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茶葉喝到最後好多碎茶末
相信好多茶友在茶葉消費過程中都遇到過這麼一個問題:那就是從茶店買回來的茶葉,當打開一盒茶葉剛開始喝時,發現裡面裝的茶葉條索都挺整裝的,並沒發現有多少斷碎茶和茶葉末,可經過一些時日每當這罐茶葉快要喝完的時候,發現茶葉是越來越細小越來越碎了,到最後還能從茶葉罐裡倒出來好多茶葉的碎末末,難道這是商家故意摻進去的碎茶嗎?不然怎麼那麼多碎末呢!
茶童在多年的一線教學及茶文化推廣工作中,也經常會被一些茶友問及這個問題。在這裡茶童告訴您,如果您的確也認為這是無良商家的欺客行為,那麼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能是您把真的商家給冤枉啦,我們看看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兒呢?
國家標準規定茶葉裡可以含有一定量的碎茶末
其實,說起茶葉裡面的碎末,我國相關食品管理法規是有明確規定的,不管是哪一類茶葉,根據不同的級別劃分,對於相對應等級的茶葉碎茶含有量都是有嚴格的標準設定的,雖然不同茶類不同級別略有不同,但大多數規定茶葉內的碎末含量不得高於相關執行標準,比如一般有著不錯質量等級的茶葉都要求碎末率不高於1%,所以說茶葉裡面並不是不允許有一丁點兒碎末,只是要求不得高於法定上限即為合格。
隨著國家對食品衛生及生產標準的不斷升級及市場管理的逐步規範,其實現在茶葉生產商大多數都能做到規範性生產,所售賣產品的各項指標也都能滿足合格產品要求,基本上沒有哪個生產商會不注重產品質量而去昧著良心冒著風險掙那幾斤茶葉末的錢。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茶葉罐裡感覺遠遠超過了國家標準1%含末量的碎茶末是怎麼來的呢?
屢次抓取會導致茶葉斷碎
其實,商家在灌裝茶葉之前,都會對茶葉進行篩末處理,以達到相關等級合格標準,然後才將茶葉一次性地裝入茶葉罐裡。但當我們買回來之後,我們並不是一次性的能把這一罐茶葉喝完,而是歷時幾天甚至幾個月,要分若干次才把它喝完。在我們每次從茶葉罐裡向外取茶葉的時候都會用手去捏取或用小茶匙去鏟取茶葉,這樣每次都會造成一定的茶葉斷碎,這些斷碎的茶葉不經意間被留在了茶葉裡,又由於取放茶葉罐的過程中會有一定的震蕩,所以這些小碎末就會一次次地沉到茶葉罐的底部,直到快要將茶葉罐中的茶葉喝完時,這些日積月累沉積在罐底的碎末便顯露了出來,以至於最後倒出來好多碎末末,讓人感覺是商家故意放進去騙人的啦!
其實為了打消消費者這個疑慮,茶童教給大家一招驗證下我們買來的茶葉到底碎不碎。我們完全可以在剛買回茶葉的時候一次性地將茶葉從罐子裡倒出來看一看,你會發現其實這時的茶葉並不算碎。然後再將茶葉裝進茶葉罐裡,等你過一段時間快要把這罐茶葉喝完時,你會發現茶葉末就又「神奇」的出現啦!
茶葉歲末不要扔
每次臨到喝完時倒出的這些茶葉碎末怎麼處理呢?難道要扔掉嗎?茶童告訴您可千萬別扔掉哦,那也實在是太可惜啦!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這些存留在罐底的碎茶末,其實還有好東西在裡面哦!你會發現細小的茶末子其實很少,大多是一些短碎的茶葉尖兒,因為越是細嫩的牙尖兒越容易斷碎,尤其是使用小茶匙從茶葉罐裡向外盛取茶葉時最容易將茶芽尖兒弄斷,這些細嫩的芽尖兒衝泡起來味道可能比那些大茶條更好喝哦!
一隻茶漏鬥泡出好味道
那這些細碎的茶葉末兒如何衝泡呢?大家可以參照之前教給大家的茶葉「漏泡法」,那就是將這些茶葉沫兒放進一隻茶漏鬥裡,然後將茶漏鬥放在公道杯上,使用茶童傳授的「點泡技法」進行衝泡,說不定您還找到了喝功夫茶的感覺呢!
在此茶童再對如何借鑑《至簡書齋茶藝:漏泡法》衝泡茶葉末兒略作講述:
一、備具:準備好公道杯、茶漏鬥、漏鬥座、煮水器、品茗杯等器具;
二、置茶:向茶漏鬥中放入適量的碎茶末;
三、醒茶:用沸水澆淋幹茶,先周邊後中間注水;
四、品香:手持茶漏鬥嗅聞醒茶香;
五、注水:正式衝泡,通過採用壁泡、側泡與中泡注水點位變化控制茶湯濃度;
六、品茗:將漏泡好的茶湯分斟至品茗杯,即可開始品飲啦!
好啦,聽茶童這麼一講,現在知道茶葉末兒怎麼來的了吧,可別再冤枉賣茶的商家了哦!還有一點提醒,那就是以後可別再把茶葉末兒扔掉嘍,用茶童教您的「漏泡法」衝上一壺功夫茶喝喝吧!
【原創聲明:解讀茶界迷局,還原茶事真相,這裡是「茶童說茶」,一個專注於正統茶文化傳播的自媒體。享受政府特別津貼國家首席評茶師、國家一級茶藝師、國家一級評茶師潁溪茶童感謝您的關注,歡迎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