.5米寬的水泥路。

多次對山路進行改造提升,特別是2019年經過徹底整修,5個村均有了從縣城直達村部的水泥公路,也暢通了村內居民組道路,有的村甚至還實現了道路入戶。

有了新路,更快連通大山外面的世界,呼嘯而來的汽車越來越多,來村裡的人也多起來了,昔日的小山村人氣也變旺了。

如今,5個村全都開通了班車。「現在出入大山方便多了,坐班車2個小時,就能從村裡到縣城。」南窪村村民張長群介紹,有的富裕村民也買了汽車,現在村裡有了30多輛汽車,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此外,一部分貧困戶通過易地搬遷政策,離開了原本居住的山村,搬到了縣城、鄉鎮,開始了新生活。僅石家村、花馬村分別就有63戶、24戶貧困戶搬出大山,告別了不便的生活環境。

打通產業瓶頸

林海蒼茫,綠色寶藏。靠山吃山,山村原本有產業,但普遍存在規模小、附加值低、金融支撐不夠等瓶頸。如何強化產業扶貧、幫助貧困群眾穩定增收,成為最後一批5個村脫貧的著力點。

「地處山區,由於獨特生態條件,有著種植中藥材的優勢。」石家村駐村第一書記郭輝說,早期群眾自發種植中藥材,但規模不大,這幾年在黨委政府引導下,村裡擴大了種植中藥材規模。目前連翹有1600畝,天麻有2萬多穴,丹參、黃芩、蒼朮合計有1300多畝。

11月底,海拔高的豫西山區已是飄雪的季節,山坡上白雪皚皚。走入村民張彩行家裡,一間屋裡滿是晾乾的天麻等中藥材。靠著中藥材種植,他們家脫了貧,日子開始紅火起來。

張彩行說,村民人人學習天麻等中藥材種植技術,一茬天麻種埋下去,三年後就可以收穫了。他在家裡附近坡地上也種了300穴天麻,這就是來年幸福生活的希望啊!

在南窪村,一層層梯田坡地滿眼都是花椒樹。2016年開始,當地以每畝補貼400元的鼓勵政策推廣種植花椒。如今,全村種植了2300畝花椒。

76歲的村民張小關,嘗到了改變種植結構的甜頭。他家裡四口人,原來只種玉米、小麥,一年只收入4000多元。後來改種了14畝花椒,再套種辣椒、玉米、豆類、花生、紅薯等。今年七八畝花椒掛果了,僅花椒就賣了1萬多元。

提升生產效率,也是產業扶貧的重要措施。山區坡地耕種,大型機械用不上,以往只得靠人力,近年來微耕機等適合山地耕種的新型農機得到推廣使用,深受山區農民歡迎。張小關也以一半補貼優惠購買了一臺價格3600元的微耕機,減輕了繁重勞動,大大提高了效率。

有了規模,貨賣堆山,還要解決銷售問題,幫助農民把農產品賣出去。

陝州區店子鄉白石崖村這些年在脫貧攻堅中有了較為成功的探索。在駐村工作隊指導下,註冊成立了銘柏農民專業合作社,建成了一座100平方米的農副產品初加工車間,形成了蜂蜜、石磨麵、五穀雜糧等6個系列20多個產品,通過超市扶貧專櫃、上網直播帶貨等多種渠道,把農產品變成商品對外銷售。

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金融扶貧「盧氏模式」實踐,讓貧困戶順利獲得小額信貸,用於發展生產,石家村村民衛磊磊就是這樣的受益者。

衛磊磊一家原來也是貧困戶,住在深山缺乏致富門路,父親又經常生病,日子過得緊巴巴的。2017年下半年他聽說有了扶貧貸款的好政策,就貸了5萬元扶貧無息貸款,買了一臺榨油機,從此他的好日子開始了。他來到鎮上租了一間房子開了間名叫「常香」的油坊,每榨一斤油收5角錢加工費,一年下來,能收入四五萬元。

在轟鳴作業的油坊裡,擺放著一桶桶印著「常香油坊」商標的食用油,徐徐流出的核桃油濃香四溢,衛磊磊講述著這幾年的脫貧經歷,臉上不時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現在村裡水、電、路等問題都解決了,有了好政策,發展產業也有群眾基礎了,下一步就要把產業鏈再做長些,把資源優勢充分轉化。」郭輝打算,村裡有了資金,也搞個加工廠,進行中藥材加工,提高村民收入附加值,充實集體經濟。

打通美麗未來

黨的政策落實好,人民群眾忘不了。路邊裝滿木籬笆,健身器材排成行。

美麗村莊真好看,還有一個大廣場。花草樹木都栽滿,天生印石站一旁。

這是潘河鄉花馬村寶岔居民組脫貧戶閻保柱所寫一首長詩的片段。閻保柱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小山村的大變化,以一首詩來表達自己內心的幸福感。

道路通了,山村與山外的世界連成了一體,發展的路子更加通暢,村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從三門峽市委到各鄉鎮都在謀劃下一步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貫徹新發展理念,為山村規劃更加亮麗的未來,把脫貧攻堅的成果順利地轉化成為美麗鄉村建設,在5個擁有綠水青山的山村裡建設深睡眠小村和文化旅遊特色小村,吸引更多人休養旅遊,使小山村發展擁有持續的動力。

今年,花馬村進行了村容村貌綜合整治。「村裡變美了,不僅僅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感,也為未來依靠綠色資源發展康養旅遊打下了基礎。」員安良說,畢竟村裡要大發展,還是需要城鎮居民消費來帶動。

在白石崖村,原先村裡到處都是烤菸房、牛棚,去年集中建設了600頭規模的牛舍,清理了雜物,解決了人畜混居問題。整潔美麗的山村景象越發美麗,吸引了迪信通企業來投資打造深睡眠小鎮,建設鄉村旅遊設施,目前項目規劃設計正在論證中。

一條古代太原通往洛陽的陽壺古道途經南窪村,古道上鋪砌的片石、卵石訴說著歷史滄桑。在人居環境整治中,當地保護古道,保留石頭老屋,保存磨盤水槽等老物件,並在建成的小遊園集中擺放展示。「村裡要留下記憶,為未來的文旅發展留下基礎。」南窪村駐村第一書記代健說。

西山底村北臨黃河,南接世界地質公園黛眉山景區。千百年來,這個村因村邊的黛眉廟和廟裡古柏樹名揚黃河兩岸。清嘉慶《澠池縣誌》載:「黛眉聖母廟:黛眉山麓,又名山底廟。內有古柏,大可六抱,垂蔭一廟。」古柏樹傳說是黛眉娘娘親手植下的,樹齡在3600歲以上。

「這邊小樓承包給黛眉山景區作農家樂,一年收入兩萬多元,每年夏天,都有遊客開車到我們村子裡住,還買走村民的蜂蜜、香油和小雜糧。」南村鄉黨委委員張華國對著一處已開發的院子介紹道。

村裡還有許多石砌的院落空著,鄉黨委書記何蔚打算再整修出幾個院落,搞特色民宿,吸引遊客,當問到可否掛牌「藝術家部落」,何蔚很興奮,連連說想到一起了,「站在村子裡俯看黃河東流,仰觀黛眉雲天,真很適合靜思創作。」

記者走訪的這5個山村,都具有特別安靜恬淡的氣質,處之偏遠,遠離喧囂,是都市人嚮往的桃花源。炊煙嫋嫋、牛鈴叮噹的白石崖村早已是三門峽、洛陽驢友鍾情的目的地;西山底村那靜若處子的古樸與安靜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遊客……以自然生態和古樸文化來營造深呼吸、安睡眠的家園,在這5個山村正漸次展開,山村美好的未來就在村邊的長流清溪裡、山頂安閒的白雲上,我們期待著!

相關焦點

  • 青原區打通治汙「最後一公裡」
    原標題:青原區打通治汙「最後一公裡」   走進省級水生態文明村青原區新圩鎮璋村,只見人工湖碧波粼粼,新建的涼亭、公廁變得乾淨整潔。
  • 「齊」心「魯」力|濰萊高鐵接入青榮城際打通「四電」通道
    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日訊 8月1日凌晨3時10分,經過270分鐘的緊張要點施工,龐家屯、萊西東兩座線路所信號工程安全順利開通,至此,濰萊高鐵引入青榮城際電力
  • 大連地鐵五號線將打通青泥窪步行街地下走廊
    同時要藉助地鐵五號線的建設,打通青泥窪步行街地下走廊,串聯局部資源,設計好引客引店線路,形成整體合力。對中山區制定的青泥窪步行街改造方案,提出近期要協調解決好友好路封路對商家客流入店的影響,遠期要做好統籌,一是街區改造與市政路網建設的銜接,二是一、二期項目與中長期改造的銜接,三是單體項目改造與商圈整體功能提升的銜接。
  • 全力打通"三路一線" 迎接青島高新區交通大時代的到來
    正是這份「不留後路」的堅持,自功能區改革後,青島高新區加快建設內聯外通的中央活力區,將「交通瓶頸突破」列入高新區「九大攻勢」,發起了「暢通高新」「便捷高新」行動,把工作重點放在了「三路一線」打通上,三路即華中路、環灣路和青銀高速沿仙山路立交橋過來的道路,一線即地鐵8號線。
  • 打通「斷點」 京冀增兩條快速通道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G105國道青禮路-市界段將於年底建成,與河北省廊坊市G105對接,並可方便大興地區居民前往新機場。同時,與河北京白路對接的G230國道良常路南延,計劃本月底前完成全部橋梁主體和道路路基施工,並於明年年底前完工通車,屆時市民前往雄安新區也更加方便。G105是國家幹線公路網組成部分之一。
  • 南懷瑾老師:中脈真打通了,隨時都在「萬裡青天無片雲」的境界裡
    紅到極點變成橙,橙到極點變成黃,黃到極點變成綠,綠到極點變成藍,藍到極點變成靛,靛到極點變成紫。那麼藍天是太陽光照所生的嗎?這還是問題。佛經的說法是,南天王天庭的階口,是青藍色的琉璃構成,所以我們看到的藍天,是南天王天庭階口的反映,但是其它世界看到的,卻不一定是青天。
  • 馬鞍山:特色「青」字品牌 助力精準扶貧-中青在線
    打造「青馬說扶貧」「青檬勵學金」「青創電商匯」三大「青」字品牌的幫扶項目,重點依託市青聯和市青企協,主動參與產業扶貧,動員全市青少年積極參與社會扶貧,營造全社會青春力量「大扶貧」的氛圍。    青檬勵學家訪:用腳步丈量「青情」    「3塊5塊別嫌少,幫助他人剛剛好。」
  • 打通豆花飯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在打通鎮生活了十多年,最讓我想念的還是打通的豆花飯。在打通鎮,豆花飯是極其普通的美食,很多街邊食店包括一些上檔次的酒樓也會賣豆花。   春節期間,我到打通鎮探友,一到場鎮上,妻子就提議先去農貿市場那邊的豆花館吃碗豆花。   記憶中,農貿市場旁有好多家豆花館。十六年前,我和妻子都在打通工作,我們常去吃豆花,特別是早餐,我們和大多數的打通人一樣,都喜歡吃豆花飯,而且百吃不厭。有朋友來訪,我向朋友推薦並讓他品嘗的也是豆花飯。
  • 《青撞更2》熱播 杜淳演繹現實版「北京青年」
    作為超齡「青春期」的三人在愛情、婚姻、家庭、事業、生活中各有難題,但也開始學會突圍生活,努力成長,擔當重任:曾經喜歡逃避責任的家齊在《青撞更2》中身兼兒子、老公、爸爸三重身份,要疼愛照顧老婆飛兒,要給孩子賺奶粉錢,要贍養兩個老人,同時還要解決母親的更年期綜合症,要調節時不時發生的婆媳矛盾,曾經在父母庇護下的大男孩,終於開始成為家中的支柱;一向責任感極重的苗子,一心想要將自己的事業做到最好,誰知道期間給他人造成不少麻煩
  • 打通任督二脈,不如打通太陽經脈
    在武俠小說或影視作品裡經常會提到「打通任督二脈」,把任督二脈吹得神乎其神。
  • 他打通了任督二脈,人生也是這樣,打通任督二脈後才能循環不息
    02 打通關鍵穴點狄雲的這個例子中,有一個方面值得密切關注,就是在外力壓迫下,狄雲打通了關鍵穴點。任督二脈中間有一個堅強的障礙,就是會陰穴。會陰穴就像海底之蛇,是柔軟的銅牆鐵壁,非常難打通。但是只要打通了,就會促進任督二脈中間的自我循環。要打通這個關鍵穴點,需要足夠的氣息。你可以依靠自己的修煉,產生足夠的氣息來打通。
  • 350名臺青共尋「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350名臺青共尋「雙城經濟圈」建設機遇 www.panzhihua.gov.cn     發布時間:2020-11-28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      選擇閱讀字號:[ 大 中 小 ]     閱讀次數
  • 麥當勞與美團外賣打通會員積分
    原標題:麥當勞與美團外賣打通會員積分   5月20日,
  • 36㎡一居室,廚房兩邊隔斷都打通,動線靈活有趣空間也更寬敞!
    36㎡一居室,廚房兩邊隔斷都打通,動線靈活有趣空間也更寬敞!今天我們來分享一套36㎡的一居室戶型設計,這套一居室有獨立廚房獨立客廳,還有一個小陽臺,算得上是一個極致的小套房了,在設計上更是別出心裁,將原本廚房擁擠憋悶的隔斷牆兩側都打通,讓家居動線路徑變得靈活有趣,空間也變得更加寬敞通透。裝完之後,整體效果完全不像36㎡的小戶型,說是50多㎡都有人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這套小戶型的設計到底有什麼特點吧!
  • 通連京冀 國道105青禮路-市界段將於年底建成
    12月21日,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國道105青禮路-市界段將於年底建成,和河北省廊坊市G105國道對接,同時方便大興地區居民前往新機場。同時,與河北京白路對接的良常路南延(即G230國道),計劃本月底前完成全部橋梁主體和道路路基施工,並於明年年底前完工通車。屆時,市民前往雄安新區也更加方便。
  • 騰訊沒完全打通,頭條想用百科打通?
    騰訊沒完全打通,頭條想用百科打通?文|張書樂有野心的內容平臺,從來都是內容、搜索、百科、問答以及遊戲一起抓的。這叫做巨頭的抉擇,五指山式的抉擇。內容和搜索引流,百科和問答建護城河。遊戲,當然就是用來賺錢的。百度這條路都走過,除了遊戲沒走通。
  • 舒楷森:零基礎學美發,「打通」的學習方法
    想問題細緻周到,我問他原因,他說:做企業就是要把很多問題在頭腦中打通,否則在實際做的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的阻力和意想不到的困難。打通:就是明確你的起點和要達到的終點最重要的是過程明確過程中你要找到哪些人。明確過程中說哪些話做哪些事。打通有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叫做步驟。就是確定一件事有幾個階段?
  • 平壩青莊壩區: 番茄大豐收 農戶笑開顏
    青莊壩區涵蓋了青莊村、大屯村、小屯村、塘約村等村,面積7034餘畝,壩區打破了村界,從獨家獨戶邁向規模化發展,土地實現了統一規劃和標準管理,將土地經營權通過市場的方式,面向社會開放,種植能手、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統一流轉土地,推行「返租倒包」新模式,解決了普通大戶因土地局限發展受限的問題,實現土地資源雙向優化配置。
  • 至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裡寫道:青,東方色也。木生火,從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凡青之屬皆從青。這裡的東方,不是指中國,而是依據道家五行及方位中東方屬木的理論,將「青」與東方相聯,此處的「青」,更偏重草木色。
  • 姜兆華:普惠金融「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
    12月14日,在經觀傳媒、經濟觀察報聯合舉辦的「2020第六屆金融年會」高峰論壇上,論壇嘉賓姜兆華認為:普惠金融發展「破局」,關鍵是打通「經絡」。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是普惠金融發展的三大「痛點」。世界各國政府、金融監管機構都在積極探索,尋求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