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罐茶葉喝到最後好多碎茶末,是商家故意裝的碎茶嗎?

2021-01-12 茶童說茶

一罐茶葉喝到最後好多碎茶末

相信好多茶友在茶葉消費過程中都遇到過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從茶店買回來的茶葉,當打開一盒茶葉剛開始喝時,發現裡面裝的茶葉條索都挺整裝的,並沒發現有多少斷碎茶和茶葉末,可經過一些時日每當這罐茶葉快要喝完的時候,發現茶葉是越來越細小越來越碎了,到最後還能從茶葉罐裡倒出來好多茶葉的碎末末,難道這是商家故意摻進去的碎茶嗎?不然怎麼那麼多碎末呢!

茶童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及茶文化推廣工作中,也經常會被一些茶友問及這個問題。在這裡茶童告訴您,如果您的確也認為這是無良商家的欺客行為,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能是您把真的商家給冤枉啦,我們看看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國家標準規定茶葉裡可以含有一定量的碎茶末

其實,說起茶葉裡面的碎末,我國相關食品管理法規是有明確規定的,不管是哪一類茶葉,根據不同的級別劃分,對於相對應等級的茶葉碎茶含有量都是有嚴格的標準設定的,雖然不同茶類不同級別略有不同,但大多數規定茶葉內的碎末含量不得高於相關執行標準,比如一般有著不錯質量等級的茶葉都要求碎末率不高於1%,所以說茶葉裡面並不是不允許有一丁點兒碎末,只是要求不得高於法定上限即為合格。

隨著國家對食品衛生及生產標準的不斷升級及市場管理的逐步規範,其實現在茶葉生產商大多數都能做到規範性生產,所售賣產品的各項指標也都能滿足合格產品要求,基本上沒有哪個生產商會不注重產品質量而去昧著良心冒著風險掙那幾斤茶葉末的錢。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茶葉罐裡感覺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1%含末量的碎茶末是怎麼來的呢?

屢次抓取會導致茶葉斷碎

其實,商家在灌裝茶葉之前,都會對茶葉進行篩末處理,以達到相關等級合格標準,然後才將茶葉一次性地裝入茶葉罐裡。但當我們買回來之後,我們並不是一次性的能把這一罐茶葉喝完,而是歷時幾天甚至幾個月,要分若干次才把它喝完。在我們每次從茶葉罐裡向外取茶葉的時候都會用手去捏取或用小茶匙去鏟取茶葉,這樣每次都會造成一定的茶葉斷碎,這些斷碎的茶葉不經意間被留在了茶葉裡,又由於取放茶葉罐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震蕩,所以這些小碎末就會一次次地沉到茶葉罐的底部,直到快要將茶葉罐中的茶葉喝完時,這些日積月累沉積在罐底的碎末便顯露了出來,以至於最後倒出來好多碎末末,讓人感覺是商家故意放進去騙人的啦!

其實為了打消消費者這個疑慮,茶童教給大家一招驗證下我們買來的茶葉到底碎不碎。我們完全可以在剛買回茶葉的時候一次性地將茶葉從罐子裡倒出來看一看,你會發現其實這時的茶葉並不算碎。然後再將茶葉裝進茶葉罐裡,等你過一段時間快要把這罐茶葉喝完時,你會發現茶葉末就又「神奇」的出現啦!

茶葉歲末不要扔

每次臨到喝完時倒出的這些茶葉碎末怎麼處理呢?難道要扔掉嗎?茶童告訴您可千萬別扔掉哦,那也實在是太可惜啦!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些存留在罐底的碎茶末,其實還有好東西在裡面哦!你會發現細小的茶末子其實很少,大多是一些短碎的茶葉尖兒,因為越是細嫩的牙尖兒越容易斷碎,尤其是使用小茶匙從茶葉罐裡向外盛取茶葉時最容易將茶芽尖兒弄斷,這些細嫩的芽尖兒衝泡起來味道可能比那些大茶條更好喝哦!

一隻茶漏鬥泡出好味道

那這些細碎的茶葉末兒如何衝泡呢?大家可以參照之前教給大家的茶葉「漏泡法」,那就是將這些茶葉沫兒放進一隻茶漏鬥裡,然後將茶漏鬥放在公道杯上,使用茶童傳授的「點泡技法」進行衝泡,說不定您還找到了喝功夫茶的感覺呢!

在此茶童再對如何借鑑《至簡書齋茶藝:漏泡法》衝泡茶葉末兒略作講述:

一、備具:準備好公道杯、茶漏鬥、漏鬥座、煮水器、品茗杯等器具;

二、置茶:向茶漏鬥中放入適量的碎茶末;

三、醒茶:用沸水澆淋幹茶,先周邊後中間注水;

四、品香:手持茶漏鬥嗅聞醒茶香;

五、注水:正式衝泡,通過採用壁泡、側泡與中泡注水點位變化控制茶湯濃度;

六、品茗:將漏泡好的茶湯分斟至品茗杯,即可開始品飲啦!

好啦,聽茶童這麼一講,現在知道茶葉末兒怎麼來的了吧,可別再冤枉賣茶的商家了哦!還有一點提醒,那就是以後可別再把茶葉末兒扔掉嘍,用茶童教您的「漏泡法」衝上一壺功夫茶喝喝吧!

【原創聲明:解讀茶界迷局,還原茶事真相,這裡是「茶童說茶」,一個專注於正統茶文化傳播的自媒體。享受政府特別津貼國家首席評茶師、國家一級茶藝師、國家一級評茶師潁溪茶童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轉發分享!】

相關焦點

  • 滇紅專題|⑨ 為何中國人不喝紅碎茶?
    中國人喜歡喝茶,但為什麼不喝紅碎茶呢?首先,中國傳統茶文化審美非常注重茶葉外形。經過機器大幅揉切的紅碎茶外形都幾乎看不清茶葉的原料狀態,很多人根本就無法分清葉茶、碎茶、片茶與末茶的等級,都統一以最低端的「末茶」來看待,久而久之,紅碎茶就成了低端茶的代名詞。
  • 買價格上萬的綠茶、紅茶、巖茶、白茶,還是有碎茶,感覺虧大了
    然而在買到的茶葉裡,發現有比較多的碎茶,是件讓人頭疼的事。葉片不完整的碎茶,泡茶時滋味浸出快,茶湯容易泡濃。味道變重不說,還會造成喝到滿口碎茶的尷尬。話說回來,為什麼買到的茶葉會有點碎?是不是品質不好?對這點,值得細細分說。
  • 碎銀子茶是什麼茶?碎銀子茶的喝法及特點功效
    碎銀子茶到底是什麼茶呢?相信很多人還是一知半解,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下。碎銀子茶形狀上細碎的像碎銀子一樣。碎銀子還有這些名字:「茶化石」,「金不換」。如果存放時間超過十年以上就更好了。碎銀子茶有很多的營養價值:喝碎銀子茶對胃的保健比較好。因為茶葉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可溶性單糖和寡糖,維生素C等營養價值。
  • 普洱老茶頭真的有那麼多嗎?茶化石碎銀子又是什麼來頭?
    那這號稱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的玩意到底是什麼來頭?茶化石、碎銀子到底是什麼來頭?首先這兩個名詞都是商家(更具體說是網商)發揚光大的,本來大家俗稱的名字是老茶頭。而老茶頭,是普洱熟茶渥堆發酵時在高溫高溼的環境下自然結塊的茶,也就是說他是熟茶的副產物,也被稱作"疙瘩茶"。
  • 是騙局嗎?茶化石、碎銀子與老茶頭的故事……
    今天是-茶知識日報-第一百二十五期 茶化石、碎銀子與老茶頭? 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 那麼老茶頭跟碎銀子究竟是啥?有什麼區別呢?能不能喝?
  • 茶化石(碎銀子)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茶?
    許多朋友在看到茶化石茶形狀的時候,第一眼就認不出他到底是什麼茶?對它表示很疑惑,這個茶葉這樣子可以喝嗎?那麼,茶化石到底是什麼茶呢?現在,我們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茶化石茶的相關內容。>,也叫碎銀子茶,是一種高品質的普洱熟茶。
  • 碎銀子是什麼茶?
    碎銀子是什麼茶?碎銀子是一種普洱老茶頭。它形狀比較散,細碎的樣子就像碎銀子一樣。在古代,茶商在茶馬古道上交易,可以用碎銀子結算。碎銀子充當了銀兩的功能。後來,碎銀子又有了其他的名字,比如「茶化石」,「金不換」。如果碎銀子存放了十年,那麼,它就屬於普洱中期茶了。
  • 碎銀子茶的謊言知多少?
    前幾天看到一條的公眾號推出了碎銀子茶,繼而有人發出疑問,碎銀子茶是什麼茶?碎銀子茶就是外表烏黑,形似散碎銀兩的老茶頭。普洱熟茶需要經過人工灑水渥堆發酵。在發酵的過程中,一堆茶的中間會升溫,然後茶葉通過自身含有的酶發酵,慢慢變成熟茶。在這個過程中,每過一段時間,就要人工把這堆茶翻幾番,以免裡面溫度太高把茶給燜焦。但是經過充分揉捻的茶葉會分泌出黏稠的果膠,粘住其它茶葉,變成一團一團的疙瘩。
  • 「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碎銀子到底是什麼?
    近年來,「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這句話流傳甚廣,碎銀子到底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說它比普洱茶好喝呢?接下來,茶小妹就來給大家揭開它的真面目。碎銀子是什麼?在弄清楚「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這種說法的緣由之前,我們需要先弄清楚碎銀子到底是什麼。
  • 茶葉冷知識:普洱茶中的碎銀子指的是什麼?
    說起普洱茶的,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普洱茶中的「碎銀子」想必就有不少人會感到不解,這是何物?因為普洱茶「碎銀子」的名氣也是近些年才起來的,有「寧喝一兩碎銀子,不喝十斤普洱茶」,說的是碎銀子很稀少很珍貴,那麼這碎銀子真是普洱茶中的珍品嗎,就如同白茶中的銀針?不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啥是普洱茶。
  • 高碎,就等於茶葉末子嗎?
    茶葉末子,大家都認為是低檔茶的標誌。可是在茶聖陸羽眼裡,這茶葉卻一定要成末,才堪當好茶二字。唐代的茶,主流形態是蒸青小餅。粉碎成末,還要費一番工夫。《茶經·四之器》中,羅列有不少這方面的「法寶」。像碎茶的「碾子」,篩茶的「羅合」,取茶的「則」。有時候茶餅水分太大,不容易碾碎。由此,還有專門的「夾」,用來輔助炙茶。由此可見,茶不成末,決不罷休。
  • 碎銀子——臻藏糯香茶化石
    這款茶化石經過人工小堆發酵,在發酵過程中,通過人工翻動,茶葉會分泌出大量的果膠,這些就粘在起形成一塊一塊的「小石頭」。能結成茶塊的茶葉都必須包含豐富的膠質和糖分,而茶葉中的嫩芽含糖和膠質較多,這些茶塊在精細加工就形成了「茶化石」,每1噸的熟茶茶堆大約只能挑出10公斤「茶化石」 ,堪稱百裡挑一。傳統發酵工藝的熟茶產出率本來就低,因其稀有,所以很多茶友便趣稱它為「碎銀子」「金不換」。這款「碎銀子」普洱茶的原料來自雲南勐海茶區的百年古樹。
  • 6種茶葉如何保存 小罐茶多泡裝告訴你
    輕微發酵茶白茶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的說法,許多茶友都明白,白茶儲存的時候越長,其藥用價值就越高;輕發酵茶黃茶儲存時候不適宜超過1年,家庭存儲通常用牛皮紙或者其餘的比較厚的紙,亦可放入冰箱存儲。青茶儲存,注重防潮、避光和密封便可,合適隨買隨喝。全發酵茶黑茶越陳越香,可以長時間留存,後期陳化會逐步趨於醇和厚滑。
  • 普洱老茶頭與碎銀子褒貶不一,可是,碎銀子裡竟有粘合劑?
    網上關於老茶頭與碎銀子的說法褒貶不一,爭論也是來來回回。有人說,碎銀子就是老茶頭,相反也就有人說,碎銀子與老茶頭根本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制茶工藝徹頭徹尾的不同,不能相提並論。與其爭論不休,不如我們先來探討一下這兩款茶到底有什麼淵源。
  • 滇紅專題|①工夫紅茶&紅碎茶&曬紅 三國志
    那麼你知道嗎?滇紅也有精彩三國志——工夫紅茶、紅碎茶與曬紅,三分雲南紅茶之天下又彼此聯繫緊密:大家認真聽我講,誰也不準暈!工夫紅茶起源於1938年的鳳慶,並在後續的十年裡迎來了黃金時期;紅碎茶起步於1940年,但1958年才試製成功,70年代後產量才逐步上升,出口輝煌至90年代末。
  • 為什麼說碎銀子是普洱茶的下腳料?
    常常聽到有商家宣稱,碎銀子是當年茶馬古道的「硬流通貨幣」,所以才叫碎銀子。這其實是不良商家的別有用心,真相自然不是。我們要知道,茶馬古道主要興於唐宋,盛於明清,至民國時期結束。而熟茶的工藝在1975年才試製成功,把碎銀子掛上幾百年前的茶馬古道這個背景歷史故事,就有些啼笑皆非了。
  • 「碎銀子」究竟是不是茶?要想懂茶,這3個常識,你必須掌握
    喜歡喝茶的人都知道,茶葉可以分為很多種類,包括紅茶、綠茶等。但僅從茶葉的名字來判斷,有時候可能分不清到底是什麼茶。比如說「碎銀子」茶,這種茶的名字聽起來就比較拗口,也不知道是不是茶葉。關於「碎銀子」茶,它究竟是不是茶?具備哪些特徵?
  • 紅茶是什麼茶?10個知識點,茶葉小白迅速入門
    這個問題一出來,有人會說,「紅茶不就是老外喝的下午茶嗎,加奶調一調」。的確是的,綠茶是中國的,但紅茶卻是世界的。 中國的茶葉用來製作出豐富的六大基礎茶類:綠茶、紅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其中綠茶佔了7成以上,因為中國人絕大多數都愛綠茶嘛~ 除了中國以外,肯亞、斯裡蘭卡、印度等國的茶葉基本上都製作成紅茶(紅碎茶)出口到全世界。
  • 普洱「碎銀子」,堪稱智商稅收割機,它究竟是何來路?
    老茶頭老茶頭是普洱熟茶發酵時,人工渥堆而形成的塊狀茶。茶葉渥堆發酵時,茶堆溫度上升,為了避免溫度過高造成燒堆,需要及時翻堆。而茶葉在發酵的過程中,會分泌出一些果膠把茶葉黏在一塊,形成一團團的茶疙瘩。制茶人一般會把茶疙瘩從中挑揀出來,解開後再放到茶堆裡,但如果粘的太牢,強行分解就會破壞茶葉。所以會將這些茶疙瘩挑出來另放一堆,這就是後來的老茶頭。
  • 茶友好評不斷,復購連連,為什麼這款「碎銀子」大家都愛?
    品名:茶化石(碎銀子)採摘時間:2014年春工藝:普洱熟茶產地:雲南省·勐海縣·布朗山規格:500克/盒存儲條件:清潔、通風、乾燥、避光、無汙染、無異味保質期:符合存儲條件下長期存儲初聽這款茶,首先被吸引到的就是它的名字,碎銀子?為什麼茶叫做銀子呢?跟銀子有啥關係?如此穿越的一個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