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博主現在是有多火,現在都要忙著赴美上市了!
據悉,中國時尚博主張大奕推出的在線時尚公司如涵控股計劃2019年赴美國納斯達克IPO,預計募資1億至2億美元。
據了解,時尚博主要赴美上市,這屬於國內首例。
如涵控股獲阿里投資,身價暴漲15倍!
據公開資料顯示,杭州如涵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如涵控股」)於2001年01月03日在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成立,主要經營範圍包括服務實業投資,投資管理,企業管理諮詢,電子商務技術等。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
2014年,如涵控股與張大奕合作開淘寶店,藉助其網紅身份帶貨並獲得巨大銷量,而張大奕也被視作從社交媒體而生的第一代網紅。2014年11月如涵控股獲軟銀賽富A輪投資,2015年10月,獲君聯資本千萬美元B輪融資,並籤約多名網紅。
2016年,張大奕與如涵控股共同成立的杭州涵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實現營收2.28億元,淨利潤4478.32萬元。自此,如涵控股的經營模式便確立了「網紅+孵化器+供應鏈」運營模式。
同年,如涵控股順利掛牌新三板,被稱為「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同年獲得阿里巴巴3億元人民幣投資,其估值一度達到31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初,如涵控股公告稱,為配合未來發展及戰略規劃需要,申請終止掛牌。
(張大奕)
據了解,如涵控股子公司杭州涵意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旗下擁有7家孫公司,其中杭州大奕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如涵控股當家花旦張大奕從事電商業務的經營主體,如涵控股擁有51%的股權。
目前,如涵控股旗下三大網紅張大奕、大金、管阿姨微博粉絲數分別為885萬、345萬、218萬,其相應淘寶店鋪粉絲數分別為931萬、315萬、127萬。
時尚博主成為時下新寵,營銷額已達10億美元!
隨著社交媒體、視頻網站等網際網路平臺的興起,因其形式多樣,垂直行業、簡短的用戶鏈條等特性成為時下熱點,並被人們成為KOL意見領袖或網紅(以下簡稱「KOL」)
騰訊指數數據表明,頭部美妝品牌網絡聲量超過90%都來自於社交媒體,與社交媒體共同成長起來的年輕消費者更希望在其熟悉的場景中接觸品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全球性營銷諮詢公司勝三管理諮詢R3機構的負責人Greg Paull日前表示,中國的關鍵意見領袖KOL已經領先全球其他國家,率先成為一種真正的媒介載體。在中國,KOL營銷正在逐漸取代電視和紙媒廣告等傳統營銷方式。
此前Burberry、Dior和積家手錶等奢侈品牌都競相通過聘請如吳亦凡、鹿晗、angelababy以及papi醬等有影響力的明星或網紅來宣傳它們的商品。
(張大奕)
艾瑞與微博聯合發布的《2018中國網紅經濟發展洞察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5月,國內時尚KOL粉絲總人數達到5.88億人,同比增長25%,其中有53.9%的粉絲年齡集中在25歲以下。目前微博上61%的用戶也集中在這一年齡段,成為時尚博主粉絲的主力人群。
該報告還發現,95%的時尚博主接受過高等教育,14.6%的時尚博主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時尚博主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了內容質量不斷提升。據時尚博主營銷能力諮詢機構Mediakix統計,如今每年全球時尚博主營銷額已達10億美元。
線上市場出現弊端,KOL的「信任危機」愈演愈烈!
雖然時尚KOL已經成為當下最火爆的生意,但其發展過程中也衍生出營銷泡沫和虛假流量等問題。
據時尚商業快訊報導,在Instagram上有147萬粉絲的美國著名星二代、20歲時尚博主Luka Sabbat 因未按照合同盡到推廣責任而被公關公司起訴。該公司在訴訟信中表示,與Luka Sabbat的交易包括為Snapchat最新推出的具有錄像功能Spectacle太陽眼鏡在米蘭或紐約時裝周相關活動中,於Instagram發布一個帖子和三條快拍並在公共場合佩戴。
(Luka Sabbat)
然而Luka Sabbat只發布了一條推文和一個快拍,也未曾佩戴該產品。並在承認其違約後仍拒絕退還任何費用。因此該公司向法院要求Luka Sabbat償還45000美元預付款。
與此同時,國內時尚KOL影響力在電商平臺的銷售轉化率也並不樂觀。據影響力營銷平臺PARKLU最新調查顯示,當一個在微博上有100萬粉絲的KOL發布關於某個產品的帖子時,平均有大約10%的粉絲髮表有機觀點,大約1.5%人會點擊連結,而其中只有1.5%的人會立即購買,因此即時銷售僅為22.5單。
在用戶粘性較高的微信平臺上,一個有平均75000閱讀量的KOL在微信上發布關於某個產品的帖子時,也大約只有10%的讀者會點擊,而其中有1.5%會立即購買,產生168單的即時銷售。這意味著雖然KOL營銷是時下最流行的營銷方式,但並非所有的KOL投放都能收穫與投入相匹配的價值。
除此之外,數據造假現象也較為嚴重。根據艾漫數據今年八月公布的一份針對時尚KOL影響力的調查報告顯示,部分KOL的水軍佔比甚至已經超過八成。在亂花迷眼的海量數據下,KOL的「信任危機」似乎愈演愈烈。
雖然網際網路的發展加速了時尚產業迭代,但其中產生的問題和多輪洗牌也不容小覷。尤其是以流量變現為主的今天,對網紅孵化器而言是考驗,更何況如涵控股要進行IPO!(文章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