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2當天11點,在快速扒了幾口飯之後,張大奕塗上標誌性的大紅唇,套上一件綠色衛衣,如約出現在了直播前。這間幾十平米的房間原先是張大奕母公司如涵控股的董事長馮敏的辦公室,近期被改造成了張大奕的專屬直播間。門外空地早被一排排等待直播的新品衣架塞滿,留下幾乎只能一人通行的過道,幾名工作人員正穿梭其中,小心翼翼地歸類。
鏡頭背後的張大奕,不是模特,不是店主,她笑稱自己為「女企業家」。今年,她的四家淘寶店合計成交額將達近10億。
兩年前,阿里巴巴CEO張勇提出網紅經濟,之後,這批因淘寶而誕生的新物種,開始了一段野蠻生長的激烈角逐。當下,網紅當然早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彙。
張大弈就是淘經濟大潮中一朵開得燦爛的小花兒!2015年雙11,張大奕憑一己之力,賣進淘寶女裝TOP商家,開業一年店鋪四皇冠;最近的兩年雙11,她是最快破億的網紅賣家,成為網紅經濟中的標杆。而在今年,她已裂變至四家淘寶店,合計將達近10億成交額。而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其年報顯示,如涵控股淨利潤為2419.18萬元,僅佔營業收入的5.42%。而大奕電商淨利潤則達到4478.32萬元。
而明年的雙11,張大奕的銷售目標是20億。
阿里投資3億 眾機構助推淘寶第一網紅
張大奕的公司——如涵控股於2016年7月登錄新三板,在同年11月,阿里出資3億,以96.43元/股的價格認購了一家孵化網紅的新三板企業如涵控股311.11萬股,佔總股本的9.58%,融資完成後,如涵控股估值高達31.32億元。
阿里巴巴與四名機構投資者參與了認購,青島金石灝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君聯亦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蘇州啟明融合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及蘇州鐘鼎四號創業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如涵控股原本不是新三板企業,2016年上半年通過借殼克裡愛,登陸新三板。
根據如涵控股董事長馮敏定增進入時7.66元/股的價格計算,發行前估值為2.14億元;而本次股票的發行價格為96.43元,發行後估值將達到31.32億元。短短半年時間,估值暴漲14.65倍。
如涵電商以孵化網紅著稱,「網紅+社群+電商」的商業模式支撐著它的估值。
前身為淘品牌「莉貝琳」的如涵電商成立於2012年12月,依託強大的數據分析能力、供應鏈後端支撐和公司運營管理能力,與網紅之間建立了「你負責貌美如花,我負責賺錢養家」的合作模式,幫助她們在電商變現、廣告代理、泛娛樂等領域發揮商業價值,並形成「流水線」式網紅炮製模式。
目前籤約網紅約為50與人,微博粉絲已經超過150萬,今年年初又籤下了韓國模特樸瑟,一個區別於張大奕的旅遊類達人。如涵還在向服裝、美妝,乃至旅遊領域擴展。半年報顯示,截止2016年年底,籤約網紅人數將達到上百人,如涵電商的抗風險能力將變得更強大。
在業務模式上笑傲群雄的如涵電商,在資本運作上也不落下風。公司相繼成立過杭州涵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杭州如涵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及杭州如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提供網紅及供應鏈管理及相關配套服務,還擬成立如涵香港有限公司負責跨境電商業務。
還大手筆收購,公司在2016年7月8日出資51萬元。100萬元以及100萬元分別購買了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51%股權、杭州私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以及杭州吾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100%的股權。
強大的資本運作能力,創新的業務模式,加之網紅經濟爆發的風口。阿里肯為如涵電商豪擲3億,似乎不難理解。
張大弈們的網紅變現之路
具有十年模特經驗的張大奕,早已習慣在鏡頭前後瞬間轉換角色,這是成為模特多年來養成的職業素養。在自己模特生涯裡,張大奕將自己比喻成提線木偶,「每天要笑,但不是為自己笑。」她完全不在意被化妝之後的自己到底美不美,只是聽指令被挑選,穿衣服,拍片子,即使遇上不喜歡的也不會有半句怨言。
2014年6月,張大奕嘗試著自己開起淘寶店,之後在2年內迅速變身第一網紅。在最近的兩年雙11,成為銷售額最快破億的淘寶店。
與早就是淘寶店主的雪梨、anna不同,張大奕是真正意義上通過個人審美和生活方式的輸出,在微博等社交媒體吸引粉絲,之後引流到淘寶店鋪完成流量變現的網紅。
對於粉絲的喜好,張大弈也做了一番試探。
在去年之前,張大奕基本還是以個人審美,私服概念做店。在她看來,羽絨服配大毛領已經是玩爛了的套路,不需要迎合大眾,而應該突出自己私服的個性和特色,所以堅決不會做大毛領。但是在今年,基於行業數據分析,粉絲及淘內用戶的搜索購買習慣,在張大奕發現淘寶上都是大毛領且款式不錯的時候,她會主動去研究這個自己並不熟悉的領域,然後再將產品個性化成適合自己粉絲的樣子,結果超出預期。
此外,為了突出與其他淘寶店的不同,張大奕此前常常局限於只做自己私服的顏色,不會額外新增。但在今年,張大奕嘗試通過多款多色服裝,讓買家們可以有更多選擇餘地。
今年雙12前夕,她在微博上這樣寫道,「從只為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希望把你們所憧憬的美好事物帶到你們身邊的心理,到現在會為了大眾觀察大眾心理,去做一部分大眾廣而接受的東西。」
一個孵化器公司的創始人曾經評價她,按照張大奕的喜好,真實的她不可能完全喜歡自己店內的服裝。
就連她自己也承認,這是一種對商業化的妥協,「但妥協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反而是善意的。用戶也受益,我也得益,這就看如何平衡。不能太去迎合粉絲,但也要做些基礎款。」
依靠自己的天賦或者風格,網羅一批垂直領域內的粉絲,進而得以將網際網路紅利加速變現。這就是目前張大弈們的變現模式。
網紅的加速變現與明星「網紅化」
網紅們依靠自己的天賦或者風格,網羅一批垂直領域內的粉絲,進而得以將網際網路紅利加速變現。
其中許多人,除了能獲取真金白銀,也已經在各自領域內逐漸成為「KOL」(關鍵意見領袖)。雖然他們只是小圈子內的明星,跳出領域之外,大多數人對他們一無所知——打開2015年的《網紅排行榜》,估計有一半以上的人你聞所未聞——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圈內粉絲的控制和影響力,網紅也越來越被品牌認可其傳播價值。
與此同時,網紅產業當下的喧囂只是時代發生更大轉變的前奏。在這些網紅背後,更多被顛覆的是受眾接收信息的習慣,許多網紅正在帶動舊有的內容產生模式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進行著升級換血。
網紅已經成為明星,未來的明星或許也會「網紅化」。後者將越來越接地氣,越來越懂得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獲取注意力。
劉濤在《歡樂頌》發布會上的映客直播吸引力71萬粉絲追捧;王寶強攜正在拍攝中的《大鬧天竺》做客鬥魚直播,在線人數一度突破500萬大關。
網紅較明星更加親民,但明星一旦從神壇走下,和生活中一樣真實,和一般的網紅相比,明星的帶粉能力超過他們數倍,藉助新媒體平臺,便能迅速抓住年輕人的心。
融資中國官方微信
微信號:thecapital
微博帳號:融資中國
官方網站:
www.thecapital.com
喜歡本文就點讚吧
點擊圖片參與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