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Rachel詳述了網紅經濟的投資邏輯,她認為,網紅經濟的核心是其帶動的內容,能否持續圈住同一圈層的用戶;網紅本質上是流量的二次分發,價值度的天花板與IP能拓展到怎樣的高度相關。
網紅是長期的經濟營運模式網絡上的紅人可以細分為很多類別,比較有代表性的如顏值擔當「張大奕」、段子手「papi醬」、內容引領類「羅輯思維」等。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能夠持續圈住一個用戶圈層的流量。這個用戶因為某種品位,某種價值觀,某種顏值,或者是某種笑話等等之類被其所吸引,當用戶被圈住後就產生了流量,這樣就有價值。
所以網紅的本質是流量的二次分發。在微博、微信、秒拍、快手這些平臺裡面,他們通過這些大流量的平臺裡面進行了二次的流量分發。
有持續的流量就有持續的價值,所以我們認為,網紅一定是一個長期的經濟營運模式。
網紅的四種變現方式我們看了大量網紅案例後認為,這肯定是一門非常不錯且低成本的生意。網紅依靠各種內容來獲取流量,成本非常非常低,但他運營到一定程度後都要考慮實際的問題,產生的價值通過什麼方式進行變現?除了傳統的打賞和分成外,還有四種主流的變現方式。
第一是廣告變現。這是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也可以把它做成一門非常不錯的生意,但不建議與資本對接。舉個例子,某知名微信網紅大號,一篇公眾號文章賣價四、五十萬,他通過收費可以使團隊活下來,但仍然有瓶頸。如果純靠這種變現方式,資本對它的幫助並不是很大。
第二是交易變現。比如許多粉絲喜歡張大奕的品味和顏值,那麼她穿的衣服、賣的商品大家都會買單。隨著交易變現這條路的暢通,我們發現,母嬰等垂直領域的網紅在中國是最容易變現的一類,反而泛領域的網紅交易變現比較難。此前某著名知識類網紅估值很高,但我們分析他的受眾人群太泛了,在轉交易的過程中沒有具備天然的交易屬性,當時就沒有投。
第三是內容付費。雖然這是一個方向,但總體來講,它會有本身的天花板。內容付費現在趨向平臺模式,個人產生的內容很快會有瓶頸,受眾也會審美疲勞。
第四是大IP與垂直產業結合。這個核心在於它在產業裡面,大的內容如果聚集了一群產業內的用戶群體或粉絲,那麼未來它有跟產業結合的線下服務機會。所以我目前在看體育類網紅,核心在於它除了做內容,也有自己龐大的用戶群。未來這些用戶在產業裡面需要消費,也有可能需要服務,而這個大IP本身就可以和線下的很多產業相結合,所以它的天花板可以拓的更寬,我們很看好這種模式。
與垂直產業結合利於延伸天花板以春曉投資的「好動網球」為例,最開始它就是一個積累了大量粉絲的微信公眾號,定義是中國最大的網球愛好者歡場,但現在已經不一樣了。
我們都知道,網球其實是更偏線下服務的產業,在這個賽道內,「好動」早期聚集了幾十萬的粉絲,這些人需要教育培訓、需要購買商品(即服務)。所以現在好動的業務是什麼呢?第一,它做培訓--青訓。什麼樣的人會去關注網球這麼垂直的公號?一定是他本身非常喜歡網球或者打網球的人,這幫人他需要技能的進階,那麼我給成人做培訓,我給你的孩子做青訓。由於好動是一個內容做的不錯的IP,具有發言權,那麼它就一呼百應了。粉絲是現成的種子客戶,做提供青訓服務的種子客戶。
第二,它跟國際的私立幼兒園成立合作公司,把孩子送往國外。媽媽們的核心訴求就是,希望未來孩子能夠送出國,其實國外的常青藤盟校把體育在整個分數評比裡定為最好可達40%,而網球恰恰在美國的高校裡是非常通用的體育項目,在裡面有加分項的,所以好動網球跟國際學校成立了聯合辦學,滿足了家長的核心需求。
現在,好動網球在國際學校內新開設了一個雙優班。雙優班的概念就是基礎課程由國際學校提供,但網球由我自己的教練來進行課程研發,然後來給你的學生做,每周甚至每天都有網球訓練,確保你的孩子6年之後能夠達到美國高校加分項的一個成績。
第三,打造賽事服務。好動已跟納達爾國際青訓學校籤了5年獨家合作,以後好動在國內辦的所有賽事納達爾都會來。
所以,他通過微信這個流量入口成為了大IP,做培訓和青訓,開設出國留學綠色通道,打造賽事服務,這就是線上內容往線下轉服務的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我現在還在看一個籃球項目,未來的訴求也大致相同。當他內容做到極致後,籃球經濟、籃球賽事、民間組織的賽事,還有社群服務等等都會有機會,所以我們認為與垂直產業結合,網紅的天花板會延展的更高大。
做網紅供應鏈也是選擇很多孵化網紅的公司應運而生。比如如涵電商,它其實是網紅的一個服務公司。個人網紅最擅長的事情是輸出品位、輸出顏值、輸出幽默、輸出價值觀,後面的孵化公司幫他去匹配產品,幫他去完成所有非常複雜的生產,供應鏈環節是網紅做不到的。
網紅如果做電商變現的話必須有商品,但是商品從無到有的過程裡面,你必須要有一個供應鏈。像淘系裡面天貓和淘寶的這些皇冠級的商戶,他們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整合供應鏈,也擅長玩淘寶的流量。張大弈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他在微博上把用戶粉絲積聚的更多,再帶著他的服裝到網上做交易變現。這個供應鏈比較複雜,是靠如涵這個公司在背後給他做支撐的,不然靠網紅一個人根本搞不定,所以做供應鏈也是一個選擇。
看重被收購的可能性我們之所以想拓寬網紅的天花板,核心目的是要讓他的價值更高,那麼資方的回報就更高。無論你自己未來IPO還是被人收購,核心要看收入和利潤,如果你發現利潤數據到一定程度做不上去的話,那你只能被收掉;如果整個延展性很強的話,那你自己走下去的可能性就會更高。
所以為什麼說它肯定是一門很好的生意,就是你養活一個10人的團隊會生活的非常滋潤,但總體來講,更進一步的概率太小,這個行業還不是很好投資。
對於網紅,個人網紅或者在垂直產業的網紅,投資人還是希望在比較早期的階段去介入。從總體的退出路徑來講,我們認為如果特別早期的去投資,只要他內容足夠強和有特點,其實是有很大被收購的可能性。所以我們對於在邏輯上認為是有瓶頸的一些早期的網紅項目,還希望能夠比較早的介入。
投資網紅會趨於理性當下很多投資人已達成共識,大家現在看網紅會更加的理性。前幾年在風口期的時候,大家覺得網紅是一個比較好的經濟模式,但經過這兩年的探索,陸陸續續發現了一些問題。
核心的問題還是如何突破瓶頸。它雖然是一個很好的生意,但是資本跟網紅是不是真的能夠做更多的發酵?在探索過程中,無論是創業公司還是投資人,大家都沒有把這個瓶頸真正的突破,所以大部分人也相信投資人會更加理性去看待。
網紅就像內容一樣,它肯定是非標的,而且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時間點其實都會出來不同的網紅。內容也有很多的偶然性,不是你做到了什麼就一定能火,它不具有複製性。就像一個小說的爆款一樣,或者是一部電視劇的爆款,它有太多的文化、政治這種因素在裡面,人群在那個階段,在這種思潮和價值理念上就會對它買單。
網紅肯定是一個持續的經濟模式,風口過了也還可以投,如果它能夠用低成本的優質內容來獲取流量,並且流量上的變現能把天花板拓的更高,那他就一定經濟價值。只是,是否一定需要選擇與投資機構進行對接,這需要深思。
春曉資本投資副總裁Rachel,擁有多年網際網路研究諮詢經驗及自主創業經驗。曾先後就職於投中集團、艾瑞諮詢集團,擅長數據分析、網際網路商業模式研究。曾任高級諮詢經理,服務於新浪、百度、網易、微軟、優酷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曾就職於艾瑞資本,投資案例包括優配良品、Inail等;加入春曉後主導了對Cloudo kids、好動網球、青橙科技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