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電商如涵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2020-12-18 騰訊網

上市即巔峰的如涵在美股徘徊了1年零7個月後,選擇了私有化。

日前根據 如涵控股(Nasdaq:ruhn)已經發布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如涵期內總淨營收2.485億元,同比下滑9%,歸屬母公司的淨虧損為3116.5萬,調整後淨虧損為2023.5萬。而上個季度的淨利為1070萬元。

而在財報發布後不久,如涵控股便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提案。提議以每股0.68美元的價格(約合3.4美元每股ADS),以現金收購的方式實現公司私有化。董事會已成立特別委員會,評估和審議相關交易。

而據《中國證券報》報導,接近如涵高層的知情人士透露,如果順利,如涵將在2021年夏天完成私有化進程。

2019年4月3日,如涵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但其上市首日即破發,如今如涵股價已跌至2.88美元,跌幅達75%。這從一定程度上也體現出如涵的商業模式並未跑通,過度依賴頭部網紅的如涵並未獲得持續性增長。

通過KOL流量變現,一直是如涵長期以來的主要經營模式。如今,與張大奕深度綁定的如涵也開啟轉型,一方面培養網紅,另一方面開展平臺化業務。

對於如涵退市,如涵雖然竭力的在培養新的紅人,但是目前仍困於公司超大部分的營收由張大奕等頭部創造。其他的紅人們創造營收比例還是太少。加上從上市以來,如涵市值進一步縮水,未被資本市場完全認可。因此,如涵私有化之路也成了意料之中的事情。

第二個張大奕在哪裡

張大奕並非是如涵管理層高管,但其在如涵持股13%。而如涵的業務也高度依賴張大奕。

如涵提交的上市招股書顯示,2017財年、2018財年和2019財年前三季度,在如涵的收入中,張大奕的貢獻佔比分別為50.8%,52.4%和53.5%,佔比超過一半且仍在持續增長,如涵對頭部網紅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目前,如涵的業務分為自營業務(店鋪自運營)和平臺業務(代運營及其他服務)。期內其自營業務產品銷售收入為1.292億,同比下降37.9%,去年同期這一數據為2.079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如涵網店數量從上年同期的23個減少到17個,自營模式下的網紅數量從上年同期的7個減少到3個。而受到張大奕負面風波影響,其店鋪收入下降,這也影響了如涵的業務收入。

據了解,從2018年開始,如涵逐漸開始向平臺化轉型,採取輕資產、輕庫存、輕供應鏈等模式,提供品宣廣告、電商直播帶貨、聯營店鋪及輕店鋪等服務。不過,這些業務還不足以支撐如涵的持續性增長。

複製下一個張大奕並非易事。如涵創始人馮敏試圖批量複製「張大奕模式」,如涵開始不停地籤約紅人,在紅人培育上的支出越來越大。不僅需要承擔網紅的服務費,如涵在孵化和運營自己的網紅資產的時候,還花費了大量運營成本。網紅運營推廣、供應鏈管理、公司管理的支出,在總收入中的佔比維持在40%左右,幾乎吃掉了所有毛利潤。

與直播電商相比,「網紅+自營」模式的轉化率遠不如前者。而較晚入局的如涵,並非追上直播電商風口。2019年"雙11",李佳琦、薇婭累計銷售額均超過6億,而張大奕銷售額十分慘澹。

平臺業務方面,財報顯示,如涵服務於代運營模式的KOL增長至180人,自營網店的KOL縮減至3人,這也影響了如涵的整體營收增長。代運營業務方面,如涵代運營業務營收1.19億,同比增長84.1%,佔到總營收的48%。

不過,作為新入場企業,如涵在代運營方面還面臨寶尊、麗人麗妝等電商平臺的直接競爭,而如今的代運營行業已是一片紅海。

私有化能否回A股

此前,如涵公告稱,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或每股ADS 3.4美元,如涵控股1個ADS相當於5個普通股)的現金,收購買方集團尚未持有的公司所有已發行的A類普通股。不過自上市以來,如涵股價一路大跌。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涵此番計劃私有化,之後或將回A股上市。不過,在直播電商監管愈發嚴格的當下,如涵能否回A股上市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如涵私有化有多重考慮:一是直播電商已經進入到一個強監管時期,特別是在直播帶貨中出現商業糾紛等問題時,對平臺方及網紅方都提出了追責;二是數據的管控更加嚴格,並嚴防數據造假。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直播電商從野蠻生長走向正規化的發展。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涵的未來價值、運營前景暫不明朗,私有化或許是一個好的選擇。

如涵面臨退市,並不代表網紅電商模式走不通,但卻是網紅電商發展的一個縮影。如涵上市之時,王思聰曾直言,如涵控股的經營方式沒有驗證成功,也沒有造出新KOL。上市破發不只是市場對「KOL變現」的商業模式有質疑,還在於這家公司本身有問題。網紅電商未來何去何從,如何平衡投入與產出,仍需要面臨較大的考驗。

如果以網紅為主導的電商模式無法獲得高增長,就不是好模式。網紅電商本身是可以持續的,但是其增長規模高度依賴電商和內容平臺,除非自己建立平臺,否則增長會受限。

網紅電商仍是一門好生意,但不一定是資本市場認可的好商業模式。而對於想A股上市的如涵來說,資本不相信情懷,也不相信故事,相信的是有無持之以恆的賺錢能力。

入群請掃碼添加老鄭微信號

(ID:fzcyqz668)

截止於1月1日,服裝圈社群正式調整為3500/年。目前會費標準仍為3000/年。做一個最優價值的服裝行業社群!對接更多優質的全渠道服裝人

群友評價

相關焦點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瀕臨退市 成也張大奕敗也張大奕
    中國科技新聞網11月30日訊(趙芙瑤)2019年4月3日,淘寶頭部網紅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發行價12.50美元。敲鐘當天的張大奕,激動欣喜之情溢於言表,並在微博上與自己的粉絲一起分享了這歷史性的時刻。
  • 曾經的網紅第一股即將退市,張大奕不靈了?
    2020年9月,如涵發布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的財務報告,雖然扭虧為盈,但是投資者卻似乎早已失去對這家網紅孵化公司的信心,當天股價就下跌了近13%,如涵彼時的市值只剩下約2.2億美元。再後來的故事你也都知道了,張大奕沒有征服華爾街,如涵面臨退市。
  • 張大奕背後的如涵控股擬退市,「網紅電商第一股」何以至此?
    這也意味著,「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擬將退市。 這距離如涵控股赴美上市,還不足兩年。如涵控股主營業務為孵化網紅做電商,是「網紅電商」模式最早一批的探索者,2019年4月3日,如涵控股正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開盤價為11.5美元。彼時,因為坐擁網紅張大奕,如涵控股迎來了其巔峰時刻。
  • 一年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曾經的第一網紅張大奕為何掉了隊?
    2019年4月,如涵CMO張大奕與如涵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迎來了如涵上市的鐘聲,同時如涵也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2020年11月,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也就是說,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僅過去一年半, 可能要退市了。
  • 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破發背後:成敗都在張大奕?
    隨後股價更是一路下滑,截至當日美股收盤,如涵股價暴跌37.2%,收報7.85美元,市值為6.49億美元。成也張大奕 「網紅電商第一股」打出名堂早在2016年4月,如涵控股借殼克裡愛,在新三板上市,但是於2018年初從新三板退市開啟了赴美上市的徵程。到2019年3月初,如涵向美國證交會(SEC)遞交了IPO招股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
  • 如涵退市,都怪張大奕?
    這是如涵控股官網最新一篇媒體報導的結束語,透露著掙扎在轉型路上努力保持存在感的如涵的無奈,也透露出如涵對於未來的期待。從未認識,何談遺忘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出初代網紅張大奕,憑藉對張大奕私人流量的引流,打造出當時淘寶的「現象級」店鋪——吾歡喜的衣櫥。2014年也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網紅經濟元年」。
  • 如涵退市 都怪張大奕?
    從未認識,何談遺忘2014年,如涵控股成功孵化出初代網紅張大奕,憑藉對張大奕私人流量的引流,打造出當時淘寶的「現象級」店鋪——吾歡喜的衣櫥。2014年也因此被廣泛認為是「網紅經濟元年」。隨後兩年,如涵控股在張大奕的影響下,享受到網紅經濟第一波紅利。
  • 直播電商大火,如涵為何要逆勢退市?
    文|電子商務研究中心 森淼11月25日,如涵發布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將公司私有化。如涵相關負責人表示,不排除如涵未來有考慮A股上市的打算。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
  • 如涵私有化 「網紅電商」的故事如何講下去
    不過,與新浪、搜狗上市多年後再私有化不同,如涵上市還不足兩年,它的退市讓人們重新審視網紅電商孵化模式,也對「網紅電商」這樣的故事有了更多新的理解。如涵退市11月25日晚間,有著「網紅電商第一股」之稱的如涵控股公布了退市計劃,而此時距離其上市還不到兩年。
  • 退市!張大奕所屬公司如涵控股收到私有化提案
    11月25日,被稱「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如涵控股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會已接到公司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買方集團)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初步非約束性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每ADS 3.4美元)的價格將公司私有化。
  • 市值暴跌75%,如涵宣布退市!那些年,張大奕錯過的暴富機會
    網紅的美貌徵服不了華爾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講不動了?11月25日,如涵控股宣布收到來自三位創始人的初步非約束性私有化申請,提議將公司私有化。自此,如涵控股被大家盛讚為「網紅電商第一股」,張大奕將顏值變現成市值的故事更是為人所津津樂道。豈料,距離如涵敲鐘還不到600天,它就計劃著悄然退場了。而它的股價,也暴跌75%,讓人始料未及。
  • 如涵「躺槍」張大奕 網紅依賴症難解
    回顧如涵控股的發展史,依靠張大奕的網紅帶貨能力,從線上服裝品牌華麗轉身成為了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控股卻成為了少有的與公司CMO高度捆綁的上市公司。在上市一周年之際,如涵控股遭遇了此次事件,不禁讓人再次提問,強調自己轉型為MCN機構的如涵控股,如果失去張大奕的經營支撐,是否還可以繼續網紅電商第一股的神話?
  • 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欲私有化:如涵,成也大奕,敗也大奕?
    來源:如涵官網當今直播電商大火,上市僅一年半的「網紅電商第一股」如涵為何在此時選擇退市?是對資本市場的擔憂,抑或是強監管承壓所致?私有化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未來是否會選擇回A或者港股上市?就在公布收到私有化要約的兩天前,如涵控股發布了截至9月30日的2021財年第二季度財報。
  • ...庫客音樂轉戰紐交所:這家深度綁定網紅張大奕的知名電商卻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4月在納斯達克掛牌、與網紅張大奕深度綁定的知名電商如涵於近期推出私有化提案,赴美僅一年多便走到退市邊緣……  赴港上市未果 庫客音樂衝刺紐交所  放棄赴港上市之後,庫客音樂轉戰美股也有了進展:其已正式向美國證監會遞交招股書,計劃以「KUKE」為股票代碼在紐交所上市,德意志銀行、老虎證券和尚乘集團擔任聯席主承銷商。
  • 「第一網紅」張大奕光環不再,如涵控股考慮私有化
    來源:鈦媒體APP11月25日晚,隨著如涵控股私有化公告的發出,旗下頭部網紅張大奕的網紅生命周期仿佛也告一段落。據美股上市公司如涵控股昨晚發布的公告稱,公司已收到三位創始人馮敏、孫雷和沈超於2020年11月25日發出的不具約束力的初步建議書,提議以每股0.68美元價格(每ADS 3.4美元)將公司私有化。2019年,如涵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網紅電商第一股」。相比2019年上市時12.5美元的IPO價,私有化價格僅為3.4美元,如涵控股市值縮水72.8%。
  • 圖說財經丨如涵退市 一場緋聞引發的資本血案
    從敲鐘時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到現在無可奈何的私有化,如涵的境況固然讓看客們唏噓不已。網紅的美貌徵服不了華爾街,網紅電商第一股的故事也講不動了。 而就在去年4月3日,張大奕一身白色西裝,與創始人馮敏站在C位。
  • 留給張大奕和如涵的時間不多了
    就在2019年4月3日,如涵CMO張大奕才剛剛與CEO馮敏一起摁下開市鈴,正式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當時,頂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的光環,如涵發行價12.5美元,預計發行規模1.25億美元,總市值超10億美元。但上市首日,如涵就遭遇破發,股價大跌37%。
  • 張大奕出事,如涵更叫苦
    這起引發全國關注的輿論風波,極有可能導致張大奕今後不再能和阿里「簡單愉快」的做朋友了。張大奕是如涵公司的CMO,佔股15%,更是如涵目前最大的品牌符號。而一旦張大奕這個招牌發生什麼變動,如涵公司前途命運將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事實上的是,經過這場風波的張大奕,已經不是原來的張大奕。大眾也很難再平常的看她如網紅。感覺整個事件裡,如涵才是那個無辜的躺著中槍者。
  • 如涵控股助推網紅經濟發展,頭部網紅張大奕創驚人銷售業績
    6月3日,總部位於杭州、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如涵控股公司發布了2020年財報。作為中國網紅經濟第一股,一直以來備受大家的關注和重視,而網紅張大奕不僅是如涵控股的頭部網紅,更是如涵控股的首席營銷官。相關數據顯示,如涵控股2020財年GMV一舉突破40億元整數關口,達到40.358億元,同比增長41%。
  • 如涵控股宿命論:網紅命薄?
    來源:易簡財經易簡財經輸了陣的張大奕,帶不動的如涵控股?自己投資時常有走眼的王思聰,對如涵控股(NASDAQ:RUHN)當初上市的判斷卻是相當精準。頂著「中國網紅電商第一股」、「阿里巴巴唯一入股的MCN機構」等名號的如涵控股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這三年,一點也不「網紅」。